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护全程诊疗模式在心血管内科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丁抗宁 周晓荣 +3 位作者 武艳妮 王蓉 王波 秦小金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21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促进医护合作、提升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创新工作模式,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在心血管内科实行医护全程诊疗模式,即一组医生和一组护士进行固定搭配,组成医护一体化的治疗护理小组,在相对固定的一段时间内,负责一组患... 目的探讨促进医护合作、提升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创新工作模式,实现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在心血管内科实行医护全程诊疗模式,即一组医生和一组护士进行固定搭配,组成医护一体化的治疗护理小组,在相对固定的一段时间内,负责一组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部诊疗护理工作。另有一组护士负责夜班工作。对实施该模式前后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测评和比较,采用问卷对医护合作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医护全程诊疗模式后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医护双方对合作感到满意。结论实施医护全程诊疗模式,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医护双方的合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全程诊疗模式 优质护理 护理质量 医护合作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韩拓 王怡雯(综述) +1 位作者 张岩 王聪霞(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29-1334,共6页
随着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流行,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杀手,造成沉重的医疗卫生与经济负担。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物,通过抑制肾近曲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降低... 随着肥胖与2型糖尿病的流行,心血管疾病(CVD)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杀手,造成沉重的医疗卫生与经济负担。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物,通过抑制肾近曲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增加尿糖排泄,降低患者血糖水平。目前研究发现SGLT2抑制剂可通过多种机制改善心血管与代谢相关危险因素与病理过程,降低CVD发病与心血管死亡风险。文章就SGLT2抑制剂作用机制及其在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等CVD中的治疗与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 心力衰竭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拓 苑昊 +3 位作者 叶琳樱 江旭 白亮 王聪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8-632,共5页
COVID-19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VMD)之间高共患病率和死亡率,及其潜在的心血管损伤风险,为其临床诊治带来巨大挑战。最新研究发现:高龄状态、免疫功能缺陷、炎症因子风暴及氧化应激损伤等是二者高共患病率的潜在机制;病毒直接侵袭、心肌... COVID-19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VMD)之间高共患病率和死亡率,及其潜在的心血管损伤风险,为其临床诊治带来巨大挑战。最新研究发现:高龄状态、免疫功能缺陷、炎症因子风暴及氧化应激损伤等是二者高共患病率的潜在机制;病毒直接侵袭、心肌氧供需失衡以及血管内皮与凝血功能障碍则可能是COVID-19患者心血管损伤的重要机制。此外,SARS-CoV-2细胞膜受体ACE2在各脏器与循环系统中的表达水平,不仅介导病毒对脏器直接侵袭损伤,还可参与机体炎症与氧化应激平衡的调节,从而影响患者COVID-19易感性与预后结局。本文将就COVID-19合并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上述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并探讨SARS-CoV-2引起心血管损伤机制,以期为COVID-19合并CVMD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损伤 代谢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clerostin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关系 被引量:16
4
作者 段朝阳 姚智会 +6 位作者 刘晓唤 郑阳 韩锦 张春艳 张岩 胡艳超 王聪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sclerostin水平与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5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4例CRF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 目的探讨血清sclerostin水平与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5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94例CRF患者,收集相关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clerostin水平,采用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明确血管钙化(包括主动脉钙化和冠状动脉钙化)情况,分析血清sclerostin水平与血管钙化的关系。结果钙化组患者与非钙化组患者相比,血清sclerostin水平显著升高[(121.23±53.13)vs.(81.84±30.20)p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clerostin(OR=1.038,P<0.01)与透析患者VC发生相关。当sclerostin水平为91.27pmol/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0.71,此时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因此,预测VC的最佳截断值为91.27pmol/L;联合年龄、糖尿病、钙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时预测VC的灵敏度为0.91,特异度为0.74。结论血清sclerostin水平在透析患者中显著升高,并与透析患者VC发生相关,对VC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LEROSTIN 慢性肾衰竭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气肌训练联合体外膈肌起搏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疗效
5
作者 刘苏 积腾飞 +4 位作者 刘丹 张娟丽 文红 李丽 秦曙光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11-2017,共7页
