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缝性状对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特征及安全性能影响研究
1
作者 路鑫 刘勇 +4 位作者 陈才 高瑞丹 王瑞成 王亚琼 王志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9,共15页
以陕西某高速公路隧道为背景,采用扩展有限元法建立带裂缝衬砌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针对裂缝类型、裂缝位置、裂缝长度及裂缝分布范围影响下的衬砌结构力学状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带裂缝衬砌结构安全性能演变规律,并定量给出不同裂缝性状... 以陕西某高速公路隧道为背景,采用扩展有限元法建立带裂缝衬砌三维数值计算模型;针对裂缝类型、裂缝位置、裂缝长度及裂缝分布范围影响下的衬砌结构力学状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带裂缝衬砌结构安全性能演变规律,并定量给出不同裂缝性状影响下的衬砌安全系数拟合公式。结果表明:衬砌结构带裂缝时受力处于非对称状态;单一预设纵向裂缝处轴力随着裂缝长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弯矩随着裂缝长度增大而增大;拱顶+拱肩、拱顶+拱腰、拱顶+拱肩+拱腰3种组合预设纵向裂缝条件下拱顶轴力受影响最明显,相比单一预设纵向裂缝轴力变化率分别为21.55%、-17.52%、13.45%;环向裂缝影响下衬砌弯矩分布模式呈现“拱肩外凸,拱腰及边墙内凹,拱脚外凸”模式;带纵向裂缝衬砌结构安全系数拟合曲线呈现由“W”形逐渐向“U”形过渡的趋势;带环向裂缝衬砌结构安全系数拟合曲线呈现近似对称的波浪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衬砌裂缝 安全系数 受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再生回收老化沥青的性能恢复效果研究
2
作者 刘富强 郭平 +4 位作者 赵桂娟 马庆伟 弓锐 孙巧红 白雪晴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945,共5页
为研究不同再生回收老化沥青的性能恢复效果,通过系列室内试验对新沥青和再生剂再生老化沥青的再生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回收老化沥青的针入度和15℃延度较新沥青显著降低,60℃动力黏度则明显增大。新沥青可改善回收旧老化沥青的高... 为研究不同再生回收老化沥青的性能恢复效果,通过系列室内试验对新沥青和再生剂再生老化沥青的再生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回收老化沥青的针入度和15℃延度较新沥青显著降低,60℃动力黏度则明显增大。新沥青可改善回收旧老化沥青的高低温性能,针入度和15℃延度随回收旧沥青掺量的增大逐渐减小,软化点的变化规律与其相反。从动力黏度角度可知,新旧沥青的掺配将有利于沥青更好的发挥其高、低温性能。两种再生剂均可再生老化沥青,恢复部分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再生剂A对老化沥青的再生能力优于再生剂B,再生剂A再生混凝土路面的低温服役范围低于再生剂B。研究成果对回收老化沥青的资源化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沥青 恢复效果 新沥青 再生剂 回收旧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3)O_(4)/rGO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邱娅萍 张镇宇 +2 位作者 周雪飞 鲍琳 郭彦强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0-183,共4页
四氧化三钴(Co_(3)O_(4))的电容特性高,功率特性、能量特性以及循环性能优良,但单纯的Co_(3)O_(4)导电性较差,电化学利用率低,而石墨烯不仅电学、热学和力学的性质优异,而且比表面积大。以石墨烯为载体可以改善Co_(3)O_(4)的导电性,提高... 四氧化三钴(Co_(3)O_(4))的电容特性高,功率特性、能量特性以及循环性能优良,但单纯的Co_(3)O_(4)导电性较差,电化学利用率低,而石墨烯不仅电学、热学和力学的性质优异,而且比表面积大。以石墨烯为载体可以改善Co_(3)O_(4)的导电性,提高Co_(3)O_(4)的电化学利用率。以氧化石墨烯(GO)为前驱体,采用热爆法合成Co_(3)O_(4)/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的表征进行测试和分析,同时对样品进行电化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Co_(3)O_(4)/rGO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化学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钴 石墨烯 水热法 复合材料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研究现状
4
作者 刘富强 余景偲 +2 位作者 郭之宁 曹天 韦正鹏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40-1645,共6页
