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市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调查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孔德玲 王明旭 +3 位作者 孔淑贞 杨希文 王子颖 吕静雯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1期50-54,59,共6页
目的了解西安市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及特点,为该院及相关卫生管理部门制定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调查西安市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过去1年内工作场所暴力... 目的了解西安市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及特点,为该院及相关卫生管理部门制定医院工作场所暴力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调查西安市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过去1年内工作场所暴力发生情况。结果 1174名被调查者中,过去1年内655人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55.79%,暴力多发生在白班,病房;施暴者以中年、男性、患者家属居多;69.42%的受访者认为在工作中不可避免会发生暴力事件,预防工作场所暴力可采取的措施居首位的是"传媒正确导向(87.31%)";医务人员主要应对方式是耐心解释和忍让回避,遭受暴力事件后会感到委屈、气愤、工作热情下降,甚至不想干医疗护理这一行。医院现已采取的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主要措施有保安巡逻、病区安装摄像头、夜间工作区域内保持灯光明亮。结论医务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普遍存在,为预防和控制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提出建议:(1)医院聘用更多安保人员,对高危时段、高危科室应特别加强安保工作;(2)加强对医院职工关于预防和控制暴力的相关培训,加强对就诊者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3)加强与媒体的沟通合作,促进传媒正确导向;(4)畅通患者意见反馈渠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工作场所暴力 医疗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没药甾酮抑制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及机制
2
作者 刘雄涛 秦变妮 +5 位作者 李波 薛鹏军 席红娜 李静 郭军 石娟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6-621,共6页
目的探究没药甾酮(guggulsterone,GS)抑制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DEN诱导的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GS组(n=6,50 mg/kg)和GS+SRI组(n=6,即GS 50... 目的探究没药甾酮(guggulsterone,GS)抑制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构建DEN诱导的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6)、GS组(n=6,50 mg/kg)和GS+SRI组(n=6,即GS 50 mg/kg+TGF-β1信号通路激活剂SRI 30 mg/kg),另设对照组(n=6),腹腔注射给药4周,其中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水平;ELISA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水平;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TGF-β1、Smad2、p-Smad3/Smad3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可见肝纤维化的典型病理改变,GS组的肝纤维化病理改变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LB、GSH、SOD、CAT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ALT、AST、ALP、MDA、PC-Ⅲ、Ⅳ-C、HA、LN水平以及肝组织TGF-β1、Smad3 mRNA和TGF-β1、p-Smad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GS组血清ALB、GSH、SOD、CAT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ALT、AST、ALP、MDA、PC-Ⅲ、Ⅳ-C、HA、LN水平以及肝组织TGF-β1、Smad3 mRNA和TGF-β1、p-Smad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另外,给予TGF-β1信号通路激活剂SRI后,与GS组相比,GS+SRI组血清ALB、GSH、SOD、CAT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清ALT、AST、ALP、MDA、PC-Ⅲ、Ⅳ-C、HA、LN水平以及肝组织TGF-β1、Smad3 mRNA和TGF-β1、p-Smad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SRI减弱了GS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抗纤维化效果。结论GS对DE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和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没药甾酮 肝纤维化 氧化应激 TGF-Β/SMAD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医院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分析及伦理问题思考 被引量:13
3
作者 孔德玲 杨晓平 +2 位作者 李小英 杨希文 杨滢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9期1192-1197,共6页
目的分析教学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情况,从医学伦理学角度探讨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及暴露后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不良事件管理系统上报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事件,对发生针刺伤的人群特点、... 目的分析教学医院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情况,从医学伦理学角度探讨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及暴露后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不良事件管理系统上报护士针刺伤职业暴露事件,对发生针刺伤的人群特点、暴露场所、暴露时机、暴露源及暴露部位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人员上报针刺伤职业暴露154人次,其中护理实习生发生针刺伤职业暴露的占比最高(41.56%);暴露科室中以内科系统占比较高(40.91%);最易发生针刺伤的针具为注射针头(31.17%);发生针刺伤的操作环节为处置医疗废物过程中占比最高(27.90%);针刺伤的发生时段主要为早班(49.36%);暴露源种类HBV占比最高(29.87%);主要暴露部位为双手,占比97.40%。结论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发生涉及医学伦理因素,正确处理针刺伤职业暴露中的伦理问题,实施人性化管理,提供安全用具,及时做好心理疏导,给予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对于降低护理人员针刺伤职业暴露发生,保护暴露人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人员 针刺伤 职业暴露 医学伦理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积极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瑛 王小梅 +3 位作者 李伟 白莉平 高稳侠 王知玲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第6期934-936,共3页
目的总结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方法对西安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和2014年院方共接待的投诉例数及投诉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比较2012年和2014年投诉例数的变化,并对数据进行... 目的总结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方法对西安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和2014年院方共接待的投诉例数及投诉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比较2012年和2014年投诉例数的变化,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服务规范上的投诉明显减少,而医疗水平方面的投诉无显著变化。2014年投诉总数较2012年明显下降。并且门诊管辖科室投诉比例明显下降,而病房各科室投诉例数无明显下降。结论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的成立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 医患关系 服务规范 医疗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