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颗粒物通过上调毒蕈碱M3受体诱导小鼠气道高反应性
1
作者 王荣 王娜娜 +2 位作者 杨宽 余丽丽 秦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6-703,共8页
目的: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与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密切相关,然而,PM_(2.5)导致AHR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大气PM_(2.5)暴露对诱导AHR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小鼠40只随机... 目的: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与气道高反应性(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AHR)密切相关,然而,PM_(2.5)导致AHR的潜在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大气PM_(2.5)暴露对诱导AHR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小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组(100 mg/L)、PM_(2.5)低剂量组(0.0035 mg/d)、PM_(2.5)中剂量组(0.007 mg/d)和PM_(2.5)高剂量组(0.014 mg/d),PM_(2.5)鼻内滴注连续30 d。清醒动物肺功能测量系统和离体肌张力测定仪评价肺功能和气管收缩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介质和氧化应激指标。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和Masson染色检测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气道收缩性受体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PM_(2.5)滴鼻可增加小鼠的气道阻力,增强毒蕈碱受体(muscarine receptor,M受体)介导的气管收缩。PM_(2.5)滴鼻可增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6的含量。鼻内滴入PM_(2.5)可显著降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增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PM_(2.5)滴鼻造成炎性细胞浸润和肺泡上皮细胞增生等明显的肺组织病理变化,并且促进胶原沉积。PM_(2.5)暴露增加了M_(3)受体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了p-ERK1/2和p-p38的表达。结论:PM_(2.5)滴鼻可引起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激活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和p38MAPK通路,上调M_(3)受体,诱导气道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气道高反应性 毒蕈碱受体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羟基氧化钴氧化酶特性比色法检测乙酰胆碱酯酶
2
作者 赵灵芝 赵柳 +3 位作者 刘春叶 张小清 王龙杰 杨喆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5-591,共7页
本研究基于羟基氧化钴CoOOH和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反应发展了检测乙酰胆碱酯酶的比色法。在最佳条件下,CoOOH-TMB显色体系的吸光度与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在0.5~7.0 U·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0.15 U·L^(-1)。将CoOOH... 本研究基于羟基氧化钴CoOOH和四甲基联苯胺(TMB)显色反应发展了检测乙酰胆碱酯酶的比色法。在最佳条件下,CoOOH-TMB显色体系的吸光度与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在0.5~7.0 U·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0.15 U·L^(-1)。将CoOOH-TMB显色体系结合纸芯片构建的纸基比色体系RGB值与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在3~20 U·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0.5 U·L^(-1)。所构建的比色法可用于人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检测,在临床分析和即时检测中显示出巨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氧化钴纳米片层(CoOOH) 3 3' 5 5'-四甲基联苯胺(TMB) 生物硫醇 乙酰胆碱酯酶 纸基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提取金银花多糖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3
作者 赵惠茹 孙婷婷 +4 位作者 马晓雪 靖会 余雪菲 贾新泽 王雪蓉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64-1769,共6页
以氯化胆碱和1,2-丙二醇组成的低共熔溶剂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金银花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工艺为:溶剂含水量43%,提取温度69℃,液料比37∶1。在该条件下,金银花多糖得率为6.75%,是用水... 以氯化胆碱和1,2-丙二醇组成的低共熔溶剂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辅助提取金银花多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的最佳工艺为:溶剂含水量43%,提取温度69℃,液料比37∶1。在该条件下,金银花多糖得率为6.75%,是用水提取的1.49倍。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铁离子还原能力测定结果表明,采用低共熔溶剂提取的金银花多糖抗氧化能力强于水提取法。该研究可为低共熔溶剂提取多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多糖 低共熔溶剂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交联明胶基载药水凝胶构建及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宽 覃淮 +3 位作者 伍静 秦兰 蔺子凡 秦蓓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2-86,共5页
