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人工智能在眼科疾病应用中带来的医学伦理学问题 被引量:3
1
作者 何娜 李涵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10期1325-1328,共4页
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不断进步,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在眼科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眼科疾病的筛查和诊疗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而眼科的检查图像因其解剖学的特点而具有精细、复杂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高效、精准... 随着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不断进步,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在眼科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眼科疾病的筛查和诊疗常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而眼科的检查图像因其解剖学的特点而具有精细、复杂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医疗人工智能技术具有高效、精准、高一致性和便捷的优势,因此得到了眼科医生的关注与青睐。但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其存在的患者信息安全、公平受益、隐私保护等伦理学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应通过加强法制与政策监管、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强调医疗机构的主体责任等措施来保护患者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眼科疾病 医学伦理学 患者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互作网络的白内障致病基因挖掘
2
作者 杨卓妍 张欣 +1 位作者 段雪娟 景瑞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0-795,共6页
目的筛选自测的白内障差异表达基因与IMPC、MGI和Cat-Map、GWAS Catalog数据库中白内障相关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而探究白内障发病过程的潜在致病基因及信号通路。方法收集白内障患者及对照透明晶状体前囊膜,提取总RNA,建库测序... 目的筛选自测的白内障差异表达基因与IMPC、MGI和Cat-Map、GWAS Catalog数据库中白内障相关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而探究白内障发病过程的潜在致病基因及信号通路。方法收集白内障患者及对照透明晶状体前囊膜,提取总RNA,建库测序,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下载IMPC、MGI和GWAS Catalog数据库中白内障表型相关基因数据,下载最新的Cat-Map数据,进行白内障易感基因注释,分析各数据库数据的特征,分析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KEGG富集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结果白内障易感SNP注释分析共找到21个潜在靶基因。IMPC、MGI、Cat-Map数据库和SNP靶基因富集于RNA聚合酶启动子的调控、蛋白质结合、细胞分裂、过氧化物酶体、细胞代谢方面。核心蛋白的PPI网络集中于过氧化物酶体家族及功能相关基因。白内障患者及对照透明晶状体前囊膜测序数据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MAPK信号通路、信号转导、离子转运、代谢、过氧化物酶体、细胞黏附等通路。IMPC、MGI、Cat-Map数据库和SNP靶基因基因集与白内障患者测序差异表达数据相比,差异基因富集于细胞内信号转导、MAPK信号通路、昼夜节律、c-AMP、钙离子通路等。基于PPI网络分析鉴定出白内障新的TRIM22、OAS3、EPSTI1、ZC3HAV1、SP110、PARP12蛋白网络。结论TRIM22、OAS3、EPSTI1、ZC3HAV1、SP110、PARP12的PPI网络所涉及的通路及生物学功能可能是白内障新的致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IMPC数据库 MGI数据库 Cat-Map数据库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不同类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对康柏西普的治疗反应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怡 姚静 +3 位作者 权彦龙 王建明 邢瑶 周爱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01-1508,共8页
目的观察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不同类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对康柏西普的治疗反应,并分析可能影响治疗反应和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我院确诊为DME且按照1+PRN方案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患者6... 目的观察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不同类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对康柏西普的治疗反应,并分析可能影响治疗反应和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我院确诊为DME且按照1+PRN方案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患者65例76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OCT特征将其分为3种类型:囊样黄斑水肿(CME)28只眼,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33只眼和弥漫性视网膜增厚(DRT)15只眼。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及首次治疗后3月时各组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比较不同类型DME的基线OCT特征并分析其与康柏西普治疗反应及效果的关系。结果3种类型DME治疗后3月BCVA均较基线明显好转(P<0.05)。3种类型DME治疗后3月CRT均明显低于基线(P<0.05)。基线视网膜外层高反射点(HF)数量、椭圆体带(EZ)中断比例在SRD组中最高(P<0.05)。基线视网膜外层HF与基线CRT、CRT改变量、治疗后CRT均相关(P<0.05)。基线外界膜(ELM)/EZ中断组较连续组基线视力更差、基线CRT更高,治疗后3月CRT改变量更大、BCVA更差(P<0.05)。结论3种类型DME在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后,功能学指标BCVA和形态学指标CRT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SRD类型对康柏西普治疗的形态学反应最好,DRT类型的形态学反应相对较差。更多的基线外层HF可能预示着更好的形态学治疗反应。基线ELM/EZ中断则提示治疗后3月视力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眼手术术中及术后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原因、处理和预后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琳 权彦龙 +2 位作者 王建明 王峰 周爱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分析与评价内眼手术及术中术后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原因、处理和预后。