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自噬相关基因ELAVL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章瑞 万冰洁 +12 位作者 任晓敏 MUNYURANGABO Gustave 于潇 缪吉玉 张佩华 柳宏苇 杨丹 李琳 李乔 罗思宇 何爱丽 孔光耀 贾亚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4-510,共7页
目的探索铁自噬相关蛋白ELAV样RNA结合蛋白1(ELAV like RNA binding protein 1,ELAVL1)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明确其在MM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首先利用GEO、TCGA数据库资料分析ELAVL1在健康对照及MM患者中... 目的探索铁自噬相关蛋白ELAV样RNA结合蛋白1(ELAV like RNA binding protein 1,ELAVL1)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明确其在MM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首先利用GEO、TCGA数据库资料分析ELAVL1在健康对照及MM患者中的表达,进一步用qRT-PCR在临床样本中进行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Kaplan-Meier法评估ELAVL1在MM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探索影响MM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利用DAVID在线网站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ELAVL1在初发MM及难治复发MM中表达增高(P<0.001),MM患者的ISS分期越高,ELAVL1的表达水平越高(P<0.01)。与20例健康对照相比,ELAVL1表达水平在28例初发MM患者标本中增高(P<0.001)。ROC曲线分析发现,ELAVL1的表达水平可以有效区分初发MM和健康对照(P<0.001)及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患者(P=0.0002)。生存分析发现,ELAVL1高表达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P=0.0141)及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time,OS)(P=0.0080)均短于ELAVL1低表达组患者。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发现,ELVAL1高表达是M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50)。功能富集分析提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Hippo信号通路及MAPK信号通路。结论ELAVL1在MM中表达增高,其表达水平可以作为MM诊断及预后不良的标志物。ELAVL1可能通过Hippo信号通路及MAPK信号通路影响MM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MM) 铁自噬 ELAV样RNA结合蛋白1(ELAVL1) Hippo信号通路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培门冬酶的化疗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徐燕 王瑾 +12 位作者 杨楠 白菊 张鹏宇 古流芳 雷博 刘捷 王芳侠 黄炳俏 张王刚 何爱丽 曹星梅 陈银霞 马肖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5-410,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培门冬酶(pegasparaginase,PEG-Asp)的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儿童和成人初治及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T-NH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 目的:研究基于培门冬酶(pegasparaginase,PEG-Asp)的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儿童和成人初治及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 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T-NH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优化治疗提供新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儿童和成人初治及复发ALL和T-NHL共62例,其中应用培门冬酶联合化疗22例(PEG-Asp联合化疗组),应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常规化疗方案40例(L-Asp常规化疗组),评价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比较治疗相关死亡率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近期疗效分析显示,PEG-Asp联合化疗组总缓解20例(90.91%),CR 17例(77.27%),PR 3例(13.64%),L-Asp常规化疗组总缓解35例(87.5%),CR 29例(72.5%),PR 6例(15%),组间及亚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存分析显示,6个月、12个月总生存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期内门冬酰胺酶相关不良反应均为WHO毒性反应1-2级,无3-4级毒性反应和治疗相关死亡率。PEG-Asp联合化疗组过敏反应和高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L-Asp常规化疗组,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EG-Asp联合化疗组均完成预期PEG-Asp治疗剂量,L-Asp常规化疗组仅29例(72.5%)完成L-Asp治疗剂量。PEG-Asp联合化疗组平均住院日10.5 d,较L-Asp常规化疗组住院18.9 d显著缩短,治疗总费用相对较低。结论:基于培门冬酶的化疗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比较好,安全性较高,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使得治疗剂量完整完成,保证了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治疗总费用相对较低,替代L-Asp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优化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更多病例以及远期生存率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门冬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T细胞淋巴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马肖容 徐燕 +8 位作者 王瑾 张王刚 陈银霞 曹星梅 何爱丽 刘捷 王剑利 赵万红 杨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4-1050,共7页
