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肤科进修医师临床技能培养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刚 冯捷 马慧群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5期785-788,共4页
探讨皮肤科进修医师临床技能培养方法。通过分析皮肤疾病和临床教学的特点,结合我院进修医师门诊和病房临床教学策略,讨论并提出三级医院提高对基层皮肤科进修医师专科临床技能培训的具体方法。结合我院进修医师临床培养的具体策略,包... 探讨皮肤科进修医师临床技能培养方法。通过分析皮肤疾病和临床教学的特点,结合我院进修医师门诊和病房临床教学策略,讨论并提出三级医院提高对基层皮肤科进修医师专科临床技能培训的具体方法。结合我院进修医师临床培养的具体策略,包括制定系统完善的培养方案、定期举行系统理论教学、疑难病例讨论、皮肤病理带教、专题讲座和理论实践考核,提出应提高教学意识,注重先病房再门诊的教学顺序和从问诊到检查的带教规范,拓宽相关学科知识,注重临床资料保存,到提倡传统"手把手带徒弟"的教学模式等具体方法。门诊和病房教学是皮肤科进修医师临床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我院在临床技能培养方面的具体特点,探讨系统完善的临床技能培养策略以及提高临床技能的具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科 皮肤性病学 临床教学 临床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张军 牛新武 +4 位作者 肖生祥 Khan Abidullah 刘彦婷 马慧群 彭振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4-147,156,共5页
目的改良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临床防治皮肤光老化打下基础。方法设计制作一种构建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装置,利用装置中紫外线(UVA 315~400nm;UVB 280~315nm)照射ICR小鼠,3次/周,共12周,累计照射剂量:UVA为151.20J/... 目的改良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临床防治皮肤光老化打下基础。方法设计制作一种构建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装置,利用装置中紫外线(UVA 315~400nm;UVB 280~315nm)照射ICR小鼠,3次/周,共12周,累计照射剂量:UVA为151.20J/cm2,UVB为22.68J/cm^2;观察照射部位皮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测定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皮肤比较,模型组皮肤出现粗糙增厚、弹性丧失、粗深皱纹、毛细血管扩张、脱屑及皮革样外观;组织病理可见表皮不规则增厚,真皮胶原纤维变性,断裂减少,排列紊乱,分布不均;超微结构显示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分布不均,周期性横纹不清,横断面胶原纤维直径增大,粗细不等;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减少(P<0.01)。提示造模成功。结论利用改良的自制造模装置建立ICR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可复性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皮肤 光老化 动物模型 方法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基”训练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探索与体会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昊 冉立伟 杨一飞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5期792-795,共4页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以形态学教学为主的临床学科,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以皮肤性病学"三基"内容为基础,建立"皮损"为中心的扩展教学法及"病例"为中心的延伸教学法的理论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临床... 皮肤性病学是一门以形态学教学为主的临床学科,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以皮肤性病学"三基"内容为基础,建立"皮损"为中心的扩展教学法及"病例"为中心的延伸教学法的理论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临床见习及实习模式,完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三基"训练有助于培养专业知识水平全面、临床实践能力强的皮肤科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性病学 教学 三基(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线、紫外线及二者共同作用对小鼠皮肤光老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钰泽 刘平 +1 位作者 苏慧 杨荣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6-910,共5页
目的研究近红外线(IRA)、紫外线(UV)对小鼠皮肤光老化及皮肤MMP-13表达的影响,观察IRA、UV在光老化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探索IRA引起光老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IRA组、UV组、IRA/UV组、UV/IRA组。后4... 目的研究近红外线(IRA)、紫外线(UV)对小鼠皮肤光老化及皮肤MMP-13表达的影响,观察IRA、UV在光老化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探索IRA引起光老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IRA组、UV组、IRA/UV组、UV/IRA组。后4组小鼠接受光照不同且顺序各异。用HE染色、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测定MMP-13表达。结果目测及HE染色显示,较之空白组小鼠,4组实验组小鼠均出现光老化表现;与空白组比较,UV联合IRA组均能上调MMP-13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并且IRA/UV组比UV/IRA组上调更加显著(P<0.05)。结论①IRA可引起小鼠皮肤光老化;②IRA和UV可上调MMP-13表达,并加速光老化过程;③IRA和UV共同作用于皮肤时,作用顺序不同对皮肤老化所产生影响不同。因此,在预防小鼠皮肤皱纹形成及治疗其光老化中,防止IRA辐射,避免MMP-13形成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线(IRA) 光老化 MMP-13 紫外线(U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超分子水杨酸对UVB所致小鼠光老化损伤的修复研究
5
作者 孙晓娟 杜晓婕 +2 位作者 周红梅 王瞾 曾维惠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177-180,共4页
