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0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力学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瑞泽 王亚强 +3 位作者 张金钰 杨红艳 刘刚 孙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3-24,共12页
金属结构材料是保障国防建设、航空航天和机械工程等领域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向其中引入梯度组织可以使不同尺寸的结构单元相互协调作用,突破单一均质材料的性能短板,有效改善金属材料的综合服役性能。本文围绕近几年国内外梯度结构金... 金属结构材料是保障国防建设、航空航天和机械工程等领域快速发展的物质基础,向其中引入梯度组织可以使不同尺寸的结构单元相互协调作用,突破单一均质材料的性能短板,有效改善金属材料的综合服役性能。本文围绕近几年国内外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相关研究和进展,首先介绍了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艺原理,并总结了其优点与局限性;其次对梯度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了阐释,论述了梯度结构金属材料的服役性能特点,包括强度、塑性、摩擦磨损性能、疲劳损伤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提出了调控梯度结构金属材料服役性能的优化策略;最后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结构金属材料 微观组织 制备方法 力学性能 疲劳性能 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稳态金属材料抗空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再友 徐英鸽 朱金华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2-35,共4页
用旋转圆盘实验机研究了三种金属材料的空蚀。试验结果表明 :Fe -Mn -Si形状记忆合金、Fe -Cr-Ni-Mn不锈钢空蚀中分别诱发产生密排六方晶体结构的马氏体和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的马氏体 ,其抗空蚀性能依次为 0Cr13Ni5Mo不锈钢的 7.3倍和 2 .... 用旋转圆盘实验机研究了三种金属材料的空蚀。试验结果表明 :Fe -Mn -Si形状记忆合金、Fe -Cr-Ni-Mn不锈钢空蚀中分别诱发产生密排六方晶体结构的马氏体和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的马氏体 ,其抗空蚀性能依次为 0Cr13Ni5Mo不锈钢的 7.3倍和 2 .1倍。亚稳态金属材料抗空蚀性能与空蚀过程中动态相变对应力的响应密切相关。空蚀诱发马氏体相变不仅有利于改善材料抗空蚀性能 ,而且马氏体相变及其逆转变引起的能量耗散和伪弹性大大提高了Fe-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蚀 马氏体相变 亚稳态金属材料 0Cr13Ni5Mo不锈钢 抗空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蚀诱发相变对金属材料抗空蚀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再友 朱金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191-1194,1203,共5页
用旋转圆盘试验机研究了 4种金属材料的抗空蚀性能 ,结果表明 :亚稳态金属材料Fe -Mn-Si合金、Fe -Cr -Mn -Ni和Fe -Cr -Ni不锈钢空蚀中分别诱发了密排六方晶体结构马氏体和体心立方晶体结构马氏体 ,其抗空蚀性能依次分别为 0Cr13Ni5Mo... 用旋转圆盘试验机研究了 4种金属材料的抗空蚀性能 ,结果表明 :亚稳态金属材料Fe -Mn-Si合金、Fe -Cr -Mn -Ni和Fe -Cr -Ni不锈钢空蚀中分别诱发了密排六方晶体结构马氏体和体心立方晶体结构马氏体 ,其抗空蚀性能依次分别为 0Cr13Ni5Mo不锈钢的 7 3倍、1 8倍和 1 6倍 ;空蚀诱发马氏体相变有助于提高材料的抗空蚀性能 ,并与空蚀过程中动态相变对应力的响应密切相关 ;马氏体相变及其逆转变引起的能量耗散和伪弹性大大提高了Fe -Mn -Si合金的抗空蚀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蚀 亚稳态金属材料 不锈钢 抗空蚀性能 马氏体相变 旋转圆盘试验机 能量耗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纹织物碳纤维复合材料拉伸失效行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昂 孙杰 +2 位作者 凌唯一 员尔瑾 蔡洪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2,共7页
