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增强直方图分析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与基底细胞腺瘤
1
作者 韩蕾 马鸣岳 +6 位作者 董燕 刘红生 孙鹏峰 张巧莹 高明 刘晓岚 邬小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直方图参数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与基底细胞腺瘤(BC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PA与35例B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及双期CT增强扫描,运... 目的:探讨基于CT增强直方图参数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与基底细胞腺瘤(BC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5例PA与35例B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及双期CT增强扫描,运用Fire Voxel软件对肿瘤实质全域勾画并进行直方图分析,获得相应的直方图参数(平均值、变异度、偏度、峰度及第1、10、50、90、99百分位数)。比较腮腺PA与BCA组间各直方图参数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直方图参数对PA与BCA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1)BCA组在平扫第1百分位数、动脉期平均值、动脉期变异度、动脉期第10、50、90、99百分位数、静脉期平均值均显著大于P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在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直方图参数比较中,动脉期直方图参数显示出更优的诊断效能;其中,动脉期第90百分位数具有最优的鉴别诊断效能,当截断值为132.00×10-6mm2/s时,曲线下面积为0.876;此时,鉴别PA与BCA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50%、84.00%。结论:基于CT增强直方图分析对鉴别PA与BCA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断层超声成像与MRI诊断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
2
作者 夏东琴 郑瑜 +1 位作者 邬小平 张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4-767,共4页
目的对比三维断层超声成像(3D-TUI)与MRI诊断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76例停经≤12周且临床疑诊CSP患者,以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为依据分为CSP组(n=65)与非CSP组(n=11),对比3D-TUI、MRI及二者联合诊断CSP,以及3D-TU... 目的对比三维断层超声成像(3D-TUI)与MRI诊断早期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76例停经≤12周且临床疑诊CSP患者,以手术及术后病理结果为依据分为CSP组(n=65)与非CSP组(n=11),对比3D-TUI、MRI及二者联合诊断CSP,以及3D-TUI与MRI显示CSP特征性表现的效能。结果3D-TUI与MRI联合诊断CSP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2%、90.91%、96.05%、98.44%及83.33%,二者联合诊断CSP的准确率高于单一3D-TUI(P<0.05),而单一3D-TUI与MRI诊断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D-TUI显示卵黄囊、胚芽,以及绒毛侵及局部瘢痕、绒毛植入肌层的准确率高于MRI(P均<0.05),而MRI诊断孕囊内出血准确率高于3D-TUI(P<0.05)。结论3D-TUI可作为诊断早期CSP的首选检查方法;联合MRI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异位 剖宫产术 超声检查 成像 三维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支架联合脂肪干细胞促进下肢慢性创面愈合的研究
3
作者 秦傲霜 杨晨 +4 位作者 崔鑫 马戈甲 郭小伟 周煦川 刘宾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1-996,共6页
目的旨在评估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支架联合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下肢慢性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探索其在促进慢性创面愈合中的应用潜力。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 目的旨在评估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支架联合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在下肢慢性创面愈合的临床效果,探索其在促进慢性创面愈合中的应用潜力。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25例。研究组将HA与ADSCs按1∶1比例混合,将0.1 mL/cm^(3)HA-ADSCs复合物均匀注射于创面基底及创周皮下组织;对照组仅采用ADSCs注射于创面基底及创周皮下组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感染率、治疗满意度,第7、14、28天的的创面愈合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创面量化评分。