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与痛信息在清醒大鼠脊髓背角的投射——[~3H]-2-脱氧葡萄糖放射自显影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唐敬师 苟振义 +2 位作者 刘荣桓 刘忠敏 刘金英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97-102,共6页
用[~3H]-2-脱氧葡萄糖相对定量的方法进一步证明了痛信息主要投射到同侧脊髓背角的Ⅰ、Ⅱ、Ⅳ,Ⅴ、Ⅵ和Ⅹ层,针刺信息投射到同侧背角的Ⅰ、Ⅱ、Ⅳ、Ⅴ层,两者有相互重叠的层次投射,正是在这些部位,两种信息可能相互作用、在脊髓水平实... 用[~3H]-2-脱氧葡萄糖相对定量的方法进一步证明了痛信息主要投射到同侧脊髓背角的Ⅰ、Ⅱ、Ⅳ,Ⅴ、Ⅵ和Ⅹ层,针刺信息投射到同侧背角的Ⅰ、Ⅱ、Ⅳ、Ⅴ层,两者有相互重叠的层次投射,正是在这些部位,两种信息可能相互作用、在脊髓水平实现对痛觉的调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痛作息 脊髓背角 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游离血硒及心肌硒动力学研究
2
作者 李泂 张树声 王德全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12-317,共6页
本实验以放射性^(75)Se-亚硒酸钠示踪方法和离体大鼠心肌组织切片温育及灌流方法,观察了大鼠游离血硒与血清硒、服硒剂量的数量关系,比较了心肌组织对血清硒和游离血硒的摄取过程,计算了给硒后不同时刻的心肌硒代谢速率及掺入量,以及硒... 本实验以放射性^(75)Se-亚硒酸钠示踪方法和离体大鼠心肌组织切片温育及灌流方法,观察了大鼠游离血硒与血清硒、服硒剂量的数量关系,比较了心肌组织对血清硒和游离血硒的摄取过程,计算了给硒后不同时刻的心肌硒代谢速率及掺入量,以及硒浓度对掺入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游离血硒与心肌硒代谢关系十分密切;血清硒的游离结合比值有可能成为一种比较稳定的硒代谢指标;游离血硒可能是研究硒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山病 药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在小鼠体内的动态分布——^(75)Se整体放射自显影研究
3
作者 苟振义 钱传荣 +2 位作者 顾康生 韩燕 刘巧芳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用^(75)Se-亚硒酸钠示踪制备的小鼠整体放射自显影显示,在亚硒酸钠大剂量静注后迅速经血运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器官组织内。其中在肺、肝、肾、心肌、胰、肾上腺内有最高浓度分布;在鼻粘膜、唾液腺、脾、胸腺、淋巴结、棕脂肪(Brown Fat)... 用^(75)Se-亚硒酸钠示踪制备的小鼠整体放射自显影显示,在亚硒酸钠大剂量静注后迅速经血运广泛分布于全身各器官组织内。其中在肺、肝、肾、心肌、胰、肾上腺内有最高浓度分布;在鼻粘膜、唾液腺、脾、胸腺、淋巴结、棕脂肪(Brown Fat)、骨髓、软骨和骺板、泪腺、胃肠粘膜、皮肤内有高浓度分布;在脑、骨骼肌、眼球内有低浓度分布。^(75)Se还可透过胎盘分布于胎鼠体内。到注入后24h,大部分的体内^(75)Se已被排除,尿硒为主要排泄途径。从脉冲计数表明,注入体内的^(75)Se主要是以与蛋白质结合的形式积存于器官组织内,而只有极少部分是以三氯乙酸可溶的形式分布于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硒酴钠 放射自显影术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转化同位素双标记(~3H-TdR 及^(14)C-UR)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宋秀峰 贾鹏翔 孙喜才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237-239,共3页
本文用~3H-TdR 及^(14)C-UR 参入人淋巴细胞的双标记法,观察了转化细胞DNA 及RNA 的合成能力,发现恶性肿瘤病人淋巴细胞的参入计数明显低于正常人,表明恶性肿瘤病人转化细胞的DNA 及RNA 合成能力降低;虚症病人在治疗后淋巴细胞的参入计... 本文用~3H-TdR 及^(14)C-UR 参入人淋巴细胞的双标记法,观察了转化细胞DNA 及RNA 的合成能力,发现恶性肿瘤病人淋巴细胞的参入计数明显低于正常人,表明恶性肿瘤病人转化细胞的DNA 及RNA 合成能力降低;虚症病人在治疗后淋巴细胞的参入计数显著高于正常人,表明虚症病人在康复中转化细胞的DNA 及RNA 合成能力增强;萎缩性胃炎病人在治疗后转化细胞的DNA 及RNA合成能力有一定的改善.实验证明用~3H-TdR 及^(14)C-UR 双标记法,是测定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一个较好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同位素 双标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75)Se—亚硒酸钠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正生 廖达江 +4 位作者 张树声 钱传荣 王德全 徐光禄 王世臣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12-316,共5页
