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胱抑素C水平与我国中老年人帕金森病发病风险关系的纵向队列研究
1
作者 梁肖 万丹 +5 位作者 杜轲 郭妮 张少颖 贺改霞 杨岚 李宗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6-662,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对我国中老年人群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年基线调查数据,收集基...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对我国中老年人群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2011年基线调查数据,收集基线调查时未患PD的参与者,追踪参与者随访至2020年PD发病情况,根据是否新发PD将参与者分为PD组和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基线血清CysC水平对PD发病风险的影响;采用亚组和交互作用分析检测年龄、性别、抑郁症状等的修饰效应;此外,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评估不同亚组人群中血清CysC水平与PD发病风险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联。结果本研究基线调查时共纳入3339例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495例(44.77%);女性1844例(55.23%);随访至2020年时,参与者中新发PD 32例,发病率为0.96%,PD组年龄中位数为63.00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C是PD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CysC与PD发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OR=2.34,95%CI:1.14~4.82,P=0.02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70,95%CI:1.30~5.58,P=0.007)和年龄≥60岁(OR=5.29,95%CI:1.69~16.53,P=0.004)人群中CysC与PD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更为显著;RCS分析显示,女性(Ptotal=0.018,Pnon-linear=0.062)和年龄≥60岁(Ptotal=0.024,Pnon-linear=0.379)人群中CysC水平与PD发病风险呈线性关联。结论CysC水平升高可能增加我国中老年人群PD的发病风险,尤其是在女性和60岁及以上人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抑素C(CysC) 帕金森病(PD) 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种代谢物与巨噬细胞极性调节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宋丹 辛彦龙 +4 位作者 庞依心 王梦杰 林语诗 熊晓蕃 耿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6-856,共11页
巨噬细胞是最重要的一类固有免疫细胞,功能多样性和极化可塑性是其重要特征。从极化角度,巨噬细胞可大致分为具有杀伤病原体和肿瘤细胞,并具有较强促炎因子生成能力的M1型;或以表达抑炎因子、促进组织修复和血管生成为主要特征的M2型。... 巨噬细胞是最重要的一类固有免疫细胞,功能多样性和极化可塑性是其重要特征。从极化角度,巨噬细胞可大致分为具有杀伤病原体和肿瘤细胞,并具有较强促炎因子生成能力的M1型;或以表达抑炎因子、促进组织修复和血管生成为主要特征的M2型。并且,巨噬细胞能够根据生理变化或疾病演进过程主动调节自身信号,使其向不同方向极化或重塑,从而趋向形成不同功能和不同表型的巨噬细胞。代谢物是最重要的基本生理病理活动特征的外部因素之一,然而生理变化或疾病演进过程中,代谢物对巨噬细胞极性重塑的影响还有待归纳总结。因此,本综述以外泌代谢物或外泄的胞内代谢物为切入点,系统地总结不同代谢物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梳理出多种疾病病理微环境存在的代谢物变化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对疾病进展的作用,旨在从多因素、多维度角度探讨细胞代谢物、巨噬细胞极化信号和疾病发生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极性重塑 代谢物 组织微环境 疾病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拉梭菌上清增强肝纤维化小鼠肠道屏障功能抑制肝脏炎症
3
作者 陈曦 张艾煜 +3 位作者 康桐 孔光耀 杨军 赵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8,共7页
目的 探讨普拉梭菌培养上清对小鼠肠道屏障功能和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肝纤维化模型组(Model)、模型小鼠+普拉梭菌上清组(Model+S)。Model组和Model+S组小鼠腹腔注射四氯化... 目的 探讨普拉梭菌培养上清对小鼠肠道屏障功能和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肝纤维化模型组(Model)、模型小鼠+普拉梭菌上清组(Model+S)。Model组和Model+S组小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共持续10周。造模2周后,Model+S组用细菌上清灌胃处理8周。HE染色观察结肠和肝脏组织病理形态,过碘酸雪夫染色、ELISA和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extran)荧光探针检测肠屏障功能损伤,16S rD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qPCR和ELISA检测肠道屏障功能、肝纤维化和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 与Model组相比,Model+S组小鼠肠道损伤程度和促炎因子表达降低,多种肠道屏障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提高,外周血中FITC-Dextran和肝脏脂多糖浓度均显著降低(均P<0.05),肠道菌群结构得到改善。