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熔体控速滴铸法制备分米级高纯镁单晶的工艺探索
1
作者 刘博宇 黄鑫垚 +5 位作者 马欣金 郑芮 李峣峰 李玖章 肖鹏 单智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81-987,共7页
金属镁具有密排六方晶体结构,其力学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高纯镁单晶是研究镁沿不同晶向的力学性能、腐蚀行为及导电导热等物理化学性能的理想材料。目前,高纯镁单晶常需进口,其价格昂贵,购买手续繁琐,且所能购置的... 金属镁具有密排六方晶体结构,其力学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高纯镁单晶是研究镁沿不同晶向的力学性能、腐蚀行为及导电导热等物理化学性能的理想材料。目前,高纯镁单晶常需进口,其价格昂贵,购买手续繁琐,且所能购置的单晶尺寸一般为厘米级甚至更小,难以满足批量化的力学和物理性能测试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熔体控速滴铸法的高纯镁单晶生长方法,并探索了原料纯度、结晶坩埚结构及温度设置等因素对晶体生长的影响规律。应用该方法及装置,成功制备了纯度为99.99%(质量分数)的分米级尺寸高纯镁单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纯镁 单晶 熔体控速滴铸法 晶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固废硅泥用作硅热法炼镁还原剂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冯雪楠 方华靖 +3 位作者 邓浩 王悦存 杜超 单智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907,共9页
目前硅热法炼镁工艺所用的还原剂为硅铁,生产硅铁的能耗占硅热法炼镁工艺总能耗的近四分之一、其成本占总原料成本的60%以上,因此,亟需寻求新的低能耗、低成本还原剂助力炼镁工艺向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本工作提出利用光伏固废硅泥替代... 目前硅热法炼镁工艺所用的还原剂为硅铁,生产硅铁的能耗占硅热法炼镁工艺总能耗的近四分之一、其成本占总原料成本的60%以上,因此,亟需寻求新的低能耗、低成本还原剂助力炼镁工艺向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本工作提出利用光伏固废硅泥替代硅铁作还原剂的设想,通过实验验证与成本核算证明了其可行性。将干燥后的硅泥与75#硅铁分别作为硅热法炼镁工艺的还原剂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硅泥中单质硅含量更高,且其粒径远小于75#硅铁,使得硅泥做还原剂的硅热反应还原率提升超过5%,所制备的粗镁中杂质元素含量仅为75#硅铁中的40%~80%。用硅泥替代75#硅铁生产金属镁,每吨粗镁的还原剂成本可降低1000余元,同时伴随其他原料吨镁消耗量的下降和镁品质的提升,为生产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热法 能耗 光伏 硅泥 还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合金电弧增材制造研究进展及展望
3
作者 郭阳阳 李嘉诚 +5 位作者 任凌宝 羿昌波 练政希 李进 刘章 郭居魁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17,共9页
采用电弧增材制造工艺制备的镁合金零部件具有较好的成型精度和性能,但对比钛合金、铝合金和钢等金属材料,镁合金电弧增材制造的工业应用成熟度仍然较低。通过分析镁合金电弧增材制造组织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发掘组织和性能进一步优化的... 采用电弧增材制造工艺制备的镁合金零部件具有较好的成型精度和性能,但对比钛合金、铝合金和钢等金属材料,镁合金电弧增材制造的工业应用成熟度仍然较低。通过分析镁合金电弧增材制造组织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发掘组织和性能进一步优化的潜力对镁合金等低熔点金属具有重要意义。对镁合金电弧增材制造的冶金过程特征和性能进行了简要论述和总结,梳理了现有的金属电弧增材制造性能提升的工艺特点,并对镁合金电弧增材制造性能的提升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电弧增材制造 微观组织 调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化白云石悬浮煅烧引领镁产业变革 被引量:8
4
作者 单智伟 王悦存 +2 位作者 王鹏飞 马英子 郑芮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3,共8页
