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aiser评分对乳腺超声BI-RADS 4A病变的诊断价值和避免不必要活检的潜力
1
作者 郭转转 张冰 +3 位作者 雷喆 梁文斌 杨全新 陈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4-309,共6页
目的评估Kaiser评分对乳腺超声(US)BI-RADS 4A病变的诊断效能和避免不必要活检的潜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2023年6月间行乳腺US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 目的评估Kaiser评分对乳腺超声(US)BI-RADS 4A病变的诊断效能和避免不必要活检的潜力。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2023年6月间行乳腺US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Kaiser评分及MRI BI-RADS分类对US BI-RADS 4A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119例患者共119个病变(良性病变74个,恶性病变45个)。Kaiser评分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MRI BI-RADS分类(AUC:0.88 vs.0.65,P<0.0001)。Kaiser评分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及观察者间一致性均优于MRI BI-RADS分类。应用Kaiser评分和MRI BI-RADS分类诊断US BI-RADS 4A病变时可分别避免87.8%(65/74)、33.8%(25/74)的不必要活检。结论Kaiser评分可以为US BI-RADS 4A类病变的风险分层提供诊断依据,其诊断效能及观察者间一致性均优于MRI BI-RADS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超声(US) 磁共振成像(MRI) Kaiser评分 乳腺数据与报告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表型影响新辅助化疗后MRI反应评估的准确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郭转转 张冰 +4 位作者 张莉 雷喆 梁文斌 杨全新 陈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2-559,共8页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pCR)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NAC的8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AC)后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pCR)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NAC的89例乳腺癌患者,在NAC前及全程结束后分别行乳腺MRI检查。根据NAC全程结束后手术所获得的病理结果,以Miller-Payne分级为评估标准,分为pCR与非病理完全缓解(npCR)2个亚组。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NAC前病变MRI特征。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RI评估NAC后pCR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MRI预测不同肿瘤亚型pCR的诊断效能。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影响放射学完全缓解(radiographic complete response, rCR)和pCR一致性的因素。结果 NAC后MRI分析显示rCR 20例(22.5%),pCR 28例(31.5%),将rCR视为MRI分析的“阳性”结果,MRI评估正确79例,其中真阳性19例,真阴性60例,评估错误10例,其中假阴性9例,假阳性1例,MRI评估pCR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86%、98.36%、88.76%、95.00%、86.96%;MRI评估ERBB2+型乳腺癌NAC后pCR的诊断效能最低。单因素分析显示,雌激素受体(ER)、临床分期、背景实质强化及肿瘤最大径均影响rCR和pCR一致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影响rCR和pCR一致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MRI评估乳腺癌NAC后pCR整体准确性良好,治疗前MRI特征和肿瘤亚型可能与乳腺癌患者NAC治疗后MRI的诊断准确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NAC) 磁共振成像(MRI) 病理完全缓解(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iser评分在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诊断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冰 冯琳琳 +3 位作者 王琳 陈欣 李晓会 杨全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2-566,共5页
目的评价Kaiser评分对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6月术前行乳腺3.0 T MRI检查的非肿块强化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Kaiser评分及BI-RADS分类对乳腺... 目的评价Kaiser评分对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6月术前行乳腺3.0 T MRI检查的非肿块强化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Kaiser评分及BI-RADS分类对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诊断效能,比较2种方法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88例患者共90个非肿块病灶,良性病变28个(31.1%),恶性病变62个(68.9%)。Kaiser评分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100%、75%、89.9%、100%和92%;BI-RADS分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3.5%、46.4%、79.5%、76.5%和78.9%。Kaiser评分诊断特异性(75%)明显高于BI-RADS分类诊断(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 Kaiser评分系统可以为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BI-RADS分类提供诊断策略,对乳腺非肿块强化病变的诊断效能优于单纯应用BI-RADS分类。对于经验尚浅的影像科医师使用Kaiser评分能够明显提高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诊断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非肿块强化 磁共振成像 Kaiser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突发性聋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祝康 张璐瑶 +1 位作者 何莹 郑国玺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0-413,共4页
