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在骨科病室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刁攀 张波 +5 位作者 孙宇豪 赵航 许桂敏 石兴民 张冠军 李浩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 针对医院骨科病室环境的常态化消毒需求,研制基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空气消毒机,探究其在骨科病室患者住院、家属陪同、医护治疗的动态环境中的空气消毒效果。方法 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病室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 目的 针对医院骨科病室环境的常态化消毒需求,研制基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空气消毒机,探究其在骨科病室患者住院、家属陪同、医护治疗的动态环境中的空气消毒效果。方法 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病室环境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低温等离子体空气消毒机进行病室空气消毒,利用安德森六级筛孔空气碰撞式微生物采样器对室内空气中微生物浓度进行采样,分析低温等离子体消杀对病室空气中不同种类微生物的影响,揭示该技术对空气中悬浮微生物的消杀机制。结果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对病室环境进行间歇式消毒,能够保持室内臭氧浓度低至5 ppbv以内,消毒3 h后病室空气中自然菌的菌落总数减少至约150 CFU/m^(3),消亡率达92.35%;消杀2 h后马赛血杆菌的消亡率达100%;消杀3 h后人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霉菌、藤黄微球菌的消亡率分别为90.48%、80.90%、87.50%和92.82%。结论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的空气消毒机对病室动态环境进行间歇式消毒,室内臭氧浓度达到了一级国家标准线,在有效控制臭氧产生造成二次污染的同时,可高效杀灭空气中悬浮微生物,病室环境接近《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Ⅰ类环境标准。等离子体-催化协同消杀具有高效消毒和人机共存的技术优势,可以在保障病室内空气质量安全的同时,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是辅助甚至替代现有物理化学手段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病室 动态环境 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 空气消毒 自然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青少年脊柱侧凸患病率调查及其防治 被引量:14
2
作者 程斌 李锋涛 宋金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调查西安市儿童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为脊柱侧凸的防治及建立陕西省脊柱侧凸监控中心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于2002年4~5月、2003年4~5月对西安市城乡25725名7~15岁的中、小学生进行脊柱侧凸普查,采用“三检筛选”普查方法,即体检、... 目的:调查西安市儿童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为脊柱侧凸的防治及建立陕西省脊柱侧凸监控中心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于2002年4~5月、2003年4~5月对西安市城乡25725名7~15岁的中、小学生进行脊柱侧凸普查,采用“三检筛选”普查方法,即体检、波纹照像(Moiretomography)和X线摄片,统计患病率情况并对脊柱侧凸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结果:体检阳性者1389例,男性702例,女性687例;波纹照像阳性者607例,男性295例,女性312例;X线摄片Cobb角≥10°者343例,患病率为1.33%(343/25725)。对10例Cobb角>40°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结论:通过普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青少年脊柱侧凸,以便及时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查 脊柱侧凸 患病率 儿童 青少年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评估雄激素剥夺治疗前列腺癌后患者身体成分变化研究进展
3
作者 姜娜 闫俊荣 +1 位作者 刘涛 钱丽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5-359,共5页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雄激素剥夺(ADT)为治疗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但常导致以肌少症、脂肪向心性重塑及骨质疏松为特征的身体成分(BC)变化。影像学能准确、便捷地评估BC变化。本文就影像学评估前列腺癌患者经ADT后BC变化研究进...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雄激素剥夺(ADT)为治疗前列腺癌的主要手段,但常导致以肌少症、脂肪向心性重塑及骨质疏松为特征的身体成分(BC)变化。影像学能准确、便捷地评估BC变化。本文就影像学评估前列腺癌患者经ADT后BC变化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雄激素 身体成分 多模态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平面X线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前三维规划技术流程专家共识(2024年版)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娟 李慧武 +25 位作者 杨佩 曹力 陈云苏 冯尔宥 关振鹏 黄伟 雷鹏飞 李春宝 李凭跃 李晓明 饶志涛 田华 童培健 王飞 王广积 王燎 王伟 夏亚一 许鹏 姚琦 于腾波 张国强 周宗科 王坤正 蔡宗远 侯志勇 《医用生物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6-1025,共10页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晚期股骨头坏死及终末期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然而,THA术后仍存在假体无菌性松动、周围骨折和假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使得THA术前选择合适的髋关节假体型号...