针对光交联明胶基载药凝胶的构建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和分析了常见的光交联明胶基载药凝胶构建方法,近年来光交联明胶基载药凝胶在创面修复、骨修复、神经修复、组织工程支架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未来前... 针对光交联明胶基载药凝胶的构建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和分析了常见的光交联明胶基载药凝胶构建方法,近年来光交联明胶基载药凝胶在创面修复、骨修复、神经修复、组织工程支架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对未来前景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交联 明胶 水凝胶 载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苏籽油的抗衰老作用及机制探究
5
作者 王荣 王娜娜 +2 位作者 杨宽 刘自群 秦蓓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104,110,共5页
旨在为紫苏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D-半乳糖(500 mg/kg)在小鼠颈背部皮下连续注射4周建立小鼠衰老模型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维生素C 200 mg/kg)和紫苏籽油高(5 mL/kg)、中(2.5 mL/kg)、低(1.25 mL... 旨在为紫苏籽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D-半乳糖(500 mg/kg)在小鼠颈背部皮下连续注射4周建立小鼠衰老模型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维生素C 200 mg/kg)和紫苏籽油高(5 mL/kg)、中(2.5 mL/kg)、低(1.25 mL/kg)剂量组,连续灌胃4周,记录小鼠体质量及行为变化,通过转棒法和金属网法检测小鼠的协调运动能力,测定小鼠主要脏器(脑、胸腺、脾脏)指数以及小鼠血清和脑组织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并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形态。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紫苏籽油高、中剂量组小鼠的在棒时间和在网时间显著延长(p<0.05),增强了小鼠的运动能力;紫苏籽油各剂量组小鼠脑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低剂量组小鼠的脾脏指数也显著增加(p<0.05);紫苏籽油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GSH-Px活力显著增加(p<0.05),中剂量组小鼠的脑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紫苏籽油各剂量组小鼠的脑组织细胞排列趋向有序,细胞结构完整。综上,紫苏籽油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发挥抗衰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苏籽油 小鼠 衰老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可显著增强阿霉素诱导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基于负向调控STAT3/HIF-1α通路
6
作者 陈镝 吕莹 +5 位作者 郭怡欣 张怡荣 王蕊璇 周小若 陈雨欣 武晓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0,共7页
目的探究双氢青蒿素(DHA)协同阿霉素(DOX)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设阴性对照组(DOX、DHA均0μmol/L),分别检测不同浓度双氢青蒿素(50、100、150μmol/L)单独干预和双氢青蒿素与阿霉素联合... 目的探究双氢青蒿素(DHA)协同阿霉素(DOX)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设阴性对照组(DOX、DHA均0μmol/L),分别检测不同浓度双氢青蒿素(50、100、150μmol/L)单独干预和双氢青蒿素与阿霉素联合干预(DOX 0.5μmol/L、DHA50μmol/L、DOX 0.5μmol/L+DHA50μmol/L)对MDA-MB-231细胞的影响。MTT与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PCNA、cleaved PARP、Bcl-2、Bax、STAT3、p-STAT3、HIF-1α、survivin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DHA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的IC50为131.37±29.87μmol/L,DHA与DOX联用组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P<0.01)。相较于阴性对照组,DHA呈浓度依赖性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P<0.01);相较于DHA组或DOX组,DHA与DOX联用组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P<0.001)。相较于阴性对照组,DHA高浓度(150μmol/L)可抑制MDA-MB-231克隆形成(P<0.01)。相较于阴性对照组,DHA下调PCNA、p-STAT3、HIF-1α、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P<0.01),上调cleaved PARP蛋白表达水平(P<0.01)、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比值(P<0.01),DHA与DOX联用组下调p-STAT3蛋白表达水平(P<0.05),上调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比值(P<0.01)。结论DHA联合DOX可显著增强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DHA负向调控STAT3/HIF-1α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阿霉素 STAT3 缺氧诱导因子-1Α 三阴性乳腺癌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药皂苷japonicoside B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的研究
7
作者 崔誉文 宋小妹 +1 位作者 汤海峰 何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7-848,共12页
