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面向社区的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严琴琴 罗秀成 +5 位作者 曹平 弥曼 韩长赋 李俊杰 李亚军 李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570-1572,共3页
目的评价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面向社区的教学改革的效果,探索适合我省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方法将我院全科医学方向临床医学专业的2006级50名和2007级65名大专学生作为试验组1、试验组2,采用新课程体系... 目的评价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面向社区的教学改革的效果,探索适合我省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方法将我院全科医学方向临床医学专业的2006级50名和2007级65名大专学生作为试验组1、试验组2,采用新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同级55名、6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1、对照组2,采用旧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以统一的理论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改革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实习的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对新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评价较好,有98.3%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良好,94.8%认为讲授生动、启发引导。结论专科层次临床医学专业应以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改革其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社区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吕晔 刘慧 +4 位作者 尹晓然 吕茵 赵茹 李祯 巩守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第8期954-958,共5页
为了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医学在校生职业认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疫情流行期间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教育提供参考。2020年2月7-12日,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方式,由西安市2所医学院校在校生填写一般资料及医学生职业认同调查... 为了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医学在校生职业认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疫情流行期间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教育提供参考。2020年2月7-12日,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方式,由西安市2所医学院校在校生填写一般资料及医学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采用SPSS25.0软件通过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明确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职业认同调查问卷总分的平均分为(3.81±0.65)分,属于中上水平,其6个维度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承诺、职业行为、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观的平均分分别为(3.27±0.64)分、(3.91±0.74)分、(4.09±0.82)分、(3.92±0.90)分、(3.87±0.73)分和(3.92±0.88)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医学专业、性别、学历阶段、是否独生子女和高考志愿对职业认同总分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历、是否独生子女、高考志愿和年龄是职业认同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随着高考志愿强烈度下降、年龄增加、接触临床时间越长,职业认同总分呈下降趋势。因此,疫情流行期间,西安市医学生职业认同状况整体良好,还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教育,教育内容也可适当侧重职业认知内容,以免影响医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学生 职业认同 教育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叙事赋能:公共卫生危机中的叙事医学教育 被引量:5
3
作者 安玮娜 李银未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7期714-719,共6页
叙事能力是反映医护人文素养的要素之一,众多专家建议关口前移,从医学生阶段就通过文本细读与反思性写作两大工具提升从医者叙事能力。从新冠疫情防控背景出发,阐明细读与写作应有的关注点与方法论,即细读应关注经典文学作品的疾病隐喻... 叙事能力是反映医护人文素养的要素之一,众多专家建议关口前移,从医学生阶段就通过文本细读与反思性写作两大工具提升从医者叙事能力。从新冠疫情防控背景出发,阐明细读与写作应有的关注点与方法论,即细读应关注经典文学作品的疾病隐喻分析和临床、现实主义作品的叙事功能分析,写作要注重写作目的辨析和不同文本的写法指导等。指导到位、训练扎实的细读与写作将为医学生人文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医学 叙事赋能 文本细读 反思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氢青蒿素可显著增强阿霉素诱导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凋亡:基于负向调控STAT3/HIF-1α通路
4
作者 陈镝 吕莹 +5 位作者 郭怡欣 张怡荣 王蕊璇 周小若 陈雨欣 武晓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0,共7页