目的 探究2%超分子水杨酸对中波紫外线(UVB)所致小鼠光老化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选择30只6~8周龄昆明雌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UVB组、UVB+2%超分子水杨酸组,各10只。空白对照组小鼠正常日光照射饲养, UVB组、UVB+2%超分子水杨酸组隔... 目的 探究2%超分子水杨酸对中波紫外线(UVB)所致小鼠光老化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选择30只6~8周龄昆明雌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UVB组、UVB+2%超分子水杨酸组,各10只。空白对照组小鼠正常日光照射饲养, UVB组、UVB+2%超分子水杨酸组隔日用UVB照射1次,辐照12周,其中UVB+2%超分子水杨酸组小鼠在UVB照射后涂抹1次2%超分子水杨酸,非照射日每日涂抹1次;最后1次辐照结束后48 h观察三组小鼠皮肤组织形态变化情况,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背部皮肤显微结构改变情况,测定表皮、真皮厚度,应用Masson染色观察真皮胶原纤维排列情况,测定胶原纤维含量,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皮肤组织p21、p53表达情况。比较三组小鼠背部皮肤外形情况、皮肤显微结构改变情况及皮肤组织p21、p53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UVB组小鼠皮肤粗糙,有深皱纹毛孔扩大,缺乏弹性,皮肤呈褐黄色斑,皮革样外观,镜下见毛细血管扩张,结痂,为典型光老化特征;UVB+2%超分子水杨酸组皮肤外观有隐约褐色斑,镜下见皮肤有散在、不规则褐色斑片,光老化症状较轻。三组背部皮肤损伤程度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UVB组背部皮肤损伤程度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和UVB+2%超分子水杨酸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空白对照组与UVB+2%超分子水杨酸组皮损程度比较也有明显差异性(P<0.05)。空白对照组表皮厚度、真皮厚度、真皮胶原纤维含量分别为(18.55±1.80)μm、(350.08±35.16)μm、(0.46±0.05)OD, UVB组分别为(79.68±21.37)μm、(611.62±16.37)μm、(0.15±0.30)OD, UVB+2%超分子水杨酸组分别为(60.99±11.49)μm、(467.94±20.71)μm、(0.32±0.03)OD。三组表皮厚度、真皮厚度及真皮胶原纤维含量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UVB+2%超分子水杨酸组和UVB组表皮厚度、真皮厚度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真皮胶原纤维含量显著少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UVB+2%超分子水杨酸组表皮厚度、真皮厚度明显少于UVB组,真皮胶原纤维含量多于UVB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免疫组化显示空白对照组未见有p21、p53阳性表达。UVB+2%超分子水杨酸组皮肤组织p21、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10.00%,低于UVB组的80.00%、60.00%,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2%超分子水杨酸对UVB所致小鼠光老化皮肤有修护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凋亡相关基因p21、p5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光老化 2%超分子水杨酸 中波紫外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脉冲光联合米诺环素对玫瑰痤疮的红斑、皮损程度的改善
6
作者 赵玢 吴佳纹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8期58-61,共4页
目的:研究强脉冲光联合米诺环素对玫瑰痤疮的红斑、皮损程度的改善情况。方法:本文选取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玫瑰痤疮患者7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将使用米诺环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3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强脉... 目的:研究强脉冲光联合米诺环素对玫瑰痤疮的红斑、皮损程度的改善情况。方法:本文选取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玫瑰痤疮患者7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将使用米诺环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归为对照组(37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强脉冲光治疗的患者归为观察组(38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红斑程度、色素沉着程度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4^(+)T淋巴细胞、Sil-2R、IgG、IgM、IgA免疫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米诺环素对玫瑰痤疮的红斑、皮损程度有显著的改善效果,降低了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光 米诺环素 玫瑰痤疮 红斑 皮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CAPE策略在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管理的应用 被引量:17
7
作者 骆艳妮 王秀莹 +3 位作者 王小闯 吴媛 苏丹 刘佳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7-40,共4页
目的评价ESCAPE策略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管理的效果。方法将165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软件分为干预组(n=86)、对照组(n=79)。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呼吸机及循环监测、常规镇痛镇静护理、药物不良反应及... 目的评价ESCAPE策略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管理的效果。方法将165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软件分为干预组(n=86)、对照组(n=79)。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呼吸机及循环监测、常规镇痛镇静护理、药物不良反应及脏器功能监测。干预组采用ICU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ESCAPE策略,包括早期活动、睡眠管理、每日唤醒及自主呼吸试验、精神状态评估、情感支持、镇痛镇静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镇痛镇静药物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镇痛镇静药物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施ESCAPE策略可有效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谵妄 ESCAPE策略 ICU住院时间 镇痛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厚甲症2型一家系的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平 卢宁 +4 位作者 苏慧 李林丽 宋健文 杨荣丽 刘钰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8-122,共5页