方法选取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患者11例,术前5例合并高度近视,4例合并高眼压,2例有既往内眼手术史,2例患者发生二次出血。出血后采取保守或于出血后10~16 d... 目的分析与评价内眼手术及术中术后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原因、处理和预后。方法选取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患者11例,术前5例合并高度近视,4例合并高眼压,2例有既往内眼手术史,2例患者发生二次出血。出血后采取保守或于出血后10~16 d(平均12.1 d)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单纯后巩膜脉络膜上腔积血穿刺放液术,或联合玻璃体切割及硅油填充术。结果 11例患者中有7例发生于术中,4例发生在术后1~3 d,约占同期我科内眼手术的0.15%(11/7204)。11例患者中,2例保守治疗,4例行单纯后巩膜脉络膜上腔积血穿刺放液术,1例行玻璃体切割及后巩膜脉络膜上腔积血穿刺放液术,另外4例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及后巩膜脉络膜上腔积血穿刺放液术。平均随访8.2个月,术后7例患者视力改善,1例无变化,3例恶化。结论术前高眼压、高度近视及既往内眼手术史是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高危因素。通过术中迅速关闭切口,术后采取保守治疗,择机行后巩膜脉络膜上腔积血穿刺放液术,视网膜脱离时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可保留患者部分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 内眼手术 青光眼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诊断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怡 姚静 +4 位作者 王肖华 赵琳 王丽君 王建明 周爱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目的通过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 OCT)诊断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在鉴别PCV和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 AMD)方面的价值,制定一个相对完善的SD OCT诊断PCV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 目的通过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 OCT)诊断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在鉴别PCV和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 AMD)方面的价值,制定一个相对完善的SD OCT诊断PCV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在2012年8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62)例(63只眼)初诊为PCV或w AMD患者的临床特征,通过分析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吲哚菁绿造影最终确诊为PCV者为24例(25只眼),w AMD者38例(38只眼)。当这些患者的SD OCT图像在尖锐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峰、双层征、多发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切迹、代表息肉的低反射腔、高反射硬性渗出这6条特征中,满足第1或第2条时,其余特征至少满足1条可诊断PCV;不满足第1和第2条时,其余特征至少满足3条可诊断为PCV。基于SD OCT的诊断与基于金标准吲哚菁绿造影的诊断相比较,评价其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确诊为PCV的25只患眼中有23只眼(92.0%)满足SD OCT诊断PCV标准,确诊为w AMD的38只患眼中则有4只眼(10.5%)满足SD OCT诊断PCV标准。SD OCT诊断PCV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0%和89.5%。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的SD OCT诊断PCV的标准。SD OCT在鉴别PCV和w AMD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内填充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切割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周爱意 周陈静 +1 位作者 权彦龙 王建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38-840,共3页
目的分析眼内填充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切割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PDR合并玻璃体出血行玻璃体切割术... 目的分析眼内填充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玻璃体出血玻璃体切割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PDR合并玻璃体出血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后随访至少1 a,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前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玻璃体内填充物类型、复发性玻璃体出血和视网膜脱离情况。结果 130例(130眼)患者分无填充物、空气填充和硅油填充3组分析,其中无填充物组45例(34.6%)、空气填充组35例(26.9%)和硅油填充组50例(38.5%)。三组患者复发性玻璃体出血分别为:11.1%(5/45)、8.6%(3/35)和10.0%(5/50)。术后1 a内,三组分别有97.8%、94.3%和92.0%患者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PDR合并玻璃体出血行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眼内填充物在减少复发性玻璃体出血和避免视网膜脱离方面并没有优势。术中没有视网膜裂孔时应用眼内填充物是不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切割术 复发性玻璃体出血 硅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肝素酶和核转录因子κB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吴武军 潘承恩 +4 位作者 刘青光 孟珂伟 余海波 王幼黎 赵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67-1270,共4页