将环氧树脂应用于乳化沥青改性中,可有效改善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的路用和耐久性能。基于对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研究现状的把握,综述了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分析了其改性机理,评价了其改性效果,旨在为环氧树脂改性乳化... 将环氧树脂应用于乳化沥青改性中,可有效改善乳化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的路用和耐久性能。基于对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研究现状的把握,综述了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的制备工艺,分析了其改性机理,评价了其改性效果,旨在为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分析表明:平衡好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的高低温性能、组分简化是未来解决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广泛应用的关键;建立环氧树脂、固化剂与乳化沥青的联合制备体系有利于提高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的可用性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改性乳化沥青 环氧树脂 制备工艺 改性机理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硫胶粉/SBS改性沥青性能及机理研究
5
作者 徐强祥 张国平 +3 位作者 胡一红 杨法勇 赵琼阳 李志刚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8,共6页
针对现阶段常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改性剂价格高的现象,为实现降低SBS改性沥青的工程造价,在改善沥青性能和与有效循环利用废胶粉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脱硫胶粉(DCR)/SBS改性沥青的基本性能、储存稳定性能、抗老化性能等宏观性能... 针对现阶段常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改性剂价格高的现象,为实现降低SBS改性沥青的工程造价,在改善沥青性能和与有效循环利用废胶粉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脱硫胶粉(DCR)/SBS改性沥青的基本性能、储存稳定性能、抗老化性能等宏观性能,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并评价了其形态特征和化学特性。结果表明,SBS和脱硫胶粉的加入改善了DCR/SBS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储存稳定性、抗老化性能,脱硫胶粉与SBS改性剂均匀分散并相互交联,脱硫胶粉-SBS-沥青三相间界面模糊,同时,脱硫胶粉与SBS在沥青中为物理改性与化学反应共存。为后续废胶粉替代部分SBS改性剂在道路工程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脱硫胶粉 SBS改性沥青 复合改性 流变性能 改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LAM的高速公路交通量多维预测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钱超 许宏科 +2 位作者 徐娜 代亮 程鸿亮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8-56,共9页
OLAM是联机分析处理与数据挖掘的有机结合,本文以高速公路收费数据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OLAM实现高速公路交通量多维预测的方法.该方法构建了多维数据雪花模型,建立起收费数据的数据仓库并得到交通量多维统计结果;在构建季节ARIMA预测模... OLAM是联机分析处理与数据挖掘的有机结合,本文以高速公路收费数据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OLAM实现高速公路交通量多维预测的方法.该方法构建了多维数据雪花模型,建立起收费数据的数据仓库并得到交通量多维统计结果;在构建季节ARIMA预测模型过程中,检测出因节假日、恶劣天气导致的交通量异常值并对模型进行修正;最后利用修正后的模型实现了交通量的预测.与一般季节ARIMA模型相比,修正后模型的白噪声方差和AIC值显著降低,数据拟合程度明显提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中MAE和MAPE分别为50.43和1.59%,能够满足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利用收费数据分析、预测交通量时空变化趋势的要求,从而为制定各项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多维预测 OLAM 收费数据 交通量 季节ARIMA模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路隧道内运动汽车尾气污染扩散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金贵 贾德生 +1 位作者 张东省 王博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7年第1期11-15,共5页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结合标准k-ε湍流模型、Mixture混合多相流模型和动网格技术,数值仿真了公路隧道内运动汽车的尾气污染扩散,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较好。表明,在没有其他通风方式的公路隧道内,运动汽车排出的污染物主要分布...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结合标准k-ε湍流模型、Mixture混合多相流模型和动网格技术,数值仿真了公路隧道内运动汽车的尾气污染扩散,结果与实验测量值吻合较好。表明,在没有其他通风方式的公路隧道内,运动汽车排出的污染物主要分布在近地面;运动汽车后方会形成1条高速风带,对隧道内污染物纵向扩散具有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汽车尾气 污染扩散 动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诱发平面滑移型岩质边坡失稳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博 杨更社 +4 位作者 冯伟 潘振兴 孙杰龙 刘慧 陈奇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8-1126,共9页
