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姚忠亮 曹宁宁 +1 位作者 郑玉婴 邱尚长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0-47,共8页
通过熔融挤出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含量为1.0%~5.0%(质量分数,下同)的聚丙烯(PP)/MWCNTs复合材料,并对其热稳定性、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MWCNTs以2种方式存在,一是MWCNTs存在于晶粒中,... 通过熔融挤出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含量为1.0%~5.0%(质量分数,下同)的聚丙烯(PP)/MWCNTs复合材料,并对其热稳定性、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电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MWCNTs以2种方式存在,一是MWCNTs存在于晶粒中,二是MWCNTs沿晶界分布,2种方式协同作用,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变形温度和熔体流动速率;当MWCNTs含量为3.0%时,复合材料表现出电渗流行为;加入MWCNTs后,PP晶粒尺寸减小,晶粒明显细化,随着MWCNTs含量增加,晶粒尺寸进一步减小,但并未改变晶体结构;MWCNTs为PP的α晶成核剂,α晶熔融峰位置随结晶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向高温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丙烯 复合材料 结晶形态 熔融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石墨烯导热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寇雨佳 周文英 +4 位作者 侯倩文 蔡会武 汪广恒 李颖 刘洪上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70,共7页
综述了聚合物/石墨烯纳米片(GNPs)导热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GNPs结构、表面功能化、核壳结构、混杂GNPs及协同效应,石墨烯泡沫以及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等因素对聚合物热导率的影响及机理。最后总结和展望了聚合物/石墨烯导... 综述了聚合物/石墨烯纳米片(GNPs)导热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GNPs结构、表面功能化、核壳结构、混杂GNPs及协同效应,石墨烯泡沫以及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等因素对聚合物热导率的影响及机理。最后总结和展望了聚合物/石墨烯导热复合材料当前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热导率 聚合物复合材料 表面功能化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衬里复合管内衬弹塑性失稳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谷天平 练章华 +2 位作者 王斌 史君林 陈俊文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7-184,共8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含初始缺陷的受限衬管失稳力学模型,重点研究了受限衬管的临界失稳载荷和后屈曲构型之间的相互作用行为,并讨论了临界失稳载荷的缺陷敏感性,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相对于衬管半径1%...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含初始缺陷的受限衬管失稳力学模型,重点研究了受限衬管的临界失稳载荷和后屈曲构型之间的相互作用行为,并讨论了临界失稳载荷的缺陷敏感性,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相对于衬管半径1%幅度的内衬不圆度缺陷会使内衬的临界失稳载荷下降约65%;在相同的初始椭圆度缺陷δ_(0)前提下,随着内衬径厚比的增大,其临界失稳载荷不断减小;复合管内衬临界失稳载荷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为1.82%。建立的平面应变有限元力学模型不仅可以准确求解出受限内衬的临界失稳载荷,还能够大量节约试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衬里复合管 内衬失稳 临界失稳载荷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熔渗工艺制备的C/C-Si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及构件研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康文杰 薛如月 +4 位作者 赵大明 张永辉 程皓 彭志刚 苏君明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9-522,552,共5页
采用反应熔渗工艺(RMI)快速制备了不同碳化硅含量的C/C-SiC复合材料,通过氧-乙炔烧蚀试验,测试了材料的烧蚀性能。利用SEM/EDS表征了复合材料烧蚀后的表面形貌和成分,分析了碳化硅含量对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体中碳... 采用反应熔渗工艺(RMI)快速制备了不同碳化硅含量的C/C-SiC复合材料,通过氧-乙炔烧蚀试验,测试了材料的烧蚀性能。利用SEM/EDS表征了复合材料烧蚀后的表面形貌和成分,分析了碳化硅含量对复合材料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基体中碳化硅含量的提高,烧蚀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硅保护膜更加致密,导致C/C-SiC复合材料的烧蚀率逐渐降低。在此基础上,利用优化工艺制备了密度均匀的大尺寸C/C-SiC构件,经过地面热试车考核,构件接近零烧蚀,满足发动机热试车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熔渗法 碳化硅含量 烧蚀性能 热试车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Cu3Ti4-3/4zFezO12/偏聚氟乙烯和Ca1-3/2xLaxCu3-yMgyTi4O12/偏聚氟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5
