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Access2010数据库建立疼痛科患者信息管理系统 被引量:5
1
作者 雷磊 王莉 +3 位作者 舒雅 魏巍 刘珂炜 贺斌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927-931,共5页
目的:制作疼痛科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患者及科室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方法:根据我院疼痛科实际情况,利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10创建数据库,通过操作数据库完成疼痛科患者信息的登记、查询、浏览,疗效、不良反应、工作量的统计,... 目的:制作疼痛科患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患者及科室资料的信息化管理。方法:根据我院疼痛科实际情况,利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10创建数据库,通过操作数据库完成疼痛科患者信息的登记、查询、浏览,疗效、不良反应、工作量的统计,医疗质量的监控、随访,彩色图文报表、图表的生成与打印以及各类数据的维护与导出,并且能够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不断更新。结果:通过1年时间的使用,登记患者病例资料约2千多例,治疗信息1万余条,该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安全、使用方便。结论:该系统界面友好、易学、易用,可快速录入资料,不仅方便患者资料的查询、统计及科室的量化考核、质控,而且便于指导临床诊治、方便科研和教学工作,为进一步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提供信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ESS 数据库 疼痛科 信息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乳杆菌对母婴分离诱导子代抑郁大鼠外周及中枢神经炎症的影响
2
作者 张玉荣 谭思琪 +3 位作者 王瑞忠 王莉 陈蕊 徐锐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867-1873,共7页
目的观察干酪乳杆菌对产后进行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诱导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探索益生菌改善抑郁样行为潜在的中枢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母婴分离应激方法建立子代抑郁动物模型,并将SD子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观察干酪乳杆菌对产后进行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诱导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探索益生菌改善抑郁样行为潜在的中枢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母婴分离应激方法建立子代抑郁动物模型,并将SD子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母婴分离组(MS组)、母婴分离+干酪乳杆菌组(MS+干酪乳杆菌组),每组8只。其中对照组雌鼠在产后与子鼠不进行母婴分离干预;母婴分离组雌鼠在正常分娩后与子鼠每天分离3 h,连续分离14 d;MS+干酪乳杆菌组的子鼠在MS组基础上给予为期4周的干酪乳杆菌干预,每天按体质量灌胃8×10^(8) CFU/(kg·d)。采用糖水偏好实验(SP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评估各组子代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子代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TNF-α、IL-6、IL-1β、IL-10的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子代大鼠海马组织中IDO1及5-H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母婴分离组子代大鼠的糖水偏好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虽然自发活动实验中穿格次数的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说明母婴分离组子代大鼠产生了明显的抑郁样行为。而干酪乳杆菌显著改善了母婴分离应激引起的子代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明显提高了糖水偏好百分比(P<0.05),缩短了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P<0.05)。与MS组相比,MS+干酪乳杆菌组子代大鼠海马和外周血中IL-6、IL-1β、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IL-10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子代大鼠海马中IDO1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5-HT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母婴分离诱导子代大鼠产生了抑郁样行为,干酪乳杆菌通过调节外周血和海马炎性因子的表达,抑制海马中IDO1的表达、增加海马中5-HT的表达,可改善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分离 血清 海马 炎性细胞因子 IDO1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对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莉 李雯 +1 位作者 徐锐 龙丽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7-433,共7页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对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以及Pub Med近10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对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的随机试验,对筛选出的文献经质...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对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以及Pub Med近10年来公开发表的有关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对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的随机试验,对筛选出的文献经质量评价纳入后采用Rev Man5.3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9篇文献,共计1 1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依托咪酯组麻醉诱导时间少于异丙酚组(MD=-0.14,95%CI:-0.24^-0.04,P=0.004);在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中:依托咪酯组肌阵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异丙酚组(P<0.001),注射痛的发生率低于异丙酚组(P<0.001),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手术时间、镇痛效果及停药后至唤醒时间3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依托咪酯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时间少于异丙酚,依托咪酯在术中的肌阵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异丙酚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低于异丙酚,呼吸抑制无明显差异。异丙酚的综合效果略优于依托咪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异丙酚 无痛人工流产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佐匹克隆对比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症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莉 薛亚南 +1 位作者 徐锐 张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4-27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右佐匹克隆对比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Cochrance Library、CNKI、WANGFANG、VIP等),查阅自2005-2016年公开发表的有关右佐匹克隆对比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症的相关文献。并按照纳入... 目的系统评价右佐匹克隆对比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Cochrance Library、CNKI、WANGFANG、VIP等),查阅自2005-2016年公开发表的有关右佐匹克隆对比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症的相关文献。