目的检测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并探讨NF-κB对调节heparanase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胰腺癌和26例癌旁组织中heparanase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并... 目的检测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并探讨NF-κB对调节heparanase的可能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胰腺癌和26例癌旁组织中heparanase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heparanase和NF-κB在48例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和45.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heparanase阳性表达与TNM分期(P=0.031)、淋巴结转移(P=0.003)呈正相关,与3年生存率呈负相关(20.0%vs0%,P=0.001);NF-κB p65与淋巴结转移(P=0.017)、远处转移(P=0.031)正相关,与预后无相关。heparanase与NF-κB p65有较高的共同阳性表达率(P=0.018)。多因素分析显示heparanase和NF-κB均非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heparanase在胰腺癌中表达增高且与预后不良相关,NF-κ可能上调heparanase表达水平,促进heparanase介导的肿瘤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肝素酶 胰腺肿瘤 核转录因子kappa 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农村人群盲和低视力患病率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裴金枝 何媛 +6 位作者 任百超 贾俊 刘慧峰 万鹏飞 姬明利 张纯涛 祝艳妮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3-646,共4页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以自然人群为基础的盲、低视力的患病率及其原因。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陕西省留坝县、黄陵县、蓝田县调查4110人,所有受检人员均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及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应用标准对数视... 目的调查陕西省农村以自然人群为基础的盲、低视力的患病率及其原因。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陕西省留坝县、黄陵县、蓝田县调查4110人,所有受检人员均进行标准问卷调查及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应用标准对数视力表(Log MAR)检查远、近视力,日常生活视力;若受检者视力低于1.0,加针孔板记录针孔视力,根据WHO标准诊断盲和低视力患病率。结果共有3494人完成了标准问卷及详细的眼科检查,应答率为85.0%。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分别为1.0%和4.8%,其中女性盲的患病率为0.9%,男性为1.1%,男性高于女性;女性低视力的患病率为5.0%,男性为4.4%,女性高于男性(P=0.658),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1)、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P<0.01)。盲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角膜病变、青光眼,分别占58.8%、11.8%、5.9%;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和屈光不正,分别占61.6%、10.8%和9.6%。结论陕西省农村以自然人群为基础的盲、低视力的患病率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降低;白内障是导致盲和低视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视力 患病率 调查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继发黄斑水肿后视力损伤程度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9
9
作者 石蕊 肖云芳 +1 位作者 王峰 郑玉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后患者视力损伤程度,并探讨视力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BRVO患者87例92眼,其中糖尿病组38例40眼,非糖尿病组49... 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后患者视力损伤程度,并探讨视力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我院的BRVO患者87例92眼,其中糖尿病组38例40眼,非糖尿病组49例52眼,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黄斑水肿。分别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及BRVO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史、血脂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缺血性心脏病等,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并进行对比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与视力损伤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至1个月时,非糖尿病组患者视力较糖尿病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P<0.05)。治疗后随访至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以"远视力>0.5 log MAR"为因变量,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糖尿病(P=0.000)、高血脂(P=0.000)、体质量指数(P=0.000)、眼轴长度(P=0.000)均与BRVO发生后的视力损伤显著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糖尿病(OR=8.222,P=0.014)、高血脂(OR=25.247,P=0.002),体质量增加(OR=1.388,P=0.014)的患者发生BRVO后最终远视力下降的风险显著增加,然而随着眼轴增长(OR=0.213,P=0.000)其最终视力损伤程度则减轻。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BRVO后,视力损伤程度较非糖尿病患者更加严重,严格控制体质量、血糖和血脂是减轻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视力损伤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视力损伤 黄斑水肿 糖尿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怡 姚静 +3 位作者 王建明 庾苗 郭晓 周爱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并确诊为DR的患者147例230眼。其中,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者65眼,不合并...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眼底影像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并确诊为DR的患者147例230眼。其中,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者65眼,不合并DME者165眼。观察并分析DR患者眼底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OCT图像、眼底彩照表现及血糖相关指标,总结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及眼底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230眼DR患眼中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为39.6%。在合并DME的DR患眼(65眼)中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率为53.8%,而在未合并DME的DR患眼(165眼)中发生率为33.9%;合并DME的DR患眼的发生率高于未合并DME的DR患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8,P=0.005)。