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质淋巴系统在衰老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高韶华 贺苗苗 +2 位作者 李有维 李瑞华 杨吉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5-399,共5页
中枢神经系统存在淋巴管道是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一个里程碑的发现,它是由星形胶质细胞终足上的水通道蛋白4(AQP4)介导的脑脊液-组织液(CSF-ISF)快速交换流动系统,故又称“胶质淋巴系统”。最近研究表明,胶质淋巴系统对于清除脑内代谢产... 中枢神经系统存在淋巴管道是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一个里程碑的发现,它是由星形胶质细胞终足上的水通道蛋白4(AQP4)介导的脑脊液-组织液(CSF-ISF)快速交换流动系统,故又称“胶质淋巴系统”。最近研究表明,胶质淋巴系统对于清除脑内代谢产物至关重要,该系统的破坏可导致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等发生积累和聚集,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和脑卒中等病理进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胶质淋巴功能障碍,维持胶质淋巴系统稳态或修复其功能障碍对防治这些衰老相关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淋巴系统 脑脊液 衰老 水通道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预处理大鼠百会穴对脑缺血保护作用及HIF-1α相关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徐浩 沈剑 +5 位作者 赵昱 崔媛媛 孟祥忠 赵朝华 米亚静 徐礼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7-622,共6页
目的:旨在证实电针预处理百会穴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HIF-1α的相关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5组(n=16):假手术组(Sham),对照组(CON),电针预处理组(EA),HIF-1α抑制剂组(2ME2)和电针预处理+HIF-1α抑制剂组(EA+2ME2)。CO... 目的:旨在证实电针预处理百会穴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HIF-1α的相关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5组(n=16):假手术组(Sham),对照组(CON),电针预处理组(EA),HIF-1α抑制剂组(2ME2)和电针预处理+HIF-1α抑制剂组(EA+2ME2)。CON组、2ME2组、EA组及EA+2ME2组动物均建立大脑中动脉阻闭模型(MCAO),Sham组动物仅接受同前手术操作;EA组及EA+2ME2组大鼠接受连续5 d电针刺激后24 h建立MCAO模型;2ME2组及EA+2ME2组动物分别于MCAO模型制备前30 min腹腔注射16 mg/kg的2ME2。缺血再灌注后24 h,各组随机抽取8只动物处死,行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半暗带中Bcl2/Bax的表达;缺血再灌注后72 h,各组另8只动物接受神经功能学评分后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随后处死行TTC染色检测脑梗死容积。结果:EA组脑梗死容积百分比显著低于CON组(P<0.05);与CON组比较,EA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改善(P<0.05),而2ME2可以显著降低EA+2ME2组神经功能评分(P<0.05)。与CON组比较,EA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改善(P<0.05),而2ME2可以显著降低EA+2ME2组神经功能评分(P<0.05)。而CON组及EA+2ME2组中TUNEL阳性细胞显著多于EA组(P<0.05)。与EA组比较,CON组及EA+2ME2组中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CON组中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百会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HIF-1α抑制缺血后神经凋亡、上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表达,达到脑缺血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会穴 脑缺血 HIF-1Α NOTCH通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液对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徐浩 魏树国 +5 位作者 孙星星 邓斌 孟祥忠 赵朝华 米亚静 徐礼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2-28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高氧液(hyperoxygenated solution,HOS)对急性CO中毒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正常组(N组)、中毒组(C组)和中毒治疗组(H组),H组再根据输注HOS剂量不同分为,HO...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高氧液(hyperoxygenated solution,HOS)对急性CO中毒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正常组(N组)、中毒组(C组)和中毒治疗组(H组),H组再根据输注HOS剂量不同分为,HOS 10 ml/kg(H10组)、15 ml/kg(H15组)和20 ml/kg(H20组)。C组与H组大鼠经腹腔注入CO 120 ml/kg建立中毒模型,N组给予等量空气。各组大鼠分别在输注不同剂量的液体后即刻取血0.5 ml行血气检测,1 d抽取血3 ml进行神经元特异性敏感生化指标测定。实验结束后,所有动物均在麻醉状态下切取部分脑组织制作病理切片行病理学观察。结果:CO 120 ml/kg腹腔注射1.5 h能引起严重的低氧血症。中毒后1 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β蛋白明显升高(P<0.01)。中毒后24 h脑细胞出现明显水肿、间质增宽。中毒治疗组在静脉输注不同剂量的HOS后,动脉血氧分压(mm Hg)由43.04±4.13分别上升到69.56±3.41、77.11±2.49和81.65±3.85,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其中H20组降低最明显,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结论:HOS能明显提高CO中毒大鼠的Pa 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神经元特异性敏感指标的含量,对一氧化碳中毒脑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液 一氧化碳中毒 血气分析 脑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PirB为靶点治疗中枢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洁 米亚静 姜凤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2-376,共5页