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并对所筛选的文献进行方法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18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计2 0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失眠中,右佐匹克隆与阿普唑仑相比,能提高总有效率[RR=1.07,95%CI(1.02,1.11),P=0.003],降低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MD=-0.43,95%CI(-0.75,-0.12),P=0.008]和不良反应发生率[RR=0.46,95%CI(0.32,0.66);P<0.000 1],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治疗4周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MD=-0.05,95%CI(-0.22,0.12),P=0.54]。结论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阿普唑仑,且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佐匹克隆 阿普唑仑 失眠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神经阻滞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雷磊 王莉 +2 位作者 魏巍 刘珂炜 贺斌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307-309,共3页
据统计,国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发病率为3%~15.6%,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68%,是影响老年人运动及慢性残疾的首要原因Ⅲ。该病的发病与衰老、肥胖、炎症、创伤、关节过度使用、代谢障碍及遗传... 据统计,国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发病率为3%~15.6%,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高达68%,是影响老年人运动及慢性残疾的首要原因Ⅲ。该病的发病与衰老、肥胖、炎症、创伤、关节过度使用、代谢障碍及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但KOA发病机制仍不是很清晰。目前有研究认为与力学平衡失调引起的恶性循环有关,因此阻断这一恶性循环,为治疗KOA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神经阻滞疗法 治疗 疗效 恶性循环 发病率 过度使用 代谢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中NLRP3炎症小体与自噬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姚国敏 李蓉 +4 位作者 闫红林 王莉 蔡天志 周凌霄 邓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06-711,共6页
目的探讨在高糖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与自噬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将人视网膜微血管内... 目的探讨在高糖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与自噬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将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RMEC)随机分为三组高糖组、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高糖组、CY-09+高糖组。高糖组在M199培养基中加入30 mmol·L^-1葡萄糖溶液处理48 h;3-MA+高糖组和CY-09+高糖组分别先用5 mmol·L^-1的3-MA和10 mmol·L^-1的CY-09处理2 h,然后更换培养基再加入30 mmol·L^-1葡萄糖溶液处理48 h。分别采用MTT、Transwell及Matrigel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情况,比较三组细胞活力、细胞迁移数和管腔形成数;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组细胞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NLRP3、凋亡相关颗粒样蛋白(ASC)、Caspase-1及自噬标志性蛋白LC3-II、LC3-I、Beclin-1的表达并对比;采用Ad-mCherry-GFP-LC3B腺病毒转染细胞观察自噬流的情况。结果高糖组、3-MA+高糖组、CY-09+高糖组HRMEC细胞活力分别为(153.56±1.46)%、(115.33±3.26)%和(116.10±1.66)%,细胞迁移数分别为(117.33±7.23)个、(70.00±2.00)个和(71.67±2.52)个,细胞管腔形成数分别为(88.33±2.08)个、(61.33±1.53)个和(62.00±3.00)个。与高糖组相比,3-MA+高糖组及CY-09+高糖组HRMEC的细胞活力、细胞迁移数和管腔形成数均明显减少(均为P<0.001),而3-MA+高糖组与CY-09+高糖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3-MA+高糖组及CY-09+高糖组细胞NLRP3、ASC、Caspase-1、Beclin-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和LC3-II/LC3-I比值均明显降低(均为P<0.05),细胞内自噬流明显减弱。结论抑制NLRP3炎症小体与自噬均可有效抑制高糖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且二者在其中可能发挥相互正向调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炎症小体 自噬 高糖 视网膜新生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抑制卵巢癌3AO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少华 刘凯歌 +3 位作者 成碧萍 高倩 王莉 杨筱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卵巢癌3AO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用(12.5、25.0、50.0)ng/mL的重组人TRAIL蛋白与卵巢癌3AO细胞共孵育72 h,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在不同时间段收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计算细...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诱导卵巢癌3AO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用(12.5、25.0、50.0)ng/mL的重组人TRAIL蛋白与卵巢癌3AO细胞共孵育72 h,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在不同时间段收集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计算细胞的生长抑制率,annexin V-FITC/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凋亡形态特征,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各浓度组的TRAIL都可以引起3AO细胞形态学改变,对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P<0.05),25 ng/mL和50 ng/mL TRAIL处理的3AO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随着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多,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减少,caspase-3蛋白呈高表达,但两组之间的凋亡率和凋亡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RAIL是通过抑制细胞周期、阻滞DNA合成、活化caspase-3诱导卵巢癌3AO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L 3AO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CASPASE-3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分离诱导子代抑郁大鼠肠道氨基酸代谢失调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玉荣 王瑞忠 +1 位作者 王莉 陈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8-304,共7页
