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48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 1
-
-
作者
黄博
董艳迎
宋琳岚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儿童医院检验科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
-
出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8-683,共6页
-
基金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No.2019 SF-159)。
-
文摘
目的分析348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2月住院IM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发症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共纳入348例IM患儿,男185例、女163例,年龄1~15岁,以4~6岁为主(49.1%);发病季节以夏季为主,6~8月份为高发期。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289例(83.0%)、眼睛浮肿192例(55.2%)、鼻塞182例(52.3%)。与≤3岁和4~6岁组相比,>6岁组发热比例较低,咽峡炎比例较高;>6岁组颈淋巴结肿大比例高于≤3岁组;4~6岁组肝脾肿大比例高于≤3岁组;≤3岁组鼻塞比例高于4~6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4~6岁、>6岁组之间淋巴细胞计数、CD4^(+)/CD3^(+)、CD8^(+)/CD3^(+)、CD4^(+)/CD8^(+)、谷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患儿并发症以肝损伤133例(38.2%)为主,其次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3例,15.22%)、脓毒症(27例,7.75%)。与非肝损伤组相比,肝损伤组男性比例较低,年龄较大,淋巴细胞计数较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IM发生率高,以学龄前期儿童为主,早期临床表现多变不典型,肝损伤为最常见并发症。性别、年龄、淋巴细胞计数、NLR和MLR可能与肝损伤相关。
-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特征
肝损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儿童
-
Keywords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clinical features
liver injury
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monocyte-lymphocyte ratio
child
-
分类号
R725.1
[医药卫生—儿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