作者 石凯 蔡会武 +5 位作者 王行行 杜月 陈守丽 田珂 刘圣楠 刘洪上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4-118,124,共6页
以CaCu3Ti4O12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aCu3Ti4-3/4zFezO12 (CCTFO)和Ca1-3/2xLaxCu3-y MgyTi4O12(CLCMTO)前驱粉体,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体采用球磨共混法热压制备CaCu3Ti4-3/4zFezO12(CCTFO)/PVDF和Ca1-3/2xLaxCu3-yMgyTi4O12(C... 以CaCu3Ti4O12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aCu3Ti4-3/4zFezO12 (CCTFO)和Ca1-3/2xLaxCu3-y MgyTi4O12(CLCMTO)前驱粉体,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体采用球磨共混法热压制备CaCu3Ti4-3/4zFezO12(CCTFO)/PVDF和Ca1-3/2xLaxCu3-yMgyTi4O12(CLCMTO)/PVDF复合材料,考察掺杂量和前驱粉体填充质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驱粉体填充质量增加到50%时,复合材料出现团聚现象。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均随填料含量的增加而升高,Fe掺杂后虽然不能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但能降低中到高频段的介电损耗,La、Mg双掺杂不仅可以提高介电常数还可以降低介电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U3TI4O12 掺杂 介电性能 聚偏氟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增强双金属复合管的弯曲性能分析
6
作者 黄兆力 高光军 +3 位作者 张迪超 孙彦青 牛犇 朱烨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6-120,共5页
为了探究聚合物增强双金属复合管的抗弯性和抗鼓包性能,以规格为φ508 mm×(14.3+3) mm的复合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分析对比机械式复合管和聚合物增强双金属复合管的抗鼓包性能;并通过4点弯曲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拟与试... 为了探究聚合物增强双金属复合管的抗弯性和抗鼓包性能,以规格为φ508 mm×(14.3+3) mm的复合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分析对比机械式复合管和聚合物增强双金属复合管的抗鼓包性能;并通过4点弯曲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拟与试验结果规律一致,聚合物增强复合管弯曲半径的模拟值与试验值偏差仅为0.4 m,模拟计算结果可靠。试验结果表明,在临界弯曲状态下,聚合物增强复合管的最大应变绝对值是机械式复合管的2.56倍,弯曲半径是机械式复合管的0.39倍;聚合物增强双金属复合管的抗弯能力比机械式复合管更强,性能更优,在海洋石油开发的过程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增强双金属复合管 四点弯曲 机械式复合管 应变 弯曲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填料填充导热硅橡胶性能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周文英 齐暑华 +3 位作者 涂春潮 王彩凤 袁江龙 郭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19,共5页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为基胶,选用不同粒径氮化硅粒子和碳化硅晶须为填料制备了导热硅橡胶。研究表明:大小粒子以最佳比例进行混合填充时橡胶可获较高热导率,并采用Hasselman模型和等效粒径概念来研究混合粒子体系的热导率;将碳化硅晶须...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为基胶,选用不同粒径氮化硅粒子和碳化硅晶须为填料制备了导热硅橡胶。研究表明:大小粒子以最佳比例进行混合填充时橡胶可获较高热导率,并采用Hasselman模型和等效粒径概念来研究混合粒子体系的热导率;将碳化硅晶须和氮化硅粒子并用,在较低用量下体系呈现较高热导率。此外,随混合填料用量增加橡胶热膨胀系数降低,热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氮化硅 碳化硅晶须 热导率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导热型铝基覆铜板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周文英 齐暑华 +2 位作者 吴轲 王彩凤 寇静利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0-363,共4页
为研究一种高导热铝基覆铜板,以合成的双马改性环氧树脂为基体,最佳质量配比的氮化铝、氮化硅、氮化硼等混合粒子为导热填料制备了绝缘导热胶粘剂,并以此导热胶成功制备了高导热铝基覆铜板.分析了树脂配方设计,探讨了填料含量对绝缘层... 为研究一种高导热铝基覆铜板,以合成的双马改性环氧树脂为基体,最佳质量配比的氮化铝、氮化硅、氮化硼等混合粒子为导热填料制备了绝缘导热胶粘剂,并以此导热胶成功制备了高导热铝基覆铜板.分析了树脂配方设计,探讨了填料含量对绝缘层导热、耐高温、电绝缘及粘接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研制的基板热导率达1.38 W/(m.K),热阻0.65℃/W,体、表电阻率分别为3.2×1014Ω.cm及4.6×1013Ω,可长期在160℃下使用,剥离强度13 N/cm,与低导热基板相比具有良好的传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覆铜板 热导率 耐高温 介电强度 改性环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Q硅树脂的合成及其在有机硅压敏胶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9
作者 何敏 张秋禹 +2 位作者 国际英 陈明 李芳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8-290,298,共4页