织物复合材料相较于传统单向层合板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抗冲击损伤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工业领域。基于微观力学失效理论,对平纹织物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进行多尺度研究。从微观代表性体积单元模型中提取应... 织物复合材料相较于传统单向层合板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抗冲击损伤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工业领域。基于微观力学失效理论,对平纹织物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进行多尺度研究。从微观代表性体积单元模型中提取应力放大因子研究介观平纹织物模型,通过ABAQUS平台耦合UMAT子程序实现结构强度预测和损伤失效分析,并对平纹织物复合材料拉伸试验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基体失效最早出现在纬向纤维束,纤维失效集中出现在经向纤维束的卷曲区位置。模拟分析与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纹织物 渐进损伤 微观力学失效理论 多尺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喷涂增材制造铝系金属间化合物研究进展
5
作者 甘雨禾 王骏 +1 位作者 雒晓涛 李长久 《中国表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0,共12页
铝系金属间化合物以其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抗高温氧化与腐蚀性能和低密度的特点,作为防护涂层和结构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室温脆性大的特点导致铝系金属间化合物在激光选区熔化或电子束熔化等高能束增材制造时,存在... 铝系金属间化合物以其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抗高温氧化与腐蚀性能和低密度的特点,作为防护涂层和结构件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室温脆性大的特点导致铝系金属间化合物在激光选区熔化或电子束熔化等高能束增材制造时,存在缺陷多、易开裂等系列工艺难题。冷喷涂技术作为一种低温固态材料沉积技术,有望在较低的热输入条件下制备铝系金属间化合物,避免高能束增材制造中的开裂难题。对此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在冷喷涂技术制备铝系金属间化合物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包括采用直接金属间化合物粉末沉积、单质金属混合粉末冷喷涂与后热处理、机械球磨伪合金粉末与热处理等粉末设计与制备技术路线对冷喷涂沉积行为及沉积体性能的影响;归纳搅拌摩擦后处理与热等静压等后处理工艺对沉积体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对比分析不同技术路线的优点与局限性,以期为冷喷涂增材制造铝系金属间化合物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系金属间化合物 冷喷涂 机械混合粉末 机械球磨伪合金粉末 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纳米叠层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辐照损伤容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金钰 吴凯 +1 位作者 刘刚 孙军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5-581,共7页
金属纳米叠层材料由于不仅可以调整其组元几何尺寸和微观结构尺度,而且可以引入具有不同本征性能的组元材料和不同结构的层间异质界面,在获得高强韧与高辐照损伤容限金属结构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能力。结合当前国内外有关金属叠层材料力... 金属纳米叠层材料由于不仅可以调整其组元几何尺寸和微观结构尺度,而且可以引入具有不同本征性能的组元材料和不同结构的层间异质界面,在获得高强韧与高辐照损伤容限金属结构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能力。结合当前国内外有关金属叠层材料力学性能与辐照特性尺寸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分别阐述了晶体/晶体Cu/Mo与晶体/非晶Cu/Cu-Zr金属叠层材料He^+辐照前后的结构演变与力学特性,揭示了上述两类金属叠层材料的强化与损伤机制的异同,并对高辐照损伤容限纳米叠层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纳米叠层材料 界面 塑性变形 辐照损伤容限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金属复合材料激光穿透共熔池焊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建勋 苟宁年 《航空制造技术》 2018年第17期16-22,共7页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高效连接技术。在激光穿透焊接时,熔池中液态金属会受到横向温度梯度引起的表面张力和穿透匙孔中喷射蒸汽摩擦力的共同作用而产生上下两个相对独立的涡流,这一现象会使熔池中上部和下部金属保持相对... 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高效连接技术。