在ICGA检查中,扩张型毛细血管开始显影时间为3 min 57 s~7 min 31 s,平均开始显影时间为4 min 58 s,之后染色逐渐增强呈现高荧光,持续至10 min后仍不衰退,并与晚期低背景荧光形成强烈对比。依据ICGA形态学特征可将扩张型毛细血管分为两种类型(1)孤立的圆形扩张型毛细血管,此型较常见,占72.5%;(2)簇状扩张型毛细血管,此型占27.5%。硬性渗出越严重,出现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可能性越大(线性关联值为32.754,P<0.001)。与无扩张型毛细血管眼相比,有扩张型毛细血管眼患者的糖化血清白蛋白、糖化白蛋白含量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扩张型毛细血管在DR患眼中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合并DME的DR患眼;扩张型毛细血管依其在ICGA中的形态学表现可分为孤立的圆形扩张型毛细血管和簇状扩张型毛细血管两种类型;严重的硬性渗出和较差的血糖控制水平与扩张型毛细血管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扩张型毛细血管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眼底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败血症影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红兵 孙乃学 +3 位作者 梁厚成 赵燕麟 赵建刚 张玲利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9-660,共2页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败血症 临床观察 全身多系统疾病 肺支气管发育不良 临床表现 R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生长因子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纤维血管膜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爱意 白玉婧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研究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纤维血管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巨噬细胞和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方法玻璃体切割术中取ROP患者视网膜表面纤维血管膜... 目的研究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纤维血管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巨噬细胞和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方法玻璃体切割术中取ROP患者视网膜表面纤维血管膜保存备用,冰冻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LGF在纤维血管膜上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LGF在纤维血管膜中可见阳性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实验结果显示纤维血管膜的PLGF可能由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巨噬细胞和胶质细胞表达。结论 PLGF可能参与了ROP的发病过程,PLGF在ROP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生长因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TR1拮抗剂奥美沙坦对HTF凋亡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13
作者 王丽君 李宏松 +3 位作者 张文怡 邵美琳 任梅梅 王建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6,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GTR1)拮抗剂奥美沙坦(OMS)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斜视手术的患者Tenon囊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原代HTF,vimentin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GTR1)拮抗剂奥美沙坦(OMS)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斜视手术的患者Tenon囊组织,采用组织块法培养原代HTF,vimentin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鉴定原代细胞。采用10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诱导HTF建立细胞纤维化模型。将体外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TGF-β2组、TGF-β2+OMS组和OMS组,各组细胞分别予以普通培养液、含TGF-β2的培养液、含TGF-β2和OMS的培养液、含OMS的培养液培养细胞48 h。Anne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分析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及总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凋亡途径中procaspase-9、cleaved caspase-9、bax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原代HTF,所培养细胞呈长梭形,vimentin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所培养原代细胞中vimentin表达阳性率>99%。正常对照组、TGF-β2组、TGF-β2+OMS组和OMS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总凋亡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92、3.96、41.82,均P<0.05),其中TGF-β2+OMS组早期凋亡率和总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和TGF-β2组明显升高,TGF-β2+OMS组晚期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TGF-β2组、TGF-β2+OMS组和OMS组cleaved caspase-9/procaspase-9、bax、bax/bcl-2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40、7.98、4.61,均P<0.05),其中TGF-β2+OMS组bax/bcl-2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TGF-β2+OMS组cleaved caspase-9/procaspase-9、bax、bax/bcl-2较TGF-β2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TGF-β2组、TGF-β2+OMS组、OMS组细胞LDH活性值分别为(783.99±79.97)、(913.16±196.86)、(2529.06±240.21)、(2134.29±138.96)μmol/(min·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95,P<0.05),其中与正常对照组和TGF-β2组比较,TGF-β2+OMS组和OMS组LDH活性值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TGF-β2组、TGF-β2+OMS组、OMS组细胞SOD活性值分别为(50.35±0.97)、(41.61±4.56)、(28.88±3.26)、(37.61±4.83)μmol/(min·L),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1,P<0.05),其中TGF-β2+OMS组SOD活性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和TGF-β2组,OMS组SOD活性值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GTR1拮抗剂OMS可以有效促进HTF凋亡,bax/bcl-2/caspase-9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途径及氧化应激途径可能是OMS调控HTF凋亡过程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手术 