哺乳动物中枢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功能恢复存在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抑制神经再生的抑制因子和抑制因子受体。Nogo、髓磷脂相关蛋白(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和少突胶质细胞髓磷... 哺乳动物中枢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功能恢复存在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存在抑制神经再生的抑制因子和抑制因子受体。Nogo、髓磷脂相关蛋白(myelin—associated glycoprotein,MAG)和少突胶质细胞髓磷脂糖蛋白(oligodendrocyte myelin glycoprotein,OMgp)三种神经抑制因子通过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Nogo受体(Nogo receptor,NgR)结合,发挥抑制神经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rB 中枢神经再生 突触可塑性 MHCI MA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肽Y、CGRP、TH和P物质受体在成骨细胞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郭鹏 罗苗 +2 位作者 高延伟 张文生 徐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7-110,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酪氨酸羟化酶(TH)和P物质(SP)受体在正常人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培养正常人成骨细胞进行实验。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NPY、CGRP、TH和SP单克隆抗体进行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 目的:研究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酪氨酸羟化酶(TH)和P物质(SP)受体在正常人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培养正常人成骨细胞进行实验。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进行NPY、CGRP、TH和SP单克隆抗体进行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组织细胞的染色灰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确定这些肽类受体在成骨细胞的表达结果。结果:NPY、CGRP、TH和SP受体在正常人成骨细胞表面有一定表达,其灰度值依次为NPY(0.716±0.008)、CGRP(0.741±0.009)、TH(0.821±0.008)和SP(0.844±0.007),表明表达最明显的是NPY,其次是CGRP,TH和SP受体表达量最小。结论:NPY、CGRP、TH和SP受体可以通过与相应的成骨细胞表面结合从而影响其生物学活性,表明神经肽类作为成骨细胞活性因子,对骨代谢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 成骨细胞 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孤独症多巴胺转运体脑显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霍健 苏兴利 王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325,共3页
目的通过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技术(SPECT)研究孤独症儿童脑内多巴胺转运体(DAT)分布。方法对10例孤独症儿童和10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脑SPECT显像,计算并比较脑内不同功能区DAT的半定量值。结果两组儿童纹状体区域的DAT半定量值左... 目的通过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扫描技术(SPECT)研究孤独症儿童脑内多巴胺转运体(DAT)分布。方法对10例孤独症儿童和10例正常对照儿童进行脑SPECT显像,计算并比较脑内不同功能区DAT的半定量值。结果两组儿童纹状体区域的DAT半定量值左、右两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56、0.563);孤独症儿童的DAT半定量值明显高于对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孤独症儿童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亢进,SPECT可能有助于儿童孤独症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多巴胺转运体 脑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外侧眶皮层中miR-200对慢性应激所致大鼠抑郁行为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妍 王爽 +2 位作者 郭玉芳 张军峰 徐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2-678,共7页
目的:观察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模型大鼠腹外侧眶皮层(VLO)内miR-200和双特异性磷酸酶1(DUSP1)表达变化,并探讨VLO内注射miR-200模拟物对抑郁行为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建立CUMS抑郁模型后分为5组:CUMS+miR-200模拟物组(VL... 目的:观察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模型大鼠腹外侧眶皮层(VLO)内miR-200和双特异性磷酸酶1(DUSP1)表达变化,并探讨VLO内注射miR-200模拟物对抑郁行为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大鼠建立CUMS抑郁模型后分为5组:CUMS+miR-200模拟物组(VLO内注射20 pmol miR-200 mimic);CUMS+阴性对照组(VLO内注射20 pmol阴性对照siRNA);无应激+阴性对照组;无应激+miR-200模拟物组;CUMS+氟西汀(10 mg/kg/d)组。依次进行蔗糖偏爱测试、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Western Blot检测VLO内DUSP1、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pERK蛋白表达。