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晚期股骨头坏死及终末期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然而,THA术后仍存在假体无菌性松动、周围骨折和假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使得THA术前选择合适的髋关节假体型号和放置位置成为手术医师面临的重要挑战。目前常用的THA术前规划方法主要依赖二维X线或三维CT的静态影像,未能充分考虑髋关节在负重以及运动、腰椎-髋关节联合变化以及假体运动过程中撞击等问题。近年来,双平面X线影像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在体、动态放射成像技术,为THA术前规划提供了全面、准确的动态三维数据。但目前关于双平面X线辅助THA术前三维规划的技术流程和专家共识尚未建立,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鉴于此,全国骨科专家和相关专业代表共同讨论提出7个共识问题,并通过对与会专家推荐意见的问卷调查得出“专家推荐率”和“强烈推荐率”。本共识旨在为双平面X线辅助THA术前三维规划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双平面X线影像系统 术前三维规划 技术流程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认知障碍研究状况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郝婉竹 罗霞 +4 位作者 张成义 杨于冰 薛岳文 周承东 贺西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2-859,共8页
目的: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认知障碍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知识图谱绘制,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检索式为“TS=(cognitive impairment)AND TS=(... 目的: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认知障碍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知识图谱绘制,总结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探讨未来研究方向。方法: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检索式为“TS=(cognitive impairment)AND TS=(spinal cord injury)”,检索1992年1月1日~2023年11月7日发表的SCI后认知障碍相关文献,应用Office Excel 2016对该领域的年发文量绘制折线图,应用CiteSpace(6.2.R4)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462篇文献,年度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排名前三的国家是美国、中国、加拿大,发文量排名前三的机构是Veterns Health Administration、US Department of Veterns Affairs、Harvard University。形成以Arora Mohit、Shahabi Parviz、Bauman William A为代表的作者合作网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SCI后认知障碍的病理机制和评估体系的构建等方面。结论:SCI后认知障碍的研究关注度逐年升高,阐明SCI后认知障碍形成的病理机制、构建SCI后完整全面的认知功能评估体系以及探索有效的治疗策略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认知障碍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脊髓磁刺激对Notch1通路调控小鼠脊髓神经干细胞激活效应的作用
6
作者 琚芬 赵晨光 +4 位作者 孙玮 袁华 黄朝阳 鱼亮 黄省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6-763,共8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脊髓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spin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SMS)通过Notch1通路对脊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作用。方法:孕龄16周C57BL/6小鼠处死后,迅速分离胎鼠全长脊髓,体外培养小鼠脊髓来源NSCs,... 目的:观察重复经脊髓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spin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SMS)通过Notch1通路对脊髓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作用。方法:孕龄16周C57BL/6小鼠处死后,迅速分离胎鼠全长脊髓,体外培养小鼠脊髓来源NSCs,通过单细胞测序及RNA速率分析检测脊髓NSCs亚群及速率变化特征。将体外培养的NSCs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及实验组。对照组将刺激探头置于培养皿上,不给予rTSMS刺激干预;干预组将刺激探头置于培养皿上,采用20Hz高频rTSMS、1500个脉冲刺激;实验组在转染Notch1 shRNA慢病毒后,进行rTSMS刺激,方案同干预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otch1表达量,免疫荧光染色和克隆球形成实验检测NSCs激活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的脊髓NSCs可以诱导分化成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单细胞测序显示NSCs其可分为6个亚群并具有特殊异质性,Notch1主要表达在dNSCs和pNSCs两个亚群中。