奥美沙坦 AGTR1拮抗剂 TENON囊成纤维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角膜切口位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疗效及眼前节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丽君 杨熹婷 +3 位作者 张怡 廖丁莹 赵琳 王建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92-1497,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角膜缘不同距离的透明角膜切口(CCI)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手术疗效及眼前节参数变化的影响,探究CCI距离角膜缘的安全距离范围。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2018年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 目的通过比较角膜缘不同距离的透明角膜切口(CCI)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手术疗效及眼前节参数变化的影响,探究CCI距离角膜缘的安全距离范围。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2018年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44例(44眼),根据术后CCI距离角膜缘的距离分为两组,A组(距离为1~1.5 mm),B组(距离为0.5~1 mm),每组各22例。评估分析两组术后视力、术源性散光(SIA)、角膜相差及眼前节参数。结果A、B两组术后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术后的前房深度(ACD)较术前加深(P<0.05),前房角度(ACA)较术前增加(P<0.05)。A、B两组间的术后UCVA、BCVA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间SIA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间的术后角膜总相差RMS值、总低阶像差RMS值、总高阶像差RMS值、球差(Z_4~0)、水平三叶草(Z_3~3)、垂直三叶草(Z_3^(-3))、水平慧差(Z_3~1)及垂直慧差(Z_3^(-1))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间的术后ACD、ACA、前房容积(ACV)及中心角膜厚度(CC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CI位置在距离角膜缘内0.5~1 mm与距离角膜缘内1~1.5 mm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均具有较好的手术疗效,两种CCI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视觉质量相当。结果提示角膜缘内0.5~1.5 mm是CCI的安全距离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透明角膜切口 超声乳化术 视觉质量 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K-siRNA-AAV对大鼠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通道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邢瑶 王建明 +3 位作者 范雅稚 熊蕾 王文菁 崔丽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6-325,共10页
目的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小干扰RNA-特异性腺相关病毒(ILK-siRNA-AAV)对大鼠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通道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SPF级8~9周龄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ILK-siRNA-AAV组、NC-siRNA-AAV组和丝裂霉... 目的观察整合素连接激酶-小干扰RNA-特异性腺相关病毒(ILK-siRNA-AAV)对大鼠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通道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SPF级8~9周龄SD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ILK-siRNA-AAV组、NC-siRNA-AAV组和丝裂霉素C(MMC)组,每组12只。每只大鼠均取左眼为实验眼,右眼不做特殊处理。采用前房植入引流管法建立大鼠青光眼滤过术球结膜滤过泡模型,空白对照组、ILK-siRNA-AAV组和NC-siRNA-AAV组术后1 d滤过泡内分别注入磷酸盐缓冲液、ILK-siRNA-AAV和NC-siRNA-AAV各5μl,MMC组术中采用含0.4 mg/ml MMC的小棉片置于结膜瓣下5 min。术前及术后1、2、3、7、14、21、28 d,采用手持式眼压计测量术眼眼压;术后1、2、3、7、14、21、28 d,采用手术显微镜观察术眼滤过泡形成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滤过泡生存天数;术后28 d,采用逆转录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术区结膜及结膜下组织中ILK的mRNA及蛋白表达,检测ILK基因沉默效应;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ILK基因沉默对滤过通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采用Masson染色观察ILK基因沉默对球结膜滤过泡术区组织胶原纤维沉积作用,计算胶原纤维染色阳性面积占整个组织视野面积的百分比。结果各组大鼠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眼压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分组)=76.84,P<0.001;F_(时间)=114.49,P<0.001),其中ILK-siRNA-AAV组术后第1、7、14和28天眼压均低于空白对照组,MMC组术后第2、3、7、14和28天眼压均低于空白对照组,ILK-siRNA-AAV组术后第7、14、21和28天眼压均低于NC-siRNA-AA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NC-siRNA-AAV组、ILK-siRNA-AAV组和MMC组滤过泡生存天数分别为(3.50±1.51)、(5.00±3.41)、(31.50±3.15)和(31.33±2.46)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5.83,P<0.05),其中ILK-siRNA-AAV组和MMC组滤过泡生存天数均多于空白对照组和NC-siRNA-AA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ILK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2.32、752.69,均P<0.05),其中ILK-siRNA-AAV组ILK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NC-siRNA-AA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和NC-siRNA-AAV组术区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细胞大量增生,成纤维细胞密度高,呈团块状生长;ILK-siRNA-AAV组球结膜较薄,纤维结缔组织排列疏松,少量成纤维细胞增生;MMC组结膜纤维层疏松、菲薄,形成空洞,细胞稀少。各组胶原纤维染色阳性面积百分比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1.66,P<0.05),其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ILK-siRNA-AAV组和MMC组阳性染色百分比显著降低,ILK-siRNA-AAV组阳性染色百分比明显低于NC-siRNA-AA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LK-siRNA-AAV沉默ILK表达可抑制大鼠滤过术后滤过区组织瘢痕形成,降低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滤过手术 整合素连接激酶 基因沉默 小干扰RNA 腺相关病毒 瘢痕形成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ss屏自动记录软件系统在后天性麻痹性斜视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熹婷 王丽君 +3 位作者 李宏松 廖丁莹 王建明 姚亮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688-2697,共10页