目的探究双氢青蒿素(DHA)协同阿霉素(DOX)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设阴性对照组(DOX、DHA均0μmol/L),分别检测不同浓度双氢青蒿素(50、100、150μmol/L)单独干预和双氢青蒿素与阿霉素联合... 目的探究双氢青蒿素(DHA)协同阿霉素(DOX)对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设阴性对照组(DOX、DHA均0μmol/L),分别检测不同浓度双氢青蒿素(50、100、150μmol/L)单独干预和双氢青蒿素与阿霉素联合干预(DOX 0.5μmol/L、DHA50μmol/L、DOX 0.5μmol/L+DHA50μmol/L)对MDA-MB-231细胞的影响。MTT与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PCNA、cleaved PARP、Bcl-2、Bax、STAT3、p-STAT3、HIF-1α、survivin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DHA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的IC50为131.37±29.87μmol/L,DHA与DOX联用组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P<0.01)。相较于阴性对照组,DHA呈浓度依赖性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P<0.01);相较于DHA组或DOX组,DHA与DOX联用组诱导MDA-MB-231细胞凋亡(P<0.001)。相较于阴性对照组,DHA高浓度(150μmol/L)可抑制MDA-MB-231克隆形成(P<0.01)。相较于阴性对照组,DHA下调PCNA、p-STAT3、HIF-1α、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P<0.01),上调cleaved PARP蛋白表达水平(P<0.01)、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比值(P<0.01),DHA与DOX联用组下调p-STAT3蛋白表达水平(P<0.05),上调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比值(P<0.01)。结论DHA联合DOX可显著增强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DHA负向调控STAT3/HIF-1α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阿霉素 STAT3 缺氧诱导因子-1Α 三阴性乳腺癌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诱导胃黏膜损伤模型小鼠胃干细胞的分化作用研究
5
作者 张林丽 田书婷 +1 位作者 刘芮希 刘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4-452,共9页
目的 探讨乙醇对小鼠胃腺体中干细胞及上皮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揭示胃损伤模型中影响胃干细胞分化的信号通路。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乙醇组,乙醇组第1 d(D1)ig给予50%(V/V)乙醇溶液(10 mL·kg^(-1))1次,D2~D... 目的 探讨乙醇对小鼠胃腺体中干细胞及上皮细胞标志物表达的影响,揭示胃损伤模型中影响胃干细胞分化的信号通路。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乙醇组,乙醇组第1 d(D1)ig给予50%(V/V)乙醇溶液(10 mL·kg^(-1))1次,D2~D9给予含10%(V/V)乙醇饮用水,正常对照组正常饮水。第10 d取胃组织,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胃上皮细胞标志物黏蛋白5AC(MUC5AC)、H^(+)/K^(+)ATPase β、胃蛋白酶C(PEP C)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法观察H^(+)/K^(+)ATPase β、PEP C、胃泌素表达变化。ELISA测定胃组织匀浆上清液中胃泌素、生长抑素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胃腺体中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偶联受体5阳性(LGR5^(+))干细胞数量。通过类器官建立成功与否表征胃腺体中干细胞活性变化。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征乙醇造模引发组织中的炎症信号通路和分化信号通路改变。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E染色结果显示乙醇组胃黏膜层呈现多灶性坏死,黏膜上皮细胞和胃腺细胞出现胞核固缩、溶解、脱落;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乙醇组胃组织上皮MUC5AC表达减少,H^(+)/K^(+)ATPase β、PEP C表达增多;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乙醇组胃组织上皮H^(+)/K^(+)ATPase β、PEP C、胃泌素表达增多;ELISA结果显示乙醇组胃组织胃必素、生长抑素、IL-1β含量显著增高;流式结果显示乙醇组胃体组织LGR5^(+)干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乙醇组未能形成胃类器官。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结果表明,炎症通路TNF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和分化信号Notch通路富集。结论 50%乙醇溶液单次给予伴随10%持续给予8 d可引发小鼠胃腺体结构损伤,干细胞受损,分化细胞代偿性增加。上述改变可能与乙醇引起的炎性通路及Notch信号通路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免疫荧光 类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原卟啉Ⅸ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璎 成若晨 +2 位作者 郭蕊 王霞 刘凯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75-108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原卟啉Ⅸ(PPⅨ)检测在HB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肝损伤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HBV相关慢性肝病11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50)、肝硬化(LC)组(n=40)、肝细胞癌... 目的探讨血清原卟啉Ⅸ(PPⅨ)检测在HB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肝损伤中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HBV相关慢性肝病11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n=50)、肝硬化(LC)组(n=40)、肝细胞癌(HCC)组(n=20)],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PPⅨ。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诊断价值;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结果CHB、LC、HCC患者的PPⅨ显著高于对照组[44.29(25.99~85.36)ng/dl、72.73(48.28~90.43)ng/dl、91.79(68.34~121.52)ng/dl vs 15.43(10.87~20.16)ng/d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代偿期LC患者相比,失代偿期患者PPⅨ显著升高[54.50(29.14~85.65)vs 76.09(53.47~104.37),Z=-2.176,P<0.05]。