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给全科医学发展带来的思考 被引量:39
1
作者 王佳 路宁 +2 位作者 崔曼莉 朱琳 张明鑫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0-1094,共5页
2019年底开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现行医疗机构和卫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也暴露出卫生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物资缺乏、人员不足、群众健康意识薄弱。全科医师作为基层医疗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可以与大型医院医师互为补充,... 2019年底开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我国现行医疗机构和卫生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同时也暴露出卫生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物资缺乏、人员不足、群众健康意识薄弱。全科医师作为基层医疗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可以与大型医院医师互为补充,在疫情的管控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总结了全科医学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全科医学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更大作用而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病毒性 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全科医学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系统疾病患者在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诊疗的优势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黄灵娟 贺文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1,共5页
背景自从国家实施全科医学战略以来,多系统疾病患者在全科医学科就诊的比例日益增高。多系统疾病患者在全科就诊是否比在专科就诊更具优势,国内缺乏此方面的报道。目的比较多系统疾病患者在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与专科的就诊情况,为多系... 背景自从国家实施全科医学战略以来,多系统疾病患者在全科医学科就诊的比例日益增高。多系统疾病患者在全科就诊是否比在专科就诊更具优势,国内缺乏此方面的报道。目的比较多系统疾病患者在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与专科的就诊情况,为多系统疾病患者在综合医院选择就诊科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在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住院的502例多系统疾病患者和专科住院的4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浏览电子病历及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纳入对象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确诊所需时间、确诊情况、会诊情况、转科情况、医疗花费、每日与医护的交流时间、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随访情况及半年内复诊情况。结果全科收治的502例患者和专科412例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全科和专科住院的多系统疾病患者的多方面诊治情况比较发现,全科在多系统疾病患者的会诊、转科、每日与医护的交流时间、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随访、半年内复诊上优于专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疾病确诊所需时间、是否确诊及医疗花费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系统疾病患者的大多健康问题在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得到了更优化的解决,综合医院成立全科医学科符合广大多系统疾病患者的就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疾病 全科 专科 医院 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全科住培医师职业认同感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水娟 郭发刚 +3 位作者 杨璐 李正 高飞 李亚军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2期255-259,共5页
全科住培医师对全科医师职业的认同影响着他们服务基层的信念、职业发展的态度以及全科医师队伍的稳定性。基于对某医院全科住培医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结果并结合国内相关研究现状,从人员、制度、方法、环境四个方面的因素剖析全科住培医... 全科住培医师对全科医师职业的认同影响着他们服务基层的信念、职业发展的态度以及全科医师队伍的稳定性。基于对某医院全科住培医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结果并结合国内相关研究现状,从人员、制度、方法、环境四个方面的因素剖析全科住培医师职业感低的根本原因。结合该院全科住培工作实践从教学基地层面、社区层面以及国家层面探寻提升全科住培医师职业认同感的教育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规培医生 职业认同感 医学职业精神 医学教育 医学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乳杆菌对母婴分离诱导子代抑郁大鼠外周及中枢神经炎症的影响
4
作者 张玉荣 谭思琪 +3 位作者 王瑞忠 王莉 陈蕊 徐锐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867-1873,共7页
目的观察干酪乳杆菌对产后进行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诱导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探索益生菌改善抑郁样行为潜在的中枢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母婴分离应激方法建立子代抑郁动物模型,并将SD子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观察干酪乳杆菌对产后进行母婴分离(maternal separation,MS)诱导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探索益生菌改善抑郁样行为潜在的中枢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母婴分离应激方法建立子代抑郁动物模型,并将SD子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母婴分离组(MS组)、母婴分离+干酪乳杆菌组(MS+干酪乳杆菌组),每组8只。其中对照组雌鼠在产后与子鼠不进行母婴分离干预;母婴分离组雌鼠在正常分娩后与子鼠每天分离3 h,连续分离14 d;MS+干酪乳杆菌组的子鼠在MS组基础上给予为期4周的干酪乳杆菌干预,每天按体质量灌胃8×10^(8) CFU/(kg·d)。