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75例尸体解剖病理诊断资料分析
1
作者 陈高平 张冠军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87-91,共5页
本文分析了该教研室1950年~1989年所做的1375例尸捡资料,结果表明,有完整资料的1266例尸检中临床和病理诊断比较,符合率79.3%,误诊率20.7%。疾病分类统计结果,50年代尸检病例中传染和寄生虫病占多数,而80年代则以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系统... 本文分析了该教研室1950年~1989年所做的1375例尸捡资料,结果表明,有完整资料的1266例尸检中临床和病理诊断比较,符合率79.3%,误诊率20.7%。疾病分类统计结果,50年代尸检病例中传染和寄生虫病占多数,而80年代则以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婴幼儿尸检以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和源于围产期疾患占多数。作者分析了尸检数量减少和临床误诊的原因,阐明了尸检在现代医学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尸体解剖 病理诊断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例IgA肾病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于琳华 魏西秦 +4 位作者 郭尚温 李恒力 冯雪亮 杜锦凤 尹爱萍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79-282,共4页
IgA肾病25例,占同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41.7%。肾组织病变损害程度分Ⅰ-Ⅴ级,呈Ⅳ级以上重度损害者占28%。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者占32%,重度蛋白尿(>3.5g/d)者占40%,呈肾病综合症表现者占36%。本文病例肾活检距发病时间较短... IgA肾病25例,占同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41.7%。肾组织病变损害程度分Ⅰ-Ⅴ级,呈Ⅳ级以上重度损害者占28%。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者占32%,重度蛋白尿(>3.5g/d)者占40%,呈肾病综合症表现者占36%。本文病例肾活检距发病时间较短,平均为16.5个月,没有1例发生肾功衰竭,其原因可能与检查诊断较早,治疗及时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 肾病 肾小球炎 肾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亢伴甲状腺炎与桥本氏甲亢的免疫病理研究
3
作者 苏敏 牛恕淼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09-211,共3页
本文对13例甲亢伴甲状腺炎和9例桥本氏甲亢进行了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发现桥本氏甲亢患者甲状腺浸润细胞的总数较甲亢伴甲状腺炎明显增多,且炎性破坏程度也显著加剧。单个核细胞亚群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揭示:甲状腺浸润细胞以T淋巴细... 本文对13例甲亢伴甲状腺炎和9例桥本氏甲亢进行了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研究。发现桥本氏甲亢患者甲状腺浸润细胞的总数较甲亢伴甲状腺炎明显增多,且炎性破坏程度也显著加剧。单个核细胞亚群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揭示:甲状腺浸润细胞以T淋巴细胞为主,甲亢伴甲状腺炎与桥本氏甲亢二者甲状腺漫润细胞各亚群百分比含量大致相近,仅桥本氏甲亢甲状腺浸润的活化T淋巴细胞百分比略高。提示二者可能存在类似的免疫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 甲状腺炎 免疫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型克山病患者心内膜心肌活检的亚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天德 陈金典 +3 位作者 孙济川 王世臣 刘莹莹 何振新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199-202,T001,共5页
1988年对陕西旬邑县12例潜在型克山病作心内膜心肌活检电镜观察,并用镧颗粒示踪探索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检材取自7例男性、5例女性患者,年龄14~40岁,平均病史已达4~5年。观察结果:大部心肌细胞肌浆网、横管系统扩张,闰盘也见类似... 1988年对陕西旬邑县12例潜在型克山病作心内膜心肌活检电镜观察,并用镧颗粒示踪探索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变化。检材取自7例男性、5例女性患者,年龄14~40岁,平均病史已达4~5年。观察结果:大部心肌细胞肌浆网、横管系统扩张,闰盘也见类似囊泡状扩张改变。部分病例样品中可见镧颗粒出现于闰盘间隙和细胞质内。线粒体增生及退变性变化同时并存。细胞内肌微丝偶见微小的肌溶中断,但未发现心肌细胞的肌溶坏死。部分细胞核增大、扭曲变形,有假包涵体。部分肌原纤维增粗有异常分枝。此外,并见心肌细胞内脂滴增多,糖元沉积以及核周脂褐素颗粒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山病 活检 细胞膜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和甲亢原位免疫电镜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苏敏 牛恕淼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14-216,共3页