目的:探索母婴分离诱导产后子鼠的抑郁样行为及对小肠氨基酸和氨基酸转运体的影响。方法:采用母婴分离建立子鼠抑郁模型,将SD母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母婴分离组(n=8)。对照组母鼠在产后不进行任何干预。母婴分离组的母鼠在正常分娩... 目的:探索母婴分离诱导产后子鼠的抑郁样行为及对小肠氨基酸和氨基酸转运体的影响。方法:采用母婴分离建立子鼠抑郁模型,将SD母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母婴分离组(n=8)。对照组母鼠在产后不进行任何干预。母婴分离组的母鼠在正常分娩后与子鼠连续分离14 d,每天分离3 h。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评估子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子鼠小肠中氨基酸的变化,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子鼠肠道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ASCT2、B0AT1和LAT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母婴分离组子鼠的体重在出生后第21天和28天减轻(t=4.925和5.766,均P<0.01),糖水偏好百分比减小(t=2.709,P<0.05),摄食潜伏期延长(t=-13.431,P<0.01),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延长(t=-3.616,P<0.01)。与对照组比较,母婴分离组子鼠小肠中的天冬氨酸浓度增加(t=-6.672,P<0.01),谷氨酰胺和甘氨酸浓度减小(t=3.107和9.781,均P<0.01),同时ASCT2和B0AT1蛋白表达减少(t=6.734和9.015,均P<0.01),而LAT1蛋白表达增加(t=-8.942,P<0.01)。结论:母婴分离诱导子鼠产生抑郁样行为,同时其小肠氨基酸浓度发生变化,肠道氨基酸转运体表达改变,提示肠道氨基酸功能失调与母婴分离诱导的抑郁样行为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分离 抑郁 小肠 氨基酸 转运蛋白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分离对子代大鼠海马Wnt信号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玉荣 王瑞忠 +3 位作者 王莉 赵丽丽 陈琳 陈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167-2172,共6页
目的探索母婴分离(maternal and infant separation,MS)对子代大鼠焦虑和抑郁样行为、海马Wnt信号分子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将体质量240~260 g的16只SD母鼠分为2组:对照组(CON,n=8)在产后不进行任何处理。母婴分离组(MS,n=8)在正常分娩... 目的探索母婴分离(maternal and infant separation,MS)对子代大鼠焦虑和抑郁样行为、海马Wnt信号分子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将体质量240~260 g的16只SD母鼠分为2组:对照组(CON,n=8)在产后不进行任何处理。母婴分离组(MS,n=8)在正常分娩后给予母婴分离应激,母鼠与子代大鼠每天分离3 h,连续14 d。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elevated plus maze test,EPMT)及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评估1月龄子代大鼠的焦虑样和抑郁样行为。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海马中Wnt分子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测定大鼠海马Wnt2和Wnt3a蛋白的表达及Wnt信号通路抑制分子DKK1和sFRP3的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MS组的子代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入臂总次数(OAE+CA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入开放臂次数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开放臂滞留时间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MS组子代大鼠的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子代大鼠产生明显的焦虑、抑郁样行为。MS组子代大鼠海马Wnt2和Wnt3a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同时,MS组子代大鼠海马DKK1和sFRP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母婴分离导致子代大鼠产生抑郁和焦虑样行为,可能与海马Wnt信号分子紊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分离 Wnt信号分子 抑郁 海马 抑制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非小细胞肺癌标记物CHCHD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锐 王胜昱 +2 位作者 王莉 李满祥 姚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目的研究一种潜在的肿瘤标记物CHCHD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及35例癌旁组织中CHCHD2蛋白的定位与表达,分析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总生存(OS)之... 目的研究一种潜在的肿瘤标记物CHCHD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及35例癌旁组织中CHCHD2蛋白的定位与表达,分析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总生存(OS)之间的关系。运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CHCHD2m 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HCHD2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75.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7.1%),且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年龄、组织学分型无关;Oncomine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HCHD2 m 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在NSCLC中CHCHD2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术后总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log-rank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HCHD2在NSCLC中高表达,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肿瘤标志物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并促进其侵袭和转移,有望作为NSCLC早期诊断及判断不良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HCHD2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雄黄对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的体外抗病毒活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丹 王莉 +2 位作者 徐锐 吴兴安 李云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43-1150,共8页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对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Ⅱ,HSV-2)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以阿昔洛韦作为阳性对照,采用噻唑蓝[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观察不同浓度(200....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对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Ⅱ,HSV-2)的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以阿昔洛韦作为阳性对照,采用噻唑蓝[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观察不同浓度(200.00,150.00,100.00,50.00,25.00,12.50,6.25,3.13,1.54,0.78,0.39和0 mg/L)纳米雄黄对正常非洲绿源猴肾细胞(Vero细胞)作用48 h的细胞毒性;空斑法测定病毒滴度,建立病毒感染细胞模型,并采用细胞病变观察和MTT结合的方法对不同浓度(20.00,10.00,5.00,2.50,1.25,0.63,0.31,0.15,0.08,0.04和0 mg/L)纳米雄黄在预防、治疗及直接灭活病毒3种给药方式下的抗HSV-2活性进行评价。结果:纳米雄黄对正常Vero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为37.15 mg/L,HSV-2病毒滴度为7.30 log PFUs/mL,纳米雄黄在预防、治疗和直接灭活病毒3种给药方式下对HSV-2感染细胞的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0.13,1.80和0.52 mg/L,对应的治疗指数分别为285.77,20.64和71.44,纳米雄黄在预防给药下的治疗指数高于其治疗和直接灭活给药。结论:纳米雄黄在3种给药方式下均具有良好的抗HSV-2活性,且预防给药的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雄黄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抗病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