采用糖水偏好实验(SP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评估各组子代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子代大鼠血清和海马组织中TNF-α、IL-6、IL-1β、IL-10的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子代大鼠海马组织中IDO1及5-H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母婴分离组子代大鼠的糖水偏好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虽然自发活动实验中穿格次数的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说明母婴分离组子代大鼠产生了明显的抑郁样行为。而干酪乳杆菌显著改善了母婴分离应激引起的子代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明显提高了糖水偏好百分比(P<0.05),缩短了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P<0.05)。与MS组相比,MS+干酪乳杆菌组子代大鼠海马和外周血中IL-6、IL-1β、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IL-10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子代大鼠海马中IDO1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5-HT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母婴分离诱导子代大鼠产生了抑郁样行为,干酪乳杆菌通过调节外周血和海马炎性因子的表达,抑制海马中IDO1的表达、增加海马中5-HT的表达,可改善子代大鼠抑郁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婴分离 血清 海马 炎性细胞因子 IDO1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茎体部筋膜解剖对先天性隐匿阴茎手术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张鸿毅 冯改丰 +5 位作者 周海彬 孙萌航 王晨月 李华锋 崔洁 金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17-621,共5页
目的 解剖观察尸体阴茎筋膜结构,探索先天性隐匿阴茎病因,为预防术后阴茎回缩、包皮长期淋巴水肿及恢复阴茎正常外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解剖10例成年男性尸体阴茎,观察阴茎体部各层筋膜结构特点。将解剖发现应用于先天性隐匿阴茎手术,... 目的 解剖观察尸体阴茎筋膜结构,探索先天性隐匿阴茎病因,为预防术后阴茎回缩、包皮长期淋巴水肿及恢复阴茎正常外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解剖10例成年男性尸体阴茎,观察阴茎体部各层筋膜结构特点。将解剖发现应用于先天性隐匿阴茎手术,观察记录60例患者术中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阴茎浅筋膜具有浅、深两个亚层,浅筋膜浅层富含血管、神经及淋巴组织,保持其完整可有效避免术后包皮长期淋巴水肿;阴茎浅筋膜深层是乏血供膜状组织,与浅筋膜浅层及深筋膜间均有大量融合纤维,其作用是将浅筋膜浅层锚定于深筋膜。手术切除该层组织后,患者阴茎正常伸出,术后随访无阴茎回缩病例。阴茎深筋膜将阴茎背动脉、背深静脉及阴茎背神经固定于白膜,术中损伤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阴茎-阴阜/阴囊皮肤交界线和耻骨下/阴囊中隔脂肪平面是重建阴茎耻骨角及阴茎阴囊角解剖标记。结论阴茎体部各层筋膜解剖结构及功能各不相同。熟悉解剖结构对预防术后阴茎回缩、包皮长期淋巴水肿,恢复阴茎正常外观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阴茎 阴茎筋膜 应用解剖 亚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无创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巩 孔荣耀 +5 位作者 王嘉学 吴天悦 武晓慧 王菊宁 严琴琴 弥曼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93-2299,共7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有一部分可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当NASH的纤维化程度F≥2且NAFLD活动度评分≥4时,该阶段的NASH被称为纤维化NASH,是药物临床试验中的重点关注对象。目前肝组织活检是评估肝组织学变化的金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有一部分可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当NASH的纤维化程度F≥2且NAFLD活动度评分≥4时,该阶段的NASH被称为纤维化NASH,是药物临床试验中的重点关注对象。目前肝组织活检是评估肝组织学变化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限制了临床上的应用,因此开发纤维化NASH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针对纤维化NASH的新型无创诊断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新型诊断方法对纤维化NASH预测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纤维化 生物标记 诊断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富含亮氨酸的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LRPPRC)促进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鸿毅 肖克兵 +2 位作者 赵刚刚 李华锋 崔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9-424,共6页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的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LRPPRC)对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癌DU145细胞和LNCaP细胞LRPPRC和雄激素受体(AR)蛋白水平;在DU145细胞中瞬转LRPPRC小干涉RNA(siLRPPRC);反转录...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的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LRPPRC)对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癌DU145细胞和LNCaP细胞LRPPRC和雄激素受体(AR)蛋白水平;在DU145细胞中瞬转LRPPRC小干涉RNA(siLRPPRC);反转录PCR检测转染细胞LRPPRC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LRPPRC蛋白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素酶法检测细胞ATP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水平。结果 LRPPRC在DU145细胞和LNCaP细胞均高表达,但DU145细胞不表达AR。敲低DU145细胞LRPPRC水平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增加、 ATP水平下降、活化的caspase-3蛋白水平增高、Bcl2蛋白水平降低。结论敲低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DU145细胞LRPPRC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富含亮氨酸的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LRPPRC) 激素抵抗 线粒体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PPRC siRNA对前列腺癌细胞比卡鲁胺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鸿毅 赵刚刚 +2 位作者 李华锋 肖克兵 崔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3341-3344,3350,共5页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的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LRPPRC)对前列腺癌细胞比卡鲁胺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LNCaP和DU145细胞中瞬转siRNA LRPPRC,48 h后比卡鲁胺干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细...