为研究平面滑移型岩质边坡冻融失稳机制,基于相似理论开展了含主控裂隙边坡模型冻融试验,监测冻融循环全过程中温度、冻胀力、裂隙端部应变、滑体位移及声发射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冻融过程中裂隙内不同位置温度变化规律一致,可分为快... 为研究平面滑移型岩质边坡冻融失稳机制,基于相似理论开展了含主控裂隙边坡模型冻融试验,监测冻融循环全过程中温度、冻胀力、裂隙端部应变、滑体位移及声发射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冻融过程中裂隙内不同位置温度变化规律一致,可分为快速降温与过冷、潜热释放与相变结冰、持续降温与冻结、裂隙冰升温与吸热、裂隙冰融化、完全融化等6个阶段;冻胀力峰值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单次冻融循环过程中冻胀力大小与温度相关,冻胀力峰值出现于冻结相变结冰阶段,二次冻胀峰值出现于裂隙冰融化阶段;滑体在冻融0~5次内位移较小,最大仅为0.5 mm,冻融6~14次垂直位移缓慢下降,水平位移呈“台阶”状增大,最大达到3.8 mm,冻融15~19次位移基本保持不变,直至冻融第20次边坡失稳位移瞬间增大;冻融诱发边坡失稳过程可分为:冻胀损伤积累期、主控裂隙扩展期、裂隙扩展贯通期、滑面抗剪劣化期,其力学机制演化过程依次为“岩桥锁固”“岩桥-摩擦共锁”“摩擦锁固”“摩擦解锁”边坡失稳。研究结果为寒区岩质边坡冻融失稳机制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冻融循环 模型试验 平面滑移 冻胀力 失稳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施工作业区车辆限速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燕姣 郭延永 王磊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79,共6页
为保障高速公路作业区交通安全,研究车辆服从率对作业区限速问题的影响。以交通冲突作为安全性指标,构建VISSIM仿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二次标定。通过仿真试验获取不同车辆服从率水平下的冲突数据。分析限速前后速度差与服从率关系和... 为保障高速公路作业区交通安全,研究车辆服从率对作业区限速问题的影响。以交通冲突作为安全性指标,构建VISSIM仿真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二次标定。通过仿真试验获取不同车辆服从率水平下的冲突数据。分析限速前后速度差与服从率关系和冲突数与服从率关系。比较不同服从率水平下的限速效果。结果表明:服从率为20%时,产生的交通冲突最多,车辆行驶较为紊乱;服从率为100%时,限速效果最明显,但在实际中不易实现;将已知限速措施相关的速度差换算成服从率,能在提高作业区安全的前提下,使限速措施的选择更加经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高速公路 作业区 VISSIM仿真模型 服从率 限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形卷积网络和YOLOv8的衬砌裂缝检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己龙 刘勇 +3 位作者 路鑫 王志丰 王亚琼 侯小龙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1-189,共9页
为解决裂缝性状发育随机度高、标注框分辨率低、分布密集易重叠、目标相对小等因素引起的智能检测精度及效率差等问题,基于改进可变形卷积神经网络对YOLOv8骨干网络进行融合,提出1种能够适应隧道复杂场景的裂缝检测模型D-YOLO。模型首... 为解决裂缝性状发育随机度高、标注框分辨率低、分布密集易重叠、目标相对小等因素引起的智能检测精度及效率差等问题,基于改进可变形卷积神经网络对YOLOv8骨干网络进行融合,提出1种能够适应隧道复杂场景的裂缝检测模型D-YOLO。模型首先对第3版可变形卷积网络(DCNv3)的空间聚合权重softmax归一化步骤进行去除以增强网络卷积效率,再利用新DCNv4对骨干网络C2f卷积模块进行融合以提升对网络图像中不同尺度裂缝性状及空间位置变化的细节感知能力,并采用自建裂缝数据集对SSD,Faster-RCNN,YOLOv5和YOLOv84种检测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D-YOLO的F_(1)分数为80.82%,mAP@0.5为86.90%,相较于SSD、Faster-RCNN、YOLOv5和YOLOv8都有所提升;D-YOLO的单张图像检测速度为20.36 ms,相较于各种对比模型分别加快37.06%、65.33%、45.22%和28.39%;同时,D-YOLO对衬砌裂缝图像特征关注范围有所增加。研究结果可为隧道运营期内衬砌安全检测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结构安全 可变形卷积网络 衬砌裂缝 YOLOv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通风系统的多参量模糊控制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晓松 金涛 林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24,共5页
