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阿尔茨海默病记忆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1
作者 耿晓英 张爱香 +3 位作者 骞健 郭刚 张璐璐 王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3-278,297,共7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脑室内注射Aβ1-42的方法,制备AD动物模型。单次腹腔注射(急性治疗组)或连续6d腹腔注射(慢性治疗组)50、100、300mg/kg剂...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脑室内注射Aβ1-42的方法,制备AD动物模型。单次腹腔注射(急性治疗组)或连续6d腹腔注射(慢性治疗组)50、100、300mg/kg剂量的姜黄素,结合海马内微量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每侧1.0μg)、BDNF shRNA慢病毒(每侧2.0×105单位),分析大鼠Y迷宫、Morris水迷宫及旷场行为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BDNF表达变化。结果姜黄素急性治疗对AD模型大鼠自主改变行为、总活动距离、水迷宫潜伏期没有显著作用。300mg/kg姜黄素慢性治疗后AD大鼠自主改变行为(P<0.000 1)及在水迷宫测试中记忆能力(P<0.05)比盐水对照组显著增高。100和300mg/kg姜黄素慢性治疗组海马BDNF表达和盐水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P分别<0.05和<0.000 1)。海马内注射BDNF的AD大鼠水迷宫潜伏期显著下降(F_(4,295)=5.813,P<0.01)。姜黄素慢性治疗+shBDNF组大鼠在2号象限内的游泳时间与盐水对照组无差异(P=0.657),而100mg/kg姜黄素组、BDNF组、假手术组大鼠的停留时间比盐水对照组显著增高(P值分别<0.05、<0.05、<0.000 1)。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调BDNF的表达继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最终对Aβ诱导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姜黄素 海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Y迷宫 MORRIS水迷宫 旷场实验 sh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自然杀伤细胞对内膜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子宫动脉血流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相关性 被引量:7
2
作者 赵静 罗莉 +6 位作者 王卉芳 闫春芳 李东红 王蕴颖 张平 王丽萍 蔡凤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自然杀伤细胞(uNK)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子宫动脉血流与胚胎种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小于35岁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30例,检测种植窗期子宫动脉搏动指数,收集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uNK... 目的探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自然杀伤细胞(uNK)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子宫动脉血流与胚胎种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小于35岁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30例,检测种植窗期子宫动脉搏动指数,收集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uNK细胞标记物CD56+、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F8因子及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标记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重链肌球蛋白(SMM)的表达、定位。随访助孕结局,根据是否临床妊娠及至少有2次或2次以上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失败史,分为妊娠组和反复种植失败组。结果①uNK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与F8因子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581,P<0.01)。②uNK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与αSMA、SMM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572,r=0.569,P<0.01)。③反复种植失败组和妊娠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分别为(0.85±1.51;0.93±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P>0.05)。结论①人种植窗期子宫内膜uNK细胞与微血管密度、血管成熟度呈正相关,提示uNK细胞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②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对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妊娠组和反复种植失败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K细胞 种植窗期 F8因子 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 重链肌球蛋白(SMM) 体外受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检测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伟伟 王怀洲 +1 位作者 霍妍佼 李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5-361,共7页
背景青光眼以损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继而出现视野缺损为特征,高分辨率频域OCT(SD-OCT)可以准确可靠地定量分析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目的探讨黄斑区GCC厚度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诊断意义。方... 背景青光眼以损害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继而出现视野缺损为特征,高分辨率频域OCT(SD-OCT)可以准确可靠地定量分析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目的探讨黄斑区GCC厚度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诊断试验研究设计。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连续纳入POAG患者70例和30名健康志愿者,应用RTVue SD—OCT对70例POAG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黄斑区GCC厚度和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检测,并行Humphrey视野检查,均纳入受检者的右眼进行统计。