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的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LRPPRC)对前列腺癌细胞比卡鲁胺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在LNCaP和DU145细胞中瞬转siRNA LRPPRC,48 h后比卡鲁胺干预,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下调LRPPRC显著增强比卡鲁胺对LNCaP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促进凋亡,增强casepase-3活化水平;比卡鲁胺增强LNCaP细胞Bcl-2蛋白表达,下调LRPPRC降低Bcl-2蛋白表达。结论抑制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LRPPRC表达增强比卡鲁胺的敏感性,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LRPPRC 比卡鲁胺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再代偿: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6
9
作者 冯巩 宋娟娟 +6 位作者 叶峰 马永红 任艺琳 张子怡 贺娜 李雪萍 弥曼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64-2469,共6页
传统上,从代偿性肝硬化到失代偿性肝硬化的进展被认为是疾病自然史中的一个不可逆转点,然而,随着潜在病因的抑制、治愈与疾病消退,越来越多的新证据挑战了这一观点,“肝硬化再代偿”的观点逐渐被接受。近年来,关于肝硬化再代偿具体可行... 传统上,从代偿性肝硬化到失代偿性肝硬化的进展被认为是疾病自然史中的一个不可逆转点,然而,随着潜在病因的抑制、治愈与疾病消退,越来越多的新证据挑战了这一观点,“肝硬化再代偿”的观点逐渐被接受。近年来,关于肝硬化再代偿具体可行的定义及患者的临床特征引发国内外学者的不断探索。本文通过总结近期国内外对“肝硬化再代偿”的研究,整合已有观点并梳理研究证据,指出现阶段再代偿领域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缺乏深层次的临床与基础研究、需定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背景下的再代偿,以及面临的伦理方面的问题,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再代偿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抑制剂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自噬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蓉 杜军辉 +1 位作者 姚杨 李晓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35-939,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对小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s)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将RVECs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缺氧对照组、自噬抑制剂3...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对小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s)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将RVECs随机分为五组:正常对照组、缺氧对照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组、VEGF抑制剂(anti-VEGF)组和3-MA+anti-VEGF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RVECs中两种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及Beclin-1的表达;计算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阳性斑点细胞占比;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形成的自噬体的超微结构。结果正常对照组、缺氧对照组、3-MA组、anti-VEGF及3-MA+anti-VEGF组的LC3-Ⅱ/LC3-Ⅰ分别为0.182±0.125、0.587±0.101、0.309±0.151、0.914±0.037及0.585±0.098;Beclin-1分别为0.205±0.035、0.590±0.120、0.425±0.082、0.842±0.087及0.607±0.022;GFP阳性斑点细胞比例分别为17.107%±3.521%、90.278%±2.684%、82.591%±4.490%、94.798%±1.760%及89.472%±3.76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对照组LC3-Ⅱ/LC3-Ⅰ和Beclin-1蛋白表达增高,GFP阳性斑点细胞的比例增加(均为P<0.05),同时自噬体增多。与缺氧对照组相比,3-MA组的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GFP阳性斑点细胞比率降低(均为P<0.05),同时自噬体减少;anti-VEGF组的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GFP阳性斑点细胞比率升高(均为P<0.05),同时自噬体增多。与anti-VEGF组相比,3-MA+anti-VEGF组的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及GFP阳性斑点细胞比率降低(均为P<0.05),同时自噬体减少。结论VEGF抑制剂对缺氧状态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自噬水平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缺氧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肌少症双向关系的新见解与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巩 任艺琳 +6 位作者 马永红 吴天悦 张佳怡 闫晓妮 宋娟娟 李雪萍 弥曼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682-2688,共7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与代谢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肌少症是指肌肉质量、强度和功能持续下降引起的综合征,与NAFLD常伴随出现。胰岛素抵抗是引起肌少症和NAFLD的主要病理机制,此外还有蛋白质和支链氨基酸的改变...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与代谢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肌少症是指肌肉质量、强度和功能持续下降引起的综合征,与NAFLD常伴随出现。胰岛素抵抗是引起肌少症和NAFLD的主要病理机制,此外还有蛋白质和支链氨基酸的改变、高氨血症、肠道菌群、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因素也会共同导致肌少症和NAFLD。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不少已发表的前瞻性研究文章已证实肌少症与NAFLD之间在病理生理上存在双向且复杂的关系。本文主要梳理了肌少症与NAFLD之间的双向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肌少症与NAFLD的共同发病机制,总结了本领域面临的挑战,为未来NAFLD与肌少症的双向关系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减少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杞颗粒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志军 张大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00-903,共4页