皂苷japonicoside B(JaB)是我国传统药用植物鹿药(Smilacina japonica A.Gray)代表性成分之一。通过观察JaB对人肝癌SMMC-7721和HepG2细胞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 皂苷japonicoside B(JaB)是我国传统药用植物鹿药(Smilacina japonica A.Gray)代表性成分之一。通过观察JaB对人肝癌SMMC-7721和HepG2细胞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的影响,探究其对肝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采用MTT法检测JaB作用于肝癌细胞后的增殖抑制活性;基因芯片筛选相关信号通路;荧光染色观察JaB作用后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现象;Western blot、RT-PCR检测相关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JaB对人肝癌SMMC-7721和HepG2细胞有较好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基因芯片筛选发现JaB抗肝癌活性的主要表现为抑制细胞增殖,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RT-PCR等考察发现,JaB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对SMMC-7721和HepG2细胞发挥增殖抑制、诱导凋亡、阻滞细胞周期等作用。综上,JaB通过调节PI3K/AKT通路诱导人肝癌SMMC-7721和HepG2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从而发挥抗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药 肝癌细胞 凋亡 周期阻滞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MS分析羌活-独活药对与单味药挥发性成分
8
作者 张育珍 张维迅 +4 位作者 吴曼 张博 唐一梅 贺茂芳 张剑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5-742,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配比羌活-独活药对与单味药中挥发油成分差异,采用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分析羌活、独活单味药及羌活-独活药对不同配比挥发性成分,随后利用化学计量学评价挥发性物质成分差异,并进行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通... 为了研究不同配比羌活-独活药对与单味药中挥发油成分差异,采用盐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GC-MS分析羌活、独活单味药及羌活-独活药对不同配比挥发性成分,随后利用化学计量学评价挥发性物质成分差异,并进行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通过GC-MS共鉴定出79种挥发性物质,当羌活-独活药对配比为2:1时,得到50种挥发性物质及7种新增化合物。各组挥发性成分差异贡献较大的化合物为间甲酚、(1R)-(+)-α-蒎烯、(R)-(+)-柠檬烯、β-蒎烯和(1S)-(-)-β-蒎烯。羌活、独活及3种不同配比药对具有较好的清除自由基能力。该研究确认了2:1的羌活-独活药对鉴定挥发性物质最多以及导致不同药对配比差异的4种关键化合物,可为羌活-独活药对科学配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活-独活药对 挥发油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医院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现状与需求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海瑞 李燕乔 +1 位作者 秦蓓 李林贵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7-59,共3页
目的了解陕西省公立医院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需求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陕南、关中、陕北各抽取2所三级医院和6所二级医院,采用调查问卷和现场访谈法对各医院药学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目的了解陕西省公立医院药学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需求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陕南、关中、陕北各抽取2所三级医院和6所二级医院,采用调查问卷和现场访谈法对各医院药学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针对当前的培训现状,47.61%的人认为培训机会比较适中,36.36%的人认为培训内容不足,31.58%的人每个月培训1次,44.26%的人认为培训的意义非常大;现阶段的问题集中在培训内容缺乏实践性、培训的时间太短以及培训授课速度过快3个方面,对未来继续教育内容的期望集中体现在药学基础知识、药学信息服务和临床药学3个方面。结论应从继续教育的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费用负担以及培训频次等多个方面作合理安排和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药学技术人员 继续教育 现状 需求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丹宁复合份菁染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文婷 王兰英 +2 位作者 关丽 张欢 哈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05-315,共11页
罗丹宁复合份菁染料是一类应用广泛的有机功能染料。其具有摩尔吸光系数高、光谱响应范围广以及荧光量子产率高等特性。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报道中可直接应用的染料种类太少。本文简述了近年来罗丹宁复合份菁染料在一些生物医学领域方面... 罗丹宁复合份菁染料是一类应用广泛的有机功能染料。其具有摩尔吸光系数高、光谱响应范围广以及荧光量子产率高等特性。但其在生物医学领域报道中可直接应用的染料种类太少。本文简述了近年来罗丹宁复合份菁染料在一些生物医学领域方面的应用。分析说明罗丹宁复合份菁染料组分单一,结构明确,性质稳定,其在抗疟疾和抗肿瘤活性检测中显现出一定活性,且可作为潜在的光敏剂应用于光动力疗法中,同时在体外细胞成像和活体成像中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应用价值等。说明了罗丹宁复合份菁染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应进一步开发新型结构且性能优良的份菁染料以及深入挖掘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宁复合份菁染料 抗疟疾 抗肿瘤 光动力疗法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龙七生药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永辉 郭耀武 +1 位作者 李蔓鹭 魏彩霞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0-602,共3页
建立陕西地方药材盘龙七的质量标准。采用查阅文献、野外采集标本、性状描述、显微观察等方法,研究盘龙七的来源、性状及显微特征。确定了以长圆柱形、表面具明显环节及须根痕,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边缘具明显点状突起,气微,味涩、微... 建立陕西地方药材盘龙七的质量标准。采用查阅文献、野外采集标本、性状描述、显微观察等方法,研究盘龙七的来源、性状及显微特征。确定了以长圆柱形、表面具明显环节及须根痕,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边缘具明显点状突起,气微,味涩、微苦作为其性状鉴别特征;以外韧维管束50余束,髓部宽广且含有草酸钙簇晶作为其横切面鉴别特征;以淀粉粒、草酸钙簇晶、螺纹导管、梯纹导管作为其粉末鉴别特征。这一研究结果为盘龙七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生药学方面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七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酸基和羧基双功能化纳米金的制备及其在多巴胺的可视化比色测定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王妍 贺茂芳 +1 位作者 何春晓 王亚涛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03-1609,共7页