此外,与Model组相比,Model+S组小鼠的肝脏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差异,但肝脏中炎性细胞浸润减少,Tlr4、Il-6、Tnf-α等促炎因子的表达以及IL-6浓度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普拉梭菌上清可改善肝纤维化小鼠的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失调,减轻肝脏炎症,但不影响肝纤维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梭菌 肠道屏障功能 肝纤维化 肠道菌群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探讨脾脏体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4
作者 梁肖 董彩霞 +7 位作者 李国栋 尚琪 秦博文 万丹 王茜 李路 陈欣 李宗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8-1555,共8页
目的探讨脾脏体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究脾脏体积与NAFLD的因果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个体,包括90例NAFLD患者和47例健康对照者。采... 目的探讨脾脏体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究脾脏体积与NAFLD的因果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个体,包括90例NAFLD患者和47例健康对照者。采用两阶段由粗到细的图像分割方法,通过构建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对脾脏进行三维重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脾脏体积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此外,进一步采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探讨脾脏体积与NAFLD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联,逆方差加权法(IVW)为MR主要研究方法。结果NAFLD患者脾脏体积显著大于健康对照者[(272.93±104.16)cm^(3)vs(204.37±81.20)cm^(3),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NAFLD患者脾脏体积与肝脂肪变性指数(HIS)(rs=0.422,P<0.001)和GGT(rs=0.211,P=0.047)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脾脏体积是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95%CI:1.00~1.02,P=0.049);IVW结果显示,脾脏体积与NAFLD存在因果关系(OR=1.16,95%CI:1.05~1.28,P=0.005)。结论脾脏体积增大可能是NAFLD发生、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体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成像 三维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自噬相关基因ELAVL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5
作者 章瑞 万冰洁 +12 位作者 任晓敏 MUNYURANGABO Gustave 于潇 缪吉玉 张佩华 柳宏苇 杨丹 李琳 李乔 罗思宇 何爱丽 孔光耀 贾亚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4-510,共7页
目的探索铁自噬相关蛋白ELAV样RNA结合蛋白1(ELAV like RNA binding protein 1,ELAVL1)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明确其在MM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首先利用GEO、TCGA数据库资料分析ELAVL1在健康对照及MM患者中... 目的探索铁自噬相关蛋白ELAV样RNA结合蛋白1(ELAV like RNA binding protein 1,ELAVL1)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明确其在MM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首先利用GEO、TCGA数据库资料分析ELAVL1在健康对照及MM患者中的表达,进一步用qRT-PCR在临床样本中进行验证。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Kaplan-Meier法评估ELAVL1在MM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探索影响MM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利用DAVID在线网站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ELAVL1在初发MM及难治复发MM中表达增高(P<0.001),MM患者的ISS分期越高,ELAVL1的表达水平越高(P<0.01)。与20例健康对照相比,ELAVL1表达水平在28例初发MM患者标本中增高(P<0.001)。ROC曲线分析发现,ELAVL1的表达水平可以有效区分初发MM和健康对照(P<0.001)及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患者(P=0.0002)。生存分析发现,ELAVL1高表达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P=0.0141)及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time,OS)(P=0.0080)均短于ELAVL1低表达组患者。