根据视野检查的平均缺损(MD)值将POAG分为早期、进展期和晚期,对各组受检眼平均GCC、上方GCC和下方GCC、平均RNFL、上方RNFL、下方RNFL、局部丢失体积(FLV)和整体丢失体积(GLV)进行比较;评估POAG患者GCC厚度、RNFL厚度与视野MD值的关系,采用曲线下面积(AUC)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GCC厚度和RNFL厚度对POAG的诊断效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期POAG组、进展期POAG组和晚期POAG组的平均GCC、上方GCC、下方GCC、平均RNFL、上方RNFL和下方RNFL均明显降低,FLV和GLV均明显升高,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早期POAG组比较,进展期POAG组和晚期POAG组受检眼平均GCC值和平均RNFL厚度值均明显下降,GLV值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晚期POAG组受检眼上方RNFL厚度值明显低于早期PO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晚期POAG组受检眼上方GCC值明显低于早期POAG组和进展期POA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早期POAG组比较,进展期POAG组和晚期POAG组受检眼下方GCC和下方RNFL厚度值明显下降,FLV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OAG患者平均GCC、上方GCC和下方GCC、平均RNFL、上方RNFL和下方RNFL与MD值均呈线性正相关(r=0.624、0.583、0.601、0.571、0.447、0.537,均P〈0.001);POAG患者平均GCC与平均RNFL、上方GCC与上方RNFL以及下方GCC与下方RNFL均呈线性正相关(r=0.648、0.630、0.602,均P〈0.001)。平均GCC、上方GCC、下方GCC、FLV、GLV、平均RNFL、上方RNFL和下方RNFL的AUC值分别为0.965、0.924、0.979、0.985、0.980、0.990、0.979和0.992(均P〈0.001)。GCC参数中FLV与下方RNFL的AU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AG患者下方GCC厚度更容易受到损伤,GCC参数中FLV和GLV是诊断POAG的敏感指标,GCC厚度可以作为诊断和判断POAG病情进展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诊断 相干光i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吲哚胺2,3双加氧酶活性可增强Toll样受体7激动剂咪喹莫特在胃癌中的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燕姿 武咪 +2 位作者 平宝华 李娅 常远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6-700,723,共6页
目的探究Toll样受体激动剂对胃癌的治疗作用,并且验证是否能够通过抑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活性增强细胞免疫应答,提高Toll样受体激动剂在胃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MFC小鼠胃癌细胞株,在C57BL/6J鼠中... 目的探究Toll样受体激动剂对胃癌的治疗作用,并且验证是否能够通过抑制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活性增强细胞免疫应答,提高Toll样受体激动剂在胃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MFC小鼠胃癌细胞株,在C57BL/6J鼠中进行在体成瘤实验,将小鼠分成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咪喹莫特(imiquimod,IMQ)治疗组,抑制IDO组,抑制IDO联合IMQ治疗组。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肿瘤的生长速度及生存率,取小鼠肿瘤引流淋巴结运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技术检测其中IDO、IFN-γ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肿瘤组织内CD8+T细胞的数量来反映细胞免疫应答强度。结果①IMQ肿瘤内注射治疗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同时诱导引流淋巴结内IDO表达升高(P<0.01);②抑制IDO可增强IMQ的肿瘤治疗效果,与单纯IMQ治疗组相比,肿瘤生长进一步减慢(P<0.05),小鼠生存期延长(P<0.01);③抑制IDO使肿瘤引流淋巴结内IFN-γ表达明显升高,表明Th1型免疫应答的激活(P<0.05);④CD8+T细胞数量在抑制IDO后比单纯IMQ治疗组明显增多(P<0.01),表明肿瘤细胞免疫被增强。结论Toll样受体7激动剂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并延长小鼠生存期,但其诱导IDO表达的作用阻碍了部分疗效,通过抑制IDO能够增强其肿瘤治疗效果,这一作用是通过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TOLL样受体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IDO IFN-Γ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通过抑制肥胖小鼠肝脏氧化应激改善胰岛素抵抗 被引量:9
5
作者 周博 郭秦乐 +2 位作者 李会霞 徐琳 李红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5,187,共6页
目的探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以及在氧化应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高脂饮食小鼠模型后分组,干预组小鼠注射FGF21,进行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实验测定,运用免疫印迹分析和免疫共沉淀检测肝脏组织氧化应... 目的探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可能机制以及在氧化应激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构建高脂饮食小鼠模型后分组,干预组小鼠注射FGF21,进行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实验测定,运用免疫印迹分析和免疫共沉淀检测肝脏组织氧化应激标志物(iNOS)和胰岛素信号通路分子的蛋白(IRS-1和Akt)表达情况,同时运用油红O染色评估肝脂肪变性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FGF21干预组的体重、血糖及胰岛素水平降低,胰岛素敏感性提高。同时,在FGF21干预组小鼠肝脏组织的iNOS及TNF-α蛋白表达降低,IRS-1酪氨酸和Akt丝氨酸的磷酸化水平增高;FGF21组较对照组的肝脏脂质积聚明显减少,改善了肥胖小鼠的肝脂肪变性。结论 FGF21可作为一个重要的糖脂代谢调控子,通过抑制肝脏氧化应激,重建其受损的胰岛素信号通路,减少肝脏脂肪积聚,改善肥胖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 氧化应激 肝脂肪变性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小鼠干眼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娟 周颖 +3 位作者 谭钢 王甜 鲜盼盼 龙乾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01-905,共5页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exosomes,MSC-Exo)治疗小鼠干眼的效果。方法选取32只(64眼)雄性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各8只。除D组不予处理外,其余24只均给予2 g·L^-... 