以柠檬酸三钠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了金纳米粒子(Au NPs),再将4-巯基苯硼酸修饰于Au NPs表面,得到了硼酸基和羧基双功能化的Au NPs(MPBA@Au)。硼酸基和羧基可分别与多巴胺(DA)分子中的顺式二羟基和氨基作用,从而引起Au NPs交联并聚集。... 以柠檬酸三钠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了金纳米粒子(Au NPs),再将4-巯基苯硼酸修饰于Au NPs表面,得到了硼酸基和羧基双功能化的Au NPs(MPBA@Au)。硼酸基和羧基可分别与多巴胺(DA)分子中的顺式二羟基和氨基作用,从而引起Au NPs交联并聚集。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扫描电镜(TEM)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当MPBA@Au中加入DA后,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由521 nm红移至637nm,同时由TEM可观察到纳米粒子由分散变为聚集,并且肉眼可见溶液的颜色由酒红色转变为深蓝色。优化了响应时间,考察了选择性。结果表明,MPBA@Au对DA的选择性良好,最佳响应时间为14 min。最后,建立了工作曲线,在0.05~0.5μmol L^(-1)范围内,637 nm和521 nm处吸收峰的相对强度(A_(637/521))与DA浓度与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实现对DA的比色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苯硼酸 多巴胺 比色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蕊石的药学研究概况
13
作者 巩江 付玲 +6 位作者 白晗 赵梅梅 李琴 张红 贾凯 冯锁民 倪士峰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7期75-77,共3页
在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综述了花蕊石的形态、成分、养生保健价值以及注意事项,以期为全民保健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花蕊石 成分 药理 养生保健 注意事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金凤药学研究概况
14
作者 周瑞英 张红 +5 位作者 李琴 崔超 贾凯 巩江 冯锁民 倪士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7期7459-7459,7492,共2页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水金凤的成分、药理和养生保健价值等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全民养生保健提供科学资料。
关键词 水金凤(Impatiens noli-tangere L 成分 药理 养生保健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总黄酮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惠茹 张硕 +2 位作者 王晴 靖会 乔雪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5-1470,共6页
目的优化金银花总黄酮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1,3-丁二醇与氯化胆碱比例、液料比、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和BP神经网络优化提取工艺。结果BP神经网络优化总黄酮得率高于响应面法优... 目的优化金银花总黄酮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1,3-丁二醇与氯化胆碱比例、液料比、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和BP神经网络优化提取工艺。结果BP神经网络优化总黄酮得率高于响应面法优化。最优条件为1,3-丁二醇与氯化胆碱比例2.7∶1,液料比27∶1,超声时间29 min,总黄酮得率为7.8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低共熔溶剂提取金银花总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总黄酮 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手机辅助双探针比色法检测α-葡萄糖苷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灵芝 赵柳 +2 位作者 张小清 寇张文 魏世楠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5-912,共8页
该文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罗丹明B为比色探针,建立了α-葡萄糖苷酶的比色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基于智能手机策略,通过RGB值对α-葡萄糖苷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Fe^(3+)-TMB-罗丹明B显色体系的吸光度与α-葡萄糖苷... 该文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和罗丹明B为比色探针,建立了α-葡萄糖苷酶的比色检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基于智能手机策略,通过RGB值对α-葡萄糖苷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Fe^(3+)-TMB-罗丹明B显色体系的吸光度与α-葡萄糖苷浓度在20~100 U/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3 U/L。采用photo⁃shop软件分析样品图像和样品荧光图像的RGB值,其与α-葡萄糖苷酶浓度在10~100 U/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2.5 U/L和1.2 U/L。该法已成功用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抑制率评估和胎牛血清中α-葡萄糖苷酶浓度的测定。所构建的智能手机辅助检测法为α-葡萄糖苷酶的临床分析和酶抑制剂的快速筛选提供了简便、快捷和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 抗坏血酸 智能手机比色法 3 3' 5 5'-四甲基联苯胺(TMB) 罗丹明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咪唑硝基衍生物银(Ⅰ)配合物的合成及抗厌氧菌活性
17
作者 杨莉宁 范涛 +4 位作者 姜箴一 姚琳 胡娅琪 王荣 余丽丽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3,66,共10页