结果:与无应激组比较,CUMS组大鼠体重降低(P<0.0001)、蔗糖偏爱下降(P=0.008),VLO中miR-200表达减少(P<0.0001),DUSP1表达增高(P=0.0054);与CUMS+阴性对照组比较,CUMS+miR-200模拟物组大鼠蔗糖偏爱率(P=0.028),开放臂进入时间(P=0.031)和进入次数(P<0.0001)均升高,总活动距离不受影响;与CUMS+阴性对照组比较,CUMS+miR-200模拟物组VLO中DUSP1(P=0.046)和pERK(P=0.04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结论:慢性应激性环境所致抑郁样行为与VLO内pERK下调有关,miR-200可直接下调VLO内DUSP1表达,提高pERK表达并最终改善抑郁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腹外侧眶皮层(VLO) miR-200 双特异性磷酸酶1(DUSP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在老年乳腺癌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鹏 高延伟 +2 位作者 张文生 徐浩 吕勇刚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s,NCAM)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60~72岁)乳腺癌组织25例(神经侵袭的8例,无神经侵袭的17例)、癌旁组织25例,乳腺良性病变26例(乳腺纤维腺瘤16例,... 目的:研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s,NCAM)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60~72岁)乳腺癌组织25例(神经侵袭的8例,无神经侵袭的17例)、癌旁组织25例,乳腺良性病变26例(乳腺纤维腺瘤16例,乳腺腺病4例,囊性乳腺病6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CAM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NCAM在乳腺癌、乳腺良性病病和正常对照(n=30,61~68岁)血清中含量。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NCAM在部分乳腺癌细胞质和细胞膜呈宗黄色阳性表达,癌旁组织和良性病变表达很少。乳腺癌组、癌旁组及乳腺良性病变NCAM阳性率分别为28.0%(7/25),4.0%(1/25)和3.8%(1/26),腺癌组织明显高于癌旁组和乳腺良性病变(P<0.05)。NCAM阳性表达在乳腺癌有神经侵袭病例阳性率50.0%(4/8)明显高于无神经侵袭病例23.5%(4/17,P<0.05)。血清NCAM浓度(pg/ml)结果,乳腺癌(69.8±29.4)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16.7±6.3)和正常对照(14.9±3.1),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CAM在老年乳腺癌有明显表达,且伴发神经侵袭和转移时表达更为明显,表明NCAM表达影响乳腺癌发生发展,这为临床防治老年乳腺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样分化因子88抑制肽对小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吉平 王亚周 +2 位作者 武胜昔 费琳 苟兴春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3-500,共8页
目的:研究髓样分化因子88抑制肽(MIP)对小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局灶性脑缺血组(FCI)和给药组(MIP)。用光化学法诱导小鼠脑缺血损伤,给药组在缺血后第2 d开始给予MIP腹腔注射... 目的:研究髓样分化因子88抑制肽(MIP)对小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局灶性脑缺血组(FCI)和给药组(MIP)。用光化学法诱导小鼠脑缺血损伤,给药组在缺血后第2 d开始给予MIP腹腔注射,10 mg/kg·d,连续3 d。分别于缺血后1、3、7和14 d观察前肢运动功能的变化,用HE染色观察梗死体积的变化,TUNEL染色检测缺血损伤区神经元凋亡,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损伤区BDNF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FCI组小鼠前肢运动能力明显下降(P <0.01),损伤区可见大量TUNEL阳性细胞;与FCI组相比,MIP组小鼠在脑缺血后第7 d,前肢运动功能显著改善(P <0.01);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 <0.05),损伤区TUNEL阳性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P <0.01),而BDNF的表达显著上调(P <0.01)。结论:MIP对小鼠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神经元凋亡,增加局部BDN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髓样分化因子88抑制肽 凋亡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保护神经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袖和 童红霞 +1 位作者 徐浩 张力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3-266,共4页
雌激素(Estrogen)主要由雄激素经芳香化酶催化、并由卵巢产生,它是人体内常见甾体类固醇激素。人体雌激素有三种类型,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17-βE2)、雌酮(Estrone)和代谢产物雌三醇(estriol),生物效能最强的是17-βE2。... 雌激素(Estrogen)主要由雄激素经芳香化酶催化、并由卵巢产生,它是人体内常见甾体类固醇激素。人体雌激素有三种类型,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17-βE2)、雌酮(Estrone)和代谢产物雌三醇(estriol),生物效能最强的是17-βE2。雌激素在神经系统中的明显保护作用是近年发现的一大重要作用^([1-3])。雌激素发挥作用是与细胞内受体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神经保护 雌激素受体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模型大鼠颅脑损伤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徐振宇 陆斌 +1 位作者 李广平 徐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4-508,共5页
