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40岁及以上农村人群年龄、受教育年限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的关系。方法于2014年10月-2015年3月,选取西安市鄠邑区某村40岁及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MSE评估总体认知功能。同时收集...目的研究40岁及以上农村人群年龄、受教育年限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的关系。方法于2014年10月-2015年3月,选取西安市鄠邑区某村40岁及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MSE评估总体认知功能。同时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查。通过单因素、多因素中位数回归分析、分层分析等方法研究年龄、受教育年限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799人,其中男性726人,占40.35%;40~69岁者1613人,占89.66%,≥70岁者186人,占10.34%,平均年龄(55.52±9.93)岁;文盲222人,占12.34%,受教育年限1~6年者568人,占31.57%,≥7年者1009人,占56.09%。MMSE评分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为27(24,29)。多因素中位数回归分析MMSE评分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显示,在40~69岁人群中,年龄每增加1岁,MMSE评分中位数下降0.06分(β=-0.06,P<0.001),而在≥70岁人群中下降0.34分(β=-0.34,P=0.001);即随着年龄增长,≥70岁人群的MMSE评分下降速度高于40~69岁人群;在男性、女性、文盲、受教育年限1~6年等亚组人群中重复上述分析,均存在与总人群类似的非线性相关关系;由于受教育年限≥7年亚组人群中年龄≥70岁者仅有30例,因此,在该亚组中是否存在类似的非线性关系需进一步明确。关于MMSE评分与受教育年限的关系,多因素中位数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受教育年限0~6年的人群中,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MMSE评分中位数增长0.86分(β=0.86,P<0.001),在受教育年限≥7年的人群中增长0.16分(β=0.16,P<0.001);即随着受教育年限增长,受教育年限0~6年的人群的MMSE评分增长速度高于≥7年人群;在男性、女性、40~69岁亚组人群中分析上述关系仍然成立;由于年龄≥70岁亚组人群中受教育年限≥7年者样本量低,是否存在类似关系需进一步明确。根据年龄、受教育年限分为4个亚组,分别在4个亚组人群中建立MMSE评分中位数预测方程:年龄40~69岁且受教育年限0~6年:MMSE=22.00+0.20×性别(女性:0;男性:1)+0.00×年龄(取值40~69岁)+0.80×受教育年限(取值0~6年);40~69岁且受教育年限≥7年:MMSE=30.18+0.08×性别(女性:0;男性:1)-0.08×年龄(取值40~69岁)+0.17×受教育年限(取值7~15年);≥70岁且受教育年限0~6年:MMSE=43.67+1.33×性别(女性:0;男性:1)-0.33×年龄(取值70~85岁)+0.78×受教育年限(取值0~6年);≥70岁且受教育年限≥7年:MMSE=52.43+3.34×性别(女性:0;男性:1)-0.41×年龄(取值70~85岁)-0.16×受教育年限(取值7~15年)。在≥70岁且受教育年限≥7年组样本量低,该亚组预测方程的可靠性需要增加样本量进一步提高。结论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中,随着年龄增长,≥70岁人群的MMSE评分下降速度高于40~69岁人群;随着受教育年限增长,MMSE评分的增长速度在受教育年限0~6年的人群高于≥7年人群。展开更多
目的 比较生理盐水-气体混合液(AS)和生理盐水-气体-血混合液(ASb)这两种造影剂在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诊断卵圆孔未闭(PFO)方面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月在我院TCD室行c-TCD检查患者248例,通过掷硬币法决定AS或...目的 比较生理盐水-气体混合液(AS)和生理盐水-气体-血混合液(ASb)这两种造影剂在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诊断卵圆孔未闭(PFO)方面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月在我院TCD室行c-TCD检查患者248例,通过掷硬币法决定AS或ASb这两种造影剂使用的先后顺序。然后分别均在不伴Valsalva动作(VM)与伴VM情况下,注入造影剂(CA),通过观察TCD频谱,记录CA注射后25 s内微泡数目及第一个微泡出现的时间。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9 mL生理盐水混合1 mL空气不伴VM(AS不伴VM);(2)9 mL生理盐水混合1 mL空气伴VM(AS伴VM);(3)9 mL生理盐水、1滴患者回抽血液混合1 mL空气不伴VM(ASb不伴VM);(4)9 mL生理盐水、1滴患者回抽血液混合1 mL空气伴VM(ASb伴VM)。上述每种方法重复2次,且每个过程间隔至少5 min。根据微泡数量对PFO分流程度进行分级:0级,阴性;Ⅰ级,1~10个微泡;Ⅱ级,>10个微泡但未形成“雨帘”;Ⅲ级,形成雨帘状。结果 AS不伴VM、AS伴VM、ASb不伴VM和ASb伴VM检查的阳性率分别是10.9%、23.8%、12.1%、25.8%。AS伴VM组发泡阳性率较AS不伴VM组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23.8% vs 10.9%,P=0.001);ASb伴VM组发泡阳性率较ASb不伴VM组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25.8% vs 12.1%,P=0.001);ASb不伴VM组发泡阳性率与AS不伴VM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 vs 10.9%,P=0.250);ASb 伴 VM 组发泡阳性率与 AS 伴 VM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8% vs 23.8%,P=0.125)。结论 应用c-TCD检测PFO时VM能够提高诊断阳性率,而AS与ASb这两种造影剂在诊断PFO阳性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氧糖剥夺(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血管性痴呆细胞模型细胞黏附分子(CaM)、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Ak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生长良好的PC12细胞传代、分化,行OGD准备血管性痴...