结果研究组感染率较对照组低(P<0.05);在治疗后第14、28天,研究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第7、14、28天,VAS得分和创面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满意度(92%)高于对照组的(80%)。结论HA支架联合ADSCs可促进下肢慢性创面愈合,降低感染率并减轻创面疼痛,为慢性创面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脂肪干细胞 创面愈合 感染率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术后周围性面瘫8例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星辰 来育斌 +5 位作者 刘红生 杨润琴 李瑞 杜苗苗 查定军 韩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中耳炎性疾病手术后发生周围性面瘫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因中耳炎性病变手术且术后发生周围性面瘫的8例患者,分析其面瘫原因、... 目的分析和探讨中耳炎性疾病手术后发生周围性面瘫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因中耳炎性病变手术且术后发生周围性面瘫的8例患者,分析其面瘫原因、术中面神经情况及面瘫治疗效果。结果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迟发性面瘫6例、术腔感染致面瘫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中耳炎1例;术中面神经骨管完整者4例、有面神经管骨质缺损者4例;给予保守治疗6例,保守治疗联合手术治疗1例,免疫治疗1例。面瘫持续时间,最短5 d、最长3年;随访至今,6例恢复至面神经功能HB I级,2例恢复至HBⅡ级。结论周围性面瘫为中耳术后少见并发症之一,以迟发性面瘫最为多见,保守治疗效果好;部分患者则为术后术腔感染、病变残留或复发导致面神经炎而出现面瘫;尚有少见免疫相关疾病。临床医师需仔细鉴别,避免误诊,并针对性提供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中耳炎性疾病 手术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耳硬化症
5
作者 关荣 张宏 +4 位作者 邬小平 杨静 杨想春 张增增 马鸣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用于诊断耳硬化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47例(92耳)耳硬化症及65例(79耳)非耳硬化症听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轴位平扫MSCT,对MSCT原始图像行后处理,包括镫骨、耳蜗多平面重组(MPR)及听骨链曲面重组...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用于诊断耳硬化症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47例(92耳)耳硬化症及65例(79耳)非耳硬化症听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轴位平扫MSCT,对MSCT原始图像行后处理,包括镫骨、耳蜗多平面重组(MPR)及听骨链曲面重组(CPR),比较MSCT原始图像及其联合后处理技术诊断耳硬化症的效能。结果根据MSCT原始图像诊断66耳、联合后处理技术诊断89耳耳硬化症,二者敏感度分别为71.74%和96.74%,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29%和96.49%,后者均高于前者(P均<0.05);其特异度(92.41%vs.96.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后处理技术有助于提高MSCT诊断耳硬化症的敏感度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硬化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春英 王晓芳 +4 位作者 谢晴 万贝贝 盛夏 王曼 赵琳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43-1446,共4页
目的探讨CEUS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EUS表现及肌层浸润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CEUS示Ⅰa期4例,Ⅰb期20例,Ⅰc期13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EUS诊断Ⅰa期子宫内膜... 目的探讨CEUS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EUS表现及肌层浸润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CEUS示Ⅰa期4例,Ⅰb期20例,Ⅰc期13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EUS诊断Ⅰa期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3/4)、93.94%(31/33)、91.89%(34/37)、60.00%(3/5)、96.88%(31/32);Ⅰb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0%(17/20)、82.35%(14/17)、83.78%(31/37)、85.00%(17/20)、82.35%(14/17);Ⅰc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2%(11/13)、95.83%(23/24)、91.89%(34/37)、91.67%(11/12)、92.00%(23/25)。结论 CEUS在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情况及术前分期中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肿瘤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酚通过拮抗Aβ_(1-42)诱导的氧化应激改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英文) 被引量:9