目的分析影响突发性聋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以105例(111耳)突发性聋患者(男56例59耳,女49例52耳)为研究对象,给予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糖皮质激素及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10天,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性别、年龄、患耳侧别、... 目的分析影响突发性聋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以105例(111耳)突发性聋患者(男56例59耳,女49例52耳)为研究对象,给予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糖皮质激素及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10天,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比较性别、年龄、患耳侧别、发病诱因及季节、对侧耳是否正常、就诊时间、既往史、伴随症状、听力损失程度及听阈曲线类型等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105例(111耳)患者中治愈13耳,显效13耳,有效29耳,无效56耳,总有效率为49.55%(55/11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耳聋侧别、发病季节、对侧耳听力是否正常、有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是否伴发耳鸣与疗效无明显相关性(P>0.05),患者年龄、发病后就诊时间、是否伴发眩晕、听阈曲线类型、听力下降程度等因素与疗效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是否伴发眩晕与疗效负相关(P<0.05)。结论突发性聋患者年龄≤50岁者的疗效优于>50岁者;发病1周内治疗疗效好;听阈曲线为低中频下降型者疗效最好;轻度聋患者听力完全恢复可能性大;伴眩晕者疗效明显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疗效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患者工作记忆功能改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马雪英 丁墩 +6 位作者 李朋 张盼 麻少辉 郭乔 张燕 张明 刘红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工作记忆功能改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拟行透析治疗的ESRD青中年患者30例及同期健康对照者23例,采用不同负荷n-bac...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工作记忆功能改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拟行透析治疗的ESRD青中年患者30例及同期健康对照者23例,采用不同负荷n-back工作记忆任务评估所有被试者工作记忆功能,收集一般资料及患者动脉血压、尿毒症毒素等临床资料,分析可能与工作记忆改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ESRD患者不同负荷下工作记忆任务的反应时均明显高于正常被试(P<0.01),患者组1-back任务的正确率低于正常被试(P<0.01),随着工作记忆负荷的增大,患者组和正常组反应时均呈上升趋势,正确率呈下降趋势。n-back工作记忆负荷与分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及甲状旁腺素水平与不同负荷工作记忆负荷正确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ESRD患者存在不同负荷下工作记忆功能受损,尿毒症毒素的蓄积可能是ESRD患者工作记忆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工作记忆 N-BACK 尿毒症毒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AS-MRI在椎-基底动脉颅内段夹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桂莲 马珠琳 +7 位作者 李晓会 张秋娟 陈敬菊 滕国良 刘娇 李涛 王何莹 朱新业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4期320-326,共7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椎-基底动脉平行解剖磁共振成像(basi-parallel anatomic scanning,BPAS)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椎-基底动脉颅内段夹层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参照文献BPAS...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椎-基底动脉平行解剖磁共振成像(basi-parallel anatomic scanning,BPAS)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椎-基底动脉颅内段夹层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参照文献BPAS的扫描条件,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医师及技师探寻适合3.0-MR的扫描及图像处理参数,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部分住院及门诊MRA显示为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纤细或不显影、同期进行了BPAS检查的142例患者,其中临床疑诊为动脉夹层者20例,动脉硬化者60例,先天发育不良者62例,由两位未知患者临床资料的影像医师分别对所有患者的MRA及BPAS影像进行阅片,对20例临床疑诊夹层的病例MRA及MRA+BPAS影像诊断结果进行ROC曲线分析,并对两位影像医师的诊断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估。结果两位影像医师对20例夹层患者MRA+BPAS及MRA阅片诊断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vs 0.70和0.96 vs 0.75(P<0.01),提示MRA联合BPAS比单纯MRA的ROC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加;MRA联合BPAS诊断椎-基底动脉颅内段夹层的灵敏度比单纯MRA高(100%vs 55%,100%vs 60%,P<0.01);而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度无显著差异(86.89%vs 85.25%,P=0.85;92.62%vs 90.16%,P=0.65);两位影像医师对椎-基底动脉颅内段夹层的诊断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0.85)。