Notch1 shRNA慢病毒转染第5天后,细胞中Notch1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对照组1.080±0.086 vs实验组0.520±0.041,P<0.05)。随后对照组给予假刺激,干预组及实验组给予rTSMS刺激,发现rTSMS显著提高NSCs内Notch1表达(对照组1.030±0.068 vs干预组1.480±0.087,P<0.05)。rTSMS干预后克隆球直径增大(对照组88.5±7.5 vs干预组106.2±8.8 vs实验组89.2±8.1,P<0.05)和BrdU阳性细胞率提高(对照组38.6±3.7 vs干预组50.3±4.6,P<0.05),有统计学差异。Notch1 shRNA干扰后,克隆球直径以及BrdU阳性细胞率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TSMS可在体外介导Notch1促进NSCs有效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重复经脊髓磁刺激 NOTCH1 激活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股骨生物力学特性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60
7
作者 刘安庆 张银光 +2 位作者 王春生 高培国 尚宏喜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 了解股骨头颈部的力学分布以对临床股骨颈骨折治疗进行指导。方法 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人体股骨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 ,对该模型进行各种分析。结果 载荷的传导主要通过压力骨小梁和股骨距由股骨颈区传至股骨干的... 目的 了解股骨头颈部的力学分布以对临床股骨颈骨折治疗进行指导。方法 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人体股骨的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 ,对该模型进行各种分析。结果 载荷的传导主要通过压力骨小梁和股骨距由股骨颈区传至股骨干的中下 1 /3处 ;当外界暴力作用时 ,应力主要集中在股骨上段 ,即股骨颈中下段和大小转子处及其之间。结论 股骨颈处的压力骨小梁和股骨距是重要的承载结构 ,内固定物的放置应循压力骨小梁方向尽量紧贴股骨距钻入 ;外展肌力的收缩对髋关节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分析 股骨 颈骨折 动物模型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磷酸钙骨水泥人工骨的生物安全性 被引量:9
8
作者 同志超 王坤正 +4 位作者 陈君长 刘淼 李曙明 白斌 李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3,63,共4页
目的 评价自制磷酸钙骨水泥人工骨 (CPC)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CPC人工骨制成生理盐水浸提液 ,培养L 92 9细胞 ,观察浸提液对L 92 9细胞生长和相对增殖度的影响 ,评价CPC人工骨对细胞的潜在毒性作用 ;将CPC人工骨制成一定大小和形状... 目的 评价自制磷酸钙骨水泥人工骨 (CPC)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CPC人工骨制成生理盐水浸提液 ,培养L 92 9细胞 ,观察浸提液对L 92 9细胞生长和相对增殖度的影响 ,评价CPC人工骨对细胞的潜在毒性作用 ;将CPC人工骨制成一定大小和形状植入新西兰兔股部肌肉 ,观察植入后不同时期试样周围组织反应程度 ,评价CPC对组织的刺激性和相容性。结果 CPC对L 92 9靶细胞未见毒性作用 ;植入后对周围组织、肌肉无刺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人工骨 生物安全性 生物相容性 L-929细胞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骨保护素、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强 王坤正 +4 位作者 党晓谦 时志斌 裴宪武 柏传毅 贾学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2-534,共3页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MO)的可能细胞因子途径。方法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等分为假手...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MO)的可能细胞因子途径。方法健康3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和雌激素组(已烯雌酚片,0.0225 mg·kg-1·d-1,灌胃)。假手术组仅牵动卵巢,其余两组均行卵巢切除术。12周后取第3-6腰椎做骨密度检查。取股骨提总RNA。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上述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相对于去卵巢组,雌激素组大鼠腰椎骨密度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相对于去卵巢组,雌激素组大鼠骨组织OPG的mRNA表达增高,M-CSF的mRNA表达下降,ODF/OPG值下降。结论雌激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效应可能与其调控OPG,M-CSF的表达和ODF/OPG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骨质疏松 细胞因子 骨保护素 破骨细胞分化因子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同志超 刘淼 +4 位作者 王坤正 陈君长 李毅 李峰 张立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 制备水泥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并进行性能分析。