利用ABC免疫酶技术和一组淋巴细胞亚群、巨噬细胞,HLA-DR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10例甲状腺炎,7例甲亢伴甲状腺炎,6例甲亢。结果发现甲状腺内有大量活化T淋巴细胞浸润。引人注目地是甲状腺上皮细胞可异常表达DR抗原,且随... 利用ABC免疫酶技术和一组淋巴细胞亚群、巨噬细胞,HLA-DR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了10例甲状腺炎,7例甲亢伴甲状腺炎,6例甲亢。结果发现甲状腺内有大量活化T淋巴细胞浸润。引人注目地是甲状腺上皮细胞可异常表达DR抗原,且随着淋巴细胞浸润的增多,炎性破坏加重,甲状腺上皮细胞DR抗原的异常表达亦增多。I_2^+、T_8^+、T_4^+细胞、M_5^+细胞和Leu7^+细胞均可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接触并侵入上皮细胞内。免疫活性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可能是甲状腺上皮细胞受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炎 甲亢 免疫学 自身免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牛和人血清培养软骨细胞中糖醛酸的测定 被引量:2
6
作者 曹峻岭 熊咏民 魏西秦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44-47,共4页
本实验用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醛酸的方法,作为培养软骨细胞生长情况的指标,以观察软骨细胞的代谢情况,了解不同种类和不同含量血清对培养软骨细胞的影响.我们用传代兔软骨细胞于不同含量小牛血清和人血清的培养液中培养,定期镜下观察并... 本实验用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醛酸的方法,作为培养软骨细胞生长情况的指标,以观察软骨细胞的代谢情况,了解不同种类和不同含量血清对培养软骨细胞的影响.我们用传代兔软骨细胞于不同含量小牛血清和人血清的培养液中培养,定期镜下观察并收集培养液,测定其葡萄糖醛酸含量.结果表明5%至15%牛血清或人血清培养一代兔软骨细胞均可生长;测定培养液內葡萄糖醛酸量作为反映软骨细胞生长的检测指标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醛酸 软骨细胞 培养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抗乙素与环磷酰胺、顺铂联用的抑瘤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徐长福 司履生 方亮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45-249,共5页
多抗乙素是自乙型链球菌培养液中提取的一种生物反应调节剂,我们用患有进展期S-180肉瘤的小鼠进行实验证实,多抗乙素对S-180肉瘤有肯定的抑菌作用,能防止肺转移发生,使部分小鼠肿瘤痊愈(治愈率28%)。多抗乙素与顺铂联用,其抑瘤效果更佳。
关键词 多抗乙素 环磷酰胺 顺铂 抑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抗乙素对小鼠S_(180)肉瘤中免疫活性细胞浸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长福 司履生 方亮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51-255,共5页
曾经证明多抗乙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本文以小鼠实验性S_(180)肉瘤为模型观察了多抗乙素对肿瘤组织内和肿瘤周围Mφ、L_3T_4^- 及Lyt_2^-细胞的影响,同时观察了肿瘤坏死组织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小血管内血栓形成的改变。结果提示:Pb治... 曾经证明多抗乙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本文以小鼠实验性S_(180)肉瘤为模型观察了多抗乙素对肿瘤组织内和肿瘤周围Mφ、L_3T_4^- 及Lyt_2^-细胞的影响,同时观察了肿瘤坏死组织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小血管内血栓形成的改变。结果提示:Pb治疗组,肿瘤周围及肿瘤内浸润的L_3T_4^-和Lyt_2^-细胞显著增多,说明Pb可诱导肿瘤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组织的坏死灶周围明显充血、小血管血栓形成显著增加,并有带状中性粒细胞浸润。这些改变与TNF介导的肿瘤组织损伤相符,提示Pb的抑瘤作用主要是通过免疫活性细胞产生的TNF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多抗乙素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ves病LATS刺激因子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9
作者 牛恕淼 何惠玲 +3 位作者 牛翠霞 雷月英 徐祝华 杜鸿飞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23-25,共3页