本文给大、小白鼠注射^(75)Se-亚硒酸钠,研究了硒的药物动力学变化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硒在大、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不同给药途径无明显影响;硒经胃吸收良好,体内分布以肝肾最高,其次为血液、肺、脾、胃肠、... 本文给大、小白鼠注射^(75)Se-亚硒酸钠,研究了硒的药物动力学变化及各种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硒在大、小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不同给药途径无明显影响;硒经胃吸收良好,体内分布以肝肾最高,其次为血液、肺、脾、胃肠、心脏等。机体摄入多量以至中毒量硒以后,各组织通过延缓吸收、增加排泄来缓解硒浓度,过量未排泄的硒则进入血细胞内储存。给低硒动物硒制剂后,各组织通过加快吸收,延缓排泄而有效地保留硒。本实验阐明了硒的代谢动力学规律,为硒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75 亚硒酸钠 药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X荧光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6
作者 李泂 胡国瑛 +2 位作者 杨广福 王莉君 王安生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3-66,共4页
本文应用GEProspeedCT测量了KI系列稀释溶液,观察了KI浓度与CT值的对应关系,探讨了应用 ̄(241)Am源激发X荧光法测量样品碘含量的探测水平,提出了建立免疫X荧光分析方法的设想。
关键词 免疫 X射线荧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硒化合物对淋巴细胞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原瑜 贾鹏翔 王德全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3期212-217,共6页
本文观察了不同浓度(10^(-8)~10^(-4)mol/L)的亚硒酸钠、硒酸钠和硒蛋氨酸对体外培养淋巴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合成,ATP含量及GSH—px活性的影响,以比较3种硒化合物的毒性。结果表明3种硒化合物对DNA、RNA和蛋白质合成均有双相效应,在1... 本文观察了不同浓度(10^(-8)~10^(-4)mol/L)的亚硒酸钠、硒酸钠和硒蛋氨酸对体外培养淋巴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合成,ATP含量及GSH—px活性的影响,以比较3种硒化合物的毒性。结果表明3种硒化合物对DNA、RNA和蛋白质合成均有双相效应,在10^(-4)mol/L时亚硒酸钠抑制率高于硒酸钠和硒蛋氨酸(P<0.0001),ATP含量随硒浓度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3种化合物的毒性顺序为:亚硒酸钠>硒酸钠>硒蛋氨酸。在实验浓度范围内GSH—px活性均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DNA RNA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细胞遗传毒及阈浓度 被引量:1
8
作者 顾康生 苟振义 +2 位作者 王德全 刘巧芳 韩燕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21-324,共4页
本文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选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非程序DNA合成(UDS)两个指标进行了亚硒酸钠诱发细胞遗传毒试验。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亚硒酸钠均诱发了SCE和UDS阳性结果,提示其具有细胞遗传毒效应。此效应的阈浓度为6.48... 本文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选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非程序DNA合成(UDS)两个指标进行了亚硒酸钠诱发细胞遗传毒试验。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亚硒酸钠均诱发了SCE和UDS阳性结果,提示其具有细胞遗传毒效应。此效应的阈浓度为6.48×10^(-7)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硒酸钠 淋巴细胞 阈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硒酸钠对小鼠脾细胞DNA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顾康生 苟振义 王德全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307-311,共5页