目的探索丹杞颗粒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8例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4例患者,治疗组患者给予丹杞颗粒联合硫酸氨基葡... 目的探索丹杞颗粒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8例KO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4例患者,治疗组患者给予丹杞颗粒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Lequesne、VAS、WOMAC及SF-36评分改善情况,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的水平变化,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equesne、VAS、WOMAC及SF-36评分和血清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6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的Lequesne、VAS、WOMAC及SF-36评分和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变(P<0.05),而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变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杞颗粒结合硫酸氨基葡萄糖可以显著改善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杞颗粒 硫酸氨基葡萄糖 膝骨关节炎 免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M-1通过IL-2/STAT-5通路调节Ⅰ型调节性T细胞的增殖和功能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宁 王一晗 +3 位作者 姜朋涛 吕明华 胡志芳 徐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88-1295,共8页
目的探讨DNAM-1对Ⅰ型调节性T细胞(Tr1细胞)活化、增殖和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利用anti-CD3/CD28激活小鼠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静息和激活状态下CD4+T细胞和Tr1细胞DNAM-1分子表达变化;分离DNAM-1基因敲除小鼠(KO小鼠... 目的探讨DNAM-1对Ⅰ型调节性T细胞(Tr1细胞)活化、增殖和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利用anti-CD3/CD28激活小鼠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静息和激活状态下CD4+T细胞和Tr1细胞DNAM-1分子表达变化;分离DNAM-1基因敲除小鼠(KO小鼠)脾脏初始CD4+T细胞并体外诱导Tr1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25和CD69活化分子表达水平,CFSE标记后检测增殖能力,IL-2刺激前后检测KO小鼠Tr1细胞分泌IL-10和转录激活蛋白(p-STAT5)水平变化。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静息状态下相比较,激活状态的CD4+T细胞和Tr1细胞表达DNAM-1分子均增高(P<0.05);敲除DNAM-1不影响小鼠脾脏Tr1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但KO小鼠Tr1细胞表达细胞激活分子CD25和CD69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T小鼠比较,KO小鼠诱导型Tr1细胞体外增殖能力降低(P<0.05);与WT组Tr1细胞比较,KO小鼠Tr1细胞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降低(P<0.05),给予IL-2刺激后仍无法逆转,表达Il-10 mRNA和Gzmb mRNA水平降低(P<0.05);给予不同剂量IL-2刺激Tr1细胞后,KO小鼠Tr1细胞表达p-STAT5水平相比较WT组均降低(P<0.05)。结论DNAM-1参与Tr1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并通过IL-2/STAT5信号通路影响Tr1细胞抑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M-1 Ⅰ型调节性T细胞 IL-2 转录激活蛋白-5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性T细胞亚群及其分化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宁 王一晗 +2 位作者 姜凤良 姜朋涛 胡志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6-1330,1336,共6页
记忆性T细胞(T_(M))在机体抵御病原体感染和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有中心记忆性T_(M)(T_(CM))、效应记忆性T_(M)、组织驻存性T_(M)(T_(EM))、干细胞样T_(M)(T_(SCM))等亚群。近年T_(M)分化发育调控和功能调控研究取得... 记忆性T细胞(T_(M))在机体抵御病原体感染和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有中心记忆性T_(M)(T_(CM))、效应记忆性T_(M)、组织驻存性T_(M)(T_(EM))、干细胞样T_(M)(T_(SCM))等亚群。近年T_(M)分化发育调控和功能调控研究取得了开创性进展。本文概述了T_(M)亚群的表型特点、分化发育和功能调控,并分析了转录因子、细胞因子等免疫分子参与T_(M)分化发育和功能发挥的相关调控机制,旨在通过理解T_(M)免疫记忆的内在机制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性T细胞 记忆性T细胞亚群 分化发育 功能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巩 王雪莹 +4 位作者 李珊珊 贺娜 郑皓允 严琴琴 弥曼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352-2356,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并与心血管病、肾病发生风险密切相关。目前,NAFLD的诊断和治疗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提升诊断效能和优化个体化治疗途径是亟需明确和实现的主要目标。NAFLD严重程度的评估涉及多...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并与心血管病、肾病发生风险密切相关。目前,NAFLD的诊断和治疗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提升诊断效能和优化个体化治疗途径是亟需明确和实现的主要目标。NAFLD严重程度的评估涉及多个临床参数,如何优化非侵入性评估方法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也为NAFLD的临床诊疗带来新的启示。本文总结了近年来AI及机器学习在NAFLD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多种相关临床诊断和预后新模型在NAFLD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