在激光穿透焊接时,熔池中液态金属会受到横向温度梯度引起的表面张力和穿透匙孔中喷射蒸汽摩擦力的共同作用而产生上下两个相对独立的涡流,这一现象会使熔池中上部和下部金属保持相对独立,从而促成焊缝金属的上下层状分布特征,利用这一现象,提出了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单道激光穿透共熔池高效焊接技术。利用该技术,成功实现了X65/DSS2205双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对接焊,焊接接头组织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焊缝组织上部和下部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独立特征,焊缝上下部的合金元素发生了相对较小的流动交换,优化的工艺条件可使复层焊缝金属的稀释率小于3%,使得复合板上层焊缝和下层焊缝金属达到了最大的相对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板 激光穿透共熔池焊 组织 元素分布 X65/DSS22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基复合材料钎焊与液相扩散焊焊接区增强体/基体界面演变行为及其对接头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贵锋 张建勋 裴怡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82-85,共4页
综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增强体/基体(R/M)界面接合类型,对比了焊接条件下与制备条件下R/M界面结合特征的差别。据此首次提出将界面分为一次界面与二次界面的分类方法;进而提出了钎焊与液相扩散焊热循环中R/M界面演变行为模式,即一次界... 综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增强体/基体(R/M)界面接合类型,对比了焊接条件下与制备条件下R/M界面结合特征的差别。据此首次提出将界面分为一次界面与二次界面的分类方法;进而提出了钎焊与液相扩散焊热循环中R/M界面演变行为模式,即一次界面的损伤/解体与二次界面的重建。讨论了R/M界面演变行为及其对接头强度的直接与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钎焊 液相扩散焊 界面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纤维复合材料模型试样阻尼实验研究
9
作者 柳永宁 何家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194-196,共3页
本文首次采用单纤维增强的铝基丝状复合材料定量化地研究了复合材料界面的阻尼行为.对所采用的三种金属纤维复合试样的研究表明,复合材料对于应变幅的非线性变化来自纤维与基体界面,与基体组织特性无关.该结果对复合材料阻尼特性的设计... 本文首次采用单纤维增强的铝基丝状复合材料定量化地研究了复合材料界面的阻尼行为.对所采用的三种金属纤维复合试样的研究表明,复合材料对于应变幅的非线性变化来自纤维与基体界面,与基体组织特性无关.该结果对复合材料阻尼特性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阻尼 内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高纯原材料的重要性——以金属镁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博 刘博宇 +1 位作者 杨灏 单智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6-584,共9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在许多核心科技产业的关键零部件的选材上仍然严重依赖进口原材料,面临着众多“卡脖子”问题,从根本上限制了我国高新材料产业和制造业的自主发展与快速升级。从我国原镁产业的现状出发,阐述...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但在许多核心科技产业的关键零部件的选材上仍然严重依赖进口原材料,面临着众多“卡脖子”问题,从根本上限制了我国高新材料产业和制造业的自主发展与快速升级。从我国原镁产业的现状出发,阐述了原镁中的杂质对镁合金和海绵钛等下游产品的影响,分析了现有金属镁纯化方法的局限性,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历年来的经费支持分布为依据,探究了造成目前镁产业现状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指出在国家层面加大对高纯镁及其他高纯原材料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对促进我国原材料产业及相关下游产业的提质升级、提升我国材料产业战略安全系数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材料 高纯 产业升级 战略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二维晶体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兰 张龙 马飞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7,共8页
