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医资源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基于西安医学院校史的研究
1
作者 刘欣 桑利娥 +1 位作者 华璠 罗玉洁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67-873,共7页
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在开创发展人民卫生事业过程中形成发展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体现。红医资源是医学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和中国式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具... 红医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在开创发展人民卫生事业过程中形成发展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体现。红医资源是医学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和中国式卫生健康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西安医学院校史研究团队结合宏观历史背景,以“建校背景、典型人物、典型案例、群像塑造”的方法,从学校艰苦奋斗建校和发展历史中,发掘校史中展现红医精神内涵“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典型事例,以校史为媒介展现红医精神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探索开展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课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和说服力,推动红医精神深入传播,助力卫生健康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医精神 校史 思政育人 卫生健康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教育仪式的互动呈现与情感赋能——以医学院校“无语良师”为载体
2
作者 王进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84-1489,共6页
医学院校因其特殊的教育场域能够见证人生命的三重属性,蕴含着巨大育人力量。在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构建以“无语良师”为载体的生命教育互动仪式模型,从初见—了解—熟知—分离四个层次呈现出系统化主题生命教育仪式对生命三重属性... 医学院校因其特殊的教育场域能够见证人生命的三重属性,蕴含着巨大育人力量。在互动仪式链理论视角下,构建以“无语良师”为载体的生命教育互动仪式模型,从初见—了解—熟知—分离四个层次呈现出系统化主题生命教育仪式对生命三重属性观照的互动逻辑,展现“无语良师”从“重生”到“永生”的新轮回。最终医者身份认同、职业精神培育、生命文化绵延指向微观、中观、宏观三维育人功能,达成互动仪式中情感能量赋能医学人文教育的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仪式 医学院校 无语良师 互动仪式链 情感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培育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祁瑶瑶 桑利娥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1-536,共6页
职业精神是新时代卓越医师必备的核心素养。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为内涵的医师职业精神,为培育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医师职业精神彰显了科学性与人文性、规律性与目的性、时代性与发展性... 职业精神是新时代卓越医师必备的核心素养。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为内涵的医师职业精神,为培育医学生医师职业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医师职业精神彰显了科学性与人文性、规律性与目的性、时代性与发展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征。因此,基于医师职业精神培育的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坚持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结合、“供给”与“需求”相结合、“校内”与“校外”“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内聚外联、靶向发力,才能更好地培育医学生职业精神,为健康中国建设培养生力军提供精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医学生 医师职业精神 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14
4
作者 闫英丽 桑利娥 +1 位作者 刘登攀 祁瑶瑶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11期1488-1493,共6页
社会责任感是责任伦理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应有之义。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蕴含三重维度,即内容与认知维度、价值与情感维度、践行与担当维度,三者体现了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过程的内在逻辑... 社会责任感是责任伦理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应有之义。秉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蕴含三重维度,即内容与认知维度、价值与情感维度、践行与担当维度,三者体现了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过程的内在逻辑。三重维度之间环环相扣,廓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契合性,是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出发点;融价值观于情感认同,激发医学生社会责任情感,是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着力点;以实践为导向,体认社会责任情感,担当社会责任,是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落脚点,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三重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医学生 社会责任感 责任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患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医学生思政课教学路径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红 刘登攀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07-1212,共6页
医患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构建以守护人民健康为价值遵循,以平等互信、利益共享、情感互通、携手并进的和谐医患关系为根本逻辑,在医疗卫生场域中形成相互依存、命运相系的共生团体。将该理念融入医学生思政课教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医... 医患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构建以守护人民健康为价值遵循,以平等互信、利益共享、情感互通、携手并进的和谐医患关系为根本逻辑,在医疗卫生场域中形成相互依存、命运相系的共生团体。将该理念融入医学生思政课教学,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人文深度融合,是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选择,更是适应新医科背景下培养卓越医生的实践要求。由此,着力于价值、内涵、实践多维融入,引导医学生担当维护人民健康时代使命,建构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科学认知,培塑医学生参与医患交往的人文素养,以建构对医患关系的科学认知,教育引导医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其职业生涯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医患命运共同体 医学生 思政课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