PPⅨ诊断CHB、LC和HCC的敏感度均在85%以上,特异度均在60%以上。静止期CHB患者PPⅨ显著高于对照组(Z=-4.303,P<0.05)。LC患者PPⅨ与TBil呈中等正相关(rs=0.587,P<0.05),与Alb呈中等负相关(rs=-0.408,P<0.05);HCC患者PPⅨ与TBil呈中等正相关(rs=0.470,P<0.05),与ChE呈中等负相关(rs=-0.459,P<0.05)。结论HB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PⅨ升高是肝损伤的早期事件,可作为肝损伤早期预警及病情评估的敏感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疾病 原卟啉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无创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冯巩 孔荣耀 +5 位作者 王嘉学 吴天悦 武晓慧 王菊宁 严琴琴 弥曼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93-2299,共7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有一部分可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当NASH的纤维化程度F≥2且NAFLD活动度评分≥4时,该阶段的NASH被称为纤维化NASH,是药物临床试验中的重点关注对象。目前肝组织活检是评估肝组织学变化的金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有一部分可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当NASH的纤维化程度F≥2且NAFLD活动度评分≥4时,该阶段的NASH被称为纤维化NASH,是药物临床试验中的重点关注对象。目前肝组织活检是评估肝组织学变化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限制了临床上的应用,因此开发纤维化NASH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针对纤维化NASH的新型无创诊断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新型诊断方法对纤维化NASH预测的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纤维化 生物标记 诊断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淋巴系统在衰老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高韶华 贺苗苗 +2 位作者 李有维 李瑞华 杨吉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5-399,共5页
中枢神经系统存在淋巴管道是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一个里程碑的发现,它是由星形胶质细胞终足上的水通道蛋白4(AQP4)介导的脑脊液-组织液(CSF-ISF)快速交换流动系统,故又称“胶质淋巴系统”。最近研究表明,胶质淋巴系统对于清除脑内代谢产... 中枢神经系统存在淋巴管道是近年来神经科学领域一个里程碑的发现,它是由星形胶质细胞终足上的水通道蛋白4(AQP4)介导的脑脊液-组织液(CSF-ISF)快速交换流动系统,故又称“胶质淋巴系统”。最近研究表明,胶质淋巴系统对于清除脑内代谢产物至关重要,该系统的破坏可导致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等发生积累和聚集,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和脑卒中等病理进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胶质淋巴功能障碍,维持胶质淋巴系统稳态或修复其功能障碍对防治这些衰老相关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淋巴系统 脑脊液 衰老 水通道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双模态肿瘤靶向纳米气泡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其功能
9
作者 王煜 李朝 +2 位作者 王为婧 段云友 杨恒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3-538,共6页
目的制备仿生靶向纳米气泡IR780-红细胞膜@纳米气泡(IR780-RBCM@NBs),探讨其超声增强显影、逃避免疫监视和靶向肿瘤细胞的能力。材料与方法从小鼠血液中提取RBCM,通过改良薄膜水化法制备IR780-RBCM@NBs,检测纳米气泡理化特性。使用体外... 目的制备仿生靶向纳米气泡IR780-红细胞膜@纳米气泡(IR780-RBCM@NBs),探讨其超声增强显影、逃避免疫监视和靶向肿瘤细胞的能力。材料与方法从小鼠血液中提取RBCM,通过改良薄膜水化法制备IR780-RBCM@NBs,检测纳米气泡理化特性。使用体外自制装备检测纳米气泡超声增强显影能力,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纳米气泡保留RBCM表面CD47的特性,观察巨噬细胞吞噬纳米气泡情况及后者对不同肿瘤细胞的靶向探查能力。结果新制备的IR780-RBCM@NBs混悬液外观为乳液状,粒径约为(522.4±58.6)nm,分散性良好,显微镜下呈大小均一的球形,在纳米气泡上可以探测到IR-780,纳米气泡具有近红外荧光成像和超声增强显影的能力。在纳米气泡表面可探测到RBCM特异蛋白CD47,该纳米气泡具有优异的逃避免疫吞噬功能和高效靶向不同肿瘤细胞的能力。结论新制备的仿生靶向纳米气泡IR780-RBCM@NBs性能良好,能逃避免疫吞噬并高效靶向探查肿瘤,为肿瘤的分子靶向精准诊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免疫逃逸 肿瘤靶向纳米气泡 双模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基因抑制SHG44人胶质瘤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刚柱 李文 +4 位作者 张鹏 丁志斌 赵慧 张俊锋 王茂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6,31,共5页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基因的表达,观察沉默效果及沉默CEACAM1表达后对SHG44人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针对CEACAM1的3对小干扰RNA(siRNA),脂质体法瞬时转染SHG44细...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RNAi)沉默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基因的表达,观察沉默效果及沉默CEACAM1表达后对SHG44人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化学合成针对CEACAM1的3对小干扰RNA(siRNA),脂质体法瞬时转染SHG44细胞。