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20排CT冠状动脉减影对冠脉钙化斑块狭窄程度诊断价值及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宏波 冯硕 +1 位作者 纪超 王超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2024年第5期451-458,共8页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减影对冠脉钙化斑块狭窄程度诊断价值及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1月期间进行320排CT冠状动脉减影(Sub-CCTA)的1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中共检出狭窄的钙化斑块节段236个。...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减影对冠脉钙化斑块狭窄程度诊断价值及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至2023年11月期间进行320排CT冠状动脉减影(Sub-CCTA)的1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这些患者中共检出狭窄的钙化斑块节段236个。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比Sub-CCTA与DSA对冠脉狭窄程度、狭窄率的诊断结果,并分析Sub-CCTA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诊断效能。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Sub-C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图像质量的关联强度。结果:Sub-CCTA与DSA在冠脉狭窄程度和狭窄率的诊断上表现出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912,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和0.972)。Sub-CCTA在不同狭窄程度冠脉的诊断中准确性高,尤其在对Ⅳ级狭窄的灵敏度和对Ⅱ级狭窄的特异度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为影响Sub-CCTA图像质量的独立保护因素,心率为影响其图像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BMI、心率与图像质量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关系(非线性检测,P<0.001)。结论:Sub-CCTA对不同狭窄程度的冠脉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并与DSA诊断结果高度一致。BMI是影响Sub-CCTA图像质量的独立保护因素,而心率是独立危险因素,二者与图像质量呈现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减影 狭窄程度 钙化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