6
作者 华璠 桑利娥 何梦焕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3-668,共6页
重视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经验和政治优势,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开展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原则和路径方法,形成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主要表现为为抗战服务的教育方向、劳动... 重视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经验和政治优势,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系列开展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原则和路径方法,形成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主要表现为为抗战服务的教育方向、劳动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内容、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医德医风教育的教育特色。新时代新征程,应借鉴延安时期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历史经验,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队伍,为医药卫生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提供坚强可靠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医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医学生志愿精神培育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7
作者 祁瑶瑶 桑利娥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2-616,共5页
志愿精神作为责任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缩影,是新时代医学生应有的精神品质。医学生志愿精神培育既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时代拓展与中华传统医德的时代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志愿文化的时代践行。新时代,加强医学生志愿精神培... 志愿精神作为责任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缩影,是新时代医学生应有的精神品质。医学生志愿精神培育既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时代拓展与中华传统医德的时代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志愿文化的时代践行。新时代,加强医学生志愿精神培育有助于丰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助力医学生成为卓越医师。因此,需通过转变育人理念、激活育人动能、凝聚育人合力、拓展育人场域等途径,构筑起“学校—个人—家庭—社会”全方位培育模式,使志愿精神成为医学生成长成才的强大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医学生 志愿精神 人文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人工智能的伦理悖论及应对策略
8
作者 刘军林 冯巩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82-988,共7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研究显示医疗AI不仅能提升诊疗效率,还能够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医疗AI在“技术赋能”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伦理悖论,主要体现为技术创新与...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研究显示医疗AI不仅能提升诊疗效率,还能够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医疗AI在“技术赋能”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伦理悖论,主要体现为技术创新与人文价值守护的冲突。本文基于意大利科技哲学和伦理学家Floridi提出的AI伦理框架,系统分析了医疗AI在尊重自主、不伤害、行善、公平性、可解释性五大核心伦理原则上的悖论表现,从技术层面、社会层面、哲学层面解释了这些悖论的成因,并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一是提高可解释性、算法审计技术、差异化数据采集技术、隐私保护技术、人类监督和控制技术,加强技术治理;二是完善伦理规制,建立适应技术发展节奏的动态伦理治理机制、分级分类管理模式、负责任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数据安全、算法伦理责任认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三是建立全球协同体系,构建医疗AI全球性治理框架,建立统一的开发与应用标准,促进跨国政策协调与技术标准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医疗 生命伦理 伦理悖论 算法治理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整体性思维推动高校“大思政课”铸魂育人
9
作者 刘宁 熊冬梅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2-55,共4页
整体性思维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在逻辑,也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方法遵循。“大思政课”的组织运行、主体延展和时空贯通都体现了整体性要求。高校推动“大思政课”育人应运用整体性思维,坚持目标导向、协同性、差异性等原... 整体性思维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在逻辑,也是“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方法遵循。“大思政课”的组织运行、主体延展和时空贯通都体现了整体性要求。高校推动“大思政课”育人应运用整体性思维,坚持目标导向、协同性、差异性等原则,要以整体谋划为发力点推动整体性建设,以主体协同为关键点整合队伍力量,以内容协同为靶点加深教育资源发掘,以空间协同为支点建设好大课堂,实现“大思政课”建设的系统集成和整体效能提升,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思维 高校 “大思政课”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患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构建:现实关切、价值关怀与实践关涉
10
作者 李蓬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633,共7页
构建新时代医患命运共同体关乎“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人民美好生活达致与和谐社会创构。因此,从现实关切、价值关怀、实践关涉三个维度探究医患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既可以从学理性上厘清为何构建、构建为何的问题,也可以从现实性上回答如... 构建新时代医患命运共同体关乎“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人民美好生活达致与和谐社会创构。因此,从现实关切、价值关怀、实践关涉三个维度探究医患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既可以从学理性上厘清为何构建、构建为何的问题,也可以从现实性上回答如何构建的问题。从现实关切而言,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是对当前医患关系存在对峙困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健康需求不断增强和应对全球性疾病威胁的回应;从价值关怀而言,其不仅可以助力达致以尊严和幸福为标识的美好生活,也能助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构,更能助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建;从实践关涉而言,既需要秉持主体间性原则,也离不开医患共情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体制机制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法律制度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命运共同体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学科研人员对伦理审查的认知和态度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闪闪 张新庆 +1 位作者 蒋辉 常乃升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1期33-40,共8页
