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欧学界对“数字丝绸之路”的认知评析
1
作者 冯峥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52,共11页
“数字丝绸之路”是全球新疆域治理之于网络、数字、人工智能的重要国际合作平台,亦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引擎,因而必然引发海外中国学的广泛讨论和持续关注。美欧学界对“数字丝绸之路”的战略目标、运行机理和未来发展的... “数字丝绸之路”是全球新疆域治理之于网络、数字、人工智能的重要国际合作平台,亦成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引擎,因而必然引发海外中国学的广泛讨论和持续关注。美欧学界对“数字丝绸之路”的战略目标、运行机理和未来发展的认知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差异。该差异主要根植于不同的全球竞争态势、数字技术水平以及对华意识形态等因素。在此认知基础上,美欧学界分别提出“数字马歇尔计划”“数字舒曼计划”以应对“数字丝绸之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国学 “数字丝绸之路” 认知评析 美欧学界 全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力变迁、道义坚守与大国责任的衡量——新时代中国国际责任的动态界定 被引量:2
2
作者 金新 韩豪杰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92,共21页
随着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中国的国际责任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议题。如何界定自身的国际责任,如何更好地承担国际责任,成为新时代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国家实力和国际道义是界定一国国际责任的主要依据,国家身份则是调节国际责任内... 随着综合国力的持续提升,中国的国际责任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议题。如何界定自身的国际责任,如何更好地承担国际责任,成为新时代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国家实力和国际道义是界定一国国际责任的主要依据,国家身份则是调节国际责任内容的重要因素。新时代中国的国家实力定位是全球性强国,秉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正确义利观和合作共赢的国际道义观,具有较强国际道义感,并且积极建构负责任大国的国家身份。与之相应,中国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重要国际责任,在区域层次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和平稳定,在全球层次建设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发展。实力变迁、道义坚守和身份明晰的态势决定了中国国际责任的发展趋势。中国国际责任的重心正逐步从区域走向全球,从以经济和安全责任为主走向全领域。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不仅要平衡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国际责任,还要平衡实力、道义与身份之间的关系,为国际社会作出力所能及且可持续的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国际责任 国家实力 国际道义 国家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式现代化“祛魅”与区域国别“返魅”:一种环境公正的反思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斌 马雨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3,170,共13页
全球环境治理并未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推进而更见成效。一方面,西方式现代化路径背离了其所宣扬的环境公正,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根源;另一方面,全球治理在区域国别的同质化和不合理的世界秩序导致环境非公正现... 全球环境治理并未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推进而更见成效。一方面,西方式现代化路径背离了其所宣扬的环境公正,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是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根源;另一方面,全球治理在区域国别的同质化和不合理的世界秩序导致环境非公正现象频仍,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与秩序亟待结构性、整体性变革。对西方式现代化“祛魅”,将“西方化”剥离,使现代化回归本身,是为从来处寻求全球(政治)公正;对区域国别“返魅”,则希冀通过区域国别向世界(社会)秩序的复归,真正重塑世界(社会)秩序。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何以通过非西方式现代化,并以自身区域国别式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是为现代化祛“西方式”之魅,且为区域国别治理复“个性”之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区域国别 全球环境治理 环境公正 世界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议题联系:绿色“一带一路”与欧盟绿色新政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斌 郝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2-43,共12页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欧盟绿色新政都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者存在地理空间和内涵领域的重叠,但现有研究多从单一视角切入,忽视了二者间的联系。因此,从议题联系的视角出发,分析中欧间动态合作进程,根据紧密耦合型议题联系...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欧盟绿色新政都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者存在地理空间和内涵领域的重叠,但现有研究多从单一视角切入,忽视了二者间的联系。因此,从议题联系的视角出发,分析中欧间动态合作进程,根据紧密耦合型议题联系的关键要素(共容利益和互动密度),以及最终目的(用最少且优的议题联系达成合作),发现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和欧盟绿色新政间的功能性议题联系产生于全球气候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综合考虑成本收益,发现中欧经济性议题联系建立于清洁能源技术与市场互配、共享能源转型经验、碳交易市场能力建设、循环经济、数字技术及成本、生态城市建设、中欧班列、农产品贸易等领域。超越价值观分歧,发现实质性议题联系建立于全球气候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农业贸易(仅限中欧地理标志产品)等领域。紧密耦合型议题联系为理解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与欧盟绿色新政间互动关系和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题联系 绿色“一带一路” 欧盟绿色新政 全球气候治理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零之路:海湾阿拉伯国家气候政策新动向及其地缘效应