目的研究吸气肌训练(IMT)联合体外膈肌起搏(EDP)对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2024年3月至2024年10月收治住院的CHF患者147例,其中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38例(常规组),常规药物治疗+EDP治疗的患... 目的研究吸气肌训练(IMT)联合体外膈肌起搏(EDP)对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2024年3月至2024年10月收治住院的CHF患者147例,其中常规药物治疗组患者38例(常规组),常规药物治疗+EDP治疗的患者52例(双联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EDP治疗+IMT治疗的患者57例(三联治疗组),探讨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最大吸气压(MIP)、最大呼气压(MEP)、握力、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D)、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静息心率、静息血压的差异。结果治疗后,双联治疗组MIP、6MWD高于常规组(P<0.05),mMRC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三联治疗组MIP、MEP、握力、6MWD高于常规组及双联治疗组(P<0.05),mMRC评分低于常规组及双联治疗组(P<0.05),静息收缩压低于双联治疗组(P<0.05),静息心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IMT联合EDP可显著提升CHF患者的呼吸肌肌力及上肢肌力,有效改善心肺功能,缓解呼吸困难,并降低静息心率及血压,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心衰 吸气肌训练 体外膈肌起搏 吸气肌无力 呼吸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在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预后价值
6
作者 马维冬 周甜 +5 位作者 韩拓 周静 张能涵 惠静 张岩 张春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37,共6页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 TyG指数)在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的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9...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 TyG指数)在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的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成功施行PCI治疗的非糖尿病ACS患者共529例,并根据TyG指数中位数(8.98)将患者分为低TyG指数组(TyG<8.98)和高TyG指数组(TyG≥8.98),所有患者术后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 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24个月的随访中,共有55例(10.4%)患者发生MACE事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TyG组患者的MACE累积发生率与低TyG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P=0.001)。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在调整各混杂因素后,TyG指数升高与远期MACE发生独立相关(HR=3.50,95%CI:1.44~8.53,P<0.01),与低TyG组相比,高TyG组患者MACE发生风险增加1.12倍(95%CI:1.19~3.79,P=0.011)。亚组分析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结论 TyG指数是非糖尿病ACS患者PCI术后MACE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G指数 非糖尿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风险的相关性:一项基于Dryad数据的二次分析
7
作者 冯娜 徐阳 +6 位作者 姬婧 白迪 刘根 朱文静 宋雅璠 张岩 韩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0-697,共8页
目的探究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s)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每日摄入量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系,并确定MUFAs和PUFAs每日摄入量与N... 目的探究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MUFAs)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每日摄入量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系,并确定MUFAs和PUFAs每日摄入量与NAFLD发生风险相关的摄入阈值。方法从Dryad数据库获取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的18岁及以上的1068例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资料(对照组及NAFLD各534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全面病史调查,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获取受试者的典型食物消费的信息,并计算MUFAs和PUFAs每日摄入量。比较组间基线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和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探究MUFAs或PUFAs每日摄入量与NAFLD风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在高血压患病率、饮茶习惯、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能量每日摄入量、MUFAs和PUFAs每日摄入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但体育锻炼的比例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性别、BMI等多个混杂因素后,MUFAs或PUFAs每日摄入量每增加10 g,NAFLD患病风险分别增加53%(95%CI:1.25~1.87,P<0.001)和3.30倍(95%CI:2.98~6.20,P<0.001)。RCS表明,MUFAs每日摄入量与NAFLD呈近似线性关系(P for nonlinearity=0.064),PUFAs每日摄入量与NAFLD呈非线性关系(P for nonlinearity<0.05)。亚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其中MUFAs与性别、高血压、受教育水平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UFAs与BMI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MUFAs或PUFAs摄入量升高与NAFLD发病风险增加相关,两者在肝脏脂质蓄积中的具体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 每日摄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33所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 被引量:20
8
作者 李金娜 刘彦君 +4 位作者 秦小金 刘冰 庄玉梅 常芳 詹先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9期86-88,共3页