以一项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描述并分析了中国医学科研人员对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的了解情况、态度、行为、差异和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具有硕士及以下学历、所在单位为科研院所/高校、无海外经历、处在中部地区、未担任... 以一项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描述并分析了中国医学科研人员对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的了解情况、态度、行为、差异和影响因素。调查发现:具有硕士及以下学历、所在单位为科研院所/高校、无海外经历、处在中部地区、未担任伦理委员会委员的科研人员对“伦理审查”的了解情况相对较差;男性、年龄小、处在西部地区、对“伦理审查”越不了解的科研人员越认同“伦理审查消耗了科研人员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观点;担任伦理委员会委员的科研人员所参与的科研项目更可能未经过伦理审查程序等。基于以上实际,提出如下建议:全面普及伦理审查培训,侧重强化薄弱人群和地区;严格落实伦理审查法规,加强考评和监管;多方位提升伦理审查服务质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科研人员 伦理审查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 伦理委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医精神嵌入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场域的现实困境及纾困理路 被引量:7
12
作者 闫英丽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11期1279-1283,共5页
红医精神嵌入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场域,是打造新时代卓越医师2.0计划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双赢之策。基于深入阐释红医精神嵌入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场域的形态逻辑,从入场、在场、发展场三个维度,清晰捕捉红医精神嵌入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场域... 红医精神嵌入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场域,是打造新时代卓越医师2.0计划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双赢之策。基于深入阐释红医精神嵌入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场域的形态逻辑,从入场、在场、发展场三个维度,清晰捕捉红医精神嵌入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场域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隔阂、冲突、矛盾;需要通过打造红医精神的入场名片与载体,稳固红医精神在场育人场能,拓展红医精神育人发展空间的三重理路,突破现实困境,以期赢得和团结医学生,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医精神 医学生 人文素养 现实困境 纾困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慕课与实体授课相结合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问题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温春峰 魏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12期1577-1580,共4页
目的了解地方性医学院校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课程加入慕课教学环节的认知、评价和感受。方法对某医学院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的临床、全科和影像本科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6. 0对收... 目的了解地方性医学院校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课程加入慕课教学环节的认知、评价和感受。方法对某医学院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的临床、全科和影像本科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6. 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学生性别与选择慕课学习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对于医学伦理学课程,医学生更倾向于接受实体授课的教学方式;引入慕课教学,医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的重要性在减弱。结论医学生功利主义的行为选择暴露出医学院校医学人文精神培养及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滞后;在缺乏教学团队及网络化建设配套不匹配的地方性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仍应以实体授课为主,辅以慕课式教学;系统化的教学设置是医学生改变医学伦理学学科性质认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伦理学 实体授课 慕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心性修养学说与医学生德育教育相融合的理论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晨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11期1464-1469,共6页
传统儒家的心性修养学说是以"仁"为核心,强调"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以慎独的自律功夫,通过道德的践行修养功夫来实现成贤成圣的人生目标,这与现代医学人文精神注重以人为出发点,强调行医者的以患者为重的价值取向... 传统儒家的心性修养学说是以"仁"为核心,强调"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以慎独的自律功夫,通过道德的践行修养功夫来实现成贤成圣的人生目标,这与现代医学人文精神注重以人为出发点,强调行医者的以患者为重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自律的要求是相通的。而在医学生医德的培育过程中,可以以"一课三结合"来实现以儒家传统心性修养学说推动医学生医德的培养,即开设传统文化普及相关课程,将儒家心性修养学说与思政课教学、医学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医学生医德教育第二课堂与儒家传统文化相结合,将儒家心性修养学说和医学类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心性修养 医德教育 慎独 医学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防控背景下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 现实审视及路径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祁瑶瑶 桑利娥 闫英丽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10期1131-1136,共6页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带来很大挑战。但传统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模式单一,已无法满足现实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高等医学院校应优化职业精神培育路径。...