目的:研究模型大鼠颅脑损伤后高压氧治疗神经功能障碍的作用并讨论其意义。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用改良自由落体方法制备脑损伤模型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颅脑损伤组和高压氧组,每组12只。研究大鼠在损伤后7、14和28 d用改良神经功能... 目的:研究模型大鼠颅脑损伤后高压氧治疗神经功能障碍的作用并讨论其意义。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用改良自由落体方法制备脑损伤模型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颅脑损伤组和高压氧组,每组12只。研究大鼠在损伤后7、14和28 d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神经功能,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颅脑损伤组和高压氧组大鼠在损伤后7、14和28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颅脑损伤组和高压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升高(P<0.01),同时高压氧组评分显著低于颅脑损伤组(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各个时间点颅脑损伤组和高压氧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P<0.01);与颅脑损伤组比较,高压氧组大鼠损伤7、14和28 d各时间点的神经细胞凋亡数也明显减少(P<0.05)。结论:高压氧能促进颅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同时降低神经细胞凋亡作用。这为应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提供依据,也为研究Notch信号调控神经再生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颅脑损伤 神经干细胞 NOTCH信号通路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坏死及其炎症反应在脑缺血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岳屹立 张力 +1 位作者 王亚周 杨吉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5-78,共4页
程序性细胞坏死(necroptosi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在细胞凋亡被抑制时,死亡受体与配体结合,在胞内通过RIPK1/RIPK3/MLKL信号而触发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它具有坏死的超微结构特征,并能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程序性细胞坏死参与... 程序性细胞坏死(necroptosi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方式,在细胞凋亡被抑制时,死亡受体与配体结合,在胞内通过RIPK1/RIPK3/MLKL信号而触发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它具有坏死的超微结构特征,并能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程序性细胞坏死参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对脑缺血后程序性细胞坏死的发生、干预、及其与缺血后炎症反应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坏死 脑缺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及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影响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保成 徐浩 +1 位作者 侯秀芳 张力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0-546,共7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或许是生命过程中的自然规律,是神经细胞生理性衰老或是病理性衰老的一种形式。这种复杂生物学进程与生命过程的时间推移呈渐进性老化或衰退,体内分子、细胞和器官的退变、自噬或凋亡是其...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或许是生命过程中的自然规律,是神经细胞生理性衰老或是病理性衰老的一种形式。这种复杂生物学进程与生命过程的时间推移呈渐进性老化或衰退,体内分子、细胞和器官的退变、自噬或凋亡是其病变进程的本质[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信号通路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Th2,Th17/Treg细胞与母胎免疫耐受和病理妊娠 被引量:37
14
作者 王宁 姜凤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6-139,共4页
母胎界面主要由来自母体的蜕膜和来自胚胎的滋养细胞组成,作为半同种异源的胚胎,不被母体免疫系统排斥,是无法用经典的移植免疫耐受或肿瘤免疫逃逸理论来解释的。
关键词 TH1/TH2 母胎免疫耐受 Treg细胞 病理妊娠 母体免疫系统 肿瘤免疫逃逸 移植免疫耐受 细胞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IgA肾病患者肾脏中的浸润及其与肾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7
15
作者 程小莉 吕治安 +8 位作者 杨艳艳 景兰梅 陈镝 赵玉峰 田李芳 付荣国 桂保松 姚钢炼 王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分析巨噬细胞在IgA肾病患者肾脏中的浸润程度及其与肾纤维化的关系,探讨巨噬细胞在IgA肾病中作用。方法收取40例肾穿刺活检病理为IgA肾病患者的肾组织标本及11例外伤性肾损伤后肾切除患者的肾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切片,应用巨噬细胞标... 目的分析巨噬细胞在IgA肾病患者肾脏中的浸润程度及其与肾纤维化的关系,探讨巨噬细胞在IgA肾病中作用。方法收取40例肾穿刺活检病理为IgA肾病患者的肾组织标本及11例外伤性肾损伤后肾切除患者的肾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切片,应用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Masson染色观察肾纤维化程度;随机选取不同视野,统计分析不同病理级别(Lee氏分级)的IgA肾病患者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和肾纤维化程度,并对纤维化程度和巨噬细胞浸润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gA肾病患者的肾巨噬细胞浸润面积随病理级别的加重而逐渐增加,Ⅱ级~Ⅴ级的巨噬细胞浸润面积比例的中位数(四位分数间距)依次为0.153%(0.058%)、0.211%(0.101%)、0.324%(0.132%)、0.533%(0.071%),正常肾组织的巨噬细胞浸润面积比例为0.043%(0.04%),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IgA肾病患者的纤维化程度和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901,P<0.01)。结论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程度随病理分级加重,并与肾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巨噬细胞在IgA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IGA肾病 肾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米亚静 刘洁 +2 位作者 王世伟 王天伟 景晓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7-731,I0003,共6页
