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未知参数的GPS/DR组合导航系统跟踪与辨识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江 钱富才 +1 位作者 刘丁 胡绍林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21-926,共6页
该文针对GPS/DR(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Dead-Reckoning)组合导航系统中存在参数不确定性问题,构建自组织状态空间模型,应用蒙特卡罗粒子滤波方法对新构建的系统模型进行滤波。并且对于在自组织模型中粒子滤波易使未知参数搜索陷入... 该文针对GPS/DR(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Dead-Reckoning)组合导航系统中存在参数不确定性问题,构建自组织状态空间模型,应用蒙特卡罗粒子滤波方法对新构建的系统模型进行滤波。并且对于在自组织模型中粒子滤波易使未知参数搜索陷入初始取样子集的问题,提出一种人工鱼群-粒子滤波算法。该算法不仅可以估计系统状态,而且还能使未知参数的取样分布向真实参数分布"移动",最终辨识出未知参数的真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DR组合导航系统 自组织状态空间模型 蒙特卡罗粒子滤波 人工鱼群算法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系统的加工能力形式化建模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朱琦琦 江平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3-67,共5页
针对加工系统服务化、虚拟化过程中的加工能力建模问题,结合加工系统的功能、性能以及性能质量,对加工能力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定义.采用关系代数和集合论,对加工系统、加工特征、加工操作进行了描述,继而以关系选择与自然连接运算对加... 针对加工系统服务化、虚拟化过程中的加工能力建模问题,结合加工系统的功能、性能以及性能质量,对加工能力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定义.采用关系代数和集合论,对加工系统、加工特征、加工操作进行了描述,继而以关系选择与自然连接运算对加工能力进行了形式化表达,并采用关系投影运算对加工能力模型进行了视图分析,揭示了加工能力产生的机理.结合实例对建模方法进行验证,其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方法能够实现加工能力的形式化建模,可以为加工系统的加工能力分析与评价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系统 加工能力 关系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少控制点的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线拟合 被引量:29
3
作者 周红梅 王燕铭 +1 位作者 刘志刚 卢秉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3-77,共5页
针对叶片型线的优化设计,提出采用自适应方法提取合适的节点来插值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线的算法,实现了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数据点云拟合以及控制点的计算.该方法首先通过点云外形特征提取主特征点,把主特征点作为节点插值NURBS曲线... 针对叶片型线的优化设计,提出采用自适应方法提取合适的节点来插值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线的算法,实现了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数据点云拟合以及控制点的计算.该方法首先通过点云外形特征提取主特征点,把主特征点作为节点插值NURBS曲线,通过德布尔递推公式求解控制点,然后根据误差及曲率信息自适应地增加节点反复迭代,直到达到要求的拟合误差精度,从而简洁有效地实现了大量数据点云的拟合.相比传统方法,该方法能够更快地达到要求的逼近精度,同时将误差与曲率信息结合起来调整节点,不仅适合于有局部大曲率及有噪声点的数据点云的曲率计算,而且可用于估计插值节点的数量和工业逆向设计中空间曲面控制点的提取,为优化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点 自适应提取 主特征点 NURBS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臂巡线机器人机构设计及运动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杨德伟 冯祖仁 张翔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3-48,54,共7页
为了增强机器人的越障能力,简化机械结构,减小越障时的电机负荷,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三臂巡线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双平行四边形桁架构型实现三臂的位姿调整运动,机构重心可调以减小桁架控制电机的负荷,各臂末端设置夹线轮以增强机器人... 为了增强机器人的越障能力,简化机械结构,减小越障时的电机负荷,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三臂巡线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双平行四边形桁架构型实现三臂的位姿调整运动,机构重心可调以减小桁架控制电机的负荷,各臂末端设置夹线轮以增强机器人跨越引流线障碍的能力.巡线机器人调整形态越障时,因机构重心偏移会引起机器人整体绕线缆偏转,属于基座浮动式机器人.根据机器人重力平衡条件构造优化目标函数,以基座浮动角度作为搜索变量,将基座浮动式机器人的运动分析问题转化为一维优化问题进行求解,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原型样机在实验室环境下完成了线上行走和越障实验,验证了机构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线机器人 三臂机器人 基座浮动式机器人 机构设计 运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客需求驱动的产品配置优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春景 林志航 刘春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9-343,共5页