石墨烯的发现掀起了人们对二维晶体材料的探索热潮。单层或少数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是二维晶体材料的典型代表,此类材料的带隙合适、电子迁移率和热导率高、光吸收强、比表面积大,在新型光电器件、光/电催化、锂离子电池电极、... 石墨烯的发现掀起了人们对二维晶体材料的探索热潮。单层或少数层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是二维晶体材料的典型代表,此类材料的带隙合适、电子迁移率和热导率高、光吸收强、比表面积大,在新型光电器件、光/电催化、锂离子电池电极、气体传感及生物医学等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应用潜能。特别是,对于TMDs二维晶体与其他材料复合而成的纳米结构,强烈的界面耦合作用对材料物理和化学特性的调控至关重要,甚至可能导致新奇特性,预示着新功能和新应用。详细综述了TMDs二维晶体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与性能的界面调控及其潜在应用,并指出了该研究领域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 复合结构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及其耐磨蚀涂层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齐泓钧 坚永鑫 +3 位作者 陈子晗 黄国胜 皇志富 邢建东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8,共8页
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表面涂层制备技术,可用于制备具有冶金结合的致密金属防护涂层。与传统熔覆工艺相比,超高速激光熔覆的加工效率高、涂层稀释率低,且涂层内部晶粒组织明显细化,可表现出更加优异的防护性能,在工业生产中... 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表面涂层制备技术,可用于制备具有冶金结合的致密金属防护涂层。与传统熔覆工艺相比,超高速激光熔覆的加工效率高、涂层稀释率低,且涂层内部晶粒组织明显细化,可表现出更加优异的防护性能,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的原理与加工特点,分析了国内外超高速激光熔覆设备的发展现状,综述了超高速激光熔覆涂层材料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当前超高速激光熔覆涂层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及其涂层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工程 超高速激光熔覆 涂层材料 耐磨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着基底薄膜材料的原位电镜拉伸实验方法
13
作者 吴戈 吕坚 单智伟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21-626,共6页
薄膜材料通常附着于基底,其在耐磨抗蚀涂层、微纳机电系统、微纳电子元器件等方面有重要应用。这些材料在不同的服役条件下会处于不同的应力状态,如压缩和拉伸等。因此,对薄膜材料的压缩、拉伸性能的评估非常重要。由于通常情况下薄膜... 薄膜材料通常附着于基底,其在耐磨抗蚀涂层、微纳机电系统、微纳电子元器件等方面有重要应用。这些材料在不同的服役条件下会处于不同的应力状态,如压缩和拉伸等。因此,对薄膜材料的压缩、拉伸性能的评估非常重要。由于通常情况下薄膜材料与基底的结合力较强,难以将其从基底上剥离从而转移至微纳力学平台上进行测试,因此先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附着基底薄膜材料的压缩性能。为了弥补先前报道对于此种材料拉伸实验方法介绍的不足,本文以纳米结构铝合金薄膜为例介绍了原位扫描电子显微与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拉伸试样的加工流程、实验平台的设置方法及实验结果的简要演示。此方法实施简便,为测试附着基底薄膜材料拉伸性能的通用技术。该技术的发展有望为高强高延性薄膜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有力的实验测试手段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拉伸 电子显微 薄膜材料 微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末锻造Al_(2)O_(3)颗粒增强Fe–Ni–Mo–C–Cu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旭 史思阳 +5 位作者 张腾雨 田谨 吴亚科 王邃 赵振智 江峰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5-282,共8页