以柔性双咪唑硝基衍生物1,3-二[1-(2-甲基-4-硝基咪唑)]丙烷(L1)和1,4-二[1-(2-甲基-4-硝基咪唑)丁烷(L2)分别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得到配合物{[Ag(L1)NO_(3)]·H_(2)O}_n(1)和[Ag(L2)_(2)NO_(3)]·2H_(2)O(2)。采用元素分析、摩... 以柔性双咪唑硝基衍生物1,3-二[1-(2-甲基-4-硝基咪唑)]丙烷(L1)和1,4-二[1-(2-甲基-4-硝基咪唑)丁烷(L2)分别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得到配合物{[Ag(L1)NO_(3)]·H_(2)O}_n(1)和[Ag(L2)_(2)NO_(3)]·2H_(2)O(2)。采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固体荧光光谱、电喷雾质谱及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1)、配合物(2)的组成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与确认。通过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并测试了配合物对ct-DNA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物(1)、配合物(2)分别以插入、部分插入模式与DNA作用。抗厌氧菌活性实验发现,配合物(1)对厌氧菌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UA 159)和伴放线放线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ATCC 29523)的抗菌活性较强,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0~40μg/mL,推测银(Ⅰ)配合物的抗菌机理有可能部分靶向细菌的DNA。固体荧光光谱实验表明配合物(1)的荧光发射光谱强度远远高于其有机配体,几乎达到其有机配体发射强度的20倍,在光致发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咪唑硝基衍生物 银(Ⅰ)配合物 与DNA相互作用 抗厌氧菌活性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击化学的酸敏感性聚合物前药的设计与合成
18
作者 张韫 李婷 +1 位作者 刘炫驿 边雯倩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基于点击化学反应,将姜黄素和己烷-1,6-二丙炔酸二酯直接共聚,制备了酸敏感性主链型聚合物前药,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前药为粒径... 基于点击化学反应,将姜黄素和己烷-1,6-二丙炔酸二酯直接共聚,制备了酸敏感性主链型聚合物前药,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前药为粒径100~200 nm的球形纳米粒子,形状均匀,分散性良好;聚合物前药在肿瘤微环境下通过酸触发聚合物主链降解,实现对药物的可控性释放。为提升常规化疗药物疗效并降低其毒副作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前药 主链 酸敏感性 点击化学 姜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法测定四种肾上腺素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剑 康泽奕 +3 位作者 王沙沙 赵津嘉 张博 刘春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生理pH条件下四种肾上腺素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固定BSA浓度,梯度变化药物浓度,混合溶液分别在25℃及37℃水浴中温浴2h后进行荧光强度测定,运用Stern-Volmer方程及改进的双对数方程求出...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生理pH条件下四种肾上腺素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相互作用。固定BSA浓度,梯度变化药物浓度,混合溶液分别在25℃及37℃水浴中温浴2h后进行荧光强度测定,运用Stern-Volmer方程及改进的双对数方程求出不同温度下药物与BSA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结果表明,四种肾上腺素药物均与BSA形成结合物,对BSA荧光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不同温度下与BSA的K值顺序为硫酸沙丁胺醇>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酒石酸美托洛尔>盐酸肾上腺素,37℃时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均大于25℃时的结果;热力学参数表明四种肾上腺素药物与BSA之间的结合均为自发过程,与BSA分子间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分子对接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紫外光谱 牛血清白蛋白 肾上腺素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芥花油中的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
20
作者 贺茂芳 张博 +4 位作者 唐一梅 张育珍 张剑 韩禄 秦蓓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6-1411,共6页
研究芥花油的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直接分析芥花油的挥发性成分和相对含量;将芥花油中的脂肪酸酯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离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单个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当顶空进样器... 研究芥花油的挥发性成分和脂肪酸的组成及相对含量。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直接分析芥花油的挥发性成分和相对含量;将芥花油中的脂肪酸酯化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分离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单个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当顶空进样器在170℃平衡20min、芥花油质量为3.0g时,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丰度最强。在最佳进样条件下,共鉴定出39种挥发性物质,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8.20%;含量最高的是醛类,共20种,占比61.52%;醇类共10种,占比17.74%;烯类共4种,占比13.70%;其他种类5种,占比5.24%。含量在5%以上的物质有6种,它们分别是王醛,(E)-2-十烯醛,(E,E)-2-十一烯醛,1-甲氧基-2-丙烯,已醛,1-甲基环丙烷甲醇。芥花油中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共11种,占比5.94%;单不饱和脂肪酸共6种,占比9.92%;多不饱和脂肪酸共2种,占比84.14%。含量最高的是α-亚麻酸(63.25%),其次是亚油酸(20.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花油 脂肪酸 挥发性成分 顶空进样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