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道闭锁患儿Kasai手术后胆管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磊 兰照平 +5 位作者 高琪 李明明 谢卫科 王琪 潘永康 卢朝祥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039-1044,共6页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Kasai手术后发生胆管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09例因BA行Kasai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并记录性别、手术时日龄[<60 d、60~90 d(含6...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Kasai手术后发生胆管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09例因BA行Kasai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并记录性别、手术时日龄[<60 d、60~90 d(含60 d)、≥90 d]、术前体重、心血管畸形、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术前肝脏弹性模量值、术前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谷氨酰转肽酶(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手术时长、术后禁食时长、术后住院时长、术后激素使用情况、术后6个月内黄疸消退情况以及术后胆管炎发生情况;根据术后是否出现胆管炎分为胆管炎组(n=71)和非胆管炎组(n=38);采用卡方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09例患儿中,7例(7/109,6.4%)术后1个月黄疸完全消退,41例(41/109,37.6%)术后3个月黄疸完全消退,53例(53/109,48.6%)术后6个月黄疸完全消退;随访期内共发生胆管炎71例(71/109,65.1%),术后3个月内发生胆管炎51例(51/109,46.8%),术后6个月内发生胆管炎60例(60/109,55.0%);早期胆管炎34例(34/71,47.9%),复发性胆管炎40例(34/71,56.3%)。两组术前肝功能(TBIL、DBIL、ALT、AST、ALP、GGT、TBA、TC、AL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男性占比[64.7%(33/51)比35.3%(18/51)]、术前体重[4.54(4.03,5.00)kg比4.50(3.90,4.54)kg]、合并心血管畸形比例[63.6%(42/66)比36.4%(24/66)]、术前彩超检查肝右叶弹性模量值[12.80(10.50,15.60)kPa比10.70(8.70,14.70)kPa]、术前EB病毒感染率[62.7%(47/75)比37.3%(28/75)]、手术时长[3.42(2.92,3.70)h比3.24(2.90,3.75)h]、术后禁食时长[3.00(3.00,3.29)d比3.00(3.00,4.00)d]、术后激素使用率[54.8%(17/31)比45.2%(14/31)]、住院时长[23.00(18.00,27.00)d比24.00(20.00,28.00)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MV感染患儿胆管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前无CMV感染的患儿[50%(13/26)比74.1%(40/54),χ^(2)=4.549,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内黄疸消退患儿胆管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黄疸未消退患儿[50.9%(27/53)比78.6%(44/56),χ^(2)=9.153,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日龄(OR=2.764,95%CI:1.017~7.515,P<0.05)及术后6个月内黄疸是否消退(OR=0.283,95%CI:0.123~0.653,P<0.05)是影响BA术后胆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日龄60~90 d及术后6个月内黄疸未消退是BA患儿Kasai手术后发生胆管炎的危险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以及早期退黄能降低胆管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胆管炎 影响因素分析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操作孔腹腔镜技术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卢朝祥 李鹏 +2 位作者 李明明 苗峰 李中文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16-220,共5页
目的比较3种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6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3组:经脐部弧形切口组5... 目的比较3种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60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3组:经脐部弧形切口组52例、传统两孔腹腔镜组56例和经脐单操作孔腹腔镜组52例。3组患儿在年龄、体重、术前准备、发病时间、性别比例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对比各组患儿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足量喂养时间以及切口并发症等资料。结果经脐部弧形切口组手术时间和术后足量喂养时间均长于腹腔镜组(P<0.05)。3组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脐单操作孔腹腔镜组和传统两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足量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脐单操作孔组术后切口更加美观。结论腹腔镜手术与经脐部弧形切口手术相比创伤更小,术后可以更早地进行足量喂养。此外,经脐单操作孔腹腔镜法可以完成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切口更加美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幽门狭窄/肥厚性 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