目的:分析西北某医院10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该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分层治疗、疗效评价、预后评估、早期预防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NHL的临床特点,单... 目的:分析西北某医院10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为该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早期诊断、分层治疗、疗效评价、预后评估、早期预防等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54例NHL的临床特点,单因素分析所有临床特征,进一步将影响预后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中,总结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全组CR 182例(71.6%),PR 30例(11.8%),SD 22例(8.7%),PD 20例(7.9%),RR 212例(83.5%);1、3、5年OS为90.1%、74.5%、61.1%,DFS分别为81.8%、65.4%、54.7%。对于侵袭性淋巴瘤,单因素分析显示,NHL的预后与年龄、侵袭性、Ann Arbor分期、复发、总疗程数等因素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IPI评分、ECOG评分、B症状、全血细胞水平、近期疗效、获得CR所需要的疗程数、总疗程数是影响NHL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本医院NHL发病以年轻、侵袭、结内病变起病的中高危B细胞类型为主;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预后因素在治疗选择、个体化方案、评估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侵袭性淋巴瘤,提出化疗疗程数是避免复发、决定生存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特征 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A及新型联合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马肖容 王瑾 +12 位作者 张王刚 陈银霞 曹星梅 何爱丽 刘捷 王剑利 古流芳 雷博 张鹏宇 赵万红 杨云 王芳侠 徐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9-374,共6页
目的:本文探讨GHA(G-CSF+高三尖杉酯碱+小剂量阿糖胞苷)及GHAA和GHTA等新型联合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寻求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并探索其与共刺激分子B7.1的关... 目的:本文探讨GHA(G-CSF+高三尖杉酯碱+小剂量阿糖胞苷)及GHAA和GHTA等新型联合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寻求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并探索其与共刺激分子B7.1的关系。方法:应用GHA标准预激化疗方案,即G-CSF 100μg/(m2·d)皮下注射,d 0-14;高三尖杉酯碱1.0 mg/(m2·d)静脉点滴,d 1-14;阿糖胞苷(Ara-C)7.5-10 mg/(m2·d)皮下注射,q12h,d 1-14,以及GHAA、GHTA等联合预激化疗(联合阿柔比星20 mg d 1-7或吡柔比星20 mg d 1-7)治疗74例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4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和RAEBT),与常规化疗组(MA、TAE方案)56例比较,分别观察不同方案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治疗相关死亡率并随访生存;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上共刺激分子B7.1的表达并与临床疗效比较。结果:1预激化疗组治疗难治性AML缓解率67.56%(CR率54.05%,PR率13.51%),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化疗组(P<0.05),其中AML-M2组、AML-M5组CR率(65.51%,61.90%)显著高于其它AML亚型(P<0.05),最长持续缓解已4年,2治疗MDS缓解率60.87%(CR率45.65%,PR率15.22%),预激化疗组疗效也显著优于常规化疗组(P<0.05)。3与GHA标准预激化疗相比,无论难治性AML还是MDS,新型联合预激化疗缓解率较高,其中AML缓解率为85.18%,MDS缓解率为81.2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及血小板减少、贫血等,平均持续时间7-14 d,重症感染发生率1%,无严重出血、消化道反应和心、肝、肾功能损害,治疗相关死亡率为零。预激化疗组主要观察指标与常规化疗组相比,Ⅲ/Ⅳ毒副作用明显减轻,安全性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AML和MDS以及不同类型B7.1表达阳性率差异较大,AML-M2组、AML-M5组明显高于其它AML组(P<0.05)。同一病例B7.1表达与预激化疗疗效呈正相关,即化疗有效病例B7.1表达往往阳性,而B7.1表达阴性者的治疗几乎无效。结论:含有高三尖杉酯碱的GHA和GHAA、GHTA等联合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无严重毒副作用和治疗相关死亡率,尤其是新型GHAA和GHTA等新型联合预激化疗较传统GHA更优,是高效低毒的新型化疗方案。肿瘤细胞上的共刺激分子B7.1表达可能与预激化疗疗效有关,其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化疗 急性髓系白血病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B7.1共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治疗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近期疗效及长期生存情况随访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马肖容 杨楠 +7 位作者 王瑾 张王刚 曹星梅 陈银霞 何爱丽 刘捷 王剑利 徐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1-476,共6页
目的:评价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长期生存情况,探讨临床因素(年龄、分型、治疗前淋巴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2009年09月... 目的:评价免疫抑制治疗(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IST)成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近期疗效及长期生存情况,探讨临床因素(年龄、分型、治疗前淋巴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2009年09月至2013年09月接受IST的39例SAA患者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有效率及所有患者达到有效的时间,长期随访并计算1年的生存率。用χ2检验比较接受IST治疗者与未接受者的1年总生存率、输注红细胞悬液量及血小板悬液量。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5个临床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39例SAA患者1个月的有效率为29.73%,3个月的有效率为70.27%,6个月的有效率为75.68%,1年的有效率为86.49%;所有患者达到有效的中位时间为61.5 d(10-344 d);接受IST治疗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92.31%,与未接受组相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第1年平均月红细胞输注量为1.04(0.13-2.78)×400 ml/月,血小板1.38(0.17-5.10)×200 ml/月,与未接受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5个临床因素中,年龄、治疗前淋巴细胞百分比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IST疗效有关(P<0.05)。结论:接受IST治疗患者的1年有效率为86.49%,其长期生存情况优于未接受者,年龄、治疗前淋巴细胞百分比及中性粒细胞计数与IST疗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 近期疗效 长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短期培养法的改良及在白血病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鹏宇 张龙进 +5 位作者 罗静 陈社平 蒙欣 田玮 张王刚 周伏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8-291,共4页
