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CCS)臂丛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下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或手部术中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18~7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CCS臂丛神经阻滞...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CCS)臂丛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下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或手部术中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18~7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CCS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臂丛神经深度,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注射局麻药后5、10、20、30 min臂丛神经分支(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情况,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臂丛神经深度(2.0±1.2)cm,明显浅于B组(3.5±1.8)cm(P<0.05);A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2.0±1.5)min,明显短于B组(4.0±1.5)min(P<0.05);注射局麻药后5、10 min A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的感觉阻滞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注药后10 min A组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的运动阻滞率明显高于B组(P<0.05),其余时点两组运动阻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一例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耳鸣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较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深度浅,神经阻滞穿刺操作时间更短,其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更快。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椎旁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肥胖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肥胖高龄患者57例,随机分为椎旁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B组),记录2组手术前,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0、15、2...目的评价椎旁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肥胖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肥胖高龄患者57例,随机分为椎旁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B组),记录2组手术前,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0、15、20、25、30 min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并在各时间点对其进行感觉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切皮时A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P<0.05)。阻滞后10、15、20 min A组的感觉评分≤2分的比例较高(P<0.05)。结论椎旁阻滞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用于肥胖高龄患者髓关节置换术起效快、镇痛完全、肌松充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CCS)臂丛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下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或手部术中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18~7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CCS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臂丛神经深度,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注射局麻药后5、10、20、30 min臂丛神经分支(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情况,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臂丛神经深度(2.0±1.2)cm,明显浅于B组(3.5±1.8)cm(P<0.05);A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2.0±1.5)min,明显短于B组(4.0±1.5)min(P<0.05);注射局麻药后5、10 min A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的感觉阻滞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注药后10 min A组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的运动阻滞率明显高于B组(P<0.05),其余时点两组运动阻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一例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耳鸣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较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深度浅,神经阻滞穿刺操作时间更短,其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更快。
文摘目的评价椎旁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肥胖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肥胖高龄患者57例,随机分为椎旁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B组),记录2组手术前,切皮时,手术开始后10、15、20、25、30 min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并在各时间点对其进行感觉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切皮时A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P<0.05)。阻滞后10、15、20 min A组的感觉评分≤2分的比例较高(P<0.05)。结论椎旁阻滞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用于肥胖高龄患者髓关节置换术起效快、镇痛完全、肌松充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