为解决隧道通风系统能耗较高、智能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将隧道烟雾浓度、车流量、风速等多种数据作为参量,预测未来多个连续时刻的烟雾浓度,并以预测结果序列的变化程度及趋势为依据,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对隧道通风实现智能化提前控制。通过... 为解决隧道通风系统能耗较高、智能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将隧道烟雾浓度、车流量、风速等多种数据作为参量,预测未来多个连续时刻的烟雾浓度,并以预测结果序列的变化程度及趋势为依据,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对隧道通风实现智能化提前控制。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与分档控制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根据烟雾浓度变化趋势而调整风机开启数量,避免了因个别采样点的影响而频繁启停风机,有利于延长风机寿命。由于根据预测结果对风机进行了提前控制,在更好地改善隧道环境的同时,缩短了风机开启的总时长,节约能源,降低隧道运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智能交通 隧道通风 模糊控制 风机控制 多参量多步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Nv2和Transformer Decoder的隧道衬砌裂缝高效检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己龙 刘勇 +4 位作者 周黎伟 路鑫 侯小龙 王亚琼 王志丰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0-1061,共12页
为解决因衬砌裂缝性状随机、分布密集、标注框分辨率低所导致的现有模型识别精度低、检测速度慢及参数量庞大等问题,以第2版可变形卷积网络(DCNv2)和端到端变换器解码器(Transformer Decoder)为基础对YOLOv8网络框架进行改进,提出了面... 为解决因衬砌裂缝性状随机、分布密集、标注框分辨率低所导致的现有模型识别精度低、检测速度慢及参数量庞大等问题,以第2版可变形卷积网络(DCNv2)和端到端变换器解码器(Transformer Decoder)为基础对YOLOv8网络框架进行改进,提出了面向衬砌裂缝的检测模型DTD-YOLOv8。首先,通过引入DCNv2对YOLOv8主干卷积网络C2f进行融合以实现模型对裂缝形变特征的准确快速感知,同时采用Transformer Decoder对YOLOv8检测头进行替换以实现端到端框架内完整目标检测流程,从而消除因Anchor-free处理模式所带来的计算消耗。采用自建裂缝数据集对SSD,Faster-RCNN,RT-DETR,YOLOv3,YOLOv5,YOLOv8和DTD-YOLOv8的7种检测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改进模型F1分数和mAP@50值分别为87.05%和89.58%;其中F1分数相较其他6种模型分别提高了14.16%,7.68%,1.55%,41.36%,8.20%和7.40%;mAP@50分别提高了28.84%,15.47%,1.33%,47.65%,10.14%和10.84%。改进模型参数量仅为RT-DETR的三分之一,检测单张图片的速度为16.01 ms,FPS为65.46帧每秒,对比其他模型检测速度得到提升。该模型在面向运营隧道裂缝检测任务需求时能够表现出高效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目标检测 第2版可变形卷积网络 Transformer Decoder 衬砌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结回收沥青混合料地聚物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富强 郭伟东 +3 位作者 陈二忠 徐子龙 曹天 白雪晴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5,共8页
为缓解石油沥青资源匮乏问题,实现废弃回收沥青混合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高效资源化利用,选择粉煤灰、矿渣粉、碱激发剂和其他助剂研发一种新型胶结RAP的地聚物胶结材料(S-F Geopolymer),通过抗压和抗折试验对S-F Geopoly... 为缓解石油沥青资源匮乏问题,实现废弃回收沥青混合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高效资源化利用,选择粉煤灰、矿渣粉、碱激发剂和其他助剂研发一种新型胶结RAP的地聚物胶结材料(S-F Geopolymer),通过抗压和抗折试验对S-F Geopolymer的基本力学性能和强度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F Geopolymer的最佳配方为m(粉煤灰)∶m(矿渣粉)=2∶1,碱浓度、模数和水胶比分别为0.05、1.2和0.3。在最佳配方下,S-F Geopolymer具有良好的抗压和抗折强度。3 d抗压和抗折强度分别为42.33和4.28 MPa,7 d抗压和抗折强度分别为55.63和5.73 MPa,28 d抗压和抗折强度分别为72.75和7.42 MPa。研究成果可为地聚物材料胶结RAP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料 回收沥青混合料 地聚物 力学性能 强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蓁 段雅馨 +3 位作者 成宇飞 赵剑楠 马宁远 孙璐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8-206,共9页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是当代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为健全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出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指数方法,并以陕西省为例,选取铁路、公...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是当代交通运输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为健全和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出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指数方法,并以陕西省为例,选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五大运输领域运量数据,通过对缺失值补充、季节调整、无量纲化、熵权法确定权重,进而使用Fisher-ideal方法构建陕西省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指数,并结合HP滤波处理的周期性分析、重大事件影响分析验证其合理性。