方法 高温法制备出磷酸四钙 ,然后在模拟体内环境下将其与无水磷酸氢钙发生水化固化反应 ,合成水泥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采用X线衍射、吸水率、孔隙率测量及力学测试进行性能分析 ... 目的 制备水泥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并进行性能分析。方法 高温法制备出磷酸四钙 ,然后在模拟体内环境下将其与无水磷酸氢钙发生水化固化反应 ,合成水泥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 ,采用X线衍射、吸水率、孔隙率测量及力学测试进行性能分析 ,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因子在复合骨块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该人工骨主要成分为低结晶度的羟基磷灰石 ;微观结构呈针状或花瓣状晶体构成 ,微孔直径为 4~ 10 μm ,孔隙相互交通 ;平均密度为 1.92 2 g·cm- 3;平均吸水率为 15 .5 0 3% ;孔隙率为 2 9.777% ;耐压强度为 4 2 .7MPa。结论 本研究所制人工骨具有三维空间结构 ,力学性能符合人体非负重骨植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C人工骨 骨移植 羟基磷灰石 骨替代材料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器械横杆作用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魏美钢 王坤正 +3 位作者 侯德门 王献海 柏传毅 时志斌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 研究横杆对不同类型椎弓根螺钉器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方法 AF、Dick、VSP钢板三类椎弓根螺钉器械被安装在加载模型上 ,分别在 0、1、2个横杆状态下施加旋转扭矩 ,加载负荷为 2Nm、5Nm、8Nm ,记录不同负荷下的角位移 ,结果行成... 目的 研究横杆对不同类型椎弓根螺钉器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方法 AF、Dick、VSP钢板三类椎弓根螺钉器械被安装在加载模型上 ,分别在 0、1、2个横杆状态下施加旋转扭矩 ,加载负荷为 2Nm、5Nm、8Nm ,记录不同负荷下的角位移 ,结果行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结果 在 2Nm扭矩下 ,VSP与Dick组加用横杆角位移减少较小 (P >0 .0 5 ) ,AF组的角位移减少较多 (P <0 .0 5 )。在 5Nm、8Nm扭矩下 ,加用横杆后各型器械的稳定性明显增加 (P <0 .0 5 ) ,加用 2个横杆的角位移较 1个横杆的角位移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横杆可以提高椎弓根螺钉器械的稳定性 ,加用 2个横杆效果优于加用 1个横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横杆 脊柱器械 生物力学 脊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颈骨折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银光 王春生 +2 位作者 雷喜才 高培国 刘安庆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 探讨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股骨颈骨折的固定方法。方法 比较四种股骨颈骨折的固定方法 ,用完整的生物力学实验测定各种固定方法在不同载荷下的头下沉位移和偏轴位移。结果 显示自行设计的低角度进针外固定支架在应力下的张开位移... 目的 探讨符合生物力学原理的股骨颈骨折的固定方法。方法 比较四种股骨颈骨折的固定方法 ,用完整的生物力学实验测定各种固定方法在不同载荷下的头下沉位移和偏轴位移。结果 显示自行设计的低角度进针外固定支架在应力下的张开位移、头下沉位移和旋转角度均较小。结论 外固定支架为一种简单、有效、实用的固定方法 ,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固定穿针方向应沿压力骨小梁方向尽量贴紧股骨距低角度钻入才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固定 生物力学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13
作者 白斌 李燕琴 +2 位作者 李曙明 赵为公 王坤正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90-994,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OA)模型关节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所有兔通过手术建立右膝关节OA动物模型,对照组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kg,实验组... 目的:探讨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OA)模型关节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所有兔通过手术建立右膝关节OA动物模型,对照组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kg,实验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丹参注射液0.5ml/kg,手术完毕后当天就注射1次,以后每4天注射1次。在动物OA模型建立后的第10周,将兔处死,收集右侧股骨内侧髁标本,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关节软骨形态学结构改变,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关节软骨组织中IL-1β、IL-6和IGF-Ⅰ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兔的关节软骨破坏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IL-1β、IL-6和IGF-Ⅰ蛋白阳性免疫反应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为粗细较为一致的淡红色颗粒。实验组IL-1β蛋白阳性染色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L-6和IGF-Ⅰ蛋白阳性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能调节OA关节软骨组织中IL-1β、IL-6和IGF-Ⅰ蛋白的异常表达,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关节软骨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股骨头骨缺损修复过程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徐小良 王坤正 +4 位作者 闫宏伟 尚宏喜 刘书平 党晓谦 陈君长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8-450,共3页