通过粉末锻造技术制备了不同含量微米级Al_(2)O_(3)颗粒强化的Fe–Ni–Mo–C–Cu(Q61)复合材料,并对调质态和淬火态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Al_(2)O_(3)质量分数为0.15%时,增强颗粒在基体内分布均匀;相较于同种状... 通过粉末锻造技术制备了不同含量微米级Al_(2)O_(3)颗粒强化的Fe–Ni–Mo–C–Cu(Q61)复合材料,并对调质态和淬火态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Al_(2)O_(3)质量分数为0.15%时,增强颗粒在基体内分布均匀;相较于同种状态下不添加增强颗粒的单一Q61,调质态复合材料的硬度从HRC 38增至HRC 39.8,屈服强度从1106 MPa增至1121 MPa,延伸率从12%降至6.5%;淬火态复合材料的硬度从HRC 61.5增至HRC 63.2,磨损率从5.27×10^(-6)mm^(3)·m^(-1)·N^(-1)降至3.08×10^(-6)mm^(3)·m^(-1)·N^(-1),低于对比试验用的典型齿轮材料40Cr的磨损率(3.34×10^(-6)mm^(3)·m^(-1)·N^(-1))。当Al_(2)O_(3)质量分数大于0.15%时,Al_(2)O_(3)颗粒逐渐偏聚,虽然调质态下复合材料屈服强度仍继续小幅增加,但塑性严重退化,且淬火态复合材料磨损率增加,耐磨性变差。综合来看,添加0.15%Al_(2)O_(3)颗粒强化Q61复合材料在调质态下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而在淬火态下表现出良好的抗摩擦磨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锻造 Fe–Ni–Mo–C–Cu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摩擦 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热防护技术及自发汗冷却材料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王泽铭 戴志伟 +3 位作者 彭康 苏磊 王红洁 杜玉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1-106,共6页
热防护技术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其中主动热防护技术通过在基体结构中外加冷却介质起到冷却效果,具有冷却效率高等优点。自发汗冷却技术是一种可实现“智能冷却”的新型主动热防护技术,本文对主动热防护技术及自发汗冷却材... 热防护技术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其中主动热防护技术通过在基体结构中外加冷却介质起到冷却效果,具有冷却效率高等优点。自发汗冷却技术是一种可实现“智能冷却”的新型主动热防护技术,本文对主动热防护技术及自发汗冷却材料进行简要介绍,对自发汗冷却材料的基体材料和冷却介质进行分类总结,并分析了自发汗冷却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汗冷却 主动热防护 冷却介质 发汗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均匀化多尺度方法的机织复合材料单轴拉伸力学行为研究
16
作者 员尔瑾 孙杰 +1 位作者 王开钰 蔡洪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118,共8页
机织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厚度方向存在纤维的相互交织,拥有较复杂的纤维空间结构,因此具有优异的比刚度和比强度。本文建立了平纹机织复合材料的“微观-介观-宏观”的多尺度有限元渐进损伤模型,并对介观模型中的各成分进行具有... 机织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厚度方向存在纤维的相互交织,拥有较复杂的纤维空间结构,因此具有优异的比刚度和比强度。本文建立了平纹机织复合材料的“微观-介观-宏观”的多尺度有限元渐进损伤模型,并对介观模型中的各成分进行具有等效性能的局部均匀化简化。基于微观力学失效理论判断纤维/基体损伤起始,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平台,开发用户自定义的子程序VUMAT,对平纹机织复合材料进行拉伸力学行为和损伤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拉伸载荷模拟中纤维束树脂损伤最为严重,纤维失效发生在经向纤维束中,且外层损伤相较于内层更加严重。试验和数值分析的结果误差均在2%以内,表明多尺度渐进损伤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纹机织 局部均匀化 多尺度渐进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表面梯度渗氧强化
17
作者 王佩 林希衡 韩卫忠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95-1006,共12页
金属材料的表面强化技术包括表面化学热处理技术、表面淬火强化技术、表面涂层强化技术、表面形变强化技术和表面剧烈塑性变形技术等,着重推介了一种全新的表面强化技术——金属表面梯度渗氧强化。金属表面梯度渗氧强化技术有别于传统... 金属材料的表面强化技术包括表面化学热处理技术、表面淬火强化技术、表面涂层强化技术、表面形变强化技术和表面剧烈塑性变形技术等,着重推介了一种全新的表面强化技术——金属表面梯度渗氧强化。金属表面梯度渗氧强化技术有别于传统的渗碳、渗氮和热氧化技术,是一种提高金属材料表面性能的经济且高效的新方法。首先回顾了金属表面热氧化及氧扩散技术的发展历史、应用现状和潜在不足,随后详细介绍了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金属表面梯度渗氧强化技术,并阐明该技术的渗氧机理和固溶氧强化原理。金属表面梯度渗氧强化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渗氧效率高、强韧化效果显著、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经济环保、节能高效和生物相容性强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金属表面强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 渗氧 表面强化 氧梯度 固溶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冷烧结技术的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8