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转染效率,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siRNA转染前后SHG44细胞中CEACAM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EACAM1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SHG44细胞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染色结合FCM检测SHG44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和裂解型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leaved PARP)的变化。结果 CEACAM1 siRNA转染效率达8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组特异性siRNA转染48 h后,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CEACAM1的表达均降低,以CEACAM1-siRNA3效果最明显。siRNA组SHG44细胞的增殖能力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凋亡细胞比例增加。沉默CEACAM1表达可以上调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PARP的表达。结论沉默CEACAM1基因表达可有效抑制SHG44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 胶质瘤 RNA干扰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调节糖脂代谢抑制小鼠肝细胞脂肪沉积和肝纤维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伟 潘瑾 付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96-1001,共6页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小鼠发病过程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按体质量分为野生小鼠空白对照组、NAFLD模型组、PPARδ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组和PPARδ激动剂组。采用实时定...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小鼠发病过程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小鼠按体质量分为野生小鼠空白对照组、NAFLD模型组、PPARδ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组和PPARδ激动剂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组织中PPARδ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PPARδ蛋白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以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球蛋白(G)水平和白蛋白(A)/球蛋白(A/G)比率;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胰岛素和葡萄糖的含量;采用HE染色检测肝组织病变情况,油红O染色检测脂肪沉积情况,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结果NAFLD模型小鼠肝脏组织PPARδmRNA和蛋白高表达;当给予NAFLD模型小鼠PPARδ激动剂后,其PPARδ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此外,PPARδ激动剂能够降低TC、TG、LDL、G和葡萄糖水平,升高HDL水平,降低ALT、AST水平,A/G比值增加;此外,还可减轻肝组织的病变;抑制α-SMA表达以及胶原纤维沉积。结论PPARδ激动剂可调节NAFLD小鼠的糖脂代谢,抑制肝细胞脂肪沉积和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 纤维化 糖代谢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藿香酮通过下调NF-κB表达和抑制氧化应激减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肝损伤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洁 杨振 黄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6-151,共6页
目的探究广藿香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改善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FLD模型组、(100、200)mg/kg广藿香酮处理组。模型组和广藿香酮处理组通过连续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 目的探究广藿香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改善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AFLD模型组、(100、200)mg/kg广藿香酮处理组。模型组和广藿香酮处理组通过连续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2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广藿香酮组大鼠灌胃给予广藿香酮治疗8周。然后采用氯仿-甲醇提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总脂肪含量,试剂盒法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ELISA检测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变情况,油红O染色检测肝组织脂肪沉积;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B淋巴细胞瘤因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前体(pro-caspase-3)、裂解型caspase-3 p17(c-caspase-3 p1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1、磷酸化的AKT1(p-AKT1)、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的NF-κB(p-NF-κB)的蛋白水平。结果广藿香酮能降低高脂膳食诱导的NAFLD大鼠肝组织中总脂肪含量,减轻肝脏病变,降低血清中TG、LDL和CHO水平,升高HDL水平;并能够显著性升高SOD、GSH-Px活性,降低MDA水平。且广藿香酮能够显著性降低肝组织中BAX、c-caspase-3 p17、NF-κB和p-NF-κB蛋白表达量,提高Bcl2、pro-caspase-3、PI3K、AKT1和p-AKT1蛋白表达量。结论广藿香酮能够通过抑制NF-κB表达和氧化应激反应,减轻NAFLD大鼠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酮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星状细胞经趋化因子SDF-1/CXCR4轴途径促进肝癌细胞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四光 刘凯歌 常远鸿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0-736,I0003,共8页
