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藿香酮通过下调NF-κB表达和抑制氧化应激减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肝损伤 被引量:6
1
作者 郭洁 杨振 黄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究广藿香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改善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FLD模型组、(100、200)mg/kg广藿香酮处理组。模型组和广藿香酮处理组通过连续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 目的探究广藿香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改善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FLD模型组、(100、200)mg/kg广藿香酮处理组。模型组和广藿香酮处理组通过连续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2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广藿香酮组大鼠灌胃给予广藿香酮治疗8周。然后采用氯仿-甲醇提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总脂肪含量,试剂盒法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ELISA检测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变情况,油红O染色检测肝组织脂肪沉积;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B淋巴细胞瘤因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前体(pro-caspase-3)、裂解型caspase-3 p17(c-caspase-3 p1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1、磷酸化的AKT1(p-AKT1)、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的NF-κB(p-NF-κB)的蛋白水平。结果广藿香酮能降低高脂膳食诱导的NAFLD大鼠肝组织中总脂肪含量,减轻肝脏病变,降低血清中TG、LDL和CHO水平,升高HDL水平;并能够显著性升高SOD、GSH-Px活性,降低MDA水平。且广藿香酮能够显著性降低肝组织中BAX、c-caspase-3 p17、NF-κB和p-NF-κB蛋白表达量,提高Bcl2、pro-caspase-3、PI3K、AKT1和p-AKT1蛋白表达量。结论广藿香酮能够通过抑制NF-κB表达和氧化应激反应,减轻NAFLD大鼠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通过靶向TOPK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丽 刘锋瑞 +2 位作者 刘亚娟 高红艳 董明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01-1108,共8页
目的研究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对结直肠癌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结合及体外激酶实验检测C3G与T细胞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来源的蛋白激酶(TOPK)的结合能力及对其活性的影响;采用软琼脂试验检测C3G对结肠癌细胞克隆形成能... 目的研究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对结直肠癌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结合及体外激酶实验检测C3G与T细胞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来源的蛋白激酶(TOPK)的结合能力及对其活性的影响;采用软琼脂试验检测C3G对结肠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MTS法测定C3G的细胞毒性;采用大肠杆菌BL21表达GST-组蛋白H3融合蛋白;采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检测C3G对沉默TOPK的结肠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HCT116细胞中C3G对TOPK下游分子组蛋白H3的磷酸化的水平;建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异种移植小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组蛋白H3的磷酸化水平。结果C3G在体外直接与TOPK结合并抑制TOPK活性;C3G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沉默TOPK降低结肠癌细胞对C3G的敏感性;C3G以时间和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TOPK下游分子组蛋白H3的磷酸化水平;另外,C3G抑制患者来源的结肠癌组织异种移植瘤小鼠体内肿瘤的生长。结论C3G通过靶向TOPK抑制结直肠癌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 T细胞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来源的蛋白激酶(TOPK)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通过促进HIF-1α降解增强p53缺陷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敏感性 被引量:5
3
作者 金磊 郭洁 +2 位作者 刘昊 康云帆 吴翔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044-1050,共7页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增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放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H1299和Calu-1细胞活力,并结合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在常规或缺氧条件下,TET对NSCLC放疗敏感性的影... 目的:探讨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TET)增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放疗敏感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CCK-8法检测H1299和Calu-1细胞活力,并结合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在常规或缺氧条件下,TET对NSCLC放疗敏感性的影响。研究TET对NSCLC中由辐射和缺氧诱导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并敲低HIF-1α基因进一步验证。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环己酰亚胺(cycloheximide,CHX)追踪及免疫沉淀法检测TET对HIF-1α降解的影响,并探讨p53在TET放疗增敏中的作用。结果:TET可显著增强p53缺陷型NSCLC细胞的放疗敏感性,而对p53野生型的细胞作用不明显。辐射和缺氧暴露后,TET明显抑制HIF-1α及VEGF的表达。TET可通过蛋白泛素化降解系统加速HIF-1α的降解。野生型p53基因转染到H1299细胞中可减弱TET抑制HIF-1α表达的作用。结论:TET通过促进HIF-1α降解抑制HIF-1α通路,使p53缺陷型NSCLC细胞对辐射敏感,而p53在TET诱导的HIF-1α降解中发挥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放疗增敏HIF-1α P53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NA鸟嘌呤糖基转移酶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延峰 牟健 +3 位作者 王胜昱 刁鑫 周晶 李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6期55-58,共4页
目的探究tRNA鸟嘌呤糖基转移酶(tRNA-guanine transglycosylase,TGT)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析TGT在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和肺正常细胞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电镜观察TGT在A... 目的探究tRNA鸟嘌呤糖基转移酶(tRNA-guanine transglycosylase,TGT)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析TGT在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和肺正常细胞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电镜观察TGT在A549细胞和16HBE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TGT在肺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析结果显示:TGT在A549细胞和16HBE细胞中均有表达,且TGT在A549细胞中高表达。免疫电镜观察可见TGT在A549细胞和16HBE细胞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质及细胞核中均有分布,QTRT1(QTRT1为鸟嘌呤插入酶,代表TGT)在A549细胞线粒体中的表达高于其在16HBE细胞线粒体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TGT在20例肺腺癌患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正常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 TGT在肺腺癌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其对肺腺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NA鸟嘌呤糖基转移酶 肺腺癌 糖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