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丘脑中央下核神经元对针刺的反应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杰 唐敬师 +1 位作者 袁斌 贾红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23-227,共5页
本文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了大鼠丘脑中央下核(Sm)神经元对针刺的反应。对手针刺激反应的神经元一般地也对伤害性皮肤或肌肉刺激发生反应,提示针刺与伤害性机械刺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Sm可能在针感形成及针刺镇... 本文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了大鼠丘脑中央下核(Sm)神经元对针刺的反应。对手针刺激反应的神经元一般地也对伤害性皮肤或肌肉刺激发生反应,提示针刺与伤害性机械刺激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Sm可能在针感形成及针刺镇痛的中枢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脊髓-Sm-VLO-PAG-脊髓痛调制负反馈环路参与针刺镇痛,尤其是细纤维镇痛的设想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性刺激 丘脑中央下核 大鼠 针刺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与痛信息在清醒大鼠脊髓背角的投射——[~3H]-2-脱氧葡萄糖放射自显影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敬师 苟振义 +2 位作者 刘荣桓 刘忠敏 刘金英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97-102,共6页
用[~3H]-2-脱氧葡萄糖相对定量的方法进一步证明了痛信息主要投射到同侧脊髓背角的Ⅰ、Ⅱ、Ⅳ,Ⅴ、Ⅵ和Ⅹ层,针刺信息投射到同侧背角的Ⅰ、Ⅱ、Ⅳ、Ⅴ层,两者有相互重叠的层次投射,正是在这些部位,两种信息可能相互作用、在脊髓水平实... 用[~3H]-2-脱氧葡萄糖相对定量的方法进一步证明了痛信息主要投射到同侧脊髓背角的Ⅰ、Ⅱ、Ⅳ,Ⅴ、Ⅵ和Ⅹ层,针刺信息投射到同侧背角的Ⅰ、Ⅱ、Ⅳ、Ⅴ层,两者有相互重叠的层次投射,正是在这些部位,两种信息可能相互作用、在脊髓水平实现对痛觉的调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痛作息 脊髓背角 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虾神经轴突上双微电极细胞内刺激与记录及其实验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道启 庞天赐 陈婉梅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193-198,共6页
本文以螯虾细小神经轴突为标本,成功地应用双玻璃微电极进行细胞内刺激与电活动的记录。观察了细小神经轴突膜电生理和物理特性参数。钾离子通道特异性阻滞剂4—氨基吡啶,使Weiss式中常数b值显著减少;a值无明显变化;膜静息电位去极化;... 本文以螯虾细小神经轴突为标本,成功地应用双玻璃微电极进行细胞内刺激与电活动的记录。观察了细小神经轴突膜电生理和物理特性参数。钾离子通道特异性阻滞剂4—氨基吡啶,使Weiss式中常数b值显著减少;a值无明显变化;膜静息电位去极化;阈电位水平上移;动作电位幅值、锋电位时程、膜电阻和膜时间常数均有显著意义的增加。结果提示:4—氨基吡啶可提高膜的应激性,对神经膜兴奋性无明显影响;生物膜应激性及膜电阻的变化与钾通道的活动状态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螯虾神经轴突 兴奋性 静息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盖前区前核痛觉调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小民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29-332,共4页
顶盖前区前核痛觉调制作用的研究王小民(西安医科大学神经生理研究室,西安710061)王小民,女,生理学专业。导师:侯宗濂教授。论文答辩日期:1992年9月答辩委员会主席:乔健天教授顶盖前区前核(Anteriorpre... 顶盖前区前核痛觉调制作用的研究王小民(西安医科大学神经生理研究室,西安710061)王小民,女,生理学专业。导师:侯宗濂教授。论文答辩日期:1992年9月答辩委员会主席:乔健天教授顶盖前区前核(Anteriorpretectalnucleus,A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盖前区核 痛觉 调节 神经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离子通道阻断剂对神经兴奋性及兴奋性指标的影响
5
作者 王小民 陈婉梅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05-109,共5页
本研究以蟾蜍坐骨神经-腓神经和螯虾腹大神经为材料,观察了膜离子通道阻断剂对神经兴奋性及兴奋性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标准电量α与膜钠离子通道的开放数量及通道的激活速率有关,是正确反映兴奋性的指标。b 反映了膜钠、钾离子通道活... 本研究以蟾蜍坐骨神经-腓神经和螯虾腹大神经为材料,观察了膜离子通道阻断剂对神经兴奋性及兴奋性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标准电量α与膜钠离子通道的开放数量及通道的激活速率有关,是正确反映兴奋性的指标。b 反映了膜钠、钾离子通道活动的动态平衡过程和应激活动过程.Chr 与膜离子通道的活动无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指标 通道阻断剂 神经兴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物质和相关肽研究进展
6