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发现,ELVAL1高表达是MM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50)。功能富集分析提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于Hippo信号通路及MAPK信号通路。结论ELAVL1在MM中表达增高,其表达水平可以作为MM诊断及预后不良的标志物。ELAVL1可能通过Hippo信号通路及MAPK信号通路影响MM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MM) 铁自噬 ELAV样RNA结合蛋白1(ELAVL1) Hippo信号通路 MAP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病变诱导反应蛋白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郭妮 贾亚春 +5 位作者 梁肖 慕艳华 杜轲 魏雅萌 郭艳妮 孔光耀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4-249,共6页
目的研究视神经病变诱导反应蛋白(optineurin,OPTN)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情况,探讨OPTN基因参与MM发生发展的机制和临床价值。方法利用3个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集(GSE6477、GSE1... 目的研究视神经病变诱导反应蛋白(optineurin,OPTN)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情况,探讨OPTN基因参与MM发生发展的机制和临床价值。方法利用3个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集(GSE6477、GSE136324和GSE24080),分析OPTN在MM中的表达;通过收集MM患者临床骨髓标本,利用qRT-PCR实验进一步验证OPTN在MM患者中的表达情况。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OPTN在MM预后和诊断中的价值。同时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MM转录组数据,根据OPTN mRNA表达水平中位数界,将MM患者分为OPTN高、低表达组,用R语言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后,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从而挖掘OPTN在MM中的潜在临床意义及其可能参与的分子机制。结果OPTN在MM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5);OPTN表达变化与MM患者的国际分期体系(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ISS)显著相关(P<0.05);ROC结果显示OPTN表达变化可区分正常人和MM患者。生存分析显示OPTN低表达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显著低于高表达患者(P<0.05)。GO、KEGG和GSEA富集分析结果表明,OPTN可能通过调控NOD样受体、NF-κB、TNF及RAS/MAPK等通路进而影响细胞凋亡、自噬及调节细胞免疫反应等参与MM的进程。结论OPTN在多发性骨髓瘤中低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可能作为MM诊断及治疗的重要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数据库(GEO) 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 视神经病变诱导反应蛋白(OPTN) 多发性骨髓瘤(M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进展中脾脏对肝脏巨噬细胞活化肝星状细胞作用的影响
7
作者 张少颖 万丹 +6 位作者 邓熙 梁肖 梁凡凡 张冲宇 朱佳真 赵阳 李宗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5-581,共7页
目的 研究肝纤维化小鼠脾脏对肝脏中巨噬细胞活化肝星状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 1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A、B组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C组注射玉米油作为正常对照组。4周后,A、B组分别行脾切除术(切脾组)或假手术(有脾组)。... 目的 研究肝纤维化小鼠脾脏对肝脏中巨噬细胞活化肝星状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 1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A、B组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C组注射玉米油作为正常对照组。4周后,A、B组分别行脾切除术(切脾组)或假手术(有脾组)。继续注射2周后取材3组小鼠肝脏,制备肝脏匀浆(L-Homo)并分离肝脏细胞。Luminex检测3组L-Homo中IL-1β、IL-13、TGF-β、TNF-α、PDGF-β、VEGF的表达;RT-qPCR与流式细胞术进一步观察如上因子在A、B组肝脏巨噬细胞(L-Mφ)及肝脏其他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利用A/B组L-Homo分别进行体外处理,以模拟脾脏存在与否时肝脏微环境对巨噬细胞的影响。收集接受不同L-Homo处理的巨噬细胞,一方面利用RT-qPCR比较其中细胞因子与谷氨酰胺合成/分解酶与谷氨酰胺转运蛋白的表达差异;另一方面与肝星状细胞JS1进行共培养,分析其对JS1存活与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组间比较使用Student’s t检验(两组间)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1β、IL-13、TGF-β与TNF-α的浓度在模型组L-Homo中显著升高,且在模型有脾组中显著高于切脾组;其中巨噬细胞是表达这些细胞因子的主要细胞类型群。相较于切脾组,有脾组L-Homo体外处理上调巨噬细胞中IL-1β、TGF-β、TNF-α等细胞因子以及谷氨酰胺酶的表达,并且促进巨噬细胞发挥活化肝星状细胞胞外基质分子表达的能力。结论 脾脏参与调控L-Mφ炎性因子表达,增强其活化肝星状细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肝脏巨噬细胞 炎性细胞因子 肝星状细胞 谷氨酰胺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ZIM2-AS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孙晋 李英楠 +4 位作者 石梦姣 田红卫 慕艳华 李君 李宗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1,共6页
