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女性骨密度峰值阶段腰椎骨密度与体脂分布的相关性,探讨青年女性瘦身与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一组25~35岁的女性志愿者,采集每位志愿者的一般信息(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目的研究女性骨密度峰值阶段腰椎骨密度与体脂分布的相关性,探讨青年女性瘦身与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一组25~35岁的女性志愿者,采集每位志愿者的一般信息(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依据BMI将其分为两组,瘦型(BMI<21.4)和胖型(BMI≥21.4)。利用Midways pro定量CT(QCT)分析系统,测量脐水平腹内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腹壁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SFA)、腰椎2~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计算腹脂比(VF/SF)及腰椎平均BMD(vBMD)。两组间体脂参数、vBMD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vBMD与体脂参数的相关性采用 Pearson 相关性检验。结果纳入共计95名志愿者,其中瘦型43名,胖型52名。两组间VFA、SF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分别为0.01、0.003;两组间腰臀比、VF/SF、vBMD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青年女性腰椎vBMD与VF/SF呈显著性相关( r =0.381, P =0.034)。结论女性腰椎峰值骨密度与BMI、腰围、臀围、VFA、SFA不具有相关性,与腹脂比(VF/SF)显著相关。青年女性科学瘦身不会降低机体骨密度储备。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大腿上端软组织三维CT参数在评估老年女性低能量髋部骨折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因跌倒行髋部CT检查的老年女性的临床及CT资料。按照有无髋部骨折分为骨折组与未骨折组。在CT后处理工作站上人工测...目的:探讨大腿上端软组织三维CT参数在评估老年女性低能量髋部骨折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因跌倒行髋部CT检查的老年女性的临床及CT资料。按照有无髋部骨折分为骨折组与未骨折组。在CT后处理工作站上人工测量骨折健侧及未骨折组右侧大腿上部肌肉体积(VMT)、肌间脂肪体积(VIMAT)、皮下脂肪体积(VSAT)以及T_(20)(小转子上方20 mm处)股骨颈长径皮质比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上述CT参数的差异。结果:30例低能量髋部骨折患者与34例未骨折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及BMI无统计学差异。骨折组T_(20)长径皮质比率及大腿上部肌肉体积均明显小于未骨折组(11.59%±1.42 vs 14.31%±2.55,P<0.001;299.80±42.32 mm^(3) vs 323.79±39.82mm^(3),P=0.023)。结论:除股骨颈骨皮质厚度,CT测量的大腿上部肌肉体积可作为评估老年女性低能量髋部骨折的风险指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女性骨密度峰值阶段腰椎骨密度与体脂分布的相关性,探讨青年女性瘦身与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关系。方法纳入一组25~35岁的女性志愿者,采集每位志愿者的一般信息(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依据BMI将其分为两组,瘦型(BMI<21.4)和胖型(BMI≥21.4)。利用Midways pro定量CT(QCT)分析系统,测量脐水平腹内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腹壁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fat area,SFA)、腰椎2~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计算腹脂比(VF/SF)及腰椎平均BMD(vBMD)。两组间体脂参数、vBMD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vBMD与体脂参数的相关性采用 Pearson 相关性检验。结果纳入共计95名志愿者,其中瘦型43名,胖型52名。两组间VFA、SFA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分别为0.01、0.003;两组间腰臀比、VF/SF、vBMD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青年女性腰椎vBMD与VF/SF呈显著性相关( r =0.381, P =0.034)。结论女性腰椎峰值骨密度与BMI、腰围、臀围、VFA、SFA不具有相关性,与腹脂比(VF/SF)显著相关。青年女性科学瘦身不会降低机体骨密度储备。
文摘目的:探讨大腿上端软组织三维CT参数在评估老年女性低能量髋部骨折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2019年1月-2021年1月因跌倒行髋部CT检查的老年女性的临床及CT资料。按照有无髋部骨折分为骨折组与未骨折组。在CT后处理工作站上人工测量骨折健侧及未骨折组右侧大腿上部肌肉体积(VMT)、肌间脂肪体积(VIMAT)、皮下脂肪体积(VSAT)以及T_(20)(小转子上方20 mm处)股骨颈长径皮质比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上述CT参数的差异。结果:30例低能量髋部骨折患者与34例未骨折者的年龄、身高、体重及BMI无统计学差异。骨折组T_(20)长径皮质比率及大腿上部肌肉体积均明显小于未骨折组(11.59%±1.42 vs 14.31%±2.55,P<0.001;299.80±42.32 mm^(3) vs 323.79±39.82mm^(3),P=0.023)。结论:除股骨颈骨皮质厚度,CT测量的大腿上部肌肉体积可作为评估老年女性低能量髋部骨折的风险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