目的改良骨髓染色体短期培养法并对13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通过单因子梯度实验,对影响骨髓染色体短期培养法的秋水仙素浓度、作用时间、低渗时间等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并在改良基础上,进行了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优化骨髓... 目的改良骨髓染色体短期培养法并对13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通过单因子梯度实验,对影响骨髓染色体短期培养法的秋水仙素浓度、作用时间、低渗时间等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并在改良基础上,进行了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优化骨髓染色体制备体系,进一步对我院13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秋水仙素浓度、秋水仙素作用时间、低渗时间等因素都有适宜的范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染色体制备成功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骨髓染色体制备的最适体系为秋水仙素质量浓度0.07μg/mL,作用时间80min,低渗时间35min。通过改良的染色体短期培养法对130例白血病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制备成功率达到了97.69%,异常核型检出率为82.3%。结论 0.07μg/mL秋水仙素作用80min,低渗时间35min的改良骨髓染色体制备体系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 骨髓 染色体核型 染色体制备方法 白血病 染色体短期培养 秋水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X1与JAB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5
7
作者 惠凌云 申秋菊 +5 位作者 王婷 蒙珊 路晨阳 杨铁林 张王刚 周芙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5,70,共5页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1(TRX1)和c-Jun激活区结合蛋白1(JAB1)在白血病各组中的表达,及TRX1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各组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对白血病患者TRX1和JAB1的表达进行检测,比较各组之间的...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1(TRX1)和c-Jun激活区结合蛋白1(JAB1)在白血病各组中的表达,及TRX1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各组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的方法对白血病患者TRX1和JAB1的表达进行检测,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分析AML患者其基因表达阳性率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的关系,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以上血清样本的TRX1水平。结果在白血病患者中TRX1和JAB1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AML初发和复发病例中TRX1和JAB1表达相关程度高,而且高表达的TRX1和JAB1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有关(P<0.05);ELISA检测外周血TRX1在AML的复发组高于初发组和对照组,初发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X1和JAB1之间呈正向关联,与AML的发生及病情进展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硫氧还蛋白1 C—Jun激活区结合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加疗程的强化改良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肖容 徐燕 +12 位作者 王瑾 张王刚 陈银霞 曹星梅 何爱丽 刘捷 王剑利 赵万红 杨云 雷博 张鹏宇 王芳侠 古流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12-1617,共6页
目的:总结和研究增加疗程的强化改良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疗程数、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和安全性,为提高NHL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4年1月-2014年2月收治... 目的:总结和研究增加疗程的强化改良化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疗程数、近期疗效、远期生存和安全性,为提高NHL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4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NHL 254例患者采用多种强化密集的改良方案化疗,以改良CHOPE、MAED、MMED、TAED方案为主。全组患者分别接受了1-20个疗程化疗,平均中位疗程为14个,第1年中位疗程为8个(1-10个);第2年为4个(0-6个);第3年为2个(0-5个)。结果:1全组完全缓解率(CR)182例(71.7%),部分缓解率(PR)30例(11.8%),疾病稳定(SD)22例(8.7%),疾病进展(PD)20例(7.9%),总有效率(RR)212例(83.5%)。中位随访期为56.5个月,1、3、5年总存活率(OS)分别为90.1%、74.5%、61.1%,中位生存期为69个月,无疾病存活率(DFS)分别为81.8%、65.4%、54.7%,中位无病生存期为65个月。2早期的疗效中,获得CR、PR、SD、PD的3年OS分别为92.2%、56.0%、20.2%、0%;获得CR所需要的疗程数≤4个、>4个疗程的5年OS分别为83.1%、6.8%,DFS分别为72.4%、0%。3总疗程数<6个、6-8个、9-10个、11-13个、14个、15个、20个的复发率分别为82.5%、78.9%、71.9%、65.8%、41.8%、30.4%、16.7%;传统的6-8个疗程CHOP或CHOP类方案治疗患者中RR最高达50%-60%,复发率大于70%。结论:强化、密集的改良化疗方案治疗NHL相对于传统CHOP化疗方案,患者能尽快取得CR,显著提高NHL的治疗有效率、远期生存率,而且患者耐受性好。化疗强度是关系疗效的重要因素。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适当增加NHL化疗疗程数(不少于14个),至少第1治疗年8个,第2年4个,第3年2个,能显著减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增加化疗疗程是减少复发的另一重要因素,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疗程 临床疗效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1多肽疫苗对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SCID小鼠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静 张王刚 +4 位作者 钟波 白菊 刘海燕 王慧渊 耿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0-695,共6页
目的 研究WT1多肽疫苗对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 对SCID小鼠腹腔注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后24h,皮下接种THP1细胞,建立SCID小鼠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模型,随机分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的... 目的 研究WT1多肽疫苗对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方法 对SCID小鼠腹腔注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后24h,皮下接种THP1细胞,建立SCID小鼠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模型,随机分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的疫苗成分为不完全弗氏佐剂,辅助T细胞表位组的疫苗成分为辅助T细胞表位和不完全弗氏佐剂,WT1多肽组的疫苗成分为WT1多肽、辅助T细胞表位和不完全弗氏佐剂。当肿瘤体积约为100mm3时,开始腹腔注射疫苗成分,疫苗接种14d后处死SCID小鼠。