采用三甲基氯硅烷和正硅酸乙酯合成了MQ硅树脂,使用FT-IR、29Si-NMR和GPC对MQ硅树脂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用FT-IR对采用该硅树脂制备的有机硅压敏胶结构进行了分析,用TG法对有机硅压敏胶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Q硅树脂与端羟基的... 采用三甲基氯硅烷和正硅酸乙酯合成了MQ硅树脂,使用FT-IR、29Si-NMR和GPC对MQ硅树脂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用FT-IR对采用该硅树脂制备的有机硅压敏胶结构进行了分析,用TG法对有机硅压敏胶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Q硅树脂与端羟基的甲基硅橡胶进行了缩聚反应,该树脂的结构特性适用于有机硅压敏胶的制备,所制得的有机硅压敏胶有较好的初粘性能、剥离强度和耐高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Q树脂 有机硅压敏胶 缩聚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钢粉在选择性激光烧结聚苯乙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邵水源 杜珣涛 +2 位作者 鲁杰 周文明 朱睿颖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9-53,共5页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玻璃钢(GFRP)粉/聚苯乙烯(PS)粉复合粉料,借助于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在激光功率和单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研究预热温度、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对玻璃钢(GFRP)/聚苯乙烯(PS)复合粉料烧结件拉伸强度的影响,并对工艺参数进...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玻璃钢(GFRP)粉/聚苯乙烯(PS)粉复合粉料,借助于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在激光功率和单层厚度一定的情况下,研究预热温度、扫描速度和扫描间距对玻璃钢(GFRP)/聚苯乙烯(PS)复合粉料烧结件拉伸强度的影响,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这三个因素中对拉伸强度影响最大的是扫描速度、其次是扫描间距、最后是预热温度。最佳工艺参数为预热温度85℃、扫描速度1 100 mm/s、扫描间距0.28 mm,此时的拉伸强度为3.21 MPa。复合粉料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成的烧结件,拉伸强度相差较大,热稳定性相差不大,但对烧结件的微观形貌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钢粉 选择性激光烧结 聚苯乙烯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管焊接接头整管段应力腐蚀试验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曾德智 李祚龙 +2 位作者 李发根 吴泽 闫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137,共9页
西南某高酸性气田拟采用双金属复合管作为内腐蚀控制手段,为了评估复合管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根据其结构特点,建立整管段试件有限元力学模型,并通过加载应力应变测试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确定出焊缝合理的应力槽形式和试验... 西南某高酸性气田拟采用双金属复合管作为内腐蚀控制手段,为了评估复合管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根据其结构特点,建立整管段试件有限元力学模型,并通过加载应力应变测试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确定出焊缝合理的应力槽形式和试验总压。采用自主研制的双金属复合管整管段的腐蚀评价装置和方法,开展了X52/825冶金复合管焊接接头在苛刻应力状态和腐蚀工况下的耐蚀性能评价,结果表明,X52/825冶金复合管焊接接头在模拟工况下,经720 h腐蚀实验后,均未出现破裂或刺漏,100%射线探伤检验结果显示X52/825冶金复合管焊接接头无开裂性裂纹,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研究结果为酸性气田复合管的性能评估和安全使用提供了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酸性气田 双金属复合管 焊接接头 整管段 应力腐蚀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田水/CO_2交替驱注入参数优选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明国 丁先运 李金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7068-7070,共3页
在模拟低渗透油藏条件下,利用长岩心进行水/CO2交替驱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水/CO2交替驱注入量增加,采收率、注入压力增加。.在同样注入量下,水气比增加,采收率、注入压力增加;水突破时间加快,气体突破时间减慢。水气比达到1∶1后,... 在模拟低渗透油藏条件下,利用长岩心进行水/CO2交替驱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水/CO2交替驱注入量增加,采收率、注入压力增加。.在同样注入量下,水气比增加,采收率、注入压力增加;水突破时间加快,气体突破时间减慢。水气比达到1∶1后,采收率随着水气比增加而降低;水气交替段塞增大,采收率、注入压力增大,气体、水突破时间减小。水气段塞达到0.2 PV后,采收率降低。对于低渗透油田,建议水/CO2交替驱的水气比为1∶1、段塞为0.2 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田 水/CO2交替驱 注入参数 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温酸化缓蚀剂SJ-1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薛丹 张硕硕 +2 位作者 张恒 王永波 李善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576-5581,共6页