目的研究葛根素对氧糖剥夺(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OGD)血管性痴呆细胞模型细胞黏附分子(CaM)、钙调蛋白激酶Ⅱ(CaMKⅡ)、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Ak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生长良好的PC12细胞传代、分化,行OGD准备血管性痴呆细胞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葛根素组。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确定合适的葛根素干预浓度及OGD处理时间;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评定细胞损伤程度,鉴定细胞模型;Western blot检测CaM、CaMKⅡ、MECP2、BDNF及Ak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C12细胞存活率随OGD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呈时间依赖性;PC12细胞存活率随葛根素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呈浓度依赖性。葛根素有效干预浓度为0.1~10μmol/L;OGD最佳处理时间为6h。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DH释放量明显增高(P<0.05);葛根素干预组LDH释放量随葛根素浓度增加而减少(P<0.05)。模型组CaM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DNF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MECP2表达及CaMKⅡ、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葛根素干预可下调CaM蛋白水平,提高MECP2、BDNF的表达及CaMKⅡ磷酸化水平,中、高剂量葛根素组亦能升高Akt蛋白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葛根素可能通过提高Ca2+-CaM复合物介导CaMKⅡ自身磷酸化水平,诱导MECP2磷酸化,上调BDNF的表达,激活下游PI3K-Akt通路,抑制凋亡基因及蛋白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侧支循环对非急性期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为此类患者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7月-2015年12月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积极药物治疗的非急性单侧症状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目的分析侧支循环对非急性期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为此类患者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7月-2015年12月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积极药物治疗的非急性单侧症状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根据美国介入治疗神经放射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and 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ASITN)/介入放射学会(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SIR)侧支血流分级系统标准评估每位患者的侧支循环情况,分为侧支良好组(ASITN/SIR分级0~2级)及侧支不良组(ASITN/SIR分级3~4级)。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责任血管相关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及相关血管性死亡情况;采用Cox回归法分析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02例患者,其中222例为侧支良好组,80例为侧支不良组,随访2~8年,中位随访时间为4.0(3.0~5.0)年。随访期间,共45例(14.9%)发生了责任血管相关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侧支良好组缺血性血管事件2年累积复发率及死亡率均低于侧支不良组(血管事件复发率:14.3%vs 23.8%,P=0.008;死亡率:4.4%vs 10%,P=0.006)。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冠心病史、侧支循环差(RR 1.86,95%CI 1.03~4.53,P=0.041)和出院时mRS>2分(RR 3.43,95%CI 1.69~6.96,P=0.001)是影响责任血管相关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非急性症状性单侧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尤其侧支循环不良者,即使经过严格的药物治疗,2年内仍存在较高的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和血管性死亡风险。高龄、冠心病史、侧支循环差和出院时mRS>2分是其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40岁及以上农村人群年龄、受教育年限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的关系。方法于2014年10月-2015年3月,选取西安市鄠邑区某村40岁及以上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MSE评估总体认知功能。同时收集一般人口学信息、生活习惯、既往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生化检查。通过单因素、多因素中位数回归分析、分层分析等方法研究年龄、受教育年限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799人,其中男性726人,占40.35%;40~69岁者1613人,占89.66%,≥70岁者186人,占10.34%,平均年龄(55.52±9.93)岁;文盲222人,占12.34%,受教育年限1~6年者568人,占31.57%,≥7年者1009人,占56.09%。MMSE评分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为27(24,29)。