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带来很大挑战。但传统的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模式单一,已无法满足现实对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高等医学院校应优化职业精神培育路径。以重塑学校顶层设计为出发点,提供制度保障、完善课程设置、优化师资队伍;以完善教师教学过程为着力点,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形式、树立榜样示范;以实现医学生知情意统一为落脚点,增强理论知识学习、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构建“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协同推进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良性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防控 医学生 职业精神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医文化的三重理性向度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蓬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9-635,共7页
红医文化既是革命战争时期鼓舞红医战士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建构层面的理性升华。从哲学理性的视角看,红医文化凸显价值理性、交往理性、实践理性三重向度。就价值理性而言,红医文化彰显以尊严、幸福为旨趣... 红医文化既是革命战争时期鼓舞红医战士战胜困难的精神力量,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建构层面的理性升华。从哲学理性的视角看,红医文化凸显价值理性、交往理性、实践理性三重向度。就价值理性而言,红医文化彰显以尊严、幸福为旨趣的价值图景;就交往理性而言,红医文化凸显以对话协商、和谐通融为特质的交往图景;就实践理性而言,红医文化昭显以崇实尚行、开拓创新为宗旨的实践图景。三重理性向度共同诠释了红医文化在价值关怀、主体关涉、现实关切维度的逻辑内核和时代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医文化 价值理性 交往理性 实践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红医文化动量空间建构的三维审视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英丽 桑利娥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1-645,共5页
红医文化肩负着红色基因的传承、医药卫生文化的发扬等重要使命。文化动量空间作为交叉学科、交叉领域的多维概念,是文化动态发展的力学空间,在新时代文化新使命背景下,将红医文化作为力学空间场域,理析“新时代红医文化何以为新”的本... 红医文化肩负着红色基因的传承、医药卫生文化的发扬等重要使命。文化动量空间作为交叉学科、交叉领域的多维概念,是文化动态发展的力学空间,在新时代文化新使命背景下,将红医文化作为力学空间场域,理析“新时代红医文化何以为新”的本质内涵;从历时、共时、即时三个向量,论证“新时代红医文化为何要新”的价值意蕴;基于红医文化对古今中外优秀医药卫生文化的融通与贯通,结合红医文化推陈出新的实然规律、应然节奏,以内外双驱动力,助力新时代红医文化空间能量的有效更新,形成“新时代红医文化以何谋新”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红医文化 动量空间 三维审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动能: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的动力、能量及效能
18
作者 闫英丽 蒯正明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9-99,M0007,共12页
文化动能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动能机制的学理性探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必然要求文化的发展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文化动能将文化作为动力力场,挖掘文化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的精神... 文化动能是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动能机制的学理性探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必然要求文化的发展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文化动能将文化作为动力力场,挖掘文化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的精神力量;将文化自身蕴含的能量为质量源,诠释文化赋予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的能量样态;从历史必然、现实需求、前瞻拓展三个动态力线上,聚焦文化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的价值效能;基于文化对世界优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濡化、涵化与融化三个方面的动态表征,坚守文化推新的根本性原则,文化出新的多维性评判准绳,发挥历史推动力、需求牵引力、创新驱动力三者的合力,共同打造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的新文化动能源,以文化能量的新旧更迭,形成新时代文化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文化动能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背景下医学生职业信仰培育的五重路径
19
作者 刘登攀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5年第8期1051-1058,共8页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对医学教育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医学模式面临重大变革、医学学科专业设置遭遇重大调整、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新挑战、医学伦理规范以及法律约束面临新问...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对医学教育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医学模式面临重大变革、医学学科专业设置遭遇重大调整、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新挑战、医学伦理规范以及法律约束面临新问题,进而加剧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矛盾,影响医患关系和谐,为当下“新医科”引领的医学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为医学生职业信仰培育带来新课题。为纾解矛盾、应对挑战、解决问题,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适应人工智能背景下医学教育创新要求,应从培育理念革新、课程体系重构、实践路径创新、长效机制建设、师资体系完善五个方面创新探索医学生职业信仰培育路径,为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效提供坚强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职业信仰 医学教育 医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寓育人视角的立德树人实践探索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宁 熊冬梅 郭婷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0-41,44,共3页
高校学生公寓育人研究是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的自我检视与育人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应有的实践自觉。探索公寓育人问题,能有效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开拓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检验立德树人工作成效,发现和改进育人过程中的问题。
关键词 公寓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