为进一步增强酸化缓蚀剂在高温深井中的缓蚀效果,以氯甲基萘为季铵化中间体,与双曼尼希碱反应,合成得到一种双曼尼希碱季铵盐,通过单因素分析法优选复配分散剂和增效剂得到高温酸化缓蚀剂SJ-1,使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法评价其缓蚀性能。研... 为进一步增强酸化缓蚀剂在高温深井中的缓蚀效果,以氯甲基萘为季铵化中间体,与双曼尼希碱反应,合成得到一种双曼尼希碱季铵盐,通过单因素分析法优选复配分散剂和增效剂得到高温酸化缓蚀剂SJ-1,使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法评价其缓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高温酸化缓蚀剂SJ-1在180℃下,加量仅为3%时,就能使N80钢片在20%盐酸和土酸中的腐蚀速率分别达到70.15 g/(m^(2)·h)和65.32 g/(m^(2)·h),均小于SY/T 5405—2019中的一级指标;高温酸化缓蚀剂SJ-1是以抑制阳极过程为主的混合控制型缓蚀剂;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以氯甲基萘为中间体合成的双曼尼希碱季铵盐缓蚀性能优于以氯化苄为中间体合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曼尼希碱季铵盐 缓蚀性能 高温酸化缓蚀剂 电化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遥爪聚合物合成及改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薛丹 李丽华 +2 位作者 张恒 张硕硕 付宇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7-32,共6页
采用乙二醇及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对聚乳酸(PLA)进行降解,合成特定端羟基的PLA遥爪聚合物(PLA-diol),探究醇解时间及催化剂添加量对醇解产物分子量的影响;在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作用下,利用马来酸酐(MAH)对不同分子量的PLA-diol进行... 采用乙二醇及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对聚乳酸(PLA)进行降解,合成特定端羟基的PLA遥爪聚合物(PLA-diol),探究醇解时间及催化剂添加量对醇解产物分子量的影响;在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作用下,利用马来酸酐(MAH)对不同分子量的PLA-diol进行接枝改性,探究分子量对接枝率的影响。通过凝胶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接触角测量仪对醇解产物和接枝物的分子量、结构特性、热性能及亲水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产物分子量随着醇解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且在醇解时间为1 h,催化剂加量为反应原料总质量的1%时,产物分子量从4×10^(4)下降至7.3×10^(3);此时与MAH发生反应,接枝率可高达24.99%,PLA-diol热稳定性有所增加,完全分解温度提高了40℃,亲水性得到改善,接触角由76.0°下降至6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遥爪聚合物 醇解 马来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纳米带杂化粒子和石墨烯纳米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玉婴 曹宁宁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8-128,共11页
氧化石墨烯纳米带杂化粒子是将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NRs)与其他纳米粒子经π-π键、氢键等结合方式复合在一起,通过这种特殊的结合形态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GONRs的聚积,另一方面新的纳米粒子的引入能够赋予该杂化材料某些特殊的性能,从... 氧化石墨烯纳米带杂化粒子是将氧化石墨烯纳米带(GONRs)与其他纳米粒子经π-π键、氢键等结合方式复合在一起,通过这种特殊的结合形态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GONRs的聚积,另一方面新的纳米粒子的引入能够赋予该杂化材料某些特殊的性能,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GONRs杂化材料在聚合物改性等领域的综合性能。本文综述了氧化石墨烯纳米带杂化粒子的制备方法、性能和应用现状。此外,针对GONRs的还原产物石墨烯纳米带(GNRs)的结构、性能、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领域也进行了系统性地论述。相关研究表明,氧化石墨烯纳米带杂化粒子的设计与制备是氧化石墨烯纳米带迈向实用领域的一个有效途径,而石墨烯纳米作为石墨烯的一种特殊结构的二维变体,继承了石墨烯优良的导电和导热等性能,同时特殊的边缘效应,因而呈现出了更广阔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纳米带杂化粒子 石墨烯纳米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关中平原撂荒耕地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晓婷 王思恩 +1 位作者 焦俏 邢东兴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75-79,共5页
为有效解决陕西关中地区耕地撂荒问题,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以横贯关中平原东西部的带状区域作为研究区,采用撂荒率、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撂荒耕地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撂荒耕地以旱地为主,整体撂... 为有效解决陕西关中地区耕地撂荒问题,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以横贯关中平原东西部的带状区域作为研究区,采用撂荒率、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撂荒耕地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撂荒耕地以旱地为主,整体撂荒率不高,但撂荒率在持续上升;撂荒耕地主要分布在千阳县、陇县和凤翔县。撂荒耕地主要分布在核密度中高密度区和高密度区;高密度区和中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凤翔县东北部丘陵和千阳县北部山地区,中密度区主要分布在陇县、千阳县和凤翔县,中低密度区主要分布在陇县,低密度区在各县均有分布。研究区撂荒耕地存在空间集聚性,撂荒耕地冷点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大荔县、蒲城县和富平县,冷点较低集聚区分布在中部各县,热点较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凤翔县,热点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陇县和千阳县。可通过大力开展国土综合整治,制定相关助农、利农政策,严格落实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等措施解决关中平原耕地撂荒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耕地 分布特征 空间自相关 粮食安全 关中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冰筒结构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热试车用尾焰处理新技术