本文通过1次和多次给小鼠不同剂量的亚硒酸钠,以~3H-TdR掺入脾细胞DNA为指标,同时进行全血硒浓度测定,观察了补硒对小鼠体内细胞DNA合成的影响以及与血硒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亚硒酸钠对脾细胞DNA合成呈双相作用,低剂量促进其合成,... 本文通过1次和多次给小鼠不同剂量的亚硒酸钠,以~3H-TdR掺入脾细胞DNA为指标,同时进行全血硒浓度测定,观察了补硒对小鼠体内细胞DNA合成的影响以及与血硒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亚硒酸钠对脾细胞DNA合成呈双相作用,低剂量促进其合成,高剂量则产生毒性抑制作用,毒性作用短暂、可逆,与1次大剂量有关。②多次给硒,最终血硒浓度与毒性作用之间不呈正相关。③补硒的单次剂量和方式影响稳态血硒浓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硒酸钠 脾细胞 克山病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H,^(14)C,^(125)I的三标记测量及淬灭校正
10
作者 原瑜 曹治平 +1 位作者 王德全 贾鹏翔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57-165,共9页
本实验以H~#为淬灭指标,用液闪及井型NaI(Tl)晶体探测仪器,一次完成对~3H,^(14)C,^(125)I的三标记测量及淬灭校正。並观察了不同程度淬灭、不同的核素活度和活度比值对校正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度淬灭条件下(H~#<227),低强度范... 本实验以H~#为淬灭指标,用液闪及井型NaI(Tl)晶体探测仪器,一次完成对~3H,^(14)C,^(125)I的三标记测量及淬灭校正。並观察了不同程度淬灭、不同的核素活度和活度比值对校正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度淬灭条件下(H~#<227),低强度范围内,校正误差均在10%以内,旦该方法操作简单、迅速、可靠,基本上可以满足实际测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标记测量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制
11
作者 宋秀峰 王德全 +3 位作者 赵利军 贾鹏翔 王萍英 刘次伯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3期227-230,共4页
从新鲜人红细胞中提取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用DEAE-纤维素和Sephadex G_(75)两次柱层析纯化,同时用测定抑制率来监测SOD的活性峰。纯化后的SOD紫外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在270~275 nm范围内,聚丙稀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得到3个蛋白带,与... 从新鲜人红细胞中提取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用DEAE-纤维素和Sephadex G_(75)两次柱层析纯化,同时用测定抑制率来监测SOD的活性峰。纯化后的SOD紫外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在270~275 nm范围内,聚丙稀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得到3个蛋白带,与NBT还原反应得到的活性带位置一致,分子量分别为41 687、31 623、15 136。生物活性为3300 umits/mg蛋白,每克分子SOD含Cu、Zn均为2克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物歧化酶 放射免疫法 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Ⅰ—联结法标记人超氧化物歧化酶
12
作者 王德全 赵利军 贾鹏翔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27-130,共4页
^(125)I-人超氧化物歧化酶是采用联结法进行标记,先标记羟苯丙酸酯,(Bolton Hunter Reagent),再将^(125)I-B.H.R 与SOD 相联。^(125)I-B.H.R 标记率为95%,放射性比度可达0.376 mci/μg,稳定性在两个月以上。^(125)I-SOD 联结标记率为50%... ^(125)I-人超氧化物歧化酶是采用联结法进行标记,先标记羟苯丙酸酯,(Bolton Hunter Reagent),再将^(125)I-B.H.R 与SOD 相联。^(125)I-B.H.R 标记率为95%,放射性比度可达0.376 mci/μg,稳定性在两个月以上。^(125)I-SOD 联结标记率为50%,放射性比度为3.04μci/μg,用醋酸纤维膜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进行放射性层析扫描,放化纯在95%以上,标记不影响该酶的生物活性和免疫活性,冷冻干燥,-20℃保存两个月不失去免疫活性,放化纯仍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 放射性碘标 联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