5
作者 赵斌 魏宸宇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31,共11页
近年来,海湾阿拉伯国家气候政策发生重大调整,一改以往全球反对者身份,相继发布净零目标和气候行动愿景。全球净零提速和海湾阿拉伯国家气候行动直接影响全球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供应链形成,甚至引发新一轮全球能源博弈。此外,向清洁能... 近年来,海湾阿拉伯国家气候政策发生重大调整,一改以往全球反对者身份,相继发布净零目标和气候行动愿景。全球净零提速和海湾阿拉伯国家气候行动直接影响全球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供应链形成,甚至引发新一轮全球能源博弈。此外,向清洁能源价值链的平行过渡是海湾阿拉伯国家净零举措的深层战略考量。新价值链的形成可能催生新的相互依存,并进一步导致域内外国家围绕净零路径展开复杂激烈的地缘争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净零 海湾阿拉伯国家 气候政策 地缘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参与机制及其完善路径
6
作者 金新 刘雨松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6-163,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的崭新论述和更高要求,这为中国深入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一个兼具重要性和紧迫性的理论与实践命题。通过观念供给、制度建设、议题推进、组织联结四个维度系统考察中国在全球安全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的崭新论述和更高要求,这为中国深入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一个兼具重要性和紧迫性的理论与实践命题。通过观念供给、制度建设、议题推进、组织联结四个维度系统考察中国在全球安全治理中的参与机制,可发现当前中国的参与机制成果斐然,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包括供给观念存在认可难题、制度建设有待长期完善、议题推进缺乏引领能力、联结组织协同能力不足等。中国可进一步增强观念供给适应性有效性、促进制度体系长效发展、完善全球安全叙事体系、健全沟通合作常态机制,从而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安全治理 参与机制 安全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家访谈:全球海洋生态治理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1
7
作者 熊李力 储建国 +5 位作者 胡波 王鸣野 赵斌 曲金良 谷漩 王妍卓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0-25,共6页
人民论坛: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当前全球海洋生态安全面临哪些新挑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熊李力:当前全球海洋生态安全面临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资源过度开发两大挑战。随着人类经济活... 人民论坛: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当前全球海洋生态安全面临哪些新挑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熊李力:当前全球海洋生态安全面临海洋环境污染和海洋资源过度开发两大挑战。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强度不断加剧,每年都有大量未经妥善处理的污染物被直接排入海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学院 海洋环境污染 海洋资源 海洋生态安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过度开发 现状及趋势 专家访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公共外交博弈:叙事构建与策略选择 被引量:15
8
作者 金新 贾梦茜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3,145,146,共26页
公共外交博弈分为叙事内容和投射手段两个层面,中美两国公共外交博弈的重点是构建和投射各自的公共外交叙事。在叙事构建方面,美国构建了以“霸权稳定论”为内在逻辑的公共外交叙事;中国则构建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的公共外交叙... 公共外交博弈分为叙事内容和投射手段两个层面,中美两国公共外交博弈的重点是构建和投射各自的公共外交叙事。在叙事构建方面,美国构建了以“霸权稳定论”为内在逻辑的公共外交叙事;中国则构建了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理念的公共外交叙事。在解构对方的公共外交叙事方面,美国是颠覆式解构,以类比、污名化、关联与切割等策略攻击中国;中国是“应激式解构”,以澄清、释因和道义评价等策略回应美国。在建构自身的公共外交叙事方面,美国采取赋予正当性、自利性归因、外围说服等策略进行强化式建构;中国则以强化正当性、中心说服等策略进行修复式建构。从博弈效果看,美国的攻势加深了部分国际公众对中国的误解和质疑。中国需制定公共外交整体规划、完善公共外交叙事、丰富博弈策略,系统提升对美公共外交博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外交博弈 公共外交叙事 中美关系 竞争性公共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认知——基于海外中共学视角 被引量:5
9
作者 赵斌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0-45,共6页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又彰显了人类现代化道路探索的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的推进,引发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海外中共学是海外中国学的重要分支,在认同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又彰显了人类现代化道路探索的中国智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的推进,引发国际学界的广泛关注。海外中共学是海外中国学的重要分支,在认同中国式现代化文明价值的同时,又关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关怀。海外中共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反馈,可从人口规模、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等层面予以探讨。