结果表明:构建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指数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功能,可展现不同阶段重大事件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具有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指数 熵权法 Fisher-ideal方法 周期性分析 重大事件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纤维增强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彦强 向豪 +1 位作者 徐鹏 弓锐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9-131,137,共4页
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等优点,已经成为道路行业中广泛使用的改性材料。为了进一步探究玉米秸秆纤维在道路中使用的可能性,对玉米秸秆进行处理并作为改性材料与沥青混合。研究了不同纤维掺量对改性沥青的影响,包括针入度、软... 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等优点,已经成为道路行业中广泛使用的改性材料。为了进一步探究玉米秸秆纤维在道路中使用的可能性,对玉米秸秆进行处理并作为改性材料与沥青混合。研究了不同纤维掺量对改性沥青的影响,包括针入度、软化点、车辙和低温蠕变性等;设置对照组,选择纤维掺量为1.0%、2.0%和3.0%的3种试样进行了力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大,软化点、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分别提高17.9%,79.6%和36.8%,针入度降低了37.4%;综合考虑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性和间接抗拉强度指标,优选秸秆纤维掺量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植物纤维 改性沥青 沥青混合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聚物胶结RAP混凝土微结构损伤机理研究
16
作者 刘富强 郭伟东 +6 位作者 郭平 曹天 马庆伟 白雪晴 杨法勇 刘冠宇 陈华鑫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3-101,共9页
为研究地聚物胶结RAP混凝土的微观损伤及机理,选择矿渣、粉煤灰和助剂制备固废基胶凝材料(S-F Geopolymer),以废弃沥青混合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为骨料,用S-F Geopolymer胶结RAP制备出S-F Geopolymer胶结RAP混凝土。通过... 为研究地聚物胶结RAP混凝土的微观损伤及机理,选择矿渣、粉煤灰和助剂制备固废基胶凝材料(S-F Geopolymer),以废弃沥青混合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为骨料,用S-F Geopolymer胶结RAP制备出S-F Geopolymer胶结RAP混凝土。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和SEM-EDS对S-F Geopolymer胶结RAP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损伤微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矿渣掺量的减小,S-F Geopolymer的3、7、14、28 d抗压强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粉煤灰和RAP掺量较大对S-F Geopolymer抗压强度不利。碱浓度对S-F Geopolymer后期抗压强度的影响比较显著,但前期对其影响不显著。模数改变对S-F Geopolymer的抗压强度影响显著。S-F Geopolymer在强度变化过程中存在C-S-H凝胶、N-A-S-H凝胶和C-A-S-H凝胶相,Na、Ca、Al、Si元素的分布较为均匀且有较多的重叠部分。新集料和S-F Geopolymer材料的粘结较好,掺有RAP的S-F Geopolymer胶结RAP混凝土破坏界面主要包括RAP集料内部、沥青-沥青粘结处和沥青-集料处破坏3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废弃回收沥青混合料 地聚物 力学性能 损伤机理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生物沥青研究现状
17
作者 刘富强 傅金琳 +4 位作者 郭伟东 余景偲 郭之宁 马庆伟 杨法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43-1948,1954,共7页
基于对改性生物沥青研究现状的把握,总结了改性生物沥青的制备工艺,分析了其改性机理,评价了其改性效果,旨在为改性生物沥青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分析表明:平衡好改性生物沥青的高低温性能是未来解决生物沥青缺陷的关键;建立改... 基于对改性生物沥青研究现状的把握,总结了改性生物沥青的制备工艺,分析了其改性机理,评价了其改性效果,旨在为改性生物沥青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分析表明:平衡好改性生物沥青的高低温性能是未来解决生物沥青缺陷的关键;建立改性剂、生物油与基质沥青的联合制备体系有利于提高生物沥青的可用性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生物沥青 改性剂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比例预应力UHPC-T形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18