多因素中位数回归分析MMSE评分与年龄的关系,结果显示,在40~69岁人群中,年龄每增加1岁,MMSE评分中位数下降0.06分(β=-0.06,P<0.001),而在≥70岁人群中下降0.34分(β=-0.34,P=0.001);即随着年龄增长,≥70岁人群的MMSE评分下降速度高于40~69岁人群;在男性、女性、文盲、受教育年限1~6年等亚组人群中重复上述分析,均存在与总人群类似的非线性相关关系;由于受教育年限≥7年亚组人群中年龄≥70岁者仅有30例,因此,在该亚组中是否存在类似的非线性关系需进一步明确。关于MMSE评分与受教育年限的关系,多因素中位数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受教育年限0~6年的人群中,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MMSE评分中位数增长0.86分(β=0.86,P<0.001),在受教育年限≥7年的人群中增长0.16分(β=0.16,P<0.001);即随着受教育年限增长,受教育年限0~6年的人群的MMSE评分增长速度高于≥7年人群;在男性、女性、40~69岁亚组人群中分析上述关系仍然成立;由于年龄≥70岁亚组人群中受教育年限≥7年者样本量低,是否存在类似关系需进一步明确。根据年龄、受教育年限分为4个亚组,分别在4个亚组人群中建立MMSE评分中位数预测方程:年龄40~69岁且受教育年限0~6年:MMSE=22.00+0.20×性别(女性:0;男性:1)+0.00×年龄(取值40~69岁)+0.80×受教育年限(取值0~6年);40~69岁且受教育年限≥7年:MMSE=30.18+0.08×性别(女性:0;男性:1)-0.08×年龄(取值40~69岁)+0.17×受教育年限(取值7~15年);≥70岁且受教育年限0~6年:MMSE=43.67+1.33×性别(女性:0;男性:1)-0.33×年龄(取值70~85岁)+0.78×受教育年限(取值0~6年);≥70岁且受教育年限≥7年:MMSE=52.43+3.34×性别(女性:0;男性:1)-0.41×年龄(取值70~85岁)-0.16×受教育年限(取值7~15年)。在≥70岁且受教育年限≥7年组样本量低,该亚组预测方程的可靠性需要增加样本量进一步提高。结论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人群中,随着年龄增长,≥70岁人群的MMSE评分下降速度高于40~69岁人群;随着受教育年限增长,MMSE评分的增长速度在受教育年限0~6年的人群高于≥7年人群。
文摘目的 比较生理盐水-气体混合液(AS)和生理盐水-气体-血混合液(ASb)这两种造影剂在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诊断卵圆孔未闭(PFO)方面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5年11月~2016年1月在我院TCD室行c-TCD检查患者248例,通过掷硬币法决定AS或ASb这两种造影剂使用的先后顺序。然后分别均在不伴Valsalva动作(VM)与伴VM情况下,注入造影剂(CA),通过观察TCD频谱,记录CA注射后25 s内微泡数目及第一个微泡出现的时间。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9 mL生理盐水混合1 mL空气不伴VM(AS不伴VM);(2)9 mL生理盐水混合1 mL空气伴VM(AS伴VM);(3)9 mL生理盐水、1滴患者回抽血液混合1 mL空气不伴VM(ASb不伴VM);(4)9 mL生理盐水、1滴患者回抽血液混合1 mL空气伴VM(ASb伴VM)。上述每种方法重复2次,且每个过程间隔至少5 min。根据微泡数量对PFO分流程度进行分级:0级,阴性;Ⅰ级,1~10个微泡;Ⅱ级,>10个微泡但未形成“雨帘”;Ⅲ级,形成雨帘状。结果 AS不伴VM、AS伴VM、ASb不伴VM和ASb伴VM检查的阳性率分别是10.9%、23.8%、12.1%、25.8%。AS伴VM组发泡阳性率较AS不伴VM组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23.8% vs 10.9%,P=0.001);ASb伴VM组发泡阳性率较ASb不伴VM组显著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25.8% vs 12.1%,P=0.001);ASb不伴VM组发泡阳性率与AS不伴VM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 vs 10.9%,P=0.250);ASb 伴 VM 组发泡阳性率与 AS 伴 VM 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8% vs 23.8%,P=0.125)。结论 应用c-TCD检测PFO时VM能够提高诊断阳性率,而AS与ASb这两种造影剂在诊断PFO阳性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文摘目的分析侧支循环对非急性期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为此类患者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7月-2015年12月入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积极药物治疗的非急性单侧症状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根据美国介入治疗神经放射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and Therapeutic Neuroradiology,ASITN)/介入放射学会(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SIR)侧支血流分级系统标准评估每位患者的侧支循环情况,分为侧支良好组(ASITN/SIR分级0~2级)及侧支不良组(ASITN/SIR分级3~4级)。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责任血管相关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及相关血管性死亡情况;采用Cox回归法分析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302例患者,其中222例为侧支良好组,80例为侧支不良组,随访2~8年,中位随访时间为4.0(3.0~5.0)年。随访期间,共45例(14.9%)发生了责任血管相关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侧支良好组缺血性血管事件2年累积复发率及死亡率均低于侧支不良组(血管事件复发率:14.3%vs 23.8%,P=0.008;死亡率:4.4%vs 10%,P=0.006)。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冠心病史、侧支循环差(RR 1.86,95%CI 1.03~4.53,P=0.041)和出院时mRS>2分(RR 3.43,95%CI 1.69~6.96,P=0.001)是影响责任血管相关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非急性症状性单侧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尤其侧支循环不良者,即使经过严格的药物治疗,2年内仍存在较高的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和血管性死亡风险。高龄、冠心病史、侧支循环差和出院时mRS>2分是其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