提出一种顾客需求驱动的产品配置优化方法.该方法针对现有产品族模型用于配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构造了支持产品配置的设计空间,并运用联合分析方法将顾客期望分解为各产品特性的质量效用.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大批量定制产品的质量效用... 提出一种顾客需求驱动的产品配置优化方法.该方法针对现有产品族模型用于配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构造了支持产品配置的设计空间,并运用联合分析方法将顾客期望分解为各产品特性的质量效用.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大批量定制产品的质量效用和成本,以“效费比”最大为目标,建立了产品优化配置数学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求解,从而达到了顾客满意度和成本之间的平衡——最优配置方案.以笔记本电脑的优化配置为例,证明了所提出的优化配置方法可为获取顾客满意的最优配置方案提供行之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置优化 大批量定制 联合分析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聚类特征的基本概率分配生成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高智勇 董荣光 +1 位作者 高建民 王荣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14,共7页
针对在识别框架不确定时基本概率分配(BBA)生成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聚类特征的基本概率分配生成方法,以减弱对样本长度的依赖性,并分析2种情况下的BBA生成。在框架未知时,通过聚类分析获得各个类别的聚类特征,建立样本属性的聚类特... 针对在识别框架不确定时基本概率分配(BBA)生成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聚类特征的基本概率分配生成方法,以减弱对样本长度的依赖性,并分析2种情况下的BBA生成。在框架未知时,通过聚类分析获得各个类别的聚类特征,建立样本属性的聚类特征区间模型;在框架已知时,获取聚类特征,建立样本属性的聚类特征区间模型;然后用各个区间模型之间的距离表示样本属性之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相似度的度量方法;最后对相似度进行归一化得到BBA。采用Iris数据集和Wine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样本长度敏感程度低,对Wine数据集的一个类的分类结果达到100%。将该方法应用于某煤化工企业压缩机组子系统状态监测信息数据集,实现了监测信息状态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理论 基本概率分配 聚类特征区间模型 相似度 信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进闪光压印光刻模具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寒松 丁玉成 卢秉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由于硅橡胶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优异的脱模性,所以选取硅橡胶作为模具材料,并确定使用硅橡胶加石英硬衬作为压印光刻工艺的模具.分析了硅橡胶模具制作工艺中真空辅助浇铸的成型过程,以及交联固化反应过程的各个工艺参数对硅橡胶模具性... 由于硅橡胶具有良好的自适应性和优异的脱模性,所以选取硅橡胶作为模具材料,并确定使用硅橡胶加石英硬衬作为压印光刻工艺的模具.分析了硅橡胶模具制作工艺中真空辅助浇铸的成型过程,以及交联固化反应过程的各个工艺参数对硅橡胶模具性能的影响,通过大量实验,具体分析了硅橡胶单体和固化剂配比、浇铸真空压力、固化温度及固化时间等工艺参数,并由此得到了优化的硅橡胶固化工艺参数,提高了硅橡胶模具的物理性能.实验表明,硅橡胶模具具有良好的自清洁功能,其表面图形完好,图形转移效果优异,完全能够满足300 nm特征尺寸图形复型转移压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印光刻 硅橡胶 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间距对二次水滴运动特性及沉积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潘家成 徐亮 +3 位作者 高建民 赵世全 漆小兵 王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81,共7页
基于有限体积法、计算流体力学研究了某核电大功率汽轮机次末级的二次水滴侵蚀问题,采用Lagrangian方法求解了水滴的离散输运方程,利用Eulerian方法求解了叶栅内蒸汽的流动,并为叶栅通道内的汽相流动与水滴运动建立了数学模型.在定常条... 基于有限体积法、计算流体力学研究了某核电大功率汽轮机次末级的二次水滴侵蚀问题,采用Lagrangian方法求解了水滴的离散输运方程,利用Eulerian方法求解了叶栅内蒸汽的流动,并为叶栅通道内的汽相流动与水滴运动建立了数学模型.在定常条件下,通过轴向间距对二次水滴运动特性及沉积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脱离静叶尾缘的水滴在叶栅通道空间中均呈现出向上端壁倾斜的运动趋势,由此获得了叶栅通道中水滴在各固壁面的沉积率;加大轴向间距可以减小二次水滴对动叶片的撞击速度,增大大颗粒水滴抛落到轴向间距上端壁的沉积率.所以,依据大颗粒水滴的集中沉积区域可以确定动叶表面去湿沟槽的适宜位置,该位置应位于吸力面上半部的前缘至中弦区域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二次水滴 水蚀 沉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拒绝服务攻击的多标签IP返回追踪新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秀真 李生红 +1 位作者 凌屹东 李建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17,共5页
