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数值模拟及入口结构改进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大为 沈人杰 +1 位作者 高晓东 冯霄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9-702,共4页
利用FLUENT软件,采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模拟了不同流量下常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的流动与传热性能,并用实验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为了减少换热器壳侧入口处压降,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入口结构进行改进,将流体垂直流入壳体改为入口与... 利用FLUENT软件,采用雷诺应力湍流模型模拟了不同流量下常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程的流动与传热性能,并用实验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为了减少换热器壳侧入口处压降,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入口结构进行改进,将流体垂直流入壳体改为入口与壳体形成一定角度。对结构改进后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的数值模拟表明,采用倾斜入口结构时进口处压力降比采用垂直入口结构时低52%以上,且流量越大,这种降低幅度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降 数值模拟 入口结构 螺旋折流板 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料用自乳化型硝化棉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马素德 郭焱 +2 位作者 宋国林 苗宗成 王登武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4,共5页
硝基涂料尽管具有诸多优势,但因其VOC较高面临被限制甚至禁止使用的境地,将硝基涂料的主要成膜物质硝化棉水性化是降低乃至消除VOC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通过在硝化棉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的方法制备了自乳化型水性硝化棉乳液,通过正交试验... 硝基涂料尽管具有诸多优势,但因其VOC较高面临被限制甚至禁止使用的境地,将硝基涂料的主要成膜物质硝化棉水性化是降低乃至消除VOC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通过在硝化棉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的方法制备了自乳化型水性硝化棉乳液,通过正交试验及其极差分析、均匀试验及其回归分析得出了最佳合成条件,并利用红外光谱、TEM、粒径分析仪、Zeta电位仪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水性硝化棉分子保留了原硝化棉的主体结构,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乳液粒子分散性良好且粒径均匀,表干时间为20 m in左右。该乳液已在烟盒涂料等领域获得了应用,今后有望应用于水性硝基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乳化 硝化棉 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SVM方法的二次反应清洁汽油辛烷值预测 被引量:8
3
作者 袁俊 周小伟 杨伯伦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8-262,共5页
提出了一种莱文伯格—马夸特(LM)算法和支持向量机(SVM)有机结合的LM/SVM新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基于集总模型的二次反应清洁汽油研究法辛烷值的预测。借鉴复杂反应动力学研究中的集总方法,将汽油研究法辛烷值看成汽油饱和烃集总、烯烃集... 提出了一种莱文伯格—马夸特(LM)算法和支持向量机(SVM)有机结合的LM/SVM新算法,并将其应用于基于集总模型的二次反应清洁汽油研究法辛烷值的预测。借鉴复杂反应动力学研究中的集总方法,将汽油研究法辛烷值看成汽油饱和烃集总、烯烃集总、芳烃集总的函数,并采用支持向量机表达该函数。针对支持向量机参数及核函数参数难以选择的问题,通过莱文伯格-马夸特算法搜索支持向量机中的参数,并采取把训练集分割成工作样本和检验样本的策略,从而解决了过拟合的问题。利用经典测试函数对LM/SVM算法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LM/SVM算法不但精度优于文献报道的遗传算法与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GA/SVM方法,而且其效率也远高于GA/SVM方法。LM/SVM方法对二次反应清洁汽油研究法辛烷值预测的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0.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洁汽油 辛烷值 集总 LM/SVM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引入异氰酸酯制备水性硝化棉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马素德 郭焱 +1 位作者 宋国林 苗宗成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48,共5页
将亲水基团引入硝化纤维素分子中是消除硝基涂料VOC含量过高缺陷的重要手段。为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分析了异氰酸酯与硝化纤维素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特点;通过测定不含催化剂及不同催化剂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下异氰酸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配合... 将亲水基团引入硝化纤维素分子中是消除硝基涂料VOC含量过高缺陷的重要手段。为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分析了异氰酸酯与硝化纤维素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特点;通过测定不含催化剂及不同催化剂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下异氰酸酯浓度随时间的变化,配合数学处理,得到了两者反应时的活化能、最佳催化剂浓度、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常数等参数,推导了反应机理。认为异氰酸酯与硝化纤维素反应为二级反应,催化剂的加入可极大提高反应速率,并降低活化能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氰酸酯 硝化棉 动力学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接触式膜蒸馏不同操作温度下的能耗分析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安军 李娜 +1 位作者 汤亚东 温彦跃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5-571,共7页
膜蒸馏(MD)过程伴随相变,能量利用效率是决定其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考察了直接接触式膜蒸馏(DCMD)法海水淡化过程中操作温度对跨膜通量和()效率的影响,计算和分析了不同操作温度下的系统()损失和()效率。结果表明,膜透过... 膜蒸馏(MD)过程伴随相变,能量利用效率是决定其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考察了直接接触式膜蒸馏(DCMD)法海水淡化过程中操作温度对跨膜通量和()效率的影响,计算和分析了不同操作温度下的系统()损失和()效率。结果表明,膜透过侧冷却至常温以下时,冷却部分的()损失较大,占总能耗的35%以上;料液侧温度在50℃以下时膜组件的()损失占总()损失的50%以上,升高至55℃以上时则加热部分()损失比例升高至50%以上。合适的膜蒸馏操作温度可提高系统的()效率,透过侧温度为环境温度(25℃)、膜两侧温差为33.5℃左右时,可获得相对较高的系统总()效率、膜组件()效率和膜通量,膜组件()效率可达50%以上,系统总()效率为0.5%以上。提高膜组件以外其它部分的()效率是提高系统总()效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接触式膜蒸馏 操作温度 膜通量 (火用)效率 (火用)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