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临界CO2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宗彬 宋昱龙 +4 位作者 包继虎 陆磊 李宏哲 郭扬 朱丰雷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30,共9页
本文针对空气源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采用效率分析法建立了压缩机的数学模型,采用结构分析法建立了膨胀阀的数学模型,采用分布参数法建立了气体冷却器、蒸发器和中间换热器的数学模型,并将其耦合为整个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 本文针对空气源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采用效率分析法建立了压缩机的数学模型,采用结构分析法建立了膨胀阀的数学模型,采用分布参数法建立了气体冷却器、蒸发器和中间换热器的数学模型,并将其耦合为整个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机组输入功率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偏差小于4.4%;制热量的平均偏差为5.76%;最优排气压力的偏差小于0.1 MPa。综上所述,在确定的运行工况下,通过数学模拟计算某确定配置系统的性能参数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热泵系统 稳态数学模型 最优排气压力 不确定度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薄膜类流固耦合问题的CBS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旭 张家忠 黄必武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7-791,共5页
提出了一种不可压缩流体与弹性薄膜耦合问题的特征线分裂有限元解法.首先,给出了流场和结构的控制方程.然后,对流场、结构以及流固耦合的具体求解过程进行了描述.其中,流场求解采用改进特征线分裂方法和双时间步方法相结合的隐式求解方... 提出了一种不可压缩流体与弹性薄膜耦合问题的特征线分裂有限元解法.首先,给出了流场和结构的控制方程.然后,对流场、结构以及流固耦合的具体求解过程进行了描述.其中,流场求解采用改进特征线分裂方法和双时间步方法相结合的隐式求解方式,并利用艾特肯加速法对每个时间步的迭代收敛过程进行了加速处理;结构部分的空间离散和时间积分分别采用伽辽金有限元方法和广义方法,并通过牛顿迭代法对所得非线性代数方程组进行了求解;流场网格的更新采用弹簧近似法;流场、结构两求解模块之间采用松耦合方式.最后,采用该方法对具有弹性底面的方腔顶盖驱动流问题进行了求解,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此外,计算结果表明艾特肯加速法可以显著地提高双时间步方法迭代求解过程的收敛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线分裂算法 有限元 流固耦合 双时间步方法 艾特肯加速法 广义-α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_1/S_2相对流面迭代法及其在汽轮机改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程代京 李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5-499,共5页
应用吴仲华教授提出的S1/S2 两类相对流面迭代方法 ,按水蒸气性质计算 ,并将AMDC(Aeiley/Mathieson/Dunham/Came)损失模型引入到计算中 ,实现了两类相对流面的迭代计算 .用该计算方法对某热电联产汽轮机低压级组通流部分的叶片进行了倾... 应用吴仲华教授提出的S1/S2 两类相对流面迭代方法 ,按水蒸气性质计算 ,并将AMDC(Aeiley/Mathieson/Dunham/Came)损失模型引入到计算中 ,实现了两类相对流面的迭代计算 .用该计算方法对某热电联产汽轮机低压级组通流部分的叶片进行了倾扭复合成型设计 ,改变了流道中的压力分布 ,使级反动度沿径向的变化更趋合理 .通过参数优化和静、动叶栅匹配 ,使该级组相对原设计的相对内效率提高了 6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S2 相对流面 迭代法 汽轮机 改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箱试验包传热过程的仿真计算
4
作者 王石 田怀璋 +1 位作者 陈林辉 易佳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95-1195,共1页
建立了一个用于描述试验包传热过程的三维非稳态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试验包降温过程的物性变化,通过引入一个试验包边界导热系数折算因子来考虑由于其体积变化而造成的接触热阻.试验包的降温试验结果与预测值的比较表明:采用Morga... 建立了一个用于描述试验包传热过程的三维非稳态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试验包降温过程的物性变化,通过引入一个试验包边界导热系数折算因子来考虑由于其体积变化而造成的接触热阻.试验包的降温试验结果与预测值的比较表明:采用Morgan关联式计算试验包表面传热系数精度较高,其值约为5~7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箱 试验包 传热过程 仿真计算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特征时间燃烧模型模拟直喷式柴油机的燃烧
5
作者 黄勇成 周龙保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81-1181,共1页
为了更好地模拟直喷式柴油机的喷雾及燃烧过程,对Kiva-3程序的喷雾和燃烧模型进行了改进,引入Kelvin-HelmhoItz和Rayleigh-Taylor模型来模拟油滴破碎过程,采用改进的Shell自燃模型来模拟着火过程,为了综合考虑化学动力学和湍流对燃... 为了更好地模拟直喷式柴油机的喷雾及燃烧过程,对Kiva-3程序的喷雾和燃烧模型进行了改进,引入Kelvin-HelmhoItz和Rayleigh-Taylor模型来模拟油滴破碎过程,采用改进的Shell自燃模型来模拟着火过程,为了综合考虑化学动力学和湍流对燃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模型 直喷式柴油机 燃烧过程 着火过程 喷雾 湍流 化学动力学 模拟 破碎 自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