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信自出版的创新与演进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栋 吴兰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7-30,共4页
微信自出版是新型数字出版业态,引起了出版结构的变化:出版的门槛与边界被消除,出版主体和用户可直接互动。微信自出版的演进趋势,一直处于出版结构与普通出版者之间的动态冲突之中,传播技术扩张与出版权力下移并进,普通新媒介用户获得... 微信自出版是新型数字出版业态,引起了出版结构的变化:出版的门槛与边界被消除,出版主体和用户可直接互动。微信自出版的演进趋势,一直处于出版结构与普通出版者之间的动态冲突之中,传播技术扩张与出版权力下移并进,普通新媒介用户获得主体性。尽管微信自出版目前还未处于出版场域中的支配极,将来却有可能重构移动出版的位置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自出版 结构变化 权力下移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幕传播中的“小学生”群体探析——基于情感结构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栋 吴兰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3-47,共5页
作为新媒介的弹幕在场域转向过程中,出现了"小学生"群体及其引发的场域撕裂现象,弹幕族、"小学生"群体和主流文化之间就体现出一种相互斗争的、动态变迁的过程。和"小学生"群体关联的生活事件和符号实践... 作为新媒介的弹幕在场域转向过程中,出现了"小学生"群体及其引发的场域撕裂现象,弹幕族、"小学生"群体和主流文化之间就体现出一种相互斗争的、动态变迁的过程。和"小学生"群体关联的生活事件和符号实践表面是私人属性,实质是社会属性,而且对二次元亚文化的扩编形成了一种有效的制约,场域撕裂是社会情感结构变化的必然结果。该群体既是表演者又是观察者,他们在符号行动中自我展现、表演,从中能看到整个社会的变革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撕裂 亚文化 小学生 情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影视文化传播中的符号景观与民族形象建构——以西夏题材影视作品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陈连龙 李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28,共5页
影视媒介已成为符号与形象的主要呈现方式之一,符号景观与民族形象在社会公众视野中的图景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影视媒介的编码与解码。本文以央视播出的西夏题材的影视作品为例,对其中的民族文化形象进行符号解读与文化阐述,并从历史... 影视媒介已成为符号与形象的主要呈现方式之一,符号景观与民族形象在社会公众视野中的图景如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影视媒介的编码与解码。本文以央视播出的西夏题材的影视作品为例,对其中的民族文化形象进行符号解读与文化阐述,并从历史、文化、民族三个维度深入分析影视作品建构的西夏形象。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西夏题材的影视作品的大众化传播,促进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与传播,加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文化 符号景观 民族形象 西夏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大电影叙事语言配音研究——以爱奇艺《摇滚三国》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陈连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56,共3页
叙事语言配音是网络大电影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元素,对中国影视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从网络大电影叙事语言配音的表现形态和表达功能切入,结合笔者所配音影片《摇滚三国》进行分析,探讨了网络大电影叙事语言配音... 叙事语言配音是网络大电影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元素,对中国影视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从网络大电影叙事语言配音的表现形态和表达功能切入,结合笔者所配音影片《摇滚三国》进行分析,探讨了网络大电影叙事语言配音的特征及其影响要素。在此基础上表达了网络大电影叙事语言配音逐步形成了自己明显的表达艺术,突破了以前单一的有声语言形式,从而内化为一种口语传播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大电影 叙事语言 配音创作 《摇滚三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春片小众导演的创作风格解析
5
作者 王璐 高字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0-93,共4页
青春片小众导演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于青春与电影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作品受到专业影评人和部分观众的喜爱。然而,低迷的票房表明这个群体对青春和艺术的理解始终得不到大众的认可。他们的作品往往选材立异且呈现一个迷茫灰色的青春... 青春片小众导演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于青春与电影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作品受到专业影评人和部分观众的喜爱。然而,低迷的票房表明这个群体对青春和艺术的理解始终得不到大众的认可。他们的作品往往选材立异且呈现一个迷茫灰色的青春,作品的时代印记和导演个人风格十分浓重。关于青春片小众导演风格的解析,先总结他们的创作特点,进而对具有代表性的华语青春片小众导演进行分析,同时归纳青春亚文化对青春片小众导演的影响,将使读者理解得更加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片 第六代导演 创作风格 小众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狗十三》:电影的艺术表达
6
作者 曹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6-108,共3页
电影《狗十三》于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上映,为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热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影片通过描写13岁少女李玩与两只名叫“爱因斯坦”的狗的日常和因此与家人产生的矛盾,探讨了青春与成长的永恒主题和社会学范畴... 电影《狗十三》于2018年的最后一个月上映,为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热潮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影片通过描写13岁少女李玩与两只名叫“爱因斯坦”的狗的日常和因此与家人产生的矛盾,探讨了青春与成长的永恒主题和社会学范畴的家庭理论。普遍化的人物角色设置和叙事情节文本,真实再现了青少年、父母和祖父母三代人之间的认知差异、矛盾隔阂与微妙情感。在电影特有的艺术呈现方式中,完成了对社会面貌与情态的真实刻画与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现实主义题材 青春与成长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日常活动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7
作者 张荣花 《广东蚕业》 2020年第2期107-108,共2页
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要重视日常生活,也要走向日常工生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注重对日常活动的组织和规划,在此基础上创新日常活动形式。文章阐述了大学生日常活动概念的含义,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 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要重视日常生活,也要走向日常工生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注重对日常活动的组织和规划,在此基础上创新日常活动形式。文章阐述了大学生日常活动概念的含义,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日常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日常活动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活动 日常生活 大学生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公众作为媒介批评主体的理性及其运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杜萍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51,共4页
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媒介在社会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媒介有信息传播、舆论监督的一面,也有接受公众评判的一面。当网络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发言的便捷工具,它便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为民主、自由的批评平台。文章主要阐述了当前社会... 随着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媒介在社会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媒介有信息传播、舆论监督的一面,也有接受公众评判的一面。当网络日益成为社会公众发言的便捷工具,它便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为民主、自由的批评平台。文章主要阐述了当前社会公众的媒介批评在一定程度上"散化"且缺乏理性,分析了社会公众媒介批评应具备的理性表现,提出了社会公众媒介批评的理性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批评 社会公众 批评主体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