目的研究先天性厚甲症的基因突变,从而探讨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1个先天性厚甲症家系中先证者及其家人的外周血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测序检测。取先证者母亲的皮损做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皮损组织的角蛋白17的... 目的研究先天性厚甲症的基因突变,从而探讨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1个先天性厚甲症家系中先证者及其家人的外周血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测序检测。取先证者母亲的皮损做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皮损组织的角蛋白17的表达。结果家系中两患者的角蛋白17的1号外显子第275位碱基发生A→G的杂合突变,其突变导致其编码角蛋白17的第92位氨基酸的密码子发生改变,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由天冬酰胺变为丝氨酸(N92S)。先证者母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为多发性脂囊瘤,免疫组化显示角蛋白17阳性表达。结论验证了角蛋白17的1号外显子α螺旋1A区突变在先天性厚甲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角蛋白17 1A区突变对脂囊瘤的早发可能存在一定影响,基因型与表型存在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 基因突变 角蛋白17 先天性厚甲症 早发性多发性脂囊瘤 基因型 表现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在寻常型银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涂晨 王爽 +3 位作者 张扬 任建文 王晓鹏 肖生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8-431,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皮肤组织及血液中的表达差异,探索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Trem-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 目的通过对比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皮肤组织及血液中的表达差异,探索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Trem-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rem-1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表达增加,主要表达于表皮全层,正常皮肤组织中主要表达于基底细胞层,其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em-1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血液中表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rem-1mRNA表达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呈正相关(P<0.05)。结论Trem-1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寻常型银屑病发病,Trem-1可能成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寻常型银屑病 免疫组化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HIF-1α和血清IGF-Ⅱ水平的检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娟 郗彦萍 徐顺明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42例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中的20例取其皮损进行免疫组化法,检测其HIF-1α的表达和分布,同时取20例健康皮肤组织作对照;...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42例寻常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中的20例取其皮损进行免疫组化法,检测其HIF-1α的表达和分布,同时取20例健康皮肤组织作对照;对另外22例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其IGF-Ⅱ浓度,并取健康血清20例作对照。结果:皮损组HIF-1α表达阳性细胞数(25.21±24.45)明显高于对照组(3.80±7.27)(P<0.05),两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清IGF-Ⅱ水平(308.39±432.7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6.73±23.23)(P<0.05),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患者皮损中HIF-1α的表达和血清IGF-Ⅱ的水平均较正常水平明显增高,二者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缺氧诱导因子-1Α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免疫组化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浅谈 被引量:2
11
作者 牛新武 马慧群 袁景奕 《西北医学教育》 2016年第3期491-492,F0003,共3页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当前,由于其诊断标准在我国皮肤科医生中普及率低,导致大量AD患者被漏诊。该现象的产生与我国皮肤科临床教学中的教材、教学大纲、皮肤科试卷,以及临床实习的多个...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当前,由于其诊断标准在我国皮肤科医生中普及率低,导致大量AD患者被漏诊。该现象的产生与我国皮肤科临床教学中的教材、教学大纲、皮肤科试卷,以及临床实习的多个环节设计不合理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AD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临床教学 诊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疫情下Telemedicine教学效果及满意度调查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蕴玉 刘莹 +3 位作者 高培根 张燕飞 李政霄 纪泛扑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5期816-819,共4页
