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国资产证券化的模式选择:特殊目的信托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张刚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出处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79,共5页
-
文摘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起人将需要证券化的资产出售给一个特殊目的载体,以此达到风险隔离的目的。特殊目的载体主要有特殊目的公司模式、特殊目的信托模式和有限合伙模式。在我国,由于特殊目的公司模式和其他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均存在一些问题,只有特殊目的信托模式才能够达到风险隔离的目的。因此,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信托所独有的风险隔离功能,并利用其通道功能,实现资产证券化操作的规范化。同时,目前我国通过信托模式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成本较高,应逐步改变我国金融业现有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格局,放开信托等金融牌照的发放,以利于降低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成本。
-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非标业务
特殊目的信托
风险隔离
融资成本
-
分类号
F832.51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我国信托贷款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探析
- 2
-
-
作者
张刚
-
机构
陕西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出处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8-41,共4页
-
文摘
伴随着我国信托贷款理财业务的不断扩张,信托贷款理财产品的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其收益率也远高于商业银行的同期存款利率。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信托贷款理财产品出现的背景和主要特征,进而发现在高收益率背后,我国信托贷款理财产品存在高风险、规避监管和"垒大户"等问题。最后,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在发挥信托贷款理财产品积极作用的同时,政府应通过加强监管、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以及充分的信息披露等措施来有效地防控和解决问题。
-
关键词
信托贷款理财产品
融资
风险
-
分类号
F832.49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