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及其防治(一) 被引量:1
1
作者 卢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57-59,64,共4页
心脏的功能是借助“泵”的作用,将血液从静脉抽吸至心脏,然后再射到动脉中,以供应机体的需要。在安静情况下,心脏的每分输出量为3.5—5.5立升(运动时可增加5—10倍),每昼夜的工作量约为15,000—20,000仟克米。一个活70岁的人,心跳按70次... 心脏的功能是借助“泵”的作用,将血液从静脉抽吸至心脏,然后再射到动脉中,以供应机体的需要。在安静情况下,心脏的每分输出量为3.5—5.5立升(运动时可增加5—10倍),每昼夜的工作量约为15,000—20,000仟克米。一个活70岁的人,心跳按70次/分计算,总收缩次数高达26亿多次,如每次搏血量为60毫升,共搏血达1.5亿公升(约重16万吨),而总工作量为2.4亿仟克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冠状血管痉挛 血小板聚集 变异性心绞痛 冠脉痉挛 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及其防治(二) 第二讲 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改变(上)
2
作者 卢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1985年第3期48-53,36,共7页
心肌缺血与缺氧不同,心肌缺血时不但影响供氧和产能,并且还伴有氧化不全的代谢产物蓄积。因此,心肌缺血时的病理生理改变远较心肌单纯性缺氧时复杂。其中包括:生化代谢、电生理、心肌收缩功能以及心肌细胞和超微结构等各方面的改变。这... 心肌缺血与缺氧不同,心肌缺血时不但影响供氧和产能,并且还伴有氧化不全的代谢产物蓄积。因此,心肌缺血时的病理生理改变远较心肌单纯性缺氧时复杂。其中包括:生化代谢、电生理、心肌收缩功能以及心肌细胞和超微结构等各方面的改变。这些改变主要决定于心肌缺血程度、范围、缓急、时间以及冠脉侧枝循环代偿情况和机体适应能力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FFA 心肌缺血 病理生理 心搏出量 心输出量 心脏功能试验 心肌梗塞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