7
作者 潘艳芳 贾晓涛 +1 位作者 方艳 应小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54-1362,共9页
目的:检测大黄酚是否能够拮抗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所致大鼠学习记忆损害以及可能的抗氧化应激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n=60)分为对照组、Aβ_(1-42)组、大黄酚组及大黄酚(1、10和100 mg/kg)+Aβ_(1-42)等6组。侧脑室注射A... 目的:检测大黄酚是否能够拮抗β-淀粉样蛋白1-42(Aβ_(1-42))所致大鼠学习记忆损害以及可能的抗氧化应激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n=60)分为对照组、Aβ_(1-42)组、大黄酚组及大黄酚(1、10和100 mg/kg)+Aβ_(1-42)等6组。侧脑室注射Aβ_(1-42)建立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单次或多次给予不同浓度(1、10和100 mg/kg)大黄酚处理5 d后进行Y迷宫实验、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取出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利用ELISA法检测不同处理组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Y迷宫实验和水迷宫实验结果表明,多次注射不同浓度的大黄酚(每天1次,连用5 d)能够剂量依赖性拮抗Aβ_(1-42)造成的认知功能缺损。而且,多次注射不同浓度的大黄酚能够有效拮抗Aβ_(1-42)激发的MDA含量升高以及抗氧化酶(SOD、GSH-Px和CAT)的降低。结论:多次重复给予大黄酚可以减轻Aβ_(1-42)诱导的大鼠认知功能缺陷,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抗氧化酶的活性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大黄酚 认知 阿尔茨海默病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部HRCT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组诊断先天性小耳畸形 被引量:8
8
作者 张宏 邬小平 +2 位作者 银小辉 杨想春 马鸣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93-997,共5页
目的观察先天性小耳畸形颞部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表现。方法对61例临床诊断先天性小耳畸形(69耳)患者颞部HRCT行MPR及CPR,观察其表现。结果69患耳中,53耳外耳道骨性闭锁(53/69,76.81%),66耳(66/69,95.65%)... 目的观察先天性小耳畸形颞部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表现。方法对61例临床诊断先天性小耳畸形(69耳)患者颞部HRCT行MPR及CPR,观察其表现。结果69患耳中,53耳外耳道骨性闭锁(53/69,76.81%),66耳(66/69,95.65%)锤骨畸形,55耳(55/69,79.71%)砧骨畸形,27耳(27/69,39.13%)镫骨畸形。60耳(60/69,86.96%)见不同程度面神经管(FNC)畸形,包括17耳(17/60,28.33%)FNC位于鼓室段低位,其中14例单侧小耳畸形FNC鼓室段低位,患侧FNC鼓室段上缘与水平半规管内端垂直距离[1.40(1.20,1.50)mm]大于对侧[0.80(0.60,0.80)mm,Z=-4.533,P=0.001]。57耳(57/60,95.00%)FNC乳突段前位,其中45例单侧小耳畸形FNC乳突段前位,患侧FNC乳突段中点至膝状神经窝前缘连线的垂直距离[7.10(5.70,8.50)mm]小于对侧[11.00(10.00,12.10)mm,Z=-7.531,P=0.001];2耳(2/60,3.33%)FNC迷路段-乳突段缺如;1耳(1/60,1.67%)FNC鼓室段-乳突段缺如;5耳(5/60,8.33%)见FNC鼓室段裂缺,3耳(3/60,5.00%)FNC明显纤细,7耳(7/60,11.67%)见FNC乳突段分叉畸形。结论颞部HRCT及MPR、CPR能清晰显示先天性小耳畸形外耳道、各听小骨、听骨链及FNC畸形,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小耳畸形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抑郁啮齿类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倩 由凤秋 +1 位作者 熊婧 田晔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96-1199,共4页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是卒中首发后2-3年内的普遍结局[1],其发病率为6%-79%[2].PSD以情感淡漠、兴趣缺失、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卒中患者日常生活、社会交际及神经功能的恢复[3],...