目的:探讨肝星状细胞(HSC)通过SDF-1/CXCR4轴对肝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和可能机制,为研究肝癌的侵袭过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HSC LX02和肝癌细胞MHCC97、SMMC7721、Hep3B、HepG2中SDF-1和CXCR4的表达。采用Tran... 目的:探讨肝星状细胞(HSC)通过SDF-1/CXCR4轴对肝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和可能机制,为研究肝癌的侵袭过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检测HSC LX02和肝癌细胞MHCC97、SMMC7721、Hep3B、HepG2中SDF-1和CXCR4的表达。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LX02共培养或外源性SDF-1干预对肝癌细胞HepG2以及CXCR4基因沉默后的HepG2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上皮标志E-Cadherin和间质标志Vimenti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肝癌细胞比较,LX02中趋化因子SDF-1呈高表达(P<0.05)。4株人肝细胞癌细胞均有CXCR4高表达。HSC或SDF-1均能促进肝癌细胞HepG2侵袭(P<0.05),并诱导E-Cadeherin蛋白表达下调,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通过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肝癌细胞CXCR4基因后,HSC和SDF-1对肝癌细胞HepG2侵袭能力均无明显影响(P>0.05),肝癌细胞E-Cadeherin、Vimenti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亦无明显变化。结论:HSC可通过SDF-1/CXCR4轴促进肝癌细胞侵袭,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肝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侵袭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R4 肝星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滴注大气细颗粒物构建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荣 李嘉瑞 +5 位作者 曹珊珊 廉婷 刘蓓 岳晨星 王娜娜 秦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5-671,共7页
目的:采用气管滴注大气细颗粒物(PM_(2.5))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损伤大鼠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5 mg/kg PM_(2.5)组、5 mg/kg PM_(2.5)组和10 mg/kg PM_(2.5)组。按1 mL/kg气管滴注PM... 目的:采用气管滴注大气细颗粒物(PM_(2.5))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损伤大鼠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评价。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5 mg/kg PM_(2.5)组、5 mg/kg PM_(2.5)组和10 mg/kg PM_(2.5)组。按1 mL/kg气管滴注PM_(2.5)溶液,连续5次。采用小动物呼吸肺功能测量系统测定大鼠肺功能;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炎症指标;收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对BALF进行涂片和染色,对炎症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检测肺组织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HE、Masson和弹性纤维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PM_(2.5)滴注对大鼠体重无显著影响,可引起大鼠呼吸频率和呼吸指数增加(P<0.05),降低最大吸气流速和肺动态顺应性(P<0.05)。PM_(2.5)滴注可引起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β)和IL-6含量显著增高(P<0.05),大鼠BALF中白细胞和单核细胞比值显著升高(P<0.05,P<0.01),嗜酸性粒细胞比值降低(P<0.01)。PM_(2.5)滴注可显著降低大鼠肺组织匀浆中GSH-Px活性(P<0.05)。PM_(2.5)滴注可引起大鼠气道管腔变形、炎症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表达增加,在巨噬细胞内可观察到PM_(2.5)颗粒。结论:PM_(2.5)气管滴注可成功构建大鼠COPD肺功能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管滴注 炎症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尿中足细胞与蛋白尿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尚瑜 尹爱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尿足细胞与尿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比较试验组与健康对照组尿中足细胞的数、收缩压、舒张压、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量,并将试验组各项指标与...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尿足细胞与尿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比较试验组与健康对照组尿中足细胞的数、收缩压、舒张压、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量,并将试验组各项指标与尿足细胞作相关性分析,寻找与尿足细胞相关的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尿足细胞数、尿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尿足细胞数与24 h尿蛋白量呈负相关,而与血压、血清白蛋白等指标无相关性。直线回归分析显示尿足细胞数和24 h尿蛋白量呈直线关系。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数较正常人升高,尿足细胞与24h尿蛋白量有一定的关系,尿足细胞数随着尿蛋白量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足细胞 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DF对肺鳞状细胞癌SK-MES-1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建梅 陈承 李雪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肺鳞状细胞癌(鳞癌)SK-MES-1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阐明PEDF与肺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培养SK-MES-1细胞,设不加PEDF的细胞为阴性对照组,PEDF干预组细胞分别加入180、360和720nmol·L-1...