目的了解陕西省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陕西省33所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结果96.97%的医院设立了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91.36%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接受... 目的了解陕西省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陕西省33所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查。结果96.97%的医院设立了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91.36%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人员接受过高等教育,护理专业人员占65.43%,多数医院开展了目标性监测。结论多数医院已基本建立了较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医院感染管理较规范,能够履行职责,但还有部分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还有待完善,目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职人员数量不足及医院资金投入不足,仍需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医院感染 管理体系 目标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性心肌病大鼠心脏结构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闫蕊 单虎 +4 位作者 林琳 张明 刁佳宇 朱延河 魏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9-203,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心肌病(DCM)大鼠心脏结构与功能、循环及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探究AngⅡ在DC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DCM组和对照组,DCM组大鼠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诱导糖尿病模型...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心肌病(DCM)大鼠心脏结构与功能、循环及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探究AngⅡ在DC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DCM组和对照组,DCM组大鼠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65mg/kg)诱导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后16周后应用动物心脏超声检测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HE染色及天狼猩红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放射免疫法检测循环中AngⅡ的水平,心肌组织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心肌局部AngⅡ的表达。结果相较于对照组,DCM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均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减低,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及天狼猩红染色可见DCM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肥大、边界不清,胶原生成增加,同时血浆及心肌局部AngⅡ水平显著增加,且血浆AngⅡ水平与心肌胶原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907,P<0.05)。结论 AngⅡ可能通过促进心肌纤维化过程参与DCM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心肌病 血管紧张素Ⅱ 心肌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加压素Ⅱ促进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艳超 韩拓 +4 位作者 贾珊 徐阳 张春艳 张岩 王聪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26,54,共5页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对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和可能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取3~5代细胞于无血清DMEM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UⅡ(10-10...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对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和可能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取3~5代细胞于无血清DMEM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UⅡ(10-10~10^(-7) mol/L)孵育1~24h,观察UⅡ促进TNF-α分泌的浓度、时间曲线。在培养的细胞中加入不同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处理30min后,加入UⅡ(10^(-7) mol/L)共孵育6h。提取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TNF-α分泌水平。结果 !UⅡ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促进外膜成纤维细胞中TNF-α分泌,10^(-7) mol/L、6h达高峰(P<0.01)。(2)UⅡ促进外膜成纤维细胞分泌TNF-α的作用能被UⅡ受体阻断剂SB710411(10^(-7) mol/L)、蛋白激酶C抑制剂H7(10^(-5) mol/L)、ERK1/2抑制剂PD980959(10^(-5) mol/L)所抑制(P <0.01)。结论 UⅡ呈时间依赖性及浓度依赖性方式促进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TNF-α表达,该作用通过激活UⅡ受体、蛋白激酶C和ERK1/2等信号通路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加压素Ⅱ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 心血管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科护理门诊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的实践
11
作者 刘欣源 陈素珲 +3 位作者 文红 赵嘉祺 杨惠云 王蓉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评价在专科护理门诊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为专科护理门诊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我院于2023年6月开设心脏康复专科护理门诊,提供运动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建立、... 目的:评价在专科护理门诊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的效果,为专科护理门诊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我院于2023年6月开设心脏康复专科护理门诊,提供运动风险评估、运动处方建立、模拟运动实践指导、门诊多学科诊疗、家庭参与的多元健康教育、随访与居家运动监管等服务内容。比较门诊开设前后PCI术后患者康复运动知信行得分、运动能力和满意度的变化。结果:专科护理门诊开设后PCI术后患者运动知信行得分、Peak VO2、Peak METs、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开设前(P<0.05)。结论:在专科护理门诊开展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可以提高PCI术后患者对康复运动的知信行水平,改善患者运动能力,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理门诊 心脏运动康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就医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血管内皮损伤与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4
12
作者 王聪霞 范雅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5-458,共4页