白云石煅烧作为硅热法炼镁的第一步,不仅是主要的能耗和碳排放环节,其煅烧产物的质量更是直接影响原镁的产率与品质。目前主流的回转窑煅烧工艺存在热效率低、能耗高、污染大、单线产能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整个煅烧工序亟待技术... 白云石煅烧作为硅热法炼镁的第一步,不仅是主要的能耗和碳排放环节,其煅烧产物的质量更是直接影响原镁的产率与品质。目前主流的回转窑煅烧工艺存在热效率低、能耗高、污染大、单线产能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整个煅烧工序亟待技术革新。提出了利用悬浮态煅烧替代回转窑进行白云石煅烧,并对两种工艺进行了综合对比,悬浮煅烧呈现出显著的技术、环保及经济优势:理论上节能50%以上,CO_(2)减排超20%,生产成本较目前降低35%,而且可以有效避免“过烧”和“欠烧”,获得高质量、性能稳定性好的煅烧产物,为后续炼镁环节提供优质原料。还分析了用绿色、高效的集成化白云石悬浮煅烧技术替代目前的“分散式”煅烧的可行性及对整个镁产业可能产生的颠覆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 悬浮煅烧 集成化 绿色 低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热法热态镁渣干法固碳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郑芮 马昱旻 +2 位作者 杨博 刘明 单智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86-3397,共12页
真空硅热法是我国金属镁的主要生产工艺,每生产1 t镁在煅烧环节会直接排放近5 t CO_(2),在还原环节会产生近6 t的二级固废粉化镁渣,但目前仍没有经济环保的技术来处理上述废弃物。本工作提出可借助生产系统本身的高温工况,使煅烧环节中... 真空硅热法是我国金属镁的主要生产工艺,每生产1 t镁在煅烧环节会直接排放近5 t CO_(2),在还原环节会产生近6 t的二级固废粉化镁渣,但目前仍没有经济环保的技术来处理上述废弃物。本工作提出可借助生产系统本身的高温工况,使煅烧环节中的酸性CO_(2)废气与还原环节中的碱性热态镁渣直接反应,同时取得降低镁渣pH值、固碳、回收反应热等效果。结果表明:本工作首先通过热力学计算证实了上述思路的可行性;然后通过设计和搭建试验装置,发现在热态镁渣中通入流动的二氧化碳的确可以同时达到固碳和降低镁渣pH值的效果,且探测到反应过程中释放出显著的热量。以850℃的反应为例,镁渣的碳化程度可达14%,pH值从11.76下降至10.57,且近40%的镁渣没有发生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热法 镁渣 碳捕集 固废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热法炼镁增产提质的原理探索与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郑芮 杨博 +3 位作者 王安 刘博宇 王鹏飞 单智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47-2355,共9页
在硅热法炼镁工艺中,还原罐和结晶器的工作原理导致罐口附近一定存在大梯度降温区,但关于还原罐罐口附近温度场对料镁比(料球和所产镁的质量比)影响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设计并搭建了能定位测温的近生产条件的实验装置,测量发现罐口附... 在硅热法炼镁工艺中,还原罐和结晶器的工作原理导致罐口附近一定存在大梯度降温区,但关于还原罐罐口附近温度场对料镁比(料球和所产镁的质量比)影响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设计并搭建了能定位测温的近生产条件的实验装置,测量发现罐口附近的低温区导致料球反应率降低,料镁比提高。为了提升罐口附近温度,本文设计了一个阻止热量散失的装置。结果表明:使用阻热装置后,罐口附近温度显著提升,并使料镁比从6.3降至5.95;同时该装置还可使粗镁纯度从不足国标Mg9980升至Mg9995A,兼具通过梯度冷凝去除杂质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热法 料镁比 罐口温度 产量 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机轮轻量化技术发展:材料、结构与制造工艺协同创新与应用
7
作者 岳战国 韩红刚 +3 位作者 张宏伟 任凌宝 何君林 贾元浩 《热加工工艺》 2025年第14期184-190,共7页
航空机轮刹车系统作为起落架的关键子系统,其轻量化、高承载与长寿命设计要求持续推动材料科学、结构力学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协同创新。系统梳理了航空机轮技术体系的演进路径与发展趋势,重点阐述了以下内容:①轻量化材料体系历经铸造镁... 航空机轮刹车系统作为起落架的关键子系统,其轻量化、高承载与长寿命设计要求持续推动材料科学、结构力学与先进制造技术的协同创新。系统梳理了航空机轮技术体系的演进路径与发展趋势,重点阐述了以下内容:①轻量化材料体系历经铸造镁合金、变形铝合金两代技术迭代,未来高强韧铝合金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将引领轻量化技术革新;②轻量化结构设计维度已形成双腹板式、单腹板式等典型结构,其中单腹板机轮与对开式机轮因应力分布优化成为高承载工况主流方案;③轻量化成形制造领域呈现多元技术路线并行发展态势,传统铸造工艺向精密铸造升级,锻造成形技术聚焦精密模锻工艺突破,旋压成形等特种加工技术用于复杂曲面构件制备。未来,通过构建材料-结构-工艺多学科协同设计范式,深度集成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智能技术,有望实现轻量化航空机轮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控,推动航空制动系统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机轮 机轮刹车系统 机轮结构 铸造成形 锻造成形 精密模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