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是卒中首发后2-3年内的普遍结局[1],其发病率为6%-79%[2].PSD以情感淡漠、兴趣缺失、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卒中患者日常生活、社会交际及神经功能的恢复[3],并增加卒中再发危险及其他血管相关性事件的发生,导致致残率、致死率的增加[4-5].然而到目前为止PS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而动物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其机制的研究及治疗手段的探索,是基础实验的出发点.故本文对近年来文献报道中常用的啮齿类动物PSD模型的建立与评价加以阐述,其中国内文献报道多为复合模型即在卒中基础上结合相应应激刺激构建PSD模型,故文章主要分成三部分介绍:即常用卒中模型的建立与评价;PSD模型的建立;PSD模型的评价,以期建立最适PSD模型,进而对卒中后抑郁的防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类动物模型 卒中后抑郁 SD模型 国内文献 常见并发症 脑卒中后 情感淡漠 兴趣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联合MR T2-DRIVE序列诊断儿童蜗神经发育不良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宏 邬小平 +3 位作者 银小辉 高明 董季平 马鸣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75-279,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联合MR T2-DRIVE序列对儿童蜗神经发育不良(CN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CND患儿(单侧28例、双侧15例)的HRCT及MR T2-DRIVE序列图像,分别测量患耳(58耳)及正常耳(28耳)蜗神经管(CNC)直径及蜗神经直径。...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联合MR T2-DRIVE序列对儿童蜗神经发育不良(CN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CND患儿(单侧28例、双侧15例)的HRCT及MR T2-DRIVE序列图像,分别测量患耳(58耳)及正常耳(28耳)蜗神经管(CNC)直径及蜗神经直径。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NC直径与蜗神经直径的相关性。结果43例CND患儿中患耳58耳、正常耳28耳;单纯CND 27耳,伴其他内耳畸形31耳。HRCT示CNC狭窄45耳,CNC封闭或缺如13耳;内听道狭窄15耳,其中CNC狭窄12耳、闭锁2耳、缺如1耳。MRI示面神经形态走行异常7耳,前庭上下神经缺如1耳、纤细1耳;在内听道狭窄15耳中前庭蜗神经缺如8耳、纤细3耳、正常4耳。58患耳中,7耳HRCT及MRI示CNC发育正常。CND患耳的CNC直径、蜗神经直径均小于正常耳(P均=0.001),单纯CND患耳与合并其他内耳畸形CND患耳间CNC直径及蜗神经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5、0.140)。全部86耳的CNC直径与蜗神经直径呈正相关(rs=0.773,P<0.001)。以CNC直径=1.5 mm为截断值,其诊断CND的敏感度为84.48%(49/58)、特异度100%(28/28)、阳性预测值100%(49/49)、阴性预测值75.68%(28/37)。结论HRCT联合MR T2-DRIVE序列可为诊断儿童CND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蜗神经疾病 蜗神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联合多平面重组及曲面重组诊断外伤性听力损伤病因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静 邬小平 +5 位作者 董季平 杜伟 刘红生 苏婷 张宏 马鸣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技术诊断外伤性听力损伤病因的价值。方法对104例经手术证实外伤性听骨链异常致听力损伤患者(共109耳)采集颞骨HRCT,并以MPR显示听骨、CPR显示听骨链,观察听骨链损伤表现。结果H...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技术诊断外伤性听力损伤病因的价值。方法对104例经手术证实外伤性听骨链异常致听力损伤患者(共109耳)采集颞骨HRCT,并以MPR显示听骨、CPR显示听骨链,观察听骨链损伤表现。结果HRCT结合MPR及CPR对锤砧及砧镫关节脱位、半脱位和听骨骨折的检出率均为100%。109耳中,53耳(53/109,48.62%)存在锤砧关节脱位(44耳)或半脱位(9耳),24耳存在(24/109,22.02%)砧镫关节脱位(20耳)或半脱位(4耳);其中29耳(29/109,26.61%)同时存在锤砧及砧镫关节脱位;1耳(1/109,0.92%)锤骨颈骨折合并锤砧关节半脱位,1耳(1/109,0.92%)砧骨短突骨折合并锤砧关节脱位,1耳(1/109,0.92%)镫骨骨折。结论HRCT结合MPR显示听骨及CPR显示听骨链可有效诊断外伤性听骨链损伤,为明确外伤性听力下降病因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骨链 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显示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面神经管鼓室段走行异常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蕾 董季平 +4 位作者 邬小平 马鸣岳 赵芸芸 孙鹏峰 刘红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26-1630,共5页