用长效甲状腺刺激因子抗血清PAP法,对70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甲状腺组织,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70例中长效甲状腺刺激因子阳性者56例(80%),阴性者14例(20%)。甲状腺上皮细胞膜上长效甲状腺刺激因子的阳性反应,支持长效甲... 用长效甲状腺刺激因子抗血清PAP法,对70例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甲状腺组织,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70例中长效甲状腺刺激因子阳性者56例(80%),阴性者14例(20%)。甲状腺上皮细胞膜上长效甲状腺刺激因子的阳性反应,支持长效甲状腺刺激因子与TSH受体相结合。淋巴细胞亦有阳性反应,与淋巴细胞产生长效甲状腺刺激因子有关。认为长效甲状腺刺激因子与甲亢的病因有关,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免疫组织化学 LATS 甲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上皮细胞DR抗原异常表达及影响因素
10
作者 苏敏 牛恕淼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36-338,共3页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技术对37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23例甲亢及13例甲亢伴甲状腺炎甲状腺上皮细胞DR抗原异常表达进行原位研究。结果发现甲状腺上皮细胞DR抗原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浸润细胞总数、炎性破坏程度及外周血TSH、甲状...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技术对37例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23例甲亢及13例甲亢伴甲状腺炎甲状腺上皮细胞DR抗原异常表达进行原位研究。结果发现甲状腺上皮细胞DR抗原的异常表达与甲状腺浸润细胞总数、炎性破坏程度及外周血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 甲亢 HLA-DR抗原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基对兔关节软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康勇 魏西秦 +1 位作者 周兰华 张健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20-122,共3页
本研究采用体外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的方法,建立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产生的内源性自由基对软骨细胞影响的实验模型。用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扫描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等研究方法,初步探讨了内源性自由基对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采用体外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的方法,建立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产生的内源性自由基对软骨细胞影响的实验模型。用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扫描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等研究方法,初步探讨了内源性自由基对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产生的内源性自由基对软骨细胞具有损伤作用。提示软骨老化、变性、一些变性性关节疾病,如大骨节病、关节炎的发生可能与自由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超微结构 自由基 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抗甲素对小鼠S180实体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抑瘤机制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小燕 袁定东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216-220,共5页
多抗甲素是我国首创的甲型链球菌抗癌制剂。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证明该药具有抑瘤作用,但对其作用机制不甚明了。本文用小鼠S180实体瘤对多抗甲素抑制肿瘤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多抗甲素确有抑瘤作用。多抗甲素可激活Mφ,使... 多抗甲素是我国首创的甲型链球菌抗癌制剂。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证明该药具有抑瘤作用,但对其作用机制不甚明了。本文用小鼠S180实体瘤对多抗甲素抑制肿瘤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多抗甲素确有抑瘤作用。