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乳喂养对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婴幼儿BMI生长轨迹影响的出生队列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周静 曾令霞 +5 位作者 米白冰 康轶君 王莉 王晔 颜虹 肖延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7-322,共6页
目的描述婴幼儿BMI生长轨迹,探讨母乳喂养对婴幼儿BMI生长轨迹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对符合纳入条件的1 388名新生儿进行随访,于42 d、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对婴幼儿进行体格测量,同时收集喂养、... 目的描述婴幼儿BMI生长轨迹,探讨母乳喂养对婴幼儿BMI生长轨迹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对符合纳入条件的1 388名新生儿进行随访,于42 d、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对婴幼儿进行体格测量,同时收集喂养、户外活动、患病等信息。运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拟合0~2岁BMI生长轨迹,采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母乳喂养对不同BMI生长轨迹的影响。结果纳入分析的1 285名婴幼儿的BMI生长轨迹主要划分为6类:"正常平稳"(26.6%)、"正常-加速"(8.7%)、"正常-减缓"(11.7%)、"持续偏低"(6.6%)、"赶上生长"(26.8%)和"赶上生长-加速"(19.5%)。以"正常平稳"组作为参考,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至少纯母乳喂养3个月可显著降低"赶上生长"(OR=0.71, 95%CI 0.51~0.98)和"赶上生长-加速"(OR=0.53,95%CI 0.37~0.75)模式发生的危险;调整混杂因素后,此关系仍然成立(OR=0.61,95%CI 0.41~0.89;OR=0.46,95%CI 0.31~0.68)。半岁前断母乳可显著增加"赶上生长"(OR=1.76,95%CI 1.19~2.61)和"赶上生长-加速"(OR=2.08,95%CI 1.38~3.14)模式发生的危险;调整混杂因素后,此关系仍然成立(OR=1.69, 95%CI 1.08~2.71;OR=1.88,95%CI 1.18~2.99)。结论中国西部农村地区婴幼儿BMI生长轨迹以"正常平稳"、"赶上生长"和"赶上生长-加速"3种模式为主;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幼儿追赶生长发生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I生长轨迹 母乳喂养 婴幼儿 出生队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的研究
2
作者 王香妮 刘进仁 +6 位作者 崔怡馨 鹿佳佳 何芷柔 许玉琳 李荣荣 石兴民 吴喜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目的 比较低温等离子体(low-temperature plasma, LTP)直接处理和等离子体活化液(plasma-activated medium, PAM)处理对黑色素瘤细胞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 ICD)的诱导作用。方法 LTP直接处理和PAM处理黑色素瘤细胞B... 目的 比较低温等离子体(low-temperature plasma, LTP)直接处理和等离子体活化液(plasma-activated medium, PAM)处理对黑色素瘤细胞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 ICD)的诱导作用。方法 LTP直接处理和PAM处理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细胞24 h后,通过MTT检测细胞活力,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表面钙网蛋白(calreticulin, CRT)的表达情况,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检测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中ATP含量,使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含量;用LTP处理的B16F10与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DC2.4细胞系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分子(CD80和CD86)。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处理方式均能导致B16F10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内活性氧(ROS)增多,CRT表达升高、ATP和HMGB1分泌含量增加(P<0.05)。在相同处理时间下,LTP直接处理的B16F10细胞CRT表达和ATP释放高于PAM处理(P<0.05)。与DC2.4组相比,DC细胞成熟标志分子CD80在LTP-120s组、LTP-180s组、PAM-120s组、PAM-180s组表达比例升高,DC细胞成熟标志分子CD86在LTP-120s组、LTP-180s组、PAM-180s组的表达比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TP直接处理和PAM处理均可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发生ICD,LTP直接处理诱导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LTP)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 树突状细胞(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联合嗓音矫治治疗原发性肌紧张性发声障碍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小滢 刘小红 +5 位作者 寇晓会 安鹏 闫静 李娜 任晓勇 侯瑾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嗓音矫治对原发性肌紧张性发音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原发性肌紧张性发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嗓音矫治组及针灸联合嗓音矫治组(针灸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嗓音矫治组采用放松训练、轻松发音、口腔共鸣及情景对...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嗓音矫治对原发性肌紧张性发音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原发性肌紧张性发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嗓音矫治组及针灸联合嗓音矫治组(针灸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嗓音矫治组采用放松训练、轻松发音、口腔共鸣及情景对话四阶段循环嗓音矫治方法治疗,针灸联合嗓音矫治组在嗓音矫治的基础上加用6处穴位的针灸治疗三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最长发声时间(MPT)、嗓音障碍严重指数(dysphonia severity index,DSI)、频闪喉镜检查、嗓音障碍指数(VHI)评估、嗓音主观评分(GRBAS)、康复时间及3月后复发率。结果①治疗前上述指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jitter、shimmer、VHI及G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MPT及DSI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治疗后jitter、shimmer、MPT、DSI及G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针灸联合治疗组VHI评分低于嗓音矫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至治疗结束时频闪喉镜检查均表现为声门上区挤压消失,室带收缩显著缓解,声带均可正常暴露并观察到正常粘膜波,声门后裂隙不同程度减小甚至消失。③针灸联合治疗组康复时间(中位数32.15天)显著短于嗓音矫治组(中位数41.07天)(P<0.01);针灸联合治疗组3月后复发5例(25.0%,5/20),嗓音矫治组3月后复发6例(30.0%,6/20),治疗后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及嗓音矫治治疗原发性肌紧张性发声障碍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两者联合能够缩短疗程,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主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紧张性发声障碍 针灸 嗓音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联合雷公藤红素体内外抗胃癌作用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苗金钰 佘君 +1 位作者 张玉磊 孙万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9-553,共5页
目的评价姜黄素联合雷公藤红素体内外抗胃癌作用及联用优势。方法 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姜黄素、雷公藤红素、姜黄素+雷公藤红素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建立裸鼠BGC823细胞胃癌皮下移植模型,评价姜黄素... 目的评价姜黄素联合雷公藤红素体内外抗胃癌作用及联用优势。方法 CCK-8法和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姜黄素、雷公藤红素、姜黄素+雷公藤红素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建立裸鼠BGC823细胞胃癌皮下移植模型,评价姜黄素、雷公藤红素、姜黄素+雷公藤红素给药后的抑瘤率、安全性及荷瘤裸鼠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姜黄素、雷公藤红素、姜黄素+雷公藤红素均可抑制BGC823细胞增殖,IC_(50)分别为(57.47±5.22)、(2.11±0.07)、(0.22±0.01)μmol/L。姜黄素+雷公藤红素(10μmol/L+2μmol/L)可以诱导(73.07±3.82)%的BGC823细胞凋亡。姜黄素+雷公藤红素联合灌胃给药对BGC823细胞荷瘤裸鼠的抑瘤率为(64.87±4.16)%、中位生存时间为50.5 d,对体质量、肝指数和脾指数无显著毒副作用,血清中TNF-α和IL-6的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姜黄素联合雷公藤红素在体内和体外均有显著协同抗胃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雷公藤红素 抗胃癌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