目的 对股骨头内骨缺损自然修复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本实验分脱位组、未脱位组及正常组 ,对犬股骨头内骨缺损修复过程进行计量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研究。结果 脱位组股骨头均塌陷 ,未脱位组囊腔硬化带形成 ,两组囊腔均未完全闭合... 目的 对股骨头内骨缺损自然修复过程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本实验分脱位组、未脱位组及正常组 ,对犬股骨头内骨缺损修复过程进行计量组织学及生物力学研究。结果 脱位组股骨头均塌陷 ,未脱位组囊腔硬化带形成 ,两组囊腔均未完全闭合。脱位组的骨小梁体积及软骨下骨厚度、软骨下骨生物力学特性均较正常组及未脱位组低。脱位组松质骨的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较未脱位组低。结论 股骨头脱位可致股骨头坏死塌陷 ,股骨头塌陷与软骨下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厚度有关 ,后两者间亦存相关关系。囊腔硬化带形成是一种代偿反应 ,但可产生应力遮挡 ,不利于囊腔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缺损 动物模型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钛板-融合固定器的研制及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柏传毅 王坤正 +3 位作者 魏美钢 党晓谦 王春生 时志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08-611,共4页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颈椎内固定器——钛板-融合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研究,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钛板-融合固定器固定的脊柱功能单位进行前屈、后伸、扭转、侧弯等力学测试,并与单钝钛板固定和单纯融合器固定作对比。结果:单纯...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颈椎内固定器——钛板-融合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研究,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钛板-融合固定器固定的脊柱功能单位进行前屈、后伸、扭转、侧弯等力学测试,并与单钝钛板固定和单纯融合器固定作对比。结果:单纯融合器固定在后伸时力学性能差;钛板固定在扭转试验时力学性能差;钛板-融合固定器在各方向力学性能都较前两者好。结论:单纯融合器固定和单纯钛板固定都存在生物力学上的薄弱点,钛板-融合固定器可结合前二者的优点,更适应临床颈椎病患者治疗的力学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钛板-融合固定器 生物力学 内固定器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寰枢椎脱位手术后翻修的原因及策略 被引量:7
16
作者 臧全金 历强 +4 位作者 梁辉 杨文龙 杨平林 李浩鹏 贺西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0-227,共8页
目的 :分析寰枢椎脱位手术后翻修的原因,探讨其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寰枢椎脱位手术后翻修患者,男11例,女4例,翻修时年龄15~68岁(46.60±14.95岁);两次手术相隔2~120个月(28.73±38.59个月)。根据影像资料及手术探查情况... 目的 :分析寰枢椎脱位手术后翻修的原因,探讨其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寰枢椎脱位手术后翻修患者,男11例,女4例,翻修时年龄15~68岁(46.60±14.95岁);两次手术相隔2~120个月(28.73±38.59个月)。根据影像资料及手术探查情况分析翻修原因。翻修手术中均行8~10kg颅骨牵引及后方松解;后方结构完整患者行后路固定,根据松解后复位情况决定是否选择前路松解术;1例后路减压患者行前路松解复位固定术。导航模板辅助置入寰枢椎螺钉;自体髂骨松质骨颗粒植骨。随访观察寰枢椎复位、螺钉位置、植骨融合及手术疗效。结果:翻修原因,减压或复位不足10例,内固定失败3例,植骨未融合3例(含植骨未融合致内固定失败1例)。15例翻修手术中,14例为后路固定手术,1例为前路固定手术。通过术中颅骨牵引及充分松解,13例获得解剖复位;2例因广泛骨性融合,无法牵引复位,切除齿状突后彻底减压。导航模板辅助下共置入寰枢椎螺钉42枚,均一次性置入;置钉准确率97.6%。随访3~36个月(16.0±4.2个月),所有病例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3~6个月(3.7±0.5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3.8±3.1分(11~16分),较术前评分8.1±2.3分(6~11分)明显提高,改善率为(64.0±21.2)%(45.4%~88.8%)。结论:寰枢椎脱位手术后翻修的原因为减压或复位不足、内固定失败以及植骨未融合。充分的术中松解、8~10kg的颅骨牵引、恰当的骨质切除减压有利于翻修术中寰枢椎的复位,导航模板辅助有利于提高置钉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脱位 翻修手术 原因分析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磷酸钙骨水泥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同志超 王坤正 +4 位作者 刘淼 陈君长 韩学哲 杨康平 李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2-604,共3页
目