血管内皮损伤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目前关于血管内皮损伤机制的研究较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CAD)的危险因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内皮功能紊乱、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最终导致CA... 血管内皮损伤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目前关于血管内皮损伤机制的研究较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CAD)的危险因素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引起内皮功能紊乱、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重构,最终导致CAD发生。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重构机制的研究,在预测CAD发展和指导CAD治疗方面有重要作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冠心病血运重建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PCI后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引起的血栓、再狭窄等发生率不断降低。冠脉支架技术也以血管内皮损伤和冠脉重构发生机制为基础不断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损伤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重构 血运重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大学生负性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4
13
作者 韩拓 马维冬 +7 位作者 巩红 胡艳超 张岩 张春艳 姚智会 范雅洁 郑阳 王聪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2-136,共5页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大学生负性情绪与防疫认知情况,为开展心理疏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方式,收集405名大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21)评分与疫情防控知识的调查问卷作答情况,...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大学生负性情绪与防疫认知情况,为开展心理疏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方式,收集405名大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抑郁-焦虑-压力自评量表(DASS-21)评分与疫情防控知识的调查问卷作答情况,分析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负性情绪及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405名研究对象中有178人(44.0%)存在抑郁,171人(42.2%)感到焦虑,119人(29.4%)感到压力。DASS-21评分显著异常者(DASS21+组)171人(27.9%),每日手机娱乐时间比DASS-21评分无异常者(DASS21-组)更多(P<0.001),且认为疫情形势严重程度较轻(P=0.004),而学习生活受疫情影响程度更为严重(P<0.00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发现手机娱乐时间、认为疫情形势严重与受疫情影响程度与DASS-21评分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31、0.143和0.259(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机娱乐时间>5 h/d(OR=3.370,95%CI:1.369~8.294,P=0.008)是居家隔离期间大学生出现负性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近半数大学生存在抑郁、焦虑和(或)压力负性情绪,可能与长时间手机娱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居家隔离 大学生群体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6a/b在AngⅡ导致的高血压血管重塑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益珊 袁苗 +3 位作者 黄园 王巧竹 张文倩 高登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49-654,共6页
目的检测小鼠主动脉和血清中miR-26a/b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miR-26a/b在高血压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方法将C576L/B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ngⅡ组和对照组。在小鼠背部皮下植入微渗透泵,持续泵入AngⅡ[2.0mg/(kg·d)]建立小鼠高血压血管... 目的检测小鼠主动脉和血清中miR-26a/b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miR-26a/b在高血压血管重塑中的作用。方法将C576L/B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ngⅡ组和对照组。在小鼠背部皮下植入微渗透泵,持续泵入AngⅡ[2.0mg/(kg·d)]建立小鼠高血压血管重塑模型。对照组泵入生理盐水。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第3、5、7、10、14天进行血压测定。2周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清及主动脉组织,用RT-PCR测定miR-26a/b的表达水平。HE、Masson染色以及免疫组化观察血管形态学的变化、纤维化程度以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干预后,AngⅡ组的收缩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ngⅡ组的舒张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主动脉HE染色显示AngⅡ组血管管壁较对照组明显增厚;Masson三色染色显示AngⅡ组主动脉中层有较多蓝色的胶原纤维沉积,对照组主动脉中层未见明显的胶原纤维沉积;RT-PCR显示AngⅡ组小鼠外周血血清和主动脉中miRNA-26a/b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泵入AngⅡ后,CTGF、collagenⅠ、collagenⅢ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miR-26a/b、CTGF、collagenⅠ、collagenⅢ都可能参与AngⅡ引起的高血压血管重塑,miR-26a/b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成为高血压血管重塑的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重塑 MICRORNA miRNA-26a/b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静 李盈 +6 位作者 方敏 巩红 李文 张春艳 陈方尧 张岩 韩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6-1271,共6页