目的: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ZIM2-AS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374例HCC组织样本和50例癌旁组织样本的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及相关临床资料,基于R语... 目的: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ZIM2-AS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和诊断价值。方法:从TCGA数据库下载374例HCC组织样本和50例癌旁组织样本的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及相关临床资料,基于R语言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以解析ZIM2-AS1在HCC中的表达模式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并评估其在HCC中的诊断价值;采用qRT-PCR检测ZIM2-AS1在人正常肝细胞及不同HCC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ZIM2-AS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呈升高趋势(P<0.001),其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N分期、组织学分级和AFP水平显著相关(P均<0.05),且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疾病相关生存期(DSS)显著短于低表达患者(P<0.05),是影响HC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ZIM2-AS1与Th2细胞、CD56brightNK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浸润水平显著相关(|Spearman's r|>0.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ZIM2-AS1表达水平对HCC、N0分期、组织学分级G1和G2期、OS及DSS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AUC均>0.50)。qRT-PCR结果显示ZIM2-AS1在HCC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人正常肝细胞(P均<0.05)。结论:LncRNA ZIM2-AS1的高表达是HCC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成为HCC诊断、预后判断及肿瘤免疫微环境评估生物标志物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ZIM2-AS1 肝细胞癌 预后 诊断 免疫细胞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药物翁沥通对顺铂诱导的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闫亮文 李欣妍 +4 位作者 徐嘉怡 白锋云 袁芬越 孙颖 刘朋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5-821,共7页
目的探讨复方药物翁沥通(WLT)对顺铂(cisplatin,CDDP)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CDDP(80μmol/L)处理小鼠肝细胞系BNL CL.2,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并进行实验分组,CDDP组仅造模,WLT组(1 g/L WLT干预)和WLT+CDDP联合用药组(CDDP作... 目的探讨复方药物翁沥通(WLT)对顺铂(cisplatin,CDDP)诱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CDDP(80μmol/L)处理小鼠肝细胞系BNL CL.2,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并进行实验分组,CDDP组仅造模,WLT组(1 g/L WLT干预)和WLT+CDDP联合用药组(CDDP作用的同时给予1 g/L WLT);并另设对照组(正常培养)。通过CCK-8、PI染色、结晶紫染色、Western blotting、活性氧(ROS)检测和细胞凋亡分析,评价复方药物WLT对CDDP介导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DP组的细胞死亡数量增多(P<0.001),而WLT组未造成细胞毒性;与CDDP组细胞收缩形态相比,WLT+CDDP联合用药组的肝细胞形态改善,无明显收缩,PI染色阳性比例降低,同时,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与CDDP组比较,联合用药组细胞数量较多,也体现了WLT对CDDP介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在CDDP干预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增加,而联合用药组Cleaved Caspase-3表达降低,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增加。此外,与CDDP组比较,联合用药组ROS产生减少[DCFH-DA染色阳性率(%):56.20±1.65 vs.44.57±0.31]及细胞凋亡比例下降[早期、晚期凋亡细胞比例(%):43.60±0.44 vs.19.57±0.78;33.30±1.02 vs.14.83±0.57]。结论复方药物WLT对CDDP介导的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药物可能在急性肝损伤模型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沥通 顺铂 肝损伤 细胞凋亡 氧化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6INK4a蛋白可作为乳腺癌特异性分子标志 被引量:9