目的调查COVID-19疫情期间医学生对远程医学教育满意度、学习效果、优缺点和六项核心能力的评价,为进一步改善临床教学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和口腔医学专业175名2016级学生(大四),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分... 目的调查COVID-19疫情期间医学生对远程医学教育满意度、学习效果、优缺点和六项核心能力的评价,为进一步改善临床教学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和口腔医学专业175名2016级学生(大四),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52.57%医学生对远程医学教育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评分为(3.55±0.95)分,满分5分。除医学知识外,学生对现场教学核心能力满意度的评分均高于远程教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80.57%学生更倾向于现场教学为主,远程教学为辅。结论远程教学所覆盖的理论知识与现场教学无差异,具有灵活性强,支持回放等方面的优势,但在临床实践方面难以达到现场教学的效果。应改进远程教学的薄弱环节,加强与现场教学的融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远程医学 教育 满意度 核心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ubMed数据库的带状疱疹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亚妮 毕育学 +1 位作者 陈继刚 王琼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8期53-59,共7页
目的了解带状疱疹的研究现状,为临床医生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中全部带状疱疹相关的文献,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共词分析方法进行客观分析,数据用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BICOMS)和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包... 目的了解带状疱疹的研究现状,为临床医生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中全部带状疱疹相关的文献,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共词分析方法进行客观分析,数据用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BICOMS)和SPSS 18.0软件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相关文献的时间、主题词、语种、国别、作者、期刊分布情况等,并对带状疱疹相关高频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带状疱疹相关文献呈逐年增多趋势,全球多国均有参与,发文期刊分布广泛,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文献数量和核心作者较为集中。日本的文献数量和质量处于亚洲地区第1位,印度文献数量和质量处于亚洲地区第2位,我国远落后于欧美国家和日本及印度。通过对高频主题词进行分析,发现带状疱疹研究集中在流行病学调查、治疗、实验室研究、一般人口学调查等方面。近5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方向,如带状疱疹疫苗、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危险因素评估、病毒激活、耳带状疱疹等。结论带状疱疹将持续成为研究热点,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的纵深发展,多学科交叉渗透将是未来的研究趋势,预防是未来研究的新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文献计量学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的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项目分析 被引量:39
14
作者 燕芳红 孔淑贞 蒋文慧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0-43,52,共5页
目的应用项目反应理论对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elf-management scale,CSMS)进行项目分析。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西安市某社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SMS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 目的应用项目反应理论对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elf-management scale,CSMS)进行项目分析。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西安市某社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SMS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项目反应理论计算该量表各条目的区分度,难度系数及项目信息量来评价条目。结果经分析CSMS量表满足单维性假设,可以应用项目反应理论进行条目分析。除条目2,3外,其余各条目区分度系数均在合理取值范围(0.5,3)内。15个条目的难度系数均在合理取值范围(-3.4)内。各条目的最大信息量在0.016~1.495之间,本研究中量表的最大信息量为10.741.对应潜在能力参数值为-0.2。结论CSMS量表的大部分条目区分度尚可,能够有效区分和鉴别不同能力的冠心病患者;难度参数存在劣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息量损失。CSMS量表能够为自我管理能力水平中等及偏低的冠心病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 项目反应理论 区分度 难度 项目特征曲线 项目信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24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平让 郭碧蓉 +1 位作者 关伟 王香兰 《现代中医药》 CAS 2008年第5期35-36,共2页
目的观察消银颗粒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消银颗粒组(A组)、阿维A组(B组)和联合治疗组(C组),A组30例,B组26例,C组24例。A组仅口服消银颗粒3.5 g,tid;B组仅口服阿维A胶囊20 mg,qd,C组... 目的观察消银颗粒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消银颗粒组(A组)、阿维A组(B组)和联合治疗组(C组),A组30例,B组26例,C组24例。A组仅口服消银颗粒3.5 g,tid;B组仅口服阿维A胶囊20 mg,qd,C组口服消银颗粒3.5 g,tid;阿维A胶囊20 mg,qd,四周后用量为第1日10 mg,qd;第2日20 mg,qd;第3日量同第1日,日用量10 mg、20 mg、10 mg、20 mg依次循环。服用阿维A胶囊时应与主食同服。以上三组均同时在皮损处均匀外涂皮炎净,qd。用药两月为1疗程。结果3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差异(Hc=10.764,P<0.01);消银颗粒组、阿维A组与联合治疗组疗效间差别均有显著性差异(Uc=3.161、2.546,P<0.05);消银颗粒组、阿维A组无显著性差异(Uc=0.492,P>0.05)。结论消银颗粒联合阿维A胶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能增强疗效、缩短起效时间和疗程,减少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银颗粒 阿维A胶囊 寻常型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探讨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凯莉 王昊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4期505-508,共4页