目的探讨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esenchymal stem cells derived exosomes,MSC-Exo)治疗小鼠干眼的效果。方法选取32只(64眼)雄性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各8只。除D组不予处理外,其余24只均给予2 g·L^-1苯扎氯铵滴双眼,连续14 d,各建立中重度干眼模型。造模结束后,A组用25 g·L^-1 MSC-Exo滴眼液点眼,B组用磷酸盐缓冲液点眼,C组为阴性对照组,造模后不予处理。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7天进行小鼠泪膜功能相关检查,包括泪液分泌实验(SchirmerⅠ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荧光素染色评分(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测定。于相应时间点收集其角膜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角膜上皮组织结构变化。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天,A、B、C三组SⅠT、BUT及FL(FL仅A、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时间点SⅠT、BUT A、B、C组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第4天、第7天,A组SⅠT较B组、C组明显增加,A组BUT较B组、C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第4天、第7天,A组SⅠT较B组,C组明显增加,A组BUT较B组、C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第4天和第7天,A组SⅠT、BUT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为P<0.05),F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B组SⅠT、BUT与治疗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F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造模后未行治疗;D组未行任何处理,两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均为P>0.05)。电镜观察可见:A组角膜上皮微绒毛呈指状突起,微绒毛数量多,排列整齐;B组角膜上皮微绒毛减少、变短、排列紊乱;C组角膜上皮微绒毛可见明显减少、脱落、缺失,排列紊乱;D组角膜上皮微绒毛形态呈指状突起,排列整齐,数量多;C组与A组和D组有很大差异。结论MSC-Exo滴眼液对小鼠干眼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有望为临床干眼的治疗带来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干眼 泪膜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及反歧视态度现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欣文 杨柳 +2 位作者 白娥 李静 李芬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2期246-249,共4页
目的通过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探讨艾滋病防治中的反歧视问题。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4月至6月,对西安地区2所医学院校1352名医学生进行匿名式自填问卷调查,资料整理录入后,采用SPSS19.0进行统... 目的通过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探讨艾滋病防治中的反歧视问题。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4年4月至6月,对西安地区2所医学院校1352名医学生进行匿名式自填问卷调查,资料整理录入后,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受访医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高于95%;对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则偏低;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意愿方面,68.9%的受访医学生害怕以后工作中接触艾滋病患者,60.1%的人不愿去有艾滋病患者的科室工作,38.7%的人不愿意从事与艾滋病防治相关工作,33.6%的人认为艾滋病患者应实施隔离治疗。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较明显,对艾滋病相关认知的欠缺和恐惧是导致歧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医学生在校期间的艾滋病防治及反歧视相关教育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艾滋病患者 反歧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视网膜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于敬妮 刘钊 杨新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84-987,共4页
多焦视网膜电图通过互相关技术可以同时记录视网膜不同局域的视网膜电反应信号,继而可以显现视网膜中央40°~50°的功能地形图,其优势在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客观的中心视网膜功能评估地形图。为此,本文基于当前的文献报... 多焦视网膜电图通过互相关技术可以同时记录视网膜不同局域的视网膜电反应信号,继而可以显现视网膜中央40°~50°的功能地形图,其优势在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客观的中心视网膜功能评估地形图。为此,本文基于当前的文献报道,对多焦视网膜电图在常见的后天获得性视网膜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电图 视网膜疾病 光学相干继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焦视觉诱发电位和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检查在青光眼诊断中的比较
9
作者 杨新光 刘钊 +3 位作者 于敬妮 李沛 潘爱珠 陈宇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39-744,共6页
目的比较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VEP)和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HRT)检查在诊断青光眼功能和结构改变时的灵敏度(Se)和特异度(Sp)以及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对49例青光眼患者和30例正常志愿者分别行Humphrey视野(HVF)、mVEP和HRT-Ⅱ检查,各... 目的比较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VEP)和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HRT)检查在诊断青光眼功能和结构改变时的灵敏度(Se)和特异度(Sp)以及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对49例青光眼患者和30例正常志愿者分别行Humphrey视野(HVF)、mVEP和HRT-Ⅱ检查,各选一侧眼纳入研究,评价诊断检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3种检查的一致性。结果对照组视野平均缺损(MD)为(-0.4±1.8)dB,模式标准差(PSD)为(-0.4±1.8)dB。试验组MD为(-7.0±6.0)dB,PSD为(6.5±3.7)dB。mVE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Kappa值分别为92%、97%和86.82%。HRT-Ⅱ的灵敏度、特异度和Kappa值分别为61%~82%、93%~97%和51.85%~71.73%。HVF和mVEP之间不同视野区域所显示的缺损呈现出高度一致性;而HVF和mVEP中视野缺损对应区域,与HRT-Ⅱ所显示的视盘结构异常一致性较差。HRT-Ⅱ诊断青光眼时moorfield回归分析分类、FSM判别函数和RB判别函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5%CI:0.76~0.92)、0.78(95%CI:0.68~0.89)、0.86(95%CI:0.73~0.91)。结论 mVEP和HRT-Ⅱ客观检查能探测青光眼损害,但一致性较差。HVF和mVEP检查的一致性优于各自与HRT-Ⅱ结构检查的一致性。但为了确保不漏诊,可考虑采用HVF、HRT-Ⅱ和mVEP三联平行诊断试验来提高青光眼诊断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视野 视觉诱发电位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E3与DA1U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敏感性的差异研究