目的探究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与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及诊断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3年12月于我院健康体检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的非肥胖者,根据上腹部彩超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与NAFLD组... 目的探究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与非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及诊断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5月~2023年12月于我院健康体检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的非肥胖者,根据上腹部彩超结果分为健康对照组与NAFLD组。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探索TyG与非肥胖型NAFLD之间非线性关系,采用LASSO回归进行变量筛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究TyG与非肥胖型NAFLD风险之间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yG对非肥胖型NAFLD的诊断预测价值,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723例非肥胖型体检者,其中NAFLD患者432例,患病率为11.6%。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肥胖型NAFLD患者中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血尿酸、空腹血糖与TyG指数升高,HDLC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充分校正混杂因素后,TyG每增加1个单位,非肥胖型NAFLD风险增加约2.22倍(OR=3.22,95%CI:2.53-4.12,P<0.001)。与最低四分位Q1组相比,TyG指数Q2、Q3、Q4组的NAFLD患病风险将分别增加1.52倍(OR=2.52,95%CI:1.20-5.95)、3.56倍(OR=4.56,95%CI:2.28-10.46)与8.66倍(OR=9.66,95%CI:4.83-22.18)。RCS曲线显示TyG指数与非肥胖型NAFLD风险显著相关,两者间呈近似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019)。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敏感性为78.0%,特异性为71.2%,具有较好的预测诊断价值。结论TyG指数与非肥胖型NAFLD发生风险显著相关,可作为健康体检人群中脂肪肝早期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肥胖型脂肪肝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血脂异常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脂肪指数对瘦型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预测价值:一项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维冬 巩红 +5 位作者 肖静 高希羽 张岩 张春艳 陈方尧 韩拓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6-781,共6页
目的探究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VAI)与瘦型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随机纳入2020年6月-2021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576名健康体检者,身... 目的探究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VAI)与瘦型人群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随机纳入2020年6月-2021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576名健康体检者,身体质量指数(BMI)正常(即<24 kg/m^(2)),分为瘦型NAFLD组(n=213)与健康对照组(n=2363),根据VAI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分为Q 1~Q 4组,比较组间生化指标差异与NAFLD患病情况。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VAI与瘦型NAFLD之间关系,Logistic回归与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VAI对瘦型N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2576名体检者,瘦型NAFLD患病率为8.3%(213例)。Q 1~Q 4组平均年龄、男性占比、BMI与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显著增加,且呈明显剂量反应关系(均P<0.001)。与Q 1组相比,Q 2~Q 4组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氨基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与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增加,直接胆红素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则逐渐降低,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Q 1~Q 4组NAFLD的患病率分别为0.6%、3.3%、7.0%、22.2%,呈显著递增(P<0.001)。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随着VAI增加,瘦型人群中NAFLD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P<0.001),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P for nonlinear<0.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各混杂因素后,Q 2、Q 3、Q 4组瘦型NAFLD的患病风险仍分别为Q 1组的2.926倍(95%CI:0.971~8.811)、3.435倍(95%CI:1.154~10.230)与5.920倍(95%CI:1.873~18.719)。ROC曲线显示,VAI对于瘦型NAFLD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15,临界值为1.532,诊断敏感性为77.9%,特异性为72.8%,均优于BMI与WC。结论瘦型体检人群中VAI升高与NAFLD发病风险显著相关,具有良好预测价值,可用于瘦型NAFLD早期筛查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瘦型人群 内脏脂肪指数(VAI)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长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艳茹 张丽莎 +1 位作者 刘小军 王新宏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9-424,共6页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2022年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高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6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尿酸水平(是否≥420μm...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2022年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高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6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尿酸水平(是否≥420μmol/L)分为高尿酸血症组(94例)和血尿酸正常组(174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并分析高尿酸血症与高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与血尿酸正常组比较,高尿酸血症组合并冠心病、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和持续性房颤比例更高,CHA 2DS 2-VASc和HAS-BLED评分更高,N末端B型利钠肽原、血肌酐水平更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低,左心房前后径更大,左心室射血分数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中位随访22(11,36)个月,共失访27例(10.1%),62例(23.1%)患者发生复合终点事件,其中高尿酸血症组30例(31.9%),血尿酸正常组32例(18.