目的评价Hess屏自动记录软件系统(Hess automatic screen recording system,Hess-01型)诊断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准确性及测量值的可重复性,探讨其对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本院眼科门诊... 目的评价Hess屏自动记录软件系统(Hess automatic screen recording system,Hess-01型)诊断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准确性及测量值的可重复性,探讨其对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本院眼科门诊、会诊及住院的70例有复视主诉的患者,分别采用Hess-01和三棱镜交替遮盖法,检查双眼在9个诊断眼位的眼球运动功能;将两种方法的定性及定量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Hess-01检出后天性麻痹性斜视55例,检出率为78.6%;根据三棱镜交替遮盖法结合麻痹性斜视诊断标准,确诊为后天性麻痹性斜视50例,检出率为71.4%,两种方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的检出率较高。Hess-01诊断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100%、75%、0.75,阳性似然比(LR+)为4,阴性似然比(LR-)为0,准确率为92.9%。两种方法分别在健眼和患眼测得的水平方位斜视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Hess-01在健眼、患眼的水平和垂直方位所测得的斜视角度的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在0.923~0.997之间,变异系数(coefficients of variation,CV)在5.0%~20.5%之间。两种方法完成双眼9个诊断眼位斜视度测量所需时间分别为(4.38±0.54)min和(12.35±1.5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8,P<0.05),Hess-01所需时间更短。结论 Hess-01能省时简便、直观、准确、灵敏地定性诊断后天性麻痹性斜视,可提供具有较好重复性和可靠性的斜视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 Hess屏自动记录软件系统 三棱镜交替遮盖法 斜视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抗VEGF治疗弱应答顽固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囊泡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艳芬 王峰 +2 位作者 郭晓 郑玉萍 柏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ti-VEGF)治疗弱应答的顽固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目的探讨对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ti-VEGF)治疗弱应答的顽固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接受抗VEGF治疗的DME患者120例(120眼)的临床资料,纳入50例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 CME)患者,均接受相同抗VEGF药物治疗(3+PRN),其中40例为明显应答,10例为弱应答,分析对抗VEGF治疗弱应答患者光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的特点。结果对抗VEGF治疗弱应答的顽固性DME患眼具有相似的影像学特征。OCT表现为位于视网膜内层的杂质性独立囊泡,与明显应答组相比,囊泡内反射信号明显增强;在早期FFA中,两组均可见与囊泡形成相关的微血管瘤,而晚期FFA中,弱应答组的囊泡区渗漏强度明显低于应答组。结论对抗VEGF治疗效果不佳的DME囊泡具有OCT中高反射信号及晚期FFA弱荧光渗漏的特点,这将有利于抗VEGF治疗的术前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囊泡 光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S/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在高糖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宏松 李蓉 +2 位作者 王丽君 廖丁莹 王建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增生及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糖组,分别用常规培养液和含终浓度30 mm...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增生及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糖组,分别用常规培养液和含终浓度30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培养48 h,采用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簇(ROS)含量,采用生物化学检验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值及丙二醛(MDA)浓度。取正常对照组和高糖组细胞分别加入0、2、5、10、15和20μmol/L NLRP3抑制剂CY-09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的增生率,选取CY-09作用的适宜浓度。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CY-09组、高糖组和高糖+CY-09组,其中正常+CY-09组和高糖+CY-09组细胞培养液中添加15μmol/L CY-09进行培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NLRP3、凋亡相关点状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1前体(pro-Caspase-1)及活化片段(cleaved-Caspase-1),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前体(pro-Caspase-3)及活化片段(cleaved-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高糖组细胞中ROS荧光强度值为120020±3245,MDA浓度为(4.92±0.09)nmol/m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35426±811和(1.78±0.03)nmol/mg,高糖组细胞中SOD活力值为(35.65±1.22)μmol/(min·mg),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74.96±1.41)μmol/(min·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60、46.960、29.830,均P<0.05)。