我国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几经转变。目前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结合了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升了专硕临床能力的同时导致了科研能力下降。目前对专硕科研训练的具体程度不够明确,加之临床轮转工作任务重,科... 我国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几经转变。目前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结合了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升了专硕临床能力的同时导致了科研能力下降。目前对专硕科研训练的具体程度不够明确,加之临床轮转工作任务重,科研训练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需要调整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专硕在读期间的科研训练,并从制度、导师、带教教师、课程安排、学生自身及科研氛围等方面提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科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医学教育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丹阳 王昊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6期651-654,677,共5页
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医学学制政策的改革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现行的三阶段连续统一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已为我国培养了众多具备专业技术水平和奉献精神的医学人才,但同时也揭示了一些问题... 医学教育的发展和医学学制政策的改革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现行的三阶段连续统一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已为我国培养了众多具备专业技术水平和奉献精神的医学人才,但同时也揭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学制设置繁杂、培养方案设计的不清晰,医学教育管理和政策制定的不一致性,以及院校层面上医学教育完整性和特殊性的不足。另外,各地区间医学教育质量的差距也不容忽视。对上述问题现状及产生原因,本文逐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包括改革学制学位体系、促进医教协同实质性发展、完善医学教育管理的特殊机制,加大欠发达地区卫生系统发展在经济与政策上的投入,并加大推进全科教育发展和完善优秀医学人才的定向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学制改革 培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胺酯胶囊联合夫西地酸钠乳膏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张军 王香兰 +1 位作者 郭碧蓉 张世萍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9年第5期311-312,共2页
目的:观察维胺酯胶囊联合夫西地酸钠乳膏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396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0例,口服维胺酯联合外用夫西地酸钠乳膏;对照组176例,口服维胺酯联合外用痤疮霜。8周后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 目的:观察维胺酯胶囊联合夫西地酸钠乳膏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396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0例,口服维胺酯联合外用夫西地酸钠乳膏;对照组176例,口服维胺酯联合外用痤疮霜。8周后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91%和89.09%,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0.68%和81.25%,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为局部皮肤轻度潮红,瘙痒,唇干。结论:维胺酯胶囊联合夫西地酸钠乳膏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胺酯 夫西地酸 寻常痤疮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的动物模型与细胞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彭玲玲 延祝 夏育民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0年第3期204-206,共3页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很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银屑病主要特征是表皮过度增生和明显的炎症浸润。在人类银屑病中观察到的特征也可在各种银屑病动物模型及体外模型中观察到,这些模型已广泛应用于银屑病的组织病理学、发病机制和对药物反应... 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很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银屑病主要特征是表皮过度增生和明显的炎症浸润。在人类银屑病中观察到的特征也可在各种银屑病动物模型及体外模型中观察到,这些模型已广泛应用于银屑病的组织病理学、发病机制和对药物反应等研究。目前用于银屑病研究的模型主要包括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有自发模型、转基因动物模型、药物诱导的模型(局部皮肤外用咪喹莫特)以及异体移植模型。这些模型虽然不能完全精确重现人类银屑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但在揭示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新药测试等方面有重要价值。本文就银屑病的动物模型与细胞模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动物模型 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