目的 观察MSCT显示先天性中耳畸形(CMEM)患者面神经管(FNC)鼓室段走行异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CMEM患者(CMEM组,包括63例单侧及31例双侧受累,共125侧)及98例非CMEM患者(对照组,191侧)颞骨上缘至乳突下缘轴位CT图像,根据CT表现将... 目的 观察MSCT显示先天性中耳畸形(CMEM)患者面神经管(FNC)鼓室段走行异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CMEM患者(CMEM组,包括63例单侧及31例双侧受累,共125侧)及98例非CMEM患者(对照组,191侧)颞骨上缘至乳突下缘轴位CT图像,根据CT表现将CMEM分为3型。于MSCT多平面重建(MPR)冠状位前庭窗(OW)正中层面图像中测量FNC鼓室段与外骨半规管(LSC)下缘间距离(FNC-LSC)、FNC鼓室段与OW外缘(FNC-OW)之间的垂直距离,以定位FNC鼓室段走行;比较FNC鼓室段走行在不同范围、类型CMEM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CMEM组FNC-LSC距离大于、而FNC-OW距离小于对照组(P均<0.05)。双侧CMEM患者FNC-LSC距离最大,单侧CMEM患者次之,对照组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CMEM患者FNC-OW距离最小,单侧CMEM患者次之,对照组最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MEM组125侧中,CMEMⅠ型18侧,Ⅱ型45侧,Ⅲ型62侧;Ⅲ型FNC-LSC距离最大,Ⅱ型次之,Ⅰ型再次之,对照组最小;除Ⅰ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型FNC-OW距离最小,Ⅱ型次之,Ⅰ型再次之,对照组最大;Ⅲ型FNC-OW距离明显小于Ⅱ型、Ⅰ型及对照组(P均<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MEM常伴FNC鼓室段走行异常;根据冠状位MSCT MPR图像可准确判断FNC鼓室段移位及其程度,有利于术前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畸形 面神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蕾 邬小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3-136,共4页
腮腺肿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组织学异质性肿瘤,由于其病理类型复杂且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因此术前区分肿瘤良恶性及不同亚型对治疗策略规划非常重要。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技术的应用使磁共振检查在鉴别腮腺肿瘤良恶性及... 腮腺肿瘤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组织学异质性肿瘤,由于其病理类型复杂且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因此术前区分肿瘤良恶性及不同亚型对治疗策略规划非常重要。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技术的应用使磁共振检查在鉴别腮腺肿瘤良恶性及评估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对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酰胺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灌注加权成像、影像组学评估腮腺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鉴别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及分型,规划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腮腺肿瘤 影像组学 扩散加权成像 酰胺质子转移 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穿刺入路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强 麻瑞晨 +2 位作者 党彩艳 吴婧 高晓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8期613-615,共3页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头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的发作性的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又称为"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三个分支中上颌支受累发生率最高,表现为在上颌神经支配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疼痛性质如闪电、刀割...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头面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的发作性的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又称为"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三个分支中上颌支受累发生率最高,表现为在上颌神经支配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神经痛,疼痛性质如闪电、刀割,令人难以忍受。射频温控热凝上颌神经干和三叉神经节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射频热凝三叉神经节是颅内操作,对穿刺精度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热凝治疗 三叉神经节 上颌神经 上颌支 支配区域 冠突 热凝 翼突外侧板 翼腭窝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CT和增强MRI诊断面神经损伤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芸芸 宁文德 +4 位作者 董季平 高燕军 张军俭 刘红生 杨想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HRCT、增强MR扫描诊断面神经损伤的价值。