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赋能体育产业发展的域外经验及启示
1
作者 马文国 党挺 贾玉风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110,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数字赋能体育产业发展的域外现状、经验,并提出启示。经验:通过技术赋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平台赋能升级产品和服务,通过组织赋能加速产业融合,通过生态赋能创新治理模式。启示:推动体...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数字赋能体育产业发展的域外现状、经验,并提出启示。经验:通过技术赋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平台赋能升级产品和服务,通过组织赋能加速产业融合,通过生态赋能创新治理模式。启示:推动体育产业效率提升,加速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体育产业数实融合,提升体育产业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经济 体育产业 数字赋能 域外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明标识视域下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逻辑遵循与实践向度 被引量:1
2
作者 袁金宝 张泽坤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0-678,共9页
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武术话语体系是彰显中华文明标识、夯实中国话语体系内在基础的应有之义。构建中国武术话语体系的逻辑遵循应当包括:厘清中国武术传承演变的思想话语,激活中国武术广布流传的生活话语,凸... 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中国武术话语体系是彰显中华文明标识、夯实中国话语体系内在基础的应有之义。构建中国武术话语体系的逻辑遵循应当包括:厘清中国武术传承演变的思想话语,激活中国武术广布流传的生活话语,凸显中国武术丰富多元的价值话语。在中国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实践向度方面,提出了相应策略:丰富充实中国武术的优秀传统话语;夯实筑牢中国武术的民族特色话语;巩固创新中国武术的道路主体话语;继承发扬中国武术的创造创新话语;有效增强中国武术的物质表达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明标识 中国武术 话语体系 逻辑遵循 实践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武术学科发展研究:回眸、构想与策略 被引量:8
3
作者 陈保磊 马世坤 袁金宝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1-88,共8页
为呼应新文科带来的机遇,研究在系统回顾自近代以来中国武术学科发展史的基础上,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武术学科发展提出了构想与策略。研究指出:近代时期,在西方体育的影响下,中国武术的发展从“师古”转向“师夷”,呈现出学科化发展... 为呼应新文科带来的机遇,研究在系统回顾自近代以来中国武术学科发展史的基础上,对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武术学科发展提出了构想与策略。研究指出:近代时期,在西方体育的影响下,中国武术的发展从“师古”转向“师夷”,呈现出学科化发展的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理论与方法”的设定,奠定了中国武术学科发展的基础;1997年学科调整,武术学术发展由专注于学科建设的探讨转向了多学科视域下文化的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但也出现了研究主体性缺失、学科边界模糊、学术研究与学科发展脱节等问题。研究提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中国武术学科发展,要有前瞻的眼光和变革的信心,把握新机遇;要正视新兴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变化,规划学科布局;要坚定学术立场,建立起主体性学科理论体系;强化问题意识,推进中国武术学术体系的建设;以“立德树人”为遵循,以服务新时代人才培养为目的,打造特色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中国武术 体育学 武术理论与方法 交叉融合 跨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理论自觉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8
4
作者 串凯 袁金宝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9-727,共9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土洋体育论争、身心并育价值确立、政策支持空间拓展、学科专业建设推进等4个阶段,简要梳理近代以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紧紧围绕体育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对民族...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土洋体育论争、身心并育价值确立、政策支持空间拓展、学科专业建设推进等4个阶段,简要梳理近代以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紧紧围绕体育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理论重心进行深入探讨,即切实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文化实力、充分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魅力、整合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文化资源、有效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全民健身作用。基于此,提出5个层面的实践路径:(1)准确定位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特性,科学设计文化建设方向;(2)疏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管理渠道,打造竞技项目集体优势;(3)全面释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储量,加快项目文化转化升级;(4)开发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育资源,加快教育改革进程;(5)创造民族传统体育生活化大环境,落实新的健康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理论自觉 文化 教育 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意涵、基本逻辑与实践方略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青 袁金宝 +1 位作者 陈林会 戴羽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0-656,共7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体育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进体育文化建设,要创新对体育文化的理论认识,让体育文化加速融入经济社会生活,成为铸就新时代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力量;要让体育文化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体育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进体育文化建设,要创新对体育文化的理论认识,让体育文化加速融入经济社会生活,成为铸就新时代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力量;要让体育文化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成为塑造人、滋养人的重要方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实践过程中,应提升文化自觉,彰显体育文化的主体性与独特性,推动“第二个结合”厚植文化自信之基;凸显中国传统体育特色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立足时代使命,彰显体育文化独特魅力,以守正创新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体育文化建设 “两个结合”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袁金宝 王柏利 刘雪琳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4-240,共7页