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肺鳞状细胞癌(鳞癌)SK-MES-1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阐明PEDF与肺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培养SK-MES-1细胞,设不加PEDF的细胞为阴性对照组,PEDF干预组细胞分别加入180、360和720nmol·L-1 PEDF;MTT法检测各组SK-MES-1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侵袭实验测定阴性对照组和720nmol·L-1 PEDF干预组SK-MES-1细胞穿透数,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SK-MES-1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SK-MES-1细胞凋亡率。结果:PEDF干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不同剂量PEDF干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对照组细胞贴壁生长良好,PEDF干预组细胞排列逐渐稀疏,形态改变明显。720nmol·L-1 PEDF干预组SK-MES-1细胞穿透数(31.6±15.8)低于阴性对照组(75.4±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PEDF干预剂量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不同剂量PEDF干预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DF抑制SK-MES-1细胞增殖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对肺鳞癌生长和转移发挥对抗效应。提示PEDF可能成为肺鳞癌患者预后判定、抗癌治疗的有效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肺肿瘤 SK-MES-1细胞 细胞增殖 侵袭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胆固醇酯转移蛋白基因克隆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鹏 王艳丽 +1 位作者 郭世文 刘恩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37-840,共4页
目的:克隆家兔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研究CETP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为进一步研究CETP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RIzol提取家兔肝组织总RNA,采用RT-PCR方法将RNA逆转录为cDNA,以cDNA为模... 目的:克隆家兔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研究CETP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为进一步研究CETP在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TRIzol提取家兔肝组织总RNA,采用RT-PCR方法将RNA逆转录为cDNA,以cDNA为模板,用LA Taq酶进行PCR扩增,克隆出CETP基因,将CETP cDNA片段克隆至pMD19-T载体上,对重组的CETP-pMD19-T测序后,登录GenBank进行序列比对,利用nnPredict软件分析预测CETP的二级结构。将CETP cDNA片段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对重组质粒进行PCR及酶切鉴定。结果:测序及序列比对显示与M27486基因序列98%相符;家兔CETP基因cDNA全长1 659bp,编码序列(CDs区)长1 494bp,编码498个氨基酸。CETP的二级结构以α螺旋结构为主,相对分子质量为142119.4,pI为4.91。结论:成功克隆了家兔CETP基因,并成功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明确了CETP的二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克隆 序列分析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高糖环境下肺鳞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建梅 张彦 +3 位作者 陈承 史红阳 倪菁 马卫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3-268,共6页
目的研究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高糖环境下肺鳞癌细胞株增殖、凋亡、侵袭的影响,探索PEDF对肺癌合并糖尿病的疾病发展、预后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培养肺鳞癌细胞株SK-MES-1,分为阴性对照组、高糖组及PEDF干预高糖1、2、3组,倒置显微镜... 目的研究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高糖环境下肺鳞癌细胞株增殖、凋亡、侵袭的影响,探索PEDF对肺癌合并糖尿病的疾病发展、预后及治疗的意义。方法培养肺鳞癌细胞株SK-MES-1,分为阴性对照组、高糖组及PEDF干预高糖1、2、3组,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改变;MTT比色法分析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穿透数;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基上清液中VEGF的表达。结果①高糖组较阴性对照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降低、凋亡率降低、阻滞于G0/G1期的百分比相对减少、细胞穿透数增加、VEGF浓度增高(P<0.05);②随着PEDF干预浓度的增高,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G0/G1期的百分比增加,细胞穿透数减少,VEGF浓度降低,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高糖环境促进肺鳞癌发展。②PEDF抑制高糖环境下肺鳞癌细胞的增殖,促进早期凋亡,减弱侵袭力,并呈浓度依赖;预测PEDF将成为肺癌合并糖尿病的靶向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利司他联合EZH2抑制剂GSK126对胰腺癌细胞脂质代谢重编程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武晓慧 杨帆 +4 位作者 郭新茹 袁轲 马综艺 廉婷 JHA Rajiv Kumar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66,共12页