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尿酸血症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血尿酸正常组(log-rank P=0.001)。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水平、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和抗凝治疗是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均为P<0.05)。将高尿酸血症与其他多项混杂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后显示,高尿酸血症仍是高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HR=1.849,95%CI:1.049~3.259,P=0.033)。结论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远期预后较差,高尿酸血症是高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80以上 心房颤动 高尿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hs-CRP、IL-6和可溶性IL-6受体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9
18
作者 郭旗 马维冬 +5 位作者 张春艳 张岩 王聪霞 贾珊 吴皓宇 郑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可溶性IL-6受体(soluble IL-6receptor,sIL-6R)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临床症状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可溶性IL-6受体(soluble IL-6receptor,sIL-6R)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临床症状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CHD患者522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并设正常对照(NC)组102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积分,比较不同组间hs-CRP、IL-6及sIL-6R水平之间的差异,并与Gensini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NC组相比,SAP、UAP及AMI组的hs-CRP、IL-6水平明显增高而sIL-6R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IL-6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而sIL-6R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CHD患者血浆hs-CRP、IL-6及sIL-6R水平与CHD临床症状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对CHD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白介素-6 可溶性IL-6受体 GENSINI评分 C反应蛋白 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皮炎症与无复流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9
作者 周静 张春艳 +6 位作者 马维东 高峰 闫生玲 毛艳阳 张岩 贾珊 王聪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内皮炎症与无复流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AMI患者120例,其中术中出现无复流的患者40例为病例组,未出现无复流的AMI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无复流组又根据冠状...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内皮炎症与无复流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AMI患者120例,其中术中出现无复流的患者40例为病例组,未出现无复流的AMI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无复流组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4例、两支病变组10例和三支病变组16例。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方法对上述患者术后即刻循环血内皮微粒(EMPs)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病例组PCI术后即刻循环血EMPs及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EMPs和sICAM-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5和0.701,表明EMPs和sICAM-1水平与AMI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和EMPs随病变支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EMPs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AMI患者循环血EMPs及sICAM-1水平能够较好地预测无复流的发生,并对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微粒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急性心肌梗死 无复流 GENSINI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犀草素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昕 林琳 +3 位作者 张超英 魏瑾 李青 秦曙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 Lu)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6~7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n=10)和心衰组(HF,n=10)。HF组通过异丙肾上腺素50 mg/kg连续腹腔注射10 d建立心衰模型,1...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luteolin, Lu)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6~7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n=10)和心衰组(HF,n=10)。HF组通过异丙肾上腺素50 mg/kg连续腹腔注射10 d建立心衰模型,10 d后行心脏超声判断心衰模型。腹主动脉采血,并于2 h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行彗星实验,测量彗星尾长度比(Tail DNA%),检测短期DNA损伤,获得HF组DNA损伤的基线资料后,分别以5、10、20、50μmol/L Lu处理HF组分离的淋巴细胞,30 min后再行彗星实验检测DNA损伤;以50μmol/L Lu培养新鲜外周血24 h行微核分析(micronucleus assay),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测长期的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与Ctrl组相比,HF组心脏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短轴缩短率均明显增大,证实心衰造模成功。取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培养并用Lu处理,24 h后,HF组较Ctrl组彗星尾长度增多(P<0.05),经50μmol/L的Lu处理后彗星尾长度明显减少(P<0.05);微核分析检测结果示,HF组较Ctrl组有核细胞微核数目明显增多(P<0.05),其中Lu处理组较HF组减少(P<0.05)。结论 Lu可以明显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衰大鼠淋巴细胞的DNA损伤,这为Lu应用于治疗心衰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肾上腺素 心衰 外周血淋巴细胞 彗星实验 微核试验 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