同时,海外中共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偏好,可归因于信息来源、主体间认知、叙事结构等方面因素,对此,可从点面结合、海外中共学视角深化、全球叙事结构等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全球叙事路径进行系统优化。海外中共学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了“他者视镜”,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发展及其实践进路,亦可能以海外中共学的他山之石为引,科学地、辩证地推进新时代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中共学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全球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新政2.0”:拜登执政以来中美气候政治竞合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斌 谢淑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7-105,共9页
拜登上台后,美国气候政策出现重大转向,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贯穿各领域的优先事项,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发展关键期。现阶段,中美气候政治竞争在全球气候政治领导力、低碳经济主导权、全球气候变化减缓等维度面临新挑战。从全球气候治理角度... 拜登上台后,美国气候政策出现重大转向,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贯穿各领域的优先事项,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发展关键期。现阶段,中美气候政治竞争在全球气候政治领导力、低碳经济主导权、全球气候变化减缓等维度面临新挑战。从全球气候治理角度看,中美气候合作有益于缓和紧张局势,有可能使中美关系重新焕发活力。为此,应重申对《巴黎协定》国家自主贡献的共同承诺、合作推广清洁能源发展、推动次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层次合作。中国应从充分认识大国间气候政治良性互动、维护国际气候机制有效性、科学制定气候政策、加强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重视气候安全议题、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推进新时代中国气候外交等方面挖掘中美气候政治合作的潜在领域,为构建多层次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登政府 气候政治 气候治理 竞争合作 中美关系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治理困境及其化解之道——新时代中国外交理念视角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斌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共8页
气候变化不仅是一个环境议题,而且还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全球气候治理有赖于主权民族国家尤其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参与。国际关系的演化,需要摒弃冷战思维和对抗思路,新时代中国外交理念应运而生。以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 气候变化不仅是一个环境议题,而且还是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全球气候治理有赖于主权民族国家尤其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参与。国际关系的演化,需要摒弃冷战思维和对抗思路,新时代中国外交理念应运而生。以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视角审视全球气候政治,有助于深刻剖析全球气候治理的理论困境和现实阻力,其化解之道则在于:妥善处理合作竞争关系、利用议题联系与功能外溢、非对称博弈中实现合作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政治 全球气候治理 新时代中国外交 新型国际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政治的碎片化:一种制度结构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斌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4-103,共10页
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问题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对全球气候政治进行理论解读,有助于全面认知该进程中存在的困难,并为寻求化解之道提供现实启迪。文章详细梳理并分析了全球气候政治的制度结构,认为以UNFCCC、京都机制和《巴黎协定》为主导... 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问题研究的热点与难点。对全球气候政治进行理论解读,有助于全面认知该进程中存在的困难,并为寻求化解之道提供现实启迪。文章详细梳理并分析了全球气候政治的制度结构,认为以UNFCCC、京都机制和《巴黎协定》为主导的机制复合体呈现出碎片化特征,即持续的规则创设及其合法化过程导致的国际制度"臃肿",表现为:利益碎片化与群体化、联合国气候机制的碎片化、气候与能源多边论坛重叠之碎片化、气候与其他国际环境制度重叠之碎片化、气候与其他非环境国际制度重叠之碎片化。在带有系统效应乱象的碎片化全球气候政治进程中,新兴大国群体有必要深化协调、协作和合作,从而共同推进全球气候政治发展和全球气候治理善治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政治 全球气候治理 制度结构 碎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大西洋气候政治分歧:表征、动因与前景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斌 谢淑敏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69,共10页
在并不久远的全球气候政治史上,美欧角色及其影响总能引发广泛讨论,但双方仍存在明显分歧。美欧对全球治理角色定位存在认知偏差,不同的经济模式和政治体制差异,导致二者在非传统安全议程中的利益分歧大于合作意愿,因此双方在气候变化... 在并不久远的全球气候政治史上,美欧角色及其影响总能引发广泛讨论,但双方仍存在明显分歧。美欧对全球治理角色定位存在认知偏差,不同的经济模式和政治体制差异,导致二者在非传统安全议程中的利益分歧大于合作意愿,因此双方在气候变化治理目标、方式、行动等方面分歧明显,这将影响和制约跨大西洋关系重新趋近的程度和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变革。美欧存在一定的气候合作空间,延续跨大西洋气候行动。跨大西洋气候政治发展前景在于强化《巴黎协定》目标共识,扩大清洁能源技术部署,推进绿色技术开发和创新,提振全球气候治理雄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大西洋气候政治 美国 欧盟 分歧 全球气候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跨境安全治理:制度困境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9