目的:阐明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的人类同源物2(EZH2)抑制剂抗胰腺癌疗效不理想的可能机制,为探索新的胰腺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50μmol·L-1)EZH2抑制剂GSK126分别处理胰腺癌PANC-1细胞、CFPAC-1细胞和胰腺转移... 目的:阐明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的人类同源物2(EZH2)抑制剂抗胰腺癌疗效不理想的可能机制,为探索新的胰腺癌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50μmol·L-1)EZH2抑制剂GSK126分别处理胰腺癌PANC-1细胞、CFPAC-1细胞和胰腺转移癌SW1990细胞,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将3种细胞各分为对照组和GSK126组,GSK126孵育48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细胞中脂滴形成情况,检测各组细胞中甘油三酯(TG)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基因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3、7、9(Caspase-1、Caspase-3、Caspase-7、Caspase-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干性标志基因CD133、CD24和CD44 mRNA表达水平,以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N)、乙酰辅酶A羧化酶a(ACACA)、柠檬酸合成酶(CS)、ATP柠檬酸裂解酶(ACLY)、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和酰基辅酶A合成酶短链家族成员2(ACSS2)mRNA表达水平。将3种细胞各分为对照组、GSK126组、FASN抑制剂奥利司他(Orlistat)组和GSK126+Orlistat组,细胞孵育48 h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计算两药联合指数(CI),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细胞中脂滴形成情况,检测各组细胞中TG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基因Caspase-1、Caspase-3、Caspase-7和Caspase-9及干性基因CD133、CD24和CD44 mRNA表达水平。结果:GSK126呈浓度依赖性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GSK126组3种细胞凋亡率和凋亡基因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K126组SW1990细胞中VEGFA和PANC-1细胞中E-cadher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3种细胞中CD133及CFPAC-1和SW1990细胞中CD24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GSK126组3种细胞中脂滴数量明显增加,TG水平和FAS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其他脂代谢相关基因也有不同程度升高。与对照组、GSK126组和Orlistat组比较,GSK126+Orlistat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经计算两药CI均<1,具有协同作用。与对照组、GSK126组和Orlistat组比较,GSK126+Orlistat组细胞中脂滴数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和GSK126组比较,GSK126+Orlistat组细胞中TG水平明显降低(P<0.01),凋亡基因和干性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GSK126组和Orlistat组比较,GSK126+Orlistat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GSK126在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同时可诱发细胞内脂代谢重编程,削弱了其抗癌效果,联合使用FASN抑制剂Orlistat可部分逆转该效应,协同抑制细胞增殖,明显增强细胞凋亡并降低干性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化学疗法 EZH2抑制剂 GSK126 脂代谢重编程 脂肪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足细胞数量及podocalyxin蛋白与IgA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尚瑜 谭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406-2411,共6页
目的探讨尿足细胞数量和podocalyxin蛋白表达与IgA肾病发病、发展的相关性,探索IgA肾病的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提供的新指标。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和150例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数量及podocalyxi... 目的探讨尿足细胞数量和podocalyxin蛋白表达与IgA肾病发病、发展的相关性,探索IgA肾病的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提供的新指标。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和150例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数量及podocalyxin蛋白表达水平,观察健康人群和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数量差异和不同肾脏病理Lee分级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数量和podocalyxin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分析不同肾脏病理Lee分级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数量和podocalyxin蛋白表达与肾小球滤过率、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尿素氮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健康人群组尿沉渣细胞涂片染色标本未见尿足细胞,而IgA肾病组尿沉渣细胞涂片染色标本尿足细胞数量为每20个高倍视野(12.54±2.89);不同肾脏病理Lee分级IgA肾病患者的尿足细胞数量、podocalyxin蛋白表达和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肾脏病理Lee分级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数量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835 3,P<0.05),podocalyxin蛋白表达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r=0.886 8,P<0.05)。结论尿足细胞数量、podocalyxin蛋白表达与IgA肾病的发病、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足细胞 IGA肾病 podocalyxin蛋白 免疫荧光法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