10
作者 杨军 黄小钟 +5 位作者 郭睿 黄莺 康安静 靳耀锋 陈晓黎 李宗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1-755,共5页
目的探讨p16INK4a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2015年间手术切除的132例乳腺癌标本,采用罗氏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R、PR、Her-2、Ki67、CK5/6、和p16INK4a表达,并按照不同表达模式进... 目的探讨p16INK4a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2015年间手术切除的132例乳腺癌标本,采用罗氏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R、PR、Her-2、Ki67、CK5/6、和p16INK4a表达,并按照不同表达模式进行结果判读和分子分型,观察p16INK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免疫表型、分子亚型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32例浸润性乳腺癌中Luminal A型58例、Luminal B型32例、Her-2型21例、basal-like(BLBC)型12例、Normal-like型9例。p16INK4a蛋白表达阴性(0)、弱阳性(1+)、阳性(2+)和强阳性(3+)表达样本分别占总数的5.30%(7/132)、11.36%(15/132)、30.30%(40/132)、53.03%(70/132)。按照p16INK4a表达强度,将阴性(0)和弱阳性(1+)病例合并为阴性组(≤1+)、将阳性(2+)和强阳性(3+)病例合并为阳性组(≥2+),p16INK4a阴性(≤1+)表达率为16.67%(22/132)、p16INK4a阳性(≥2+)表达率为83.33%(110/132)。按照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发现p16INK4a蛋白的表达强度除在不同年龄分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之外,与ER、PR、Her-2及分子分型和是否存在转移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50)。结论 p16INK4A代偿性高表达是浸润性乳腺癌细胞周期异常的主要机制,且p16INK4A可作为浸润性乳腺癌细胞特异性的分子标志,采用IHC技术检测p16 INK4a的表达不仅为乳腺癌诊断提供了一种重要方法,也为乳腺癌的机制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16INK4A 细胞周期 免疫组化 分子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新品系HBeAg转基因小鼠
11
作者 郭睿 田怡 +6 位作者 金雪媛 陈海燕 王贵虎 黄小钟 李步荣 李宗芳 杨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7-1022,共6页
目的培育一种HBeAg转基因小鼠新品系。方法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eAg基因;采用CRISPR/Cas9技术,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分别在Rosa26基因位点定点插入pliver-HBeAg表达框,获得含有HBeAg基因的表达载体pliver-HBeAg,经酶切得到含有HBeAg基因的线... 目的培育一种HBeAg转基因小鼠新品系。方法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eAg基因;采用CRISPR/Cas9技术,通过同源重组的方式分别在Rosa26基因位点定点插入pliver-HBeAg表达框,获得含有HBeAg基因的表达载体pliver-HBeAg,经酶切得到含有HBeAg基因的线性DNA片段,将Cas9mRNA、gRNA和donor vector显微注射到C57BL/6J小鼠的受精卵中,再将其移植入C57BL/6J雌性代孕小鼠子宫,获得F0代建系小鼠;采用长片段PCR对出生小鼠进行鉴定,共获得HBeAg基因正确同源重组的F0代建系小鼠;F0代阳性小鼠与野生型C57BL/6J小鼠交配,繁育获得F1代小鼠,经PCR鉴定及测序确认阳性F1代小鼠;将携带HBeAg基因的F1代转基因小鼠再次回交,对子代小鼠进行PCR基因型鉴定,直至获得纯合子子代转基因小鼠;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胶体金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HBeAg转基因鼠血浆和肝组织中HBeAg和HBeAb的表达。结果采用CRISPR/Cas9技术共获得56只F0代小鼠,其中2只为正确同源重组的F0代小鼠;F1代小鼠中6只阳性F1代小鼠。截至目前,共获得22只F2代纯合子和29只杂合子HBeAg转基因小鼠。所有HBeAg转基因小鼠外周血中均可检出高浓度的HBeAg蛋白,但未检出HBeAb的表达。而且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BeAg转基因小鼠肝脏肝细胞中可特异性表达HBeAg蛋白。结论采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能在肝脏肝细胞中稳定表达HBeAg蛋白且对HBeAg免疫耐受的新品系HBeAg转基因小鼠,为HBV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小鼠 乙肝病毒 HBEAG CRISPR/Cas9 C57BL/6J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开孔直径对种植修复系统及周围皮质骨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哲 秦博文 +4 位作者 常晓峰 孟兆理 潘峰 王淼 杜良智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索牙冠面开孔直径对种植修复系统及周围皮质骨应力状况的影响。