10
作者 莫明树 李红波 +5 位作者 王宝英 朱昭亮 王少兰 冯燕 朱若晨 俞小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目的比较SD、E3与DA1U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敏感性,为构建不同品系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和研究眼底色素抗光损伤保护视网膜的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年SD、E3、DA1U大鼠,雌雄随机选取,采用视网膜电图与HE染色分别检测正常情况下... 目的比较SD、E3与DA1U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敏感性,为构建不同品系大鼠视网膜光损伤模型和研究眼底色素抗光损伤保护视网膜的相关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成年SD、E3、DA1U大鼠,雌雄随机选取,采用视网膜电图与HE染色分别检测正常情况下与光损伤后不同品系大鼠视网膜感光功能与组织形态变化,采用TUNEL染色观察光损伤后视网膜凋亡细胞的分布与数量。结果正常状态下,SD大鼠色素上皮层、脉络膜层及E3大鼠色素上皮层均无色素分布,而E3大鼠脉络膜层、DA1U大鼠色素上皮层与脉络膜层有褐色色素分布;HE结果显示,在正常状态下,3种品系大鼠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光损伤条件下,SD大鼠视网膜各层细胞均严重受损;视网膜电图结果显示,在正常状态下,不同品系大鼠间视网膜电图视杆细胞反应b波振幅存在显著差异,E3大鼠最大混合反应a波及b波振幅与SD大鼠相比有显著差异,而在光损伤条件下,与SD大鼠相比,E3和DA1U大鼠视网膜电图a波与b波的波幅降幅显著减弱;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SD大鼠相比,E3与DA1U大鼠视网膜内核层及外核层凋亡细胞分布范围与数量均显著下降。结论 SD、E3与DA1U大鼠间存在视网膜色素分布与光损伤敏感性的差异,分布于脉络膜与色素上皮层的色素可能在大鼠抗视网膜光损伤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光损伤 大鼠品系 细胞凋亡 色素 SD大鼠 E3大鼠 DAIU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晓琴运用化瘀通络法辨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经验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高彪 周云云 +4 位作者 李雨薇 任翠翠 马为梅 杨婧 雷晓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98-2500,共3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本虚标实,痰浊、瘀血是糖尿病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病机转化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新的致病因素。消渴日久,痰瘀入络,形成痰瘀阻络证。雷晓琴主任医师在古方驻景丸基础上,加用理气化湿、化瘀通络之品化裁,形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本虚标实,痰浊、瘀血是糖尿病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病机转化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新的致病因素。消渴日久,痰瘀入络,形成痰瘀阻络证。雷晓琴主任医师在古方驻景丸基础上,加用理气化湿、化瘀通络之品化裁,形成通络驻景丸方,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痰瘀阻络证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通络驻景丸 化瘀通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BRCA1相互作用蛋白1基因功能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罗莉 魏曙光 +2 位作者 常辽 李生斌 赵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9-961,97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相互作用蛋白1(BRCA1 interacting protein C-terminal helicase 1,BRIP1)基因功能区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采集无关习惯性...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相互作用蛋白1(BRCA1 interacting protein C-terminal helicase 1,BRIP1)基因功能区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位点与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严格按照诊断标准,采集无关习惯性流产患者291例(病例组)、健康对照组281例(对照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4个SNPs位点进行分型;采用SPSS 20.0及Haploview4.2软件分析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单倍型频率分布及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BRIP1基因外显子18 rs4986764位点病例组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469,P=0.039);病例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893,P=0.027, OR =1.330,95% CI =1.033~1.714)。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由rs11079454-rs4986763-rs494986764构成的单倍型高度连锁(D >0.9,r 2 >0.8),对照组T-T-T单倍型频率明显高于病例组(χ^2=8.043,P=0.005, OR =0.565,95% CI =0.381~0.840);病例组T-C-C单倍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92,P=0.036, OR =1.540,95% CI =1.027~ 2.310 )。