高糖组细胞增生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20,P<0.05)。高糖组中随着CY-09浓度的增加细胞增生率逐渐升高,其中10、15和20μmol/L CY-09处理细胞的增生率明显高于0μmol/L CY-09处理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中15μmol/L CY-09处理细胞与0μmol/L CY-09处理细胞的增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组细胞凋亡率为(21.68±0.4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6.67±1.05)%和高糖+CY-09组的(13.96±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糖组NLRP3、ASC、cleaved-Caspase-1、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CY-09组和高糖+CY-09组与正常对照组和高糖组比较,NLRP3、ASC、cleaved-Caspase-1、Bax、cleaved-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LRP3炎症小体通过ROS/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介导了体外高糖环境诱导RPE细胞的凋亡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炎症小体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 高糖 视网膜色素上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荧光联合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急性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诊断及预后随诊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澍蔚 姚静 +2 位作者 王建明 张洁 周爱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5-140,共6页
目的深入探讨眼底自发荧光联合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急性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VKH)预后评估和随诊观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5月~2019年11月间12例(23只眼)急性VKH病例,包括详细的病史、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照相... 目的深入探讨眼底自发荧光联合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急性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VKH)预后评估和随诊观察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5月~2019年11月间12例(23只眼)急性VKH病例,包括详细的病史、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照相、SD-OCT、眼底荧光造影和眼底自发荧光(FAF)等检查,并于治疗一段时间和/或出院后随诊再次行SD-OCT及FAF检查,与入院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为双眼发病(91.67%)。眼底检查见视盘水肿16只眼(69.57%)。同时SDOCT示多处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积液明显(100%)。所有患眼FFA造影早期可见多发性细小点状荧光素渗漏,晚期视网膜下大量荧光渗漏,出现特征性的多囊状的荧光素积存。FAF见高自发荧光区域(100%),范围与FFA荧光积存范围一致。10眼见高自发荧光区域内有片状相对低荧光(43.48%)。4眼高自发荧光区域有“颗粒样”高荧光(17.39%)。VKH恢复期FAF检查见自发荧光分布恢复至正常状态(34.78%),或者高自发荧光的强度减低范围缩小(39.13%)(平均面积减小了55.2%,相对荧光强度减低了46.52%)。6只眼病变范围仅剩一些点状高自发荧光颗粒散在分布(26.09%)。SD-OCT视网膜下积液明显减少甚至消失(相对入院时积液量平均减少69.5%)。并且FAF荧光强度与SD-OCT中视网膜下积液呈正相关(r=0.626,P<0.05)。结论眼底荧光造影、眼底自发荧光成像联合SD-OCT可以提高VKH诊断准确率。FAF、SD-OCT等非侵入性检查可以作为判断恢复及病情监测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KOYANAGI-HARADA综合征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自发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F11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调控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昌婧 徐丽 +1 位作者 段雪娟 艾欣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47-951,956,共6页
目的探究KIF11在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正常培养的HRMECs随机分成四组:正常组(给予5 mmol·L^(-1)葡萄糖)、高糖组(给予30 mmol·L^(-1)葡萄糖)、高糖+si-NC组(转染100 nmol·... 目的探究KIF11在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正常培养的HRMECs随机分成四组:正常组(给予5 mmol·L^(-1)葡萄糖)、高糖组(给予30 mmol·L^(-1)葡萄糖)、高糖+si-NC组(转染100 nmol·L^(-1) si-NC后给予30 mmol·L^(-1)葡萄糖)、高糖+si-KIF11组(转染100 nmol·L^(-1) si-KIF11后给予30 mmol·L^(-1)葡萄糖)。Real-time PCR检测各组HRMECs的KIF11、VEGF和HIF-1α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KIF11、VEGF、HIF-1α和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检测迁移细胞数目。通过LiCl激活Wnt/β-catenin通路进一步确证KIF11是否通过该通路发挥作用。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中HRMECs细胞活力增加,迁移细胞数增多,KIF11、VEGF和HIF-1αmRNA和蛋白水平以及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蛋白表达均上调(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si-KIF11组中HRMECs细胞活力降低,迁移细胞数减少,KIF11、VEGF和HIF-1αmRNA和蛋白水平以及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蛋白表达均下调(均为P<0.05);而高糖+si-NC组中上述指标与高糖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si-KIF11组相比,高糖+si-KIF11+LiCl组HRMECs细胞活力增加,迁移细胞数增多,VEGF和HIF-1α蛋白表达上调(均为P<0.05)。结论KIF11在高糖诱导的HRMECs中表达上调,下调其表达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缓解高糖诱导的HRMECs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F11 高糖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WNT/Β-CATENIN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