目的:检测DNA双加氧酶Ten-Eleven Translocation 2(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ET2蛋白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成年组、老年组和老年痴呆组,成年组和老年组分别为6周和8个月的正常C57B... 目的:检测DNA双加氧酶Ten-Eleven Translocation 2(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ET2蛋白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成年组、老年组和老年痴呆组,成年组和老年组分别为6周和8个月的正常C57BL/6小鼠,老年痴呆组为8个月的老年痴呆转基因小鼠。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3组小鼠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组织中TET2 mRNA水平。将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慢病毒干扰对照组、TET2慢病毒干扰1组和TET2慢病毒干扰2组,慢病毒感染72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细胞给予50μmol·L-1过氧化氢(H2O2)或者2.5mmol·L-1 L-高半胱氨酸(L-HCA)处理4h分别建立胞外和胞内氧化应激模型,利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在老年组小鼠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中TET2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老年组小鼠比较,老年痴呆组小鼠的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中TET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在H2O2和L-HCA诱导的氧化应激模型中,TET2基因慢病毒干扰效果较显著的TET2慢病毒干扰2组神经元的存活率较慢病毒干扰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减少,下调TET2表达后神经元更易受到氧化损伤,提示TET2可以对抗氧化应激保护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修饰 DNA双加氧酶TET2 氧化应激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crostatin-1对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吉平 费琳 +3 位作者 赵朝华 樊文科 成娟娟 苟兴春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9-403,共5页
目的:研究程序性坏死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作用及Necrostatin-1(Nec-1)对其保护机制。方法:采用25μmol/L Aβ_(25-35)作用于原代培养的小鼠皮层神经元36 h,复制AD细胞模型,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ec-1进行干预,采用MTT法评价细胞的存活... 目的:研究程序性坏死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作用及Necrostatin-1(Nec-1)对其保护机制。方法:采用25μmol/L Aβ_(25-35)作用于原代培养的小鼠皮层神经元36 h,复制AD细胞模型,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ec-1进行干预,采用MTT法评价细胞的存活率,试剂盒检测LDH的漏出量,用活细胞碘化丙啶(PI)染色观察细胞坏死的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的RIPK1、RIPK3和磷酸化MLK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上清中LDH含量明显升高,PI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有聚集成团现象,细胞RIPK1、RIPK3和MLKL蛋白表达量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Nec-1处理后对Aβ细胞毒性作用有明显的减轻,RIPK1、RIPK3和磷酸化MLKL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Aβ_(25-35)模拟的AD细胞模型中发生了程序性细胞坏死,Nec-1可能通过对抗程序性细胞坏死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程序性坏死 Necrostatin-1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减轻川崎病诱发的心肌损伤 被引量:2
18
作者 熊凤梅 刘瑞萍 +2 位作者 郭焕利 武冬梅 孙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02-1108,共7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诱发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8只幼年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4周龄)随机分为对照组、Res对照组(Res组)、干酪乳酸杆菌细胞壁提取物...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诱发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和自噬的调控作用。方法:将48只幼年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4周龄)随机分为对照组、Res对照组(Res组)、干酪乳酸杆菌细胞壁提取物(lactobacillus casei cell wall extract,LCWE)注射模拟KD组(KD组)以及LCWE注射模拟+Res处理组(Res+KD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Res组腹腔注射Res(100 mg/kg),KD组腹腔注射LCWE(1 mg/mL), Res+KD组腹腔注射LCWE(1 mg/mL)和Res(100 mg/kg)。