14
作者 金新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88,157-158,共17页
近年来,随着缅北冲突、湄公河航运安全等东盟安全问题的凸显和外部化,中国在同东盟邻国的边境地带面临着一系列外源性安全威胁,对跨境安全治理的功能性需求已成为紧迫的现实。随着治理实践的展开,中国-东盟跨境安全领域已初步形成了一... 近年来,随着缅北冲突、湄公河航运安全等东盟安全问题的凸显和外部化,中国在同东盟邻国的边境地带面临着一系列外源性安全威胁,对跨境安全治理的功能性需求已成为紧迫的现实。随着治理实践的展开,中国-东盟跨境安全领域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安全治理的制度架构,包含多边和双边两个层次的治理机制。这一制度架构在治理实践中存在三个层面的制度困境:一是结构性困境,表现为制度覆盖范围不充分、制度架构碎片化、制度发展程度低等结构层面的内在缺陷;二是过程性困境,表现为制度架构在其机制运行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阻碍因素,治理合作的推进困难重重;三是效能性困境,表现为制度架构难以完成预期的治理目标,存在治理失灵的问题。化解制度困境的关键,在于优化治理体系,推动治理模式的转型:一是从低制度化治理转变为高制度化治理,以消解治理制度的结构性困境;二是从一元治理转变为多元治理,以弱化治理制度的过程性困境;三是从消极治理转变为积极治理,以应对治理制度的效能性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安全治理 中国-东盟跨境安全 制度困境 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大西洋气候行动”:拜登执政以来美欧气候政治发展析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斌 谢淑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30-42,169,170,共15页
自气候变化议题进入国际议程以来,美欧作为全球气候政治的重要行为体,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影响深远。拜登执政以来,将气候变化议题置于美国国家安全与对外政策的中心,并尝试回归多边主义,以恢复美国的国际领导力。欧盟自出台《欧洲绿色... 自气候变化议题进入国际议程以来,美欧作为全球气候政治的重要行为体,对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影响深远。拜登执政以来,将气候变化议题置于美国国家安全与对外政策的中心,并尝试回归多边主义,以恢复美国的国际领导力。欧盟自出台《欧洲绿色新政》以来,致力于将应对气候变化同经济绿色复苏相结合。美欧气候政策的趋近,可能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动力。然而,美欧气候政治合作,存在跨大西洋经济利益、政治挑战等方面差异,导致美欧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制度架构、治理规则、目标设定等方面存在分歧,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跨大西洋气候行动与合作进展。中国应研判全球气候政治新变化,审慎应对美欧“跨大西洋气候行动”的潜在影响,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善治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大西洋气候行动 美国 欧盟 全球气候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政治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斌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4-19,共6页
格拉斯哥大会之后,全球气候治理实践进程似乎迎来新的起点。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国际风云变幻,世界政治发展中的逆流给全球气候治理前景蒙上阴影。全球气候治理受到英欧变局、美国霸权嬗变等冲击,而且《巴黎协定》始终面临国家自主... 格拉斯哥大会之后,全球气候治理实践进程似乎迎来新的起点。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近年来国际风云变幻,世界政治发展中的逆流给全球气候治理前景蒙上阴影。全球气候治理受到英欧变局、美国霸权嬗变等冲击,而且《巴黎协定》始终面临国家自主行动履约难题。同时,全球气候治理也在制度碎片化、国家群体化、新兴大国主导等方面呈现新特征。新时代中国气候外交,则重在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国内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气候合作,并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气候政治 全球气候治理 中国气候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不对称与战略反对冲:海洋安全竞合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斌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47-57,共11页
海洋安全作为西方主要大国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理念溯源于西方近代化以来的安全叙事,几乎贯穿于西方大国崛起及其全球战略布局全过程。权力不对称是国际问题研究中常见的一种结构态势,涉及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复杂互动,战略对冲... 海洋安全作为西方主要大国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理念溯源于西方近代化以来的安全叙事,几乎贯穿于西方大国崛起及其全球战略布局全过程。权力不对称是国际问题研究中常见的一种结构态势,涉及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复杂互动,战略对冲通常可作为小国规避冲突风险的一种行为选择。美国致力于在亚太、印太地区构筑有利于其国家安全利益和全球战略的海洋安全秩序,通过地区和国家间互动,形成了既独特又多元的权力不对称结构。处于中美海洋安全竞争合作进程中的中国海洋外交,应重视战略反对冲,实现和平发展,建设海洋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不对称 战略反对冲 海洋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力—意愿”模式视角下全球经贸治理的美欧经验比较
18
作者 赵斌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9-142,共14页
近年来,全球治理遭遇严峻挑战,而世界政治中的霸权国或国家集团仍是全球治理进程中的重要力量。以“领导力—意愿”模式为理论视角,通过反思、比较全球经贸治理的美欧经验,发现“领导力”与“意愿”之间的不适配,直接影响到全球经贸治... 近年来,全球治理遭遇严峻挑战,而世界政治中的霸权国或国家集团仍是全球治理进程中的重要力量。以“领导力—意愿”模式为理论视角,通过反思、比较全球经贸治理的美欧经验,发现“领导力”与“意愿”之间的不适配,直接影响到全球经贸治理进程的持续度和有效性。化解全球经贸治理失灵,应探索国家间协同治理的新形式,共同应对权力流散与治理碎片化时期的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力—意愿 美国 欧盟 全球经贸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