多抗甲素可激活Mφ,使其呈现典型的活化特征,活化Mφ在体外粘附及杀伤瘤细胞能力增强:用药后瘤周浸润的Mφ数目增多,肿瘤出血坏死更为显著;提示在多抗甲素抑瘤效应中活化的Mφ起着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还提示多抗甲素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及宿主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在本实验的抑瘤效应中并无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抗甲素 抗癌剂 肉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泛发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建 马元起 司履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用单克隆抗体,ABC法对寻常型泛发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淋巴细胞亚群数在退行期患者大致正常(P>0.05),T_(11)^+,T_4^+细胞和T_4/T_8比值在静止期进行期和患者显著减低,在进行期患者的下降更为显著(P<... 用单克隆抗体,ABC法对寻常型泛发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T淋巴细胞亚群数在退行期患者大致正常(P>0.05),T_(11)^+,T_4^+细胞和T_4/T_8比值在静止期进行期和患者显著减低,在进行期患者的下降更为显著(P<0.01)。说明寻常型泛发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其数值可能与病情的活动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淋巴细胞亚群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性胸腹水中免疫抑制细胞功能状态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季军 袁定东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33-337,共5页
本文观察了27例癌性胸腹水中肿瘤相关性淋巴细胞(TAL)的白细胞间介素2(IL-2)产生能力并与结核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TAL产生IL-2明显低于结核组;加入8%的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可抑制TAL的IL-2产生而结核组中需加16%的巨噬细胞才... 本文观察了27例癌性胸腹水中肿瘤相关性淋巴细胞(TAL)的白细胞间介素2(IL-2)产生能力并与结核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TAL产生IL-2明显低于结核组;加入8%的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可抑制TAL的IL-2产生而结核组中需加16%的巨噬细胞才有抑制作用;消炎痛可逆转这种抑制。TAL可抑制PBL对PHA刺激的增殖反应。作者认为癌性渗出浓淋巴细胞功能降低与抑制性淋巴细胞的存在及TAM抑制活性增强有关。TAM的抑制作用似主要通过释放PGE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性胸腹水 消炎痛 IL-2 TAL T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癌的MHC抗原表达及其与局部免疫应答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沛雄 司履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08-213,共6页
利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对62例胃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HLA-ABC抗原缺失率在胃癌,结、直肠癌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灶分别为26.92%、13.89%和33.33%;HLA-DR抗原表达率分别为34.62%、22.22%、和40.0%,而HLA-DQ抗原仅表达于2例HLA-D... 利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对62例胃肠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HLA-ABC抗原缺失率在胃癌,结、直肠癌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灶分别为26.92%、13.89%和33.33%;HLA-DR抗原表达率分别为34.62%、22.22%、和40.0%,而HLA-DQ抗原仅表达于2例HLA-DR胃癌的少数癌细胞。且HLA-ABC抗原缺失率在早期癌(60.0%)明显高于中晚期癌(15.79%);胃肠癌的HLA抗原表达与局部单个核细胞各亚群浸润的程度间也有一定的相关。这些发现提示HLA抗原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肠肿瘤 MHC 抗原 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_7抗原在胃肠癌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沛雄 司履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10-112,共3页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技术对62例胃肠癌标本进行了原位MG_7抗原定位观察。结果显示80.77%(21/26例)的胃癌和94.44%(34/36例)的结直肠癌呈MG_7抗原阳性,该抗原的表达强度和存在部位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一定相关。超微结构水平定位...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技术对62例胃肠癌标本进行了原位MG_7抗原定位观察。结果显示80.77%(21/26例)的胃癌和94.44%(34/36例)的结直肠癌呈MG_7抗原阳性,该抗原的表达强度和存在部位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一定相关。超微结构水平定位观察表明:在分化好的癌细胞、MG_7抗原主要位于腺腔缘微绒毛、细胞膜及膜下胞浆內;而在低分化癌细胞MG_7抗原主要位于分泌颗粒与合成及转运蛋白质的细胞器(包括內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其分泌小泡)內崾綧G_7抗原是胃肠癌细胞合成的一种分泌性物质。文中还对其定位特点与细胞分化程度的内在联系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7抗原 免疫组化 肠肿瘤 胃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胸腹水中巨噬细胞的功能观察——细胞毒性作用、白细胞介素1产生的能力