针对网络安全中拒绝服务攻击难以防御的特点,提出面向拒绝服务攻击的多标签IP返回追踪方法(iTrace-DPPM),用以识别基于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的直接和反射式拒绝服务攻击的真实源地址。该方法首先结合ICMP数据段大小及最大传输单元阀... 针对网络安全中拒绝服务攻击难以防御的特点,提出面向拒绝服务攻击的多标签IP返回追踪方法(iTrace-DPPM),用以识别基于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的直接和反射式拒绝服务攻击的真实源地址。该方法首先结合ICMP数据段大小及最大传输单元阀值,计算单一ICMP数据报文可携带的路由标记数,再根据数据包的幸存时间推断路由器与攻击源头的距离,将路由器的标记概率设定为距离的倒数,并针对每个标记域独立地执行概率标记算法,最后受害目标根据接收的标记信息,实现转发路径的重构及源头识别。与已有的动态概率包标记方法相比,iTrace-DPPM方法具有路径重构所需数据包少、支持部分部署及无额外负载的优点。NS2环境下的模拟实验结果证实,路径重构所需的攻击包数降为DPPM方法的路由标记数的倒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 IP返回追踪 拒绝服务攻击 动态概率标记 多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介质三维光子晶体禁带可调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小永 吴玲玲 +1 位作者 韩昊雪 李涤尘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8,共4页
研究了宽频折射率可调液体介质在三维光子晶体上的应用。设计了完美结构的液体光子晶体,采用平面波展开法和有限时域差分法研究了液体介质的介电常数对光子晶体带隙的影响规律;采用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制造了完美结构光子晶体模型,通过... 研究了宽频折射率可调液体介质在三维光子晶体上的应用。设计了完美结构的液体光子晶体,采用平面波展开法和有限时域差分法研究了液体介质的介电常数对光子晶体带隙的影响规律;采用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制造了完美结构光子晶体模型,通过灌注不同介电常数的液体介质,发现液体光子晶体的电磁带隙频率随液体媒介介电常数的升高而向低频移动,其禁带相比于传统液晶可调光子晶体有所拓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电磁波 禁带 混合液体 可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硅隔离衬底的高深宽比微型杠杆机构研究
11
作者 高建忠 赵玉龙 +2 位作者 蒋庄德 杨静 张奇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07-1010,1020,共5页
针对微机电系统微执行器输出位移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微型柔性杠杆位移放大机构,并用有限元方法对放大倍数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该机构不含任何旋转部件,利用单晶硅微梁的弹性变形来实现微位移的放大,采用深层反... 针对微机电系统微执行器输出位移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微型柔性杠杆位移放大机构,并用有限元方法对放大倍数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该机构不含任何旋转部件,利用单晶硅微梁的弹性变形来实现微位移的放大,采用深层反应离子刻蚀技术将整个机构制作在硅隔离衬底上,并把它置于40%的HF溶液中使其成功释放.对集成加工在同一衬底上的电热微执行器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没有优化的条件下,加工的两级微型杠杆机构在14 V工作电压下的放大倍数为18.9倍,输出位移达到36μm,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微型杠杆机构 高深宽比 硅隔离衬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直接迭代建模在武器故障预报中的应用
12
作者 黄莹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5-149,共5页
武器系统故障数据常呈现出非等时距、随机性及非准光滑特性,不满足GM(1,1)的建模条件。为此,引入故障信息序列的导数作为建模的白化值,并使用迭代优化算法进行参数优化,从而构建灰色直接迭代GM(1,1)模型。同时,直接迭代建模可有效利用... 武器系统故障数据常呈现出非等时距、随机性及非准光滑特性,不满足GM(1,1)的建模条件。为此,引入故障信息序列的导数作为建模的白化值,并使用迭代优化算法进行参数优化,从而构建灰色直接迭代GM(1,1)模型。同时,直接迭代建模可有效利用数据第一点的信息,建模时不需累加生成变换和还原处理,算法简单可行,可以有效解决武器系统贫信息状态下的故障预报问题。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对于实际武器故障序列具有较高的拟合和预测精度。为了解和掌握武器质量状态的发展规律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时距 迭代 灰色模型 武器系统 故障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色线性幂函数曲线模型在故障预报中的应用
13
作者 黄莹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6-109,共4页
武器系统故障数据为小样本灰色序列,时常呈现摆动特性,研究发现,灰色摆动序列的建模不满足GM(1,1)模型的条件。为此,提出首先利用动态指数变换,使灰色摆动序列变换为具有一定灰指数律的单调增序列,然后再建立GM(1,1)模型,称之为灰色线... 武器系统故障数据为小样本灰色序列,时常呈现摆动特性,研究发现,灰色摆动序列的建模不满足GM(1,1)模型的条件。为此,提出首先利用动态指数变换,使灰色摆动序列变换为具有一定灰指数律的单调增序列,然后再建立GM(1,1)模型,称之为灰色线性幂函数曲线模型(GIM(1))。对于GIM(1)模型,利用一元线性回归优化建模法进行模型参数辨识。结果证明,GIM(1)模型对于武器系统故障序列中的灰色摆动序列具有良好的拟合和预测精度,不仅融合了灰色辨识算法的优点,而且也能满足一般系统的辨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预报 武器系统 灰色摆动序列 线性幂指数曲线 一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球轴承微接触弹流摩擦及生热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雷默涵 姜歌东 +2 位作者 梅雪松 马驰 杨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88,共8页