4周后,采用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短轴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LVFS);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i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变化;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关联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β(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β,LC3B)、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 1)、自噬相关蛋白5(autophagy related 5,Atg5)和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sequestosone-1,p62)表达,并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自噬小体的形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es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D组LVEF和LVFS均明显降低(均P<0.01),Bax/Bcl-2比值和TUNEL染色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加(均P<0.01),而LC3BII/LC3BI比值、Beclin 1、Atg5和p62表达也均显著增加(均P<0.01),自噬小体增多;与KD组相比,Res+KD组LVEF和LVFS均增加(均P<0.01),Bax/Bcl-2比值和TUNEL染色阳性细胞均减少(均P<0.01),LC3BII/LC3BI比值、Beclin1、Atg5和p62表达也均显著降低(均P<0.01),自噬小体的形成明显受到抑制。结论:Res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自噬减轻KD引起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白藜芦醇 自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D88抑制肽对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极化状态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吉平 费琳 +1 位作者 柴学军 苟兴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9-904,I0001,共7页
目的:观察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抑制肽(MIP)对脂多糖(LPS)激活BV2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进行处理)、LPS组(给予1 mg·L^-1 LPS处理)和不同剂量MIP+LPS组(分别给予25... 目的:观察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抑制肽(MIP)对脂多糖(LPS)激活BV2小胶质细胞极化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进行处理)、LPS组(给予1 mg·L^-1 LPS处理)和不同剂量MIP+LPS组(分别给予25、50和100μmol·L-1 MIP预处理1 h后,再加入1 mg·L^-1 LPS)。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BV2小胶质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8(IL-18)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BV小胶质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精氨酸酶1(Arg-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LPS组BV2小胶质细胞体积变大,突起增多,呈阿米巴状;不同剂量MIP+LPS组小胶质BV2细胞活化率较LPS组明显减少(P<0.05或P<0.01)。MTT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与LPS组比较,不同剂量MIP+LPS组BV2小胶质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或P<0.01)。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LPS组比较,不同剂量MIP+LPS组BV2小胶质细胞中IL-1β和IL-18 mRNA表达水平及iNOS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IL-4和IL-10 mRNA表达水平及Arg-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MIP能够抑制活化的BV2小胶质细胞向M1型极化,促进其向M2型转化,抑制炎症的过度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样分化因子88抑制肽 BV2小胶质细胞 极化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FZD4基因表达对人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兴春 郭娜 +3 位作者 闫爱丽 冯浩 史宏恩 苟兴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1-705,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FZD4在人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针对人的FZD4设计了2条短发夹RNA(shRNA)序列,利用慢病毒包装后感染人胶质瘤U251细胞(FZD4shRNA干扰组分为FZD4-shRNA-1#和FZD4-shRNA-2#组),经空病毒感染的... 目的:探讨FZD4在人胶质瘤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中的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针对人的FZD4设计了2条短发夹RNA(shRNA)序列,利用慢病毒包装后感染人胶质瘤U251细胞(FZD4shRNA干扰组分为FZD4-shRNA-1#和FZD4-shRNA-2#组),经空病毒感染的U251细胞为对照组。倒置显微镜观察感染的U251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情况,通过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FZD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利用干细胞培养基筛选出胶质瘤干细胞,采用极限稀释实验观察FZD4shRNA对肿瘤干细胞增殖及自我更新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ZD4shRNA干扰组FZD4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FZD4shRNA干扰组中干细胞形成的神经球直径明显缩小(P<0.01)。极限稀释实验,与对照组比较,FZD4shRNA干扰组干细胞在每个孔中生成至少1个神经球所需要的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结论:通过shRNA下调U251细胞中FZD4的表达后可以显著抑制胶质瘤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卷曲蛋白4 短发夹RNA 肿瘤干细胞 自我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