结论 BPAS检查可通过显示血管外径与MRA联合精确评估椎-基底动脉颅内段血管状况,区分该部位血管病变为夹层、动脉硬化或先天性发育不良,为该部位血管病变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AS-MRI 椎-基底动脉颅内段 动脉夹层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磁共振在先天性膈疝患儿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高琼 黄强 +3 位作者 毛翠平 高亚 王誉都 李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838-843,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膈疝患儿产前胎儿磁共振图像,探讨磁共振测量和评价参数与患儿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胎儿磁共振参数在先天性膈疝患儿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2020年胎儿磁共振图像结果,收集...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膈疝患儿产前胎儿磁共振图像,探讨磁共振测量和评价参数与患儿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胎儿磁共振参数在先天性膈疝患儿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2020年胎儿磁共振图像结果,收集诊断为先天性膈疝的50例胎儿磁共振图像,包括左侧膈疝37例,右侧膈疝13例,检测并分析观察-预期肺容积比、肺肝比、纵膈移位角、肺底基线的完整性、肝脏及胃泡位置等与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50例患儿中,存活35例(为存活组),死亡15例(为死亡组)。胎儿磁共振图像观察-预期肺容积比:存活组比死亡组为(35.09±10.87)比(24.29±6.86);肺肝比:存活组比死亡组为(2.68±1.01)比(1.93±0.93);纵膈移位角:存活组比死亡组为(30.88±7.07)比(39.05±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胎儿磁共振肺底基线不完整、肝脏及胃泡位置疝入胸腔患儿的预后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应用观察-预期肺容积比、肺肝比、纵膈移位角、肺底基线的完整性、肝脏及胃泡位置等判断患儿预后,较单一参数判断更为准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磁共振观察-预期肺容积比、肺肝比、纵膈移位角、肺底基线完整性、肝脏及胃泡位置均可作为判断先天性膈疝患儿预后的评价指标,联合应用上述六项参数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儿预后,以上述参数为基础构建先天性膈疝的评估体系,有助于先天性膈疝患儿的肺发育评估、体外膜肺氧合的应用判断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磁共振波谱学/仪器和设备 横膈 先天性/并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素的COPD表型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师美娟 沈聪 +5 位作者 梁志冉 魏霞 李辉安 金晨望 郭佑民 陈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3-207,217,共6页
目的基于体素的定量CT筛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影像学表型。方法连续纳入"数字肺"多中心研究中行双气相扫描的COPD患者,定量测定小气道病变(functional small-airway disease, fS... 目的基于体素的定量CT筛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影像学表型。方法连续纳入"数字肺"多中心研究中行双气相扫描的COPD患者,定量测定小气道病变(functional small-airway disease, fSAD)和肺气肿(emphysema, Emph)。采用k-means聚类法分析肺气肿和小气道病变,得到不同表型;采用Fisher判别分析得到分类函数,并进行初始验证和交叉验证。结果共纳入COPD患者50例。在所有患者及肺功能近似相同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The 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 GOLD)2级患者中均得到3种不同表型:肺气肿为主型、小气道病变为主型及混合型,以及3种表型的Fisher线性分类函数;对所得函数进行初始验证和交叉验证,所有COPD患者预测分类结果的正确率分别为92.0%及90.0%,GOLD 2级患者预测分类结果的正确率分别为100.0%及95.2%。结论基于体素的定量CT可以将COPD患者分为肺气肿为主型、小气道病变为主型及混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肺气肿 小气道病变 表型 体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素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叶损伤程度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5
9
作者 师美娟 梁志冉 +4 位作者 沈聪 魏霞 杨全新 金晨望 郭佑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定量CT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叶损伤程度及空间分布的价值。方法在“数字肺”多研究中心连续性纳入接受双气相扫描COPD患者,测定小气道病变(fSAD)和肺气肿(Emph)的定量值;分析患者各肺叶之间Emph、fSAD肺叶... 目的探讨基于体素定量CT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叶损伤程度及空间分布的价值。方法在“数字肺”多研究中心连续性纳入接受双气相扫描COPD患者,测定小气道病变(fSAD)和肺气肿(Emph)的定量值;分析患者各肺叶之间Emph、fSAD肺叶损伤程度及肺叶分布的差异,以及各肺叶定量CT分布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50例COPD患者。Emph和fSAD均以右肺中叶最重,两肺上叶次之,两肺下叶程度最轻;Emph和fSAD均主要分布于左肺上叶,其次为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分布最少。两肺下叶Emph和fSAD与FEV 1%的相关性较好。结论COPD患者肺叶损伤程度以右肺中叶及两肺上叶为重,尤其是右肺中叶;Emph和fSAD主要分布于左肺上叶,其次是右肺上叶;两肺下叶损伤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更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动态监测颅内段椎动脉夹层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0