结论 BRIP1基因第18外显子rs4986764位点可能与习惯性流产有关,携带有C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更容易习惯性流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性流产 BRIP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驻景丸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高彪 周云云 +3 位作者 李雨薇 杨婧 艾华 雷晓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探讨通络驻景丸对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与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PF级SD大鼠,随机取1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造模大鼠以剂量为60 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将造模成功(... 目的:探讨通络驻景丸对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与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PF级SD大鼠,随机取15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造模大鼠以剂量为60 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将造模成功(72 h后血糖≥16.7 mmol/L)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羟苯磺酸钙150 mg/kg)对照组、通络驻景丸大(3.30 g/kg)、中(1.65 g/kg)、小(0.83 g/kg)剂量组。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24周。检测每组大鼠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血流动力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和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数目和内皮细胞数目。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血流速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和视网膜周细胞的丢失、内皮细胞的增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通络驻景丸各剂量组的上述指标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驻景丸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能显著减少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的丢失、抑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驻景丸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络驻景丸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AngⅡ、ET-1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雪倩 李高彪 +5 位作者 刘丽颖 周云云 李雨薇 任翠翠 艾华 雷晓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1-1083,共3页
目的:探讨通络驻景丸对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病变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随机取12只,作空白对照组(A组)。造模大鼠以剂量为60 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链脲佐... 目的:探讨通络驻景丸对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病变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随机取12只,作空白对照组(A组)。造模大鼠以剂量为60 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将造模成功(72 h后血糖≥16.7 mmol/L)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B组)、阳性药(羟苯磺酸钙150 mg/kg)对照组(C组)、通络驻景丸大(3.30 g/kg)、中(1.65 g/kg)、小(0.83 g/kg)剂量组(D组、E组、F组)。灌胃给药,24周后,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中AngⅡ和ET-1的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视网膜组织中ET-1 mRNA和ET-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ngⅡ和ET-1含量比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通络驻景丸大、中剂量组和阳性药组比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视网膜ET-1的含量升高,积分吸光度(IA)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视网膜ET-1 mRNA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通络驻景丸大、中剂量组ET-1和ET-1 mRNA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降低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络驻景丸可能通过抑制DM大鼠AngⅡ、ET-1的表达,阻止DM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驻景丸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内皮素-1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诊治新进展 被引量:29
15
作者 皇甫镜如(综述) 严宏(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PCME)作为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造成术后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炎症反应是黄斑水肿形成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是常见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患病风险与术前糖尿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CME典型临床症状... 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PCME)作为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造成术后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炎症反应是黄斑水肿形成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是常见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患病风险与术前糖尿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CME典型临床症状为术后突然的视力减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可呈特征性花瓣状点彩,晚期可见视盘点状染色,黄斑囊样水肿(CME)最早出现在内核层(INL)中,并逐渐向外丛状层(OPL)发展,最后液体积聚于视网膜下腔。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对PCME与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鉴别诊断已有新的进展。临床上普遍将局部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或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治疗方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式也受到关注。针对特殊类型PCME需个体化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 糖尿病黄斑水肿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飞秒激光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干预对盐敏感高血压大鼠心脏microRNA133a表达及纤维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婕 王静 +1 位作者 刘富强 牟建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3-366,371,共5页