作者 郭靖 邰晓倩 司明明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7,共12页
传统的陶瓷烧结一般需要1000℃以上的高温,烧结周期长、能耗高。高温会对界面控制、物相稳定、材料共烧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很难以聚合物为填料实现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共烧。冷烧结技术通过引入中间液相溶解-沉淀过程,实现了在≤30... 传统的陶瓷烧结一般需要1000℃以上的高温,烧结周期长、能耗高。高温会对界面控制、物相稳定、材料共烧等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很难以聚合物为填料实现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共烧。冷烧结技术通过引入中间液相溶解-沉淀过程,实现了在≤300℃时陶瓷的快速致密化,有效解决了陶瓷与聚合物的共烧问题。从冷烧结技术的发展概况出发,介绍了冷烧结工艺及致密化机制,详细阐述了冷烧结技术在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及发展情况,包括微波介质材料、铁电材料、锂离子电池、压敏材料、半导体材料和热电材料,并分析了冷烧结技术目前待解决的问题,对冷烧结技术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烧结 陶瓷 聚合物 复合材料 共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溶温度对TA31钛合金板材冲击韧性的影响规律及机理
19
作者 李瑞 彭轩强 +4 位作者 关蕾 李可尔 庞莲 王鼎春 陈威 《中国材料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3-529,共7页
随着人类对海洋探索的不断深入,海水对潜艇的冲刷与侵蚀问题愈发显著,这对长期服役于恶劣海洋环境中的钛合金材料的抗冲击性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研究了固溶温度对TA31钛合金板材的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溶温度(870℃)低于... 随着人类对海洋探索的不断深入,海水对潜艇的冲刷与侵蚀问题愈发显著,这对长期服役于恶劣海洋环境中的钛合金材料的抗冲击性能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研究了固溶温度对TA31钛合金板材的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固溶温度(870℃)低于β转变温度时,合金的微观组织主要由椭圆状的初生α相和β转变组织组成。随着固溶温度逐渐升高(970℃),初生α相的数量逐渐减少,而β转变组织的比例则相应增多,并且在β转变组织中观察到少量片层状α相析出。当固溶温度(1020℃)进一步提升至高于β转变温度时,β基体上会形成大量的片层α相,这些片层α相交错排列,构成典型的网篮组织。经870℃固溶1 h处理后的冲击试样(V型口)冲击性能最好,冲击吸收功可达到108.81 J,其中以裂纹扩展功为主。具体地,裂纹萌生功为18.97 J,裂纹扩展功为89.84 J。固溶温度对TA31钛合金微观组织和冲击功产生着显著影响。具体而言,随着固溶温度的逐渐升高,TA31钛合金的冲击韧性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31钛合金 冲击功 固溶温度 显微组织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态X80钢韧性不均匀问题分析
20
作者 牛靖 周海斌 +4 位作者 魏可嘉 程俊 王鹏 黄铎 刘迎来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8-41,47,共5页
为了解决热处理态X80管线钢韧性不均匀问题,选择典型冲击试样进行了断口分析、微观组织及背散射电子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微观组织不均匀性,存在大块状准多边形铁素体,导致大角度晶界含量低,有效晶粒尺寸大且均匀性差,是热处理态X80钢部... 为了解决热处理态X80管线钢韧性不均匀问题,选择典型冲击试样进行了断口分析、微观组织及背散射电子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微观组织不均匀性,存在大块状准多边形铁素体,导致大角度晶界含量低,有效晶粒尺寸大且均匀性差,是热处理态X80钢部分冲击试样发生解理脆断的根本原因。设法获得细小的准多边形铁素体可以提高X80中的大角度晶界含量,细化有效晶粒尺寸,可以兼顾热处理态X80钢的强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80管线钢 冲击韧性 背散射电子衍射 有效晶粒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