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原发性子宫横纹肌肉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侯川 杨守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3-1225,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子宫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in,RM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成人原发性子宫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16~71岁,9例分别位于子宫腔、黏膜下和子宫...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子宫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in,RM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成人原发性子宫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16~71岁,9例分别位于子宫腔、黏膜下和子宫颈,肿瘤直径1.9~16.0 cm。眼观:肿瘤呈均质鱼肉样,常见出血及坏死。镜检:肿瘤由梭形和(或)多形性细胞组成,组织学亚型为多形性RMS和胚胎性RMS。免疫表型:desmin、MyoD1及Myogenin均阳性,CK、SMA、H-caldesmon、S-100、ER、PR、CD10、actin、ALK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25%~90%。9例患者中7例获得随访,2例失访,随访时间5~84个月,7例术后均行常规化疗,患者均存活无复发。结论成人原发性子宫RMS临床罕见,易误诊,依赖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进行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 子宫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子宫颈及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1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郑建云 李艳东 +1 位作者 刘冰 孙斌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7-598,共2页
患者,66岁,绝经20年,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4个月。既往月经规律,否认子宫内膜炎及相关病史。超声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子宫黏膜下肌瘤。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腺样囊性癌 子宫内膜肿瘤 鳞状细胞癌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微生物系移植通过影响炎症因子和肠道菌群结构缓解大鼠实验性结肠炎(英文) 被引量:3
3
作者 王瑶 李卓 +2 位作者 杨超 李艳东 杨彪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17-924,共8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病因虽未明确,但目前认为,肠道细菌和肠黏膜免疫功能紊乱与IBD的发病密切相关。将40只SD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粪便微生物系移植组(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和柳氮磺...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病因虽未明确,但目前认为,肠道细菌和肠黏膜免疫功能紊乱与IBD的发病密切相关。将40只SD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粪便微生物系移植组(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后3组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灌肠造模,造模2 d后分别用粪便悬液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1 w。末次给药后禁食1 d,对大鼠粪便进行菌群成分分析,股动脉取血,对K+、Na+、血清白蛋白(ALB)、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C-反应蛋白(CRP)、IL-1β、IL-10、IL-12和IL-17水平进行检测,取结肠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通过TNBS灌肠成功建立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与模型组比较,FMT组的K+和ALB明显升高(P<0.05),WBC、N%和CRP明显降低(P<0.05),IL-1β和IL-17明显降低(P<0.05),IL-10和IL-10/IL-12含量升高(P<0.05)。FMT能显著改善TNBS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而抑制脆弱拟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上述结果证明,FMT可有效治疗炎症性肠病,其机制与其影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改善肠道菌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微生物系移植 炎症性肠炎 2 4 6-三硝基苯磺酸 柳氮磺胺吡啶 炎症因子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能促进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曦 郑建云 +4 位作者 张军峰 陈新林 杨蓬勃 刘建新 刘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37-1441,共5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是否能促进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方法使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双标等方法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脑出血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大鼠比较,同侧海马齿状回DCX蛋白... 目的探讨脑出血是否能促进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方法使用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双标等方法并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脑出血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大鼠比较,同侧海马齿状回DCX蛋白在脑出血1 d即表达增强(0.127±0.088 vs 0.202±0.062),14 d达到高峰(0.771±0.108,P<0.01),28 d开始降低(0.582±0.121,P<0.01)。同时发现DCX和BrdU免疫阳性细胞以及DCX和BrdU免疫双标细胞出现在海马齿状回。与对照组相比,脑出血28 d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BrdU和NeuN免疫双标细胞显著增加(1.808±1.020 vs 5.654±1.671,P<0.01)。结论脑出血能促进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海马齿状回 脑出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腺癌中Orai1与STIM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艳东 朱琳 +2 位作者 周永莉 周伊 郑建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20-1323,共4页
目的探讨Orai1和STIM1蛋白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结肠腺癌及50例正常结肠黏膜中Orai1和STIM1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结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肠腺癌组织中Orai1和STIM1表达... 目的探讨Orai1和STIM1蛋白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结肠腺癌及50例正常结肠黏膜中Orai1和STIM1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结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肠腺癌组织中Orai1和STIM1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P均<0.05);Orai1和STIM1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肠腺癌中Orai1与STIM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01,rs=0.349)。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Orai1蛋白、STIM1蛋白、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与结肠腺癌患者预后相关(P<0.05)。结论 Orai1和STIM1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结肠癌的发展,有望成为结肠癌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Orai1蛋白 STIM1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筛状癌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方航荣 郑建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96-1197,共2页
患者女性,35岁。因发现左侧乳房包块半年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有一包块,无压痛、肿胀,无溃烂、出血,无分泌物,近日发现包块较前有所增大。乳腺B超示:左侧乳腺实质性包块,新生物可能,双侧乳腺增生。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筛状癌 免疫组织化学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RI评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及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方雄 高保华 +5 位作者 牛春燕 孙娟 汪雯 朱琳 罗建梅 郑建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483-1486,共4页
目的评估APRI(AST与PLT比值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诊断且未经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9例,其中HBeAg阳性37例,阴性32例,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组... 目的评估APRI(AST与PLT比值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首次诊断且未经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9例,其中HBeAg阳性37例,阴性32例,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组织学方法评价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计算APR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分析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BeAg阴性组患者的APRI[0.890(0.370~3.000)]高于HBeAg阳性组[0.520(0.355~0.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4,P=0.025);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的AP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4,P=0.040)。APRI预测中重度肝纤维化(≥F2)的cut-off值为1.0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73(95%可信区间:0.426~0.920)。结论 APRI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和分期具有较好的诊断及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AST/PLT比率指数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序贯应激法致焦虑样胃高敏感性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8
作者 景富春 张军 +5 位作者 冯诚 年媛媛 杨宝德 胡浩 孙晓明 郑建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1-557,共7页
目的应用新型序贯应激法建立焦虑样胃高敏感性大鼠模型。方法将新生大鼠幼仔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每组13只。出生后第2天起序贯采用胃刺激法、母婴分离法和束缚应激法制作焦虑样胃高敏感性模型。于第8周开始采用高架十字迷宫试验(EP... 目的应用新型序贯应激法建立焦虑样胃高敏感性大鼠模型。方法将新生大鼠幼仔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模型组,每组13只。出生后第2天起序贯采用胃刺激法、母婴分离法和束缚应激法制作焦虑样胃高敏感性模型。于第8周开始采用高架十字迷宫试验(EPM)、旷场试验(OF)、腹肌回缩试验(AWR)、肌电图试验(EMG)和胃排空试验(GET)等评价模型成功与否。结果 EPM和OF实验提示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样行为,AWR和EMG实验显示模型组大鼠对胃扩张刺激的敏感性亦显著升高(P〈0.05,P〈0.01),但两组在体重变化和胃黏膜炎症反应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符合胃敏感性增高为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特点。结论应用新型序贯应激法可成功建立焦虑样胃高敏感性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贯应激法 焦虑 胃高敏感性 功能性消化不良 大鼠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