作者 陆家梁 黄玮 +8 位作者 王小雅 李涛 赵莉莉 党美娟 李也 吴宇伦 路子微 李晓会 张桂莲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54,共4页
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椎动脉夹层的主要依据,是观察动脉夹层形态学改变的重要手段。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例应用基底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BPAS-MR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血管外轮廓并动态监测血管形态学改变的颅内段椎动... 脑血管影像学检查是目前诊断椎动脉夹层的主要依据,是观察动脉夹层形态学改变的重要手段。笔者回顾性分析了2例应用基底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BPAS-MR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血管外轮廓并动态监测血管形态学改变的颅内段椎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PubMed数据库以“Basi-parallel anatomic scanning-MRI”“BPAS-MRI”“Artery dissection”等为关键词对既往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复习、讨论,以期为探索BPAS-MRI用于鉴别诊断颅内段椎-基底动脉病变及指导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平行解剖扫描磁共振成像 椎-基底动脉颅内段 动脉夹层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不宁腿岛叶功能连接异常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墩 马雪英 +5 位作者 李朋 张盼 麻少辉 吕晶 刘继欣 张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采用基于种子点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方法研究尿毒症不宁腿(uremic restless legs syndrome,uRLS)患者的岛叶功能连接改变,探寻不宁腿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uRLS患者(uRLS组)和2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 目的采用基于种子点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方法研究尿毒症不宁腿(uremic restless legs syndrome,uRLS)患者的岛叶功能连接改变,探寻不宁腿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uRLS患者(uRLS组)和29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高分辨3DT1结构成像,利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BM)方法分析两组前后岛叶灰质体积差异,选取有差异的区域进行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并组间比较,随后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寻找与RLS严重程度评分显著相关的功能连接特征,进一步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探寻与RLS评分相关的临床血清学检测指标,并与岛叶功能连接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RLS组灰质体积减小的区域位于左侧后岛叶(P<0.05,FWE校正),根据基于VBM结果的ROI分析,以左侧后岛叶作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与双侧初级感觉运动区(primary sensorimotor cortex,S1)、双侧辅助运动区(supplementary motor areas,SMA)及中扣带后部(posterior mid-cingulate cortex,pMCC)功能连接度减低。患者组RLS严重程度评分与左侧后岛叶功能连接度呈负相关的区域主要位于双侧S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RLS严重程度评分仅与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r=-0.449,P=0.015),uRLS组血红蛋白浓度与左侧后岛叶-左侧S1功能连接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uRLS患者存在后岛叶的形态学改变,岛叶-S1功能连接度减低与患者RLS症状严重程度有关,低水平血红蛋白可能是uRLS患者大脑功能连接特征异常密切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不宁腿 功能连接 灰质体积 静息态磁共振 感觉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高信号血管征对脑组织血流灌注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高利珍 钱玉泉 +1 位作者 张冰 刘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时,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征(HVS)出现部位脑实质血流灌注状态,评估HVS变化对近期预后影响。方法:纳入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脑梗塞且未经溶栓治疗的患者67例,根据有无HVS分为HVS阴性组和阳性组。采用3D-PASL扫...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时,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征(HVS)出现部位脑实质血流灌注状态,评估HVS变化对近期预后影响。方法:纳入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脑梗塞且未经溶栓治疗的患者67例,根据有无HVS分为HVS阴性组和阳性组。采用3D-PASL扫描方法获得"HVS-DWI"不匹配区域或梗塞灶周围CBF值,分析HVS与NIHSS评分、梗塞面积、rCBF关系。观察13例HVS阳性患者复查时HVS和病情变化关系。结果:HVS阳性组NIHSS评分、梗塞面积均大于阴性组(P<0.05)。"HVS-DWI"不匹配区域rCBF多为减低状态(P=0.012<0.05)。复查患者中,5例HVS范围无明显变化,患者新发梗塞灶,病情进展。结论:急性脑梗塞时,HVS的出现提示梗塞面积大、神经功能障碍重,"HVS-DWI"不匹配区域脑实质血流灌注不足,HVS持续存在需警惕新发梗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