方法对18例面神经损伤患者行HRCT及增强MR扫描。在Philips EBW工作站行面神经管、面神经CPR,观察颞骨骨折部位、类型、面神经管、面神经受累及走行。采用GE AW 4.5工作站,与健侧相比,观... 目的探讨HRCT、增强MR扫描诊断面神经损伤的价值。方法对18例面神经损伤患者行HRCT及增强MR扫描。在Philips EBW工作站行面神经管、面神经CPR,观察颞骨骨折部位、类型、面神经管、面神经受累及走行。采用GE AW 4.5工作站,与健侧相比,观察患侧面神经受累位置、粗细及信号变化。结果 18例中,纵行骨折8例、横行骨折5例、混合型骨折5例。HRCT轴位及CPR显示颞骨骨折18例,其中面神经骨管迷路段受累1例,膝状神经窝受累2例,鼓室段受累4例,膝状神经窝、鼓室段同时受累并发中耳腔积血2例,面神经管鼓室段与中耳腔积血关系密切3例,面神经管骨壁无明显骨折6例。增强MRI及CPR显示面神经损伤18例,其中内听道段受累12例,迷路段受累14例,膝状神经节受累18例,鼓室段受累16例,乳突段受累15例。患侧面神经内听道段、迷路段、膝状神经节、鼓室段、乳突段信号强度比值均高于健侧(P均<0.001)。结论 HRCT、增强MRI可评价不同节段面神经损伤,CPR可直观显示颞骨内面神经及骨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创伤和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剂 磁共振成像 曲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增强扫描及曲面重建在面神经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赵芸芸 高燕军 +2 位作者 董季平 宁文德 邬小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52-756,共5页
目的探讨MR增强扫描及曲面重建(CPR)在面神经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面神经炎患者行MR增强扫描。通过GE AW 4.5工作站观察患者颅内面神经受累情况,测量面神经及邻近颞叶组织的信号强度,计算面神经与同一层面邻近颞叶的信号强度... 目的探讨MR增强扫描及曲面重建(CPR)在面神经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面神经炎患者行MR增强扫描。通过GE AW 4.5工作站观察患者颅内面神经受累情况,测量面神经及邻近颞叶组织的信号强度,计算面神经与同一层面邻近颞叶的信号强度比值(SIR)。通过Philips EBW工作站进行面神经的CPR重建,整体观察患者面神经的颅内走行及受累情况。结果 30例面神经炎患者中,患侧面神经膝状神经节、鼓室段、迷路段、内听道段及乳突段的SIR分别为1.59±0.28、1.16±0.16、1.38±0.20、1.30±0.19及0.96±0.14,健侧SIR分别为1.08±0.19、0.74±0.13、0.81±0.13、0.83±0.08及0.69±0.12,各受累部位患侧面神经SIR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PR图像可直观显示面神经受累部位及面神经的颅内走行情况。结论面神经MR增强扫描及CPR技术有助于清晰显示面神经炎患者颅内面神经走行及受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疾病 磁共振成像 影像增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冷冻切片诊断及延迟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海玮 柴丽丽 +2 位作者 杨国青 陈燕 王娟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41-1143,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65例PTC的病理资料,光镜下观察术中冷冻切片及常规石蜡切片,并对其中12例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K19、Galectin-3、MC、CK (34βE1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65例PTC的病理资料,光镜下观察术中冷冻切片及常规石蜡切片,并对其中12例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K19、Galectin-3、MC、CK (34βE12)、CD56及Ki-67的表达,同时行BRAF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165例患者中女性134例,男性31例,经术中冷冻诊断确诊141例,准确率为85. 5%。延迟诊断21例(12. 7%),假阴性诊断3例(1. 8%)。CK19和Galectin-3在PTC中呈强阳性。BRAF基因V600E突变7例。结论 PTC女性多见,术中冷冻切片对PTC的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病理医师需掌握冷冻切片中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的变异,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CK19和Galectin-3有助于PTC的诊断,BRAF基因突变检测可作为临床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冷冻切片 CK19 GALECTIN-3 免疫组织化学 BRAF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CT诊断外伤性颞骨内耳损伤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芸芸 董季平 +3 位作者 宁文德 刘红生 张军俭 邬小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93-1496,共4页