17
作者 马原 霍东兴 +3 位作者 张燕飞 张平 刘童 厉彦忠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4-299,共6页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尾焰高温(总温超过3500℃)、高污染(氧化铝颗粒和氯化氢气体等)的问题,基于水冷壁、水喷淋等水处理系统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种采用具有更多冷能的水的固态形态——冰,对地面热试车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尾焰进行冷却降温与...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尾焰高温(总温超过3500℃)、高污染(氧化铝颗粒和氯化氢气体等)的问题,基于水冷壁、水喷淋等水处理系统的有效性,提出了一种采用具有更多冷能的水的固态形态——冰,对地面热试车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尾焰进行冷却降温与污染物沉降的新型处理方法。对冰筒装置内发动机尾焰与冰壁面间的流动换热过程开展了理论分析,并针对XXΦ127及XX500两种规模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开展了试车实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出口尾焰在冰筒装置内实现了大幅度降温,冰筒出口气体温度低于100℃,氯化氢气体去除率大于97%,速度低于50 m/s、场外噪音小于85 dB。试验结果成功验证了新型冰筒处理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快速实现固体火箭发动机尾焰降温、降速、降噪和降污染的“四降”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尾焰处理 冰筒装置 快速降温 试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钛双金属复合管的氩弧焊接工艺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王永芳 王戈 +1 位作者 张燕飞 郭崇晓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47-150,153,共5页
分析了铜钛复合管的可焊性,提出了一种适合铜钛复合管焊接的独特坡口型式和氩弧焊接工艺,并通过X射线无损探伤、化学成分分析、拉伸性能试验、弯曲性能试验、金相组织检验、显微硬度分析和电化学腐蚀试验,研究了其焊接接头性能。结果表... 分析了铜钛复合管的可焊性,提出了一种适合铜钛复合管焊接的独特坡口型式和氩弧焊接工艺,并通过X射线无损探伤、化学成分分析、拉伸性能试验、弯曲性能试验、金相组织检验、显微硬度分析和电化学腐蚀试验,研究了其焊接接头性能。结果表明:选取银基钎料BAg72Cu作为铜钛复合管的过渡焊接材料,并采用"氩弧焊打底+氩弧钎焊过渡+氩弧焊盖面"的焊接工艺方法可以得到具有理想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焊接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钛双金属复合管 焊接 氩弧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管管端堆焊Inconel625合金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小艳 潘建新 +2 位作者 周华 张燕飞 刘振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54-156,共3页
采用福尼斯自动堆焊机及滚轮架设备、脉冲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方法对规格为准219.1mm×(14.3+3)mm、材质为X65+316L的复合管管端内壁堆焊3mm厚、50mm长的Inconel625耐蚀合金层,堆焊后对堆焊层进行化学分析、金相组织观察和性能测试。... 采用福尼斯自动堆焊机及滚轮架设备、脉冲熔化极气体保护焊方法对规格为准219.1mm×(14.3+3)mm、材质为X65+316L的复合管管端内壁堆焊3mm厚、50mm长的Inconel625耐蚀合金层,堆焊后对堆焊层进行化学分析、金相组织观察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堆焊层与基层界面处化学元素扩散不严重,未影响堆焊层的耐蚀性能;堆焊层的显微组织为树枝状奥氏体;堆焊层与基层形成致密的冶金结合,界面处没有出现气孔、裂纹及熔合不良等冶金缺陷;堆焊层的硬度高于基层;堆焊后界面结合强度平均为41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管 管端堆焊 INCONEL625合金 化学分析 金相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复合管全自动TT对接焊工艺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东红 郭江涛 +1 位作者 钟炜 王小艳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16-217,共2页
采用全自动TIP TIG焊对规格为准168.3 mm×(12.7+3)mm的双金属复合管进行对接焊工艺研究,包括坡口设计、管道的组对、背面保护及全位置焊接等。焊接完成后对焊缝进行外观检验、X射线无损检测、力学性能试验及金相组织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全自动TIP TIG焊对规格为准168.3 mm×(12.7+3)mm的双金属复合管进行对接焊工艺研究,包括坡口设计、管道的组对、背面保护及全位置焊接等。焊接完成后对焊缝进行外观检验、X射线无损检测、力学性能试验及金相组织分析。结果表明,焊缝外观成型良好,无损检测均为Ⅰ级,力学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管 TIP TIG 全自动对接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