作者 李立峰 范昕 +1 位作者 石雄伟 邵旭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94,102,共12页
为研究预应力UHPC梁的力学性能及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一片大尺寸T梁的弯曲试验,获得了试验梁从加载到破坏全过程的主要结果。利用现有研究成果,考虑UHPC材料的受拉性能影响,给出了修正的受拉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建议了极限状态下截面应... 为研究预应力UHPC梁的力学性能及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一片大尺寸T梁的弯曲试验,获得了试验梁从加载到破坏全过程的主要结果。利用现有研究成果,考虑UHPC材料的受拉性能影响,给出了修正的受拉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建议了极限状态下截面应力应变分布模式,由此改进了开裂荷载和极限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并获得了相应结果。分析结果很好地预测了试验梁的荷载-位移曲线及极限承载力大小;基于平截面假定,考虑UHPC材料的非线性性能,编制了UHPC梁全过程非线性分析程序,理论分析和程序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以此为基础,进而分析了预应力配筋率及张拉应力大小,以及高跨比对结构抗弯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为UHPC梁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预应力UHPC梁具有良好的延性和变形性能,其开裂弯矩可按我国桥规公式计算,并宜考虑UHPC的受拉塑性;UHPC的受拉性能对其抗弯承载能力有贡献、但不大;适当增加预应力筋面积,可充分利用UHPC的超高抗压强度,并能有效提高UHPC梁的开裂弯矩、极限承载能力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预应力UHPC梁 抗弯性能 弯曲试验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损简支梁固有频率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尚鑫 徐岳 任更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0-646,共7页
以钢筋混凝土梁为研究对象,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和结构动力学理论,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得到了不同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时简支梁单损伤情况下的固有频率.引入损伤因子、频率变化率、频率变化率震荡幅度、频率变化率中值、频率变... 以钢筋混凝土梁为研究对象,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和结构动力学理论,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计算得到了不同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时简支梁单损伤情况下的固有频率.引入损伤因子、频率变化率、频率变化率震荡幅度、频率变化率中值、频率变化率比值等概念,研究了简支梁的固有频率以及频率变化率、频率变化率比值对梁振动响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梁的损伤对频率和频率变化率的敏感性与梁的损伤程度和损伤位置相关,而频率变化率比值与梁的损伤位置有关.损伤程度对固有频率的影响大于损伤位置对固有频率的影响.而当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固定时,梁固有频率的变化率随模态阶数的增加并不是单调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支梁 固有频率 频率变化率 频率变化率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颗粒防冻性沥青路面结构组合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郭平 吴德军 +2 位作者 田伟平 刘雨迪 张岁应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7,共5页
为研究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作为沥青路面不同层位与ATB、AC结构组合下沥青路面的防冻性能的变化规律,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冰层的受力过程,分析不同路面结构组合下的荷载响应效果。结果表明: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作为上面层时具有较好... 为研究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作为沥青路面不同层位与ATB、AC结构组合下沥青路面的防冻性能的变化规律,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冰层的受力过程,分析不同路面结构组合下的荷载响应效果。结果表明: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作为上面层时具有较好的防冻性能;作为中面层时可明显提高路面抗车辙性能,但破冰性能降低。最后,建议采用ATB作下面层与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作中、上面层搭配的组合结构可有效改善沥青面层的永久变形及破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颗粒 防冻性 沥青路面 结构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