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小鼠脾细胞特异性CTL杀伤活性,肿瘤组织HE染色后镜下观察组织学特点,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CD4^+CD25^+T细胞水平,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L-2、IFN-γ、TGF-β及IL-10水平。结果 实验成功建立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SCID小鼠模型,各组中所有动物均成瘤;WT1组小鼠脾细胞对THP1细胞的CTL活性高于辅助T细胞表位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WT1组小鼠的肿瘤平均体质量及体积均明显低于辅助T细胞表位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WT1组肿瘤组织HE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存活的肿瘤细胞减少;WT1组小鼠外周血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IgG、IFN-γ和IL-2水平均明显高于辅助T细胞表位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TGF-β和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辅助T细胞表位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WT1多肽疫苗可在荷人单核细胞白血病SCID小鼠体内产生抗肿瘤免疫效应,有效杀伤白血病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1多肽疫苗 单核细胞白血病 抗肿瘤免疫效应 SCID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人文关怀新方案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吕晔 马肖容 +2 位作者 张欢 滕文葆 巩守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年第12期1551-1555,共5页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在工作期间,基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实际需要,通过队内专业心理医师指导,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开展“两群双轨分层四段全方位”医学人文关怀新方案。新方案运行以来,医疗队全体队员和病区患者整...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在工作期间,基于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实际需要,通过队内专业心理医师指导,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开展“两群双轨分层四段全方位”医学人文关怀新方案。新方案运行以来,医疗队全体队员和病区患者整体心理状态良好,协助临床救治效果显著,得到了认可和赞扬。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医学人文关怀新方案的实行对于加强医患心理支持、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保持医护良好状态、提升救治能力、提高综合救治效果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日常医疗中的人文关怀也有一定借鉴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文关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理支持 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MLAA-22基因对U937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11
作者 崔鹤 张王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9-524,共6页
目的研究MLAA-22基因的表达下调对U937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核酸酶9(Cas9)系统下调U937细胞MLAA-22基因的表达;CruiserTM酶切法检测单链引导RNA(single guide RNA,sgRNA)的活性... 目的研究MLAA-22基因的表达下调对U937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核酸酶9(Cas9)系统下调U937细胞MLAA-22基因的表达;CruiserTM酶切法检测单链引导RNA(single guide RNA,sgRNA)的活性;基因突变区PCR产物的TA克隆及测序法检测MLAA-22基因的突变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的表达。结果CruiserTM酶切结果显示:所采用的CRISPR/Cas9系统的sgRNA序列能够高效地识别基因编辑靶点;TA克隆及测序结果显示:MLAA-22基因的突变率为61.3%;CCK-8检测结果显示:MLAA-22基因下调后,U937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MLAA-22基因下调后,CD11b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结论 MLAA-22基因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分化而影响U937细胞增殖,从而促进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LAA-22基因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氧化剂对过氧化氢处理的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路晨阳 白改改 +5 位作者 申秋菊 蒙珊 惠凌云 苏丹 张王刚 周芙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4,53,共7页
目的通过建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活性氧(ROS)细胞模型,观察抗氧化剂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选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U937细胞株,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_2O_2)处理,成功建立ROS细胞模型后给予不同浓度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处理,检测细... 目的通过建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活性氧(ROS)细胞模型,观察抗氧化剂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选用人单核细胞白血病U937细胞株,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_2O_2)处理,成功建立ROS细胞模型后给予不同浓度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处理,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内ROS含量、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低浓度H2O2(50μmol/L)刺激U937细胞增殖;高浓度H_2O_2(500μmol/L)对U937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以50μmol/L H_2O_2处理U937细胞48h建立实验模型。正常U937细胞内存在少量ROS,少量凋亡细胞;50μmol/L H_2O_2处理后细胞内ROS增多,线粒体膜电位升高,凋亡率下降,细胞增殖旺盛,新合成的DNA增多;加入不同浓度抗氧化剂SOD,随着SOD浓度升高,ROS含量减少,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凋亡率增加,细胞增殖减慢,新合成的DNA减少,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结论抗氧化剂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表现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活性氧自由基(ROS) 抗氧化剂 细胞增殖 线粒体膜电位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