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菌群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韩梅 张刚 +3 位作者 赵晋 王安静 惠月清 孙世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42-748,共7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DN的标准管理策略主要包括严格的血糖、血压控制以...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同时也是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DN的标准管理策略主要包括严格的血糖、血压控制以及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这些治疗可以延缓DN进展,但不能阻止其最终进展为ESRD。近年来,肠肾轴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DN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发生改变,并通过代谢物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在DN发病机制及治疗中起关键作用。本综述旨在讨论肠道菌群参与DN的关键机制及靶向肠道菌群的治疗策略,以期为DN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肠道菌群 肠肾轴 代谢产物 益生菌 粪菌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产前评估胎儿脑皮质发育畸形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思敏 盛长青 +6 位作者 张喻 张春燕 杨晓雪 满媛媛 蔡莹莹 闫锐 高新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7-381,共5页
胎儿脑皮质发育畸形(MCD)指一类胎儿结构性神经系统疾病,系胚胎发育过程中大脑皮层异常所致,具有显著异质性和多样性,可引发癫痫、智力障碍等不良临床结局。本文就影像学产前评估胎儿MCD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胎儿 皮质发育畸形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M2型巨噬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钰萌 王新 麻婧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6-732,共7页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病因导致反复或持续的肝脏实质细胞炎症、坏死,以及肝脏纤维结缔组织过度沉积的结果,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抗病毒等病因治疗可一定程度减轻肝组织炎症,但无法完全终止肝纤维化进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肝内...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病因导致反复或持续的肝脏实质细胞炎症、坏死,以及肝脏纤维结缔组织过度沉积的结果,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抗病毒等病因治疗可一定程度减轻肝组织炎症,但无法完全终止肝纤维化进程。近年来研究发现,肝内巨噬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平衡炎症、调节免疫功能等重要作用,巨噬细胞的回输可延缓肝纤维化,其中M1/M2型巨噬细胞已成为探索巨噬细胞调节肝纤维化的关键。本文重点阐述肝内M1/M2型巨噬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巨噬细胞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颅内弥漫性胶质神经元肿瘤1例
4
作者 蔡莹莹 张思敏 +4 位作者 张海雁 闫锐 曹菲 周党侠 高新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80-1181,共2页
孕妇27岁,孕2产0,既往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本次孕34^(+3)周产检发现胎儿左侧颅中窝上方颞叶内23mm×23mm×17 mm均质稍强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图1A),CDFI示肿块周边血流信号稀疏、其内未见血流信号;超声慢速微血流成像... 孕妇27岁,孕2产0,既往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本次孕34^(+3)周产检发现胎儿左侧颅中窝上方颞叶内23mm×23mm×17 mm均质稍强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图1A),CDFI示肿块周边血流信号稀疏、其内未见血流信号;超声慢速微血流成像显示肿块周边半环状血流信号,内部散在短条状血流信号(图1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脑肿瘤 多模态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冷热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郑康 王文涛 +5 位作者 刘正沛 张吉涛 樊勇 张振兴 单乐群 郝定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3-1250,共8页
目的:探讨复合式冷热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3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其中20例患者采用椎板减压联合复合式冷热消融及椎体成形术[... 目的:探讨复合式冷热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3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其中20例患者采用椎板减压联合复合式冷热消融及椎体成形术[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6~72岁(51.5±14.4岁);胸椎7例,腰椎13例];25例患者采用全椎体切除术(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6~72岁(53.7±13.8岁);胸椎11例,腰椎1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转移部位、原发肿瘤部位、硬膜外脊髓压迫(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ESCC)评分、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系统(spine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ystem,SINS)评分、Tomita评分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接受进一步放化疗或者靶向治疗的时间,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3d、1个月、6个月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骨转移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bone metastases module,QLQ-BM22)评分和Frankel分级分别对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得分情况及脊髓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随访患者局部肿瘤进展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手术时间(122.5±22.0min)和术中出血量(225.0±58.3mL)显著性少于对照组(217.6±17.4min和1064.0±131.1mL)(P<0.05)。两组患者术后3d、1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及QLQ-BM22评分均显著性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3d、1个月时的VAS评分、QLQ-BM2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及QLQ-BM22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接受进一步放化疗或者靶向治疗的时间为5.10±1.17d,对照组为10.84±1.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局部肿瘤进展率为10%(2/20),对照组为12%(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合式冷热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能够早期达到传统TES手术疗效,同时减少了手术创伤及术后治疗中断或延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复合式冷热消融 椎体成形术 全椎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胎盘MRI形态学指标诊断胎盘植入性疾病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楠楠 张昕 +3 位作者 李菊菊 徐春琪 寇秀梅 闫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71-1875,共5页
目的观察胎盘MRI形态学指标诊断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4名接受产前胎盘MR检查的孕妇,根据是否存在PAS分为PAS组(n=110)与非PAS组(n=104),并于不同孕周划分相应亚组;比较组间、亚组间临床及MRI资料,分析胎盘MRI形... 目的观察胎盘MRI形态学指标诊断胎盘植入性疾病(PA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4名接受产前胎盘MR检查的孕妇,根据是否存在PAS分为PAS组(n=110)与非PAS组(n=104),并于不同孕周划分相应亚组;比较组间、亚组间临床及MRI资料,分析胎盘MRI形态学指标诊断PAS的价值。结果组间孕妇年龄、MR检查孕周、分娩孕周、孕次、产次、剖宫产次数、流产次数、清宫次数及前置胎盘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孕28~32周及32^(+1)~36周,亚组间胎盘上下径、面积及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孕周>36周亚组间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孕28~32周胎盘上下径、面积及体积诊断PA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9、0.729及0.791,以孕32^(+1)~36周相应参数诊断的AUC分别为0.718、0.686及0.614,上述孕周间各指标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孕28~36周胎盘MRI形态学指标有助于诊断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植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