目的观察高盐摄入对Dahl盐敏感大鼠及SD大鼠的血压、左室质量、心肌microRNA133a以及纤维化水平的影响,探讨microRNA133a在高盐干预的盐敏感性高血压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以Dahl盐敏感大鼠及SD大鼠为动物模型,给予高盐饮食喂养4周,... 目的观察高盐摄入对Dahl盐敏感大鼠及SD大鼠的血压、左室质量、心肌microRNA133a以及纤维化水平的影响,探讨microRNA133a在高盐干预的盐敏感性高血压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以Dahl盐敏感大鼠及SD大鼠为动物模型,给予高盐饮食喂养4周,并设置低盐对照组。用tail-cuff法监测各组大鼠血压变化、并检测左室质量指数(LVWI)、左心室心肌组织胶原蛋白I(Collagen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及microRNA133a的表达量。结果高盐组大鼠的血压均比干预前升高,与SD大鼠相比,Dahl盐敏感大鼠高盐组较低盐组血压升高幅度更为显著(P<0.01)。Dahl盐敏感大鼠高盐组LVWI、CollagenⅠ与CTGF表达量均较低盐组明显增加(P<0.01),而SD大鼠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各高盐组microRNA133a表达量均比低盐组下调(P<0.01),Dahl盐敏感大鼠高盐组microRNA133a表达量较SD大鼠高盐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高盐可能通过下调心肌microRNA133a的表达参与盐敏感性高血压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敏感大鼠 心脏 microRNA133a 纤维化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患者不良反应、疾病感染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7
作者 刘雪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780-781,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率、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整体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率、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重症监护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整体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体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护理的满意程度,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因此可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重症监护室 效果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氧还蛋白2对高氧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过度迁移的抑制作用
18
作者 宁小娜 严宏 +2 位作者 郭辰峻 刘富伟 董茜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5-251,共7页
目的研究高氧环境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迁移能力的影响及谷氧还蛋白2(Grx2)对高氧诱导的HLECs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将HLECs分为高氧模型组和常氧对照组,高氧模型组采用含氧体积分数80%的混合气体培养HLECs2d,构建体外高氧诱导的HL... 目的研究高氧环境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s)迁移能力的影响及谷氧还蛋白2(Grx2)对高氧诱导的HLECs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将HLECs分为高氧模型组和常氧对照组,高氧模型组采用含氧体积分数80%的混合气体培养HLECs2d,构建体外高氧诱导的HLECs氧化损伤模型,常氧对照组常氧条件下培养HLECs。利用细胞划痕试验观察各组细胞迁移情况;用鬼笔环肽染色法评估细胞骨架形态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中Grx2mRNA的表达变化。分别将高氧模型组和常氧对照组细胞再分为空质粒转染组和Grx2质粒转染组,通过转染不同质粒,观察不同转染组高氧模型细胞的迁移行为和骨架形态变化,并利用MitoSOX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转染组细胞线粒体活性氧簇(ROS)含量;采用JC-1染色法测定不同转染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并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常氧对照组和高氧模型组细胞培养过程中,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划痕后24h和48h,高氧模型组划痕距离小于常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氧模型组细胞周长长于常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4,P<0.05)。细胞培养后2d,高氧模型组细胞中Grx2mRNA相对表达量为0.54±0.11,低于常氧对照组的1.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8,P<0.01)。Grx2质粒转染组细胞转染效率高于90%。高氧环境下,划痕后24h和48hGrx2质粒转染组细胞划痕距离宽于空质粒转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rx2质粒转染组细胞中Grx2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空质粒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rx2质粒转染组细胞线粒体ROS平均相对荧光强度弱于空质粒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氧条件下,Grx2质粒转染组细胞红/绿荧光强度比高于空质粒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rx2可能通过对高氧下HLECs线粒体氧化应激的调控来抑制HLECs的过度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上皮细胞 高氧 谷氧还蛋白2 细胞迁移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