17
作者 陈秋艳 袁定东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320-323,共4页
为探讨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在体外研究了20例癌性胸、腹水中巨噬细胞(Mφ)的功能,包括 IL-1的产生和对人肺癌细胞系PGT 的细胞毒作用,用12例结核性胸水中之 Mφ作为对照。实验表明:TAM 的IL-1产生能力及细胞毒... 为探讨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在体外研究了20例癌性胸、腹水中巨噬细胞(Mφ)的功能,包括 IL-1的产生和对人肺癌细胞系PGT 的细胞毒作用,用12例结核性胸水中之 Mφ作为对照。实验表明:TAM 的IL-1产生能力及细胞毒作用均较结核性胸水 Mφ为低;LPS、IFN 或消炎痛可增强 TAM 的此等功能;患者自身胸、腹水于高浓度时(≥12.5%)抑制而于低浓度时(6.35%)增强此等 TAM 功能。实验提示 TAM 中抑制性 Mφ增多、一些 TAM 处于未活化状态和癌性积液中存在的某些其它抑制因子均可能与 TAM 功能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 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 胸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初发皮损中单个核细胞的观察
18
作者 任建 马元起 司履生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用单克隆抗体、ABC法对10例寻常型泛发性进行期银屑病患者初发皮损中单个核细胞进行分析,发现初发皮损内增多的单个核细胞以T淋巴细胞为主,巨噬细胞次之,并且大部分呈DR^+,未见B淋巴细胞,表皮内DR^+树枝状细胞和DR^+角朊细胞常与其周斟D... 用单克隆抗体、ABC法对10例寻常型泛发性进行期银屑病患者初发皮损中单个核细胞进行分析,发现初发皮损内增多的单个核细胞以T淋巴细胞为主,巨噬细胞次之,并且大部分呈DR^+,未见B淋巴细胞,表皮内DR^+树枝状细胞和DR^+角朊细胞常与其周斟DR^+T淋巴细胞位置很接近,说明银屑病的发生与细胞免疫紊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皮癣 淋巴细胞亚群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组织中淋巴细胞与瘤细胞相互关系的电镜研究
19
作者 马运国 袁定东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13-115,共3页
对12例不同部位癌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与瘤细胞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电镜研究。发现有少数淋巴细胞以多种方式和瘤细胞相接触。与淋巴细胞接触的瘤细胞有些出现了破坏性改变,这些改变符合细胞自谢(Apoptosis)变化。此等结果表明,有些浸润淋... 对12例不同部位癌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与瘤细胞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电镜研究。发现有少数淋巴细胞以多种方式和瘤细胞相接触。与淋巴细胞接触的瘤细胞有些出现了破坏性改变,这些改变符合细胞自谢(Apoptosis)变化。此等结果表明,有些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內对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被杀伤瘤细胞的主要死亡形式为自谢。然而由于和瘤细胞接触的淋巴细胞极少,浸润淋巴细胞在肿瘤局部的杀伤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组织 淋巴细胞 瘤细胞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上皮源性卵巢肿瘤性类固醇激素受体的研究
20
作者 李宣梅 姚先莹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采用Lee SH荧光组化法检测42例非上皮性卵巢肿瘤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显示:2/4例卵胞膜细胞瘸有ER、PR;6/8例颗粒细胞瘤有ER、PR,其中4倒受体水平较高;12/16例畸胎瘤有ER、PR,畸胎瘤中含柱状上皮、皮脂腺、汗腺、软骨... 采用Lee SH荧光组化法检测42例非上皮性卵巢肿瘤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显示:2/4例卵胞膜细胞瘸有ER、PR;6/8例颗粒细胞瘤有ER、PR,其中4倒受体水平较高;12/16例畸胎瘤有ER、PR,畸胎瘤中含柱状上皮、皮脂腺、汗腺、软骨时,显示较高的ER、PR水平。内胚窦瘤、无性细胞瘤及纤维瘤均显示受体阴性。1/4例胃肠道转移癌有ER、PR阳性细胞。结果提示,应重视颗粒细胞瘤ER、PR的检测,对受体阳性的肿瘤患者,也许可进行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