方法:建立第一磨牙缺失的下颌骨有限元模型,模拟植入Bego种植体1枚。建立不同开孔直径的牙冠模型(Φ=0、1、2、3、4 mm),于面施加200 N垂直力及100 N、45°... 目的:探索牙冠面开孔直径对种植修复系统及周围皮质骨应力状况的影响。方法:建立第一磨牙缺失的下颌骨有限元模型,模拟植入Bego种植体1枚。建立不同开孔直径的牙冠模型(Φ=0、1、2、3、4 mm),于面施加200 N垂直力及100 N、45°侧向力,分析各部件的最大等效应力。结果:开孔直径≤3 mm时,牙冠咬合面所受应力保持平稳并集中在咬合力加载区。开孔直径在4 mm时应力增长达到峰值,垂直载荷下应力集中区转变至开孔边缘处。开孔直径≤1 mm时,中央螺丝在垂直载荷下可以维持在较低的应力水平。其余部位未见明显应力改变。结论:在后牙区行单牙种植修复时,若不考虑体外粘接,建议将面开孔直径设置为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合)面开孔 粘接固位 种植修复系统 三维有限元分析 最大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牙冠面开孔直径对粘接剂流动的计算流体力学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哲 秦博文 +4 位作者 常晓峰 孟兆理 潘峰 王淼 杜良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42-1346,共5页
目的: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分析不同种植牙冠面开孔直径下,粘接剂的内部充盈及外部溢出情况,旨在为粘接固位式种植义齿提供合理的开孔方案。方法:应用ICEM 17.0软件建立面不开孔(NH)及开孔直径分别为1~3mm(OH1~OH3)共4组实... 目的: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分析不同种植牙冠面开孔直径下,粘接剂的内部充盈及外部溢出情况,旨在为粘接固位式种植义齿提供合理的开孔方案。方法:应用ICEM 17.0软件建立面不开孔(NH)及开孔直径分别为1~3mm(OH1~OH3)共4组实验模型,利用Fluent 17.0软件中流体体积(VOF)模型对空气、粘接剂两相流进行模拟,并输出结果云图。结果:NH组中粘接剂内部充盈不全并伴有大量颈部溢出,OH组中粘接剂均可保证良好的充盈效果,且颈部溢出量明显减少。但OH1~OH3亚组之间粘接剂流动状态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面开孔可以明显改善粘接剂的运动状态,实现良好的内部充盈并减少颈部溢出。增大开孔直径后粘接剂流动状态未见明显改变,故临床中建议采用使用1mm的开孔直径,从而更大限度的保持牙冠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义齿 [牙合]面开孔 粘接剂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相关趋化因子MIP-1γ及其受体CCR1在肝癌荷瘤小鼠脾脏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宝华 陈海燕 +3 位作者 石梦娇 黄娜 孔光耀 李宗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02-808,共7页
目的检测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相关趋化因子在肝癌小鼠脾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MDSC的比例,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脾脏MDSC,与活化的脾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FN-γ的表达水平。制备小鼠原位种植性... 目的检测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相关趋化因子在肝癌小鼠脾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MDSC的比例,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脾脏MDSC,与活化的脾细胞共培养,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FN-γ的表达水平。制备小鼠原位种植性肝癌模型,用蛋白芯片检测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脾脏的细胞因子差异表达,并用ELISA对脾脏MDSC相关趋化因子进行验证。最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MDSC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结果荷瘤小鼠脾脏MDSC的比例显著升高,并且具有免疫抑制功能。蛋白芯片筛选出10个上调的细胞因子和9个下调的细胞因子。在上调的细胞因子中,5个趋化因子是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BLC)、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巨噬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5(MCP-5)、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γ(MIP-1γ)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脾脏MDSC相关趋化因子MIP-1γ在荷瘤小鼠脾脏中显著升高,并且脾脏MDSC表面有其受体CC趋化因子受体1(CCR1)的表达。结论用蛋白芯片筛选出脾脏MDSC相关趋化因子MIP-1γ及其受体CCR1,可能与荷瘤小鼠脾脏MDSC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 趋化因子 肝癌 脾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