作者 赵晏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1期97-98,共2页
P物质(SP)是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的一种生物活性肽,它由十一个氨基酸构成。60年前Euler和Gaddum首先发现了SP。后来人们又相继发现了神经激肽A(NKA,K物质,是一种10肽)。神经激肽B(NKB,10肽),还包括其它几种结构与功能相近似的肽类通... P物质(SP)是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的一种生物活性肽,它由十一个氨基酸构成。60年前Euler和Gaddum首先发现了SP。后来人们又相继发现了神经激肽A(NKA,K物质,是一种10肽)。神经激肽B(NKB,10肽),还包括其它几种结构与功能相近似的肽类通称为速激肽(tachykin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丘脑的衰老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樟进 王小民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85-287,共3页
下丘脑分泌多种神经激素,以垂体为中介,直接或间接调节靶器官(组织)的激素分泌水平;同时,下丘脑接受由其它脑区投射来的神经纤维的支配。内外信息汇集于下丘脑,通过下丘脑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整合功能的平衡。
关键词 下丘脑 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中央下核在痛觉感受与痛觉调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唐敬师 袁斌 +1 位作者 张玉秋 张笋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12-316,共5页
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综述了近年来关于丘脑中央下核(Sm)在痛觉感受与痛觉调制中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它可能主要与痛觉的情绪激动成分有关,而且Sm-VLO-PAG可能构成一个痛觉调制的通路,通过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水... 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综述了近年来关于丘脑中央下核(Sm)在痛觉感受与痛觉调制中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它可能主要与痛觉的情绪激动成分有关,而且Sm-VLO-PAG可能构成一个痛觉调制的通路,通过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水平调制伤害感受性输入,从而产生痛觉的负反馈性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 中央下核 伤害性感受 痛觉 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苯氧胺促进雌性小鼠移植性肉瘤180生长
9
作者 马润娣 于廷曦 +1 位作者 张爱仙 于立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54-454,共1页
三苯氧胺促进雌性小鼠移植性肉瘤180生长马润娣,于廷曦,张爱仙,于立坚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生物化学研究室(西安市710003)非类固醇抗雌激素药物三苯氧胺(Tamoxifen)自1973年以来即被广泛地用于乳腺癌的姑息... 三苯氧胺促进雌性小鼠移植性肉瘤180生长马润娣,于廷曦,张爱仙,于立坚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生物化学研究室(西安市710003)非类固醇抗雌激素药物三苯氧胺(Tamoxifen)自1973年以来即被广泛地用于乳腺癌的姑息治疗。一般认为,三苯氧胺的抗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苯氧胺 肉瘤 生长 雌性小鼠 雌激素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下核在痛觉感受与调制中的作用
10
作者 张玉秋 唐敬师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347-349,共3页
中央下核(nucleus submedius, Sm),又名胶状质核(nucleus gelatinosus)是内侧丘脑的重要结构。许多临床事实和早期的解剖学、电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内侧丘脑主要与非鉴别性痛觉的传递和感受及痛觉的情绪激动成份有关。然而,对内侧丘脑的... 中央下核(nucleus submedius, Sm),又名胶状质核(nucleus gelatinosus)是内侧丘脑的重要结构。许多临床事实和早期的解剖学、电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内侧丘脑主要与非鉴别性痛觉的传递和感受及痛觉的情绪激动成份有关。然而,对内侧丘脑的纤维联系所做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内侧丘脑的大部分亚核,包括中央中核(CM)、中央外侧核(CL)、束旁核(Pf)和中央旁核(PC),主要接受脊髓中间带和前角(Ⅶ、Ⅷ层)神经元的直接投射,并主要与基底神经节、运动皮层和与运动调节有关的其它结构相联系。这表明,内侧丘脑的CM、CL、PC、Pf亚核可能是机体运动相关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981年,Craig和Burton首先发现,内侧丘脑的另一个独特结构可直接接受来自脊髓背角缘细胞的特异性伤害性输入,这一结构就是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下核 痛觉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