为科学构建符合国际传播需求及自身文化特色的武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研究法,从话语体系的学理内涵出发,详细梳理武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近代变迁历程,并就其构建的内在逻辑、缺憾与表达策略等问题展开... 为科学构建符合国际传播需求及自身文化特色的武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历史研究法,从话语体系的学理内涵出发,详细梳理武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近代变迁历程,并就其构建的内在逻辑、缺憾与表达策略等问题展开研究。认为:构建武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必须以坚定中国武术文化自信为精神驱动,以丰富中国武术话语内容为体系保障,以满足话语对象价值需求为推进主线。当前形势下,武术国际传播上存在两大缺憾,即武术国际传播话语的自我阐释能力不足和武术国际传播话语生活化内容供给乏力。基于此,提出武术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科学表达的具体策略:加强武术国际传播话语元理论研究、丰富武术国际传播话语的内容体系、凝练武术国际传播话语的核心价值、增添武术国际传播话语的创新活力、规范武术国际传播话语的标准架构、彰显武术国际传播话语的中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国际传播 话语体系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念、内涵、困境:当代中国武术文化形象的多维解构 被引量:11
7
作者 袁金宝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62,共9页
在文化自信与文化形象辩证统一的思想指导下,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从概念、内涵、困境三个层面对当代中国武术文化形象进行深度解读。认为,武术文化形象的实质是人们对武术意义世界中具有信息价值的外部形式和内部... 在文化自信与文化形象辩证统一的思想指导下,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从概念、内涵、困境三个层面对当代中国武术文化形象进行深度解读。认为,武术文化形象的实质是人们对武术意义世界中具有信息价值的外部形式和内部思想在自我认知中产生的普遍判断和看法。尽管学界对武术文化形象的学理价值高度肯定,并分别从不同领域展开论述和探讨,但并没有在武术文化研究中树立起充足的“形象”意识。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发现,当代中国武术文化形象的理论架构总体包括八个方面,即中国武术的人文属性、改革路向、传媒驱动、魅力感知、影视效应、教育推动、时代特征、传统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 文化形象 概念 内涵 困境 人文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社会学视角下中华武术文化自信的重构机制 被引量:17
8
作者 马文国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4-609,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文化社会学视角,分析中华武术所面临的文化抽离中的武术安全危机、文化断裂中的武术信任危机、文化阻断中的武术表达危机、文化隔阂中的武术认同危机。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化社会学的文化...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文化社会学视角,分析中华武术所面临的文化抽离中的武术安全危机、文化断裂中的武术信任危机、文化阻断中的武术表达危机、文化隔阂中的武术认同危机。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化社会学的文化动力机制,提出重构中华武术文化自信的机制:构建中华武术的文化安全机制是前提,重塑中华武术文化信任机制是基础,提升中华武术文化认同机制是核心,创新中华武术文化表达机制是手段。最终目标是重构中华武术的文化自信,为提升新时代中华武术文化的聚合力、感染力和生命力提供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社会学 中华武术 文化自信 重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困境与超越:中国武术从“术”至“道”之路 被引量:17
9
作者 马文国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0-474,共5页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分析了中国武术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推动中国武术从"术"至"道"之路的发展路径:武术发展的根本是突出技击本质;武术发展的源头是注重文化基因的滋养;武术发展的目标是尚武精神的...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分析了中国武术面临的发展困境。提出推动中国武术从"术"至"道"之路的发展路径:武术发展的根本是突出技击本质;武术发展的源头是注重文化基因的滋养;武术发展的目标是尚武精神的复兴;武术发展的核心在于开放的心态;武术发展的活力在于传承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术” “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武术海外传播:行走在美国东西海岸之间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文国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5-582,共8页
采用海外民族志研究方法,以美国的武术组织及相关机构为主要考察对象,研究中华武术海外传播问题。研究认为,中华武术海外传播的动因在于“他者”的存在和“身份”的追寻、东方武术文化的神秘感和吸引力及其对于格斗的艺术化处理等。中... 采用海外民族志研究方法,以美国的武术组织及相关机构为主要考察对象,研究中华武术海外传播问题。研究认为,中华武术海外传播的动因在于“他者”的存在和“身份”的追寻、东方武术文化的神秘感和吸引力及其对于格斗的艺术化处理等。中华武术海外传播以武术组织、武术馆校、竞赛表演为主要方式,具有技术与文化传播相结合、中西方武术交融共生、多种传播媒体融合等特点。在分析中华武术海外传播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保持中华武术的文化独特性,发挥中华武术的文化包容性、规范中华武术的技术和文化体系等,以期推动中华武术更好地“走出去”,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美国 海外传播 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精武精神中“身国一体”理念及其价值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怡 崔如杰 金玉柱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4-752,共9页
以“精武体育会”相关史料为基础,对民国时期精武精神中“身国一体”理念的生成逻辑与深刻内涵进行历史考察。研究指出:精武精神中的“身国一体”理念源于中国古代身国同构、身国同治的哲学思想,民国时期“强健体魄、身体训育”的历史诉... 以“精武体育会”相关史料为基础,对民国时期精武精神中“身国一体”理念的生成逻辑与深刻内涵进行历史考察。研究指出:精武精神中的“身国一体”理念源于中国古代身国同构、身国同治的哲学思想,民国时期“强健体魄、身体训育”的历史诉求,“抵御外辱、以身报国”的历史责任,“强国强种、尚武救国”的历史使命使其不断得以唤醒、激发与开显。在这一理念的促动下,精武体育会积极推行国民“中体西用”的身体运动;改造国民“文武兼备”的综合素养;倡导国民“男女平等”的思想解放和培育国民“健全人格”的新民形象。这种精武精神的心理内化、实践经验的价值凝炼、精神标识的符号建构,拓展了武术门派到社团的规范化教育空间,提升了武术技击到修身的日常化价值跃迁,强化了武术“末技”到“国术”的国家化身份认同,赋予了武术国内到海外的国际化符号建构。面对当下体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诉求,可以从精武体育会治身强国的历史镜鉴中汲取有益经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滋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精武精神 身国一体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