目的探讨HRCT诊断外伤性颞骨内耳损伤的价值。方法对106例颞骨外伤患者进行HRCT轴位扫描,收集其中内耳损伤患者12例。应用Philips工作站,行颞骨(耳蜗、前庭、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后半规管)MPR并观察内耳损伤位置、类型及其相邻结构... 目的探讨HRCT诊断外伤性颞骨内耳损伤的价值。方法对106例颞骨外伤患者进行HRCT轴位扫描,收集其中内耳损伤患者12例。应用Philips工作站,行颞骨(耳蜗、前庭、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后半规管)MPR并观察内耳损伤位置、类型及其相邻结构受累的情况。结果 12例内耳损伤患者中,内耳骨折8例,气迷路3例,耳蜗异物1例;3例合并外伤性迷路骨化。结论 HRCT扫描及MPR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内耳受损情况,是诊断内耳损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颞骨 内耳 创伤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33+干细胞在胰腺癌放疗耐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敏聪 王中卫 +2 位作者 黄蓝萱 韩丽丽 谢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6-220,共5页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在胰腺癌放疗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磁珠分选法分选CD133+胰腺癌干细胞,首先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放射线干预后胰腺癌不同细胞亚群的增殖活性及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放射线干预后胰腺... 目的研究肿瘤干细胞在胰腺癌放疗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磁珠分选法分选CD133+胰腺癌干细胞,首先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放射线干预后胰腺癌不同细胞亚群的增殖活性及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放射线干预后胰腺癌细胞CD133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观察不同细胞亚群的细胞周期分布。结果用放射线干预后,CD133+干细胞与未分选细胞及CD133-细胞相比,存活率最高、凋亡率最低,且胰腺癌细胞中CD133+干细胞比例上升,CD133蛋白和RNA表达均上调;CD133+干细胞与未分选细胞和CD133-细胞相比,G 0/G 1期比例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133+胰腺癌干细胞是导致胰腺癌细胞放疗耐受的重要原因之一,而G 0/G 1期比例高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放疗耐受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基因rs266729(-11377C/G)位点多态性与血压对钠、钾反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吴冠吉 牟建军 +2 位作者 刘富强 蒋伟 张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9-783,共5页
目的通过慢性盐负荷及补钾干预试验,研究脂联素基因rs266729(-11377C/G)位点多态性与血压钠、钾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陕西眉县农村汉族人群中126个家系342名受试者,参与为期3周的慢性盐负荷及补钾干预试验,包括基线资料调查3d,低盐(... 目的通过慢性盐负荷及补钾干预试验,研究脂联素基因rs266729(-11377C/G)位点多态性与血压钠、钾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陕西眉县农村汉族人群中126个家系342名受试者,参与为期3周的慢性盐负荷及补钾干预试验,包括基线资料调查3d,低盐(LS)饮食、高盐(HS)饮食、高盐补钾(HS+K)饮食各7d。根据其高盐饮食期较低盐饮食期的平均动脉压(MAP)升高幅度≥10%为标准分为盐敏感组(130例)和盐不敏感组(212例),分别于基线及各干预期末抽取空腹静脉血标本。采用ReadyAmpTM基因组DNA纯化系统纯化外周血DNA,运用连接酶特异检测技术(LDR-PCR)对脂联素rs266729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盐敏感者检出占38%。先证者基线期收缩压、舒张压、MAP水平高于同胞、配偶及子女,父母基线期收缩压水平最高;饮食干预后血压在低盐期下降,高盐期升高,而高盐补钾期再次下降。与基线期比较,尿钠排泄量在低盐期明显下降,在高盐期明显升高;此外,补钾不仅能够增加钾的排泄量,而且能轻微促进钠的排泄。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rs266729(-11377C/G)位点多态性与盐敏感性(Z=2.320,P=0.020)及血压对钾的反应性(Z=2.325,P=0.020)均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脂联素基因启动子区rs266729(-11377C/G)位点多态性与血压盐敏感性以及血压对钾的反应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基因多态性 盐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