针对高速工况下整体法对于电主轴中高速球轴承中球-滚道间差动滑动摩擦生热量计算不准确、传统的局部法需要依赖大量成本较高的拖动力实验才能计算差动滑动摩擦生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弹流润滑及微接触理论计算高速球轴承差动滑动生... 针对高速工况下整体法对于电主轴中高速球轴承中球-滚道间差动滑动摩擦生热量计算不准确、传统的局部法需要依赖大量成本较高的拖动力实验才能计算差动滑动摩擦生热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弹流润滑及微接触理论计算高速球轴承差动滑动生热量的模型。该模型根据弹流润滑微接触理论计算球-滚道接触区域中的摩擦切应力,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球轴承内部的差动滑动摩擦生热及总生热量。通过对比验证发现,对于额定转速为14 000r/min的7008AC球轴承,当转速在5 000-20 000r/min工况范围内时,使用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基于拖动力实验的生热计算结果之间误差小于5%,当转速在20 000-40 000r/min工况范围内时小于23%,证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在获得接触区域参数的条件下,不依赖于拖动力实验得到较为准确的生热量计算结果,增加了局部法生热计算的实用性。通过分析沟渠率半径等参数对球轴承生热的影响,指出应在考虑其他影响与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选用较大的内圈沟曲率半径系数及较小的外圈沟曲率半径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主轴 高速球轴承 微接触 差动滑动摩擦生热 局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熔融直接金属成型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海涛 赵万华 唐一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07-1310,1325,共5页
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电子束熔融工艺过程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扫描线宽与电子束电流、加速电压和扫描速度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当搭接率为0.5时,所获得的层面质量优于搭接率小于0.5时的层面质量,回旋扫描... 研究了工艺参数对电子束熔融工艺过程的影响,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扫描线宽与电子束电流、加速电压和扫描速度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当搭接率为0.5时,所获得的层面质量优于搭接率小于0.5时的层面质量,回旋扫描路径可以减少热量的积累,有效地防止金属小液滴的飞溅,从而得到较好的层面质量.针对实验中出现的电子与粉末碰撞造成的未熔粉末的飞溅,采用优化的工艺参数对粉层进行预热,从而大大减少了未熔粉末的飞溅.对于扫描线的球化,采用功率与扫描速度的比值大于0.1的工艺参数进行扫描,获得了连续的扫描线.通过对工艺参数的优化,得到了性能优异的一维扫描线和二维层面,为三维实体的成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金属成型 电子束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床滚转角测量中敏感元件倾斜引起的误差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钟丽红 王昭 +2 位作者 汤善治 高建民 郭俊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103,共5页
为研究正交偏振光相位法测量机床滚转角过程中,机床的俯仰、偏摆运动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建立了测量光路数学模型,利用琼斯矩阵法计算光路中光的偏振态变换过程,并推导出被测滚转角与相位变化量间的测量公式。在此基础上,采用光的偏... 为研究正交偏振光相位法测量机床滚转角过程中,机床的俯仰、偏摆运动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建立了测量光路数学模型,利用琼斯矩阵法计算光路中光的偏振态变换过程,并推导出被测滚转角与相位变化量间的测量公式。在此基础上,采用光的偏振和晶体光学理论,分析了测量过程中机床俯仰、偏摆运动误差造成的敏感元件(即1/2波片)倾斜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分析结果表明,1/2波片在倾斜角度小于2°的情况下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小于0.1%,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小,从而论证了正交偏振光相位法高精度测量机床滚转角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转角 1 2波片 运动误差 测量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床滚转角高精度测量中的频偏现象研究
17
作者 余宝 王昭 +3 位作者 黄军辉 齐静雅 李朝晖 郭俊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105,共5页
为降低正交偏振光外差干涉相位法中相位差的波动幅度,提高滚转角的测量精度,利用琼斯矩阵法,建立了测量光路和参考光路数学模型。新模型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双频激光器频差的不稳定性和光电探测器响应时间的差异性的影响,推导出测... 为降低正交偏振光外差干涉相位法中相位差的波动幅度,提高滚转角的测量精度,利用琼斯矩阵法,建立了测量光路和参考光路数学模型。新模型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双频激光器频差的不稳定性和光电探测器响应时间的差异性的影响,推导出测量信号和参考信号之间的频率偏差(简称频偏)会对相位差波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给出频偏是由双频激光器频差的不稳定性和光电探测器响应时间的差异性综合作用产生的,并且量化了频偏对于滚转角测量精度的影响。根据该模型,提出通过提高双频激光器的稳频精度和降低光电探测器的响应时间的差异性的方法来降低频偏,进而降低相位差波动。实验结果表明:在降低光电探测器响应时间的差异性后,相位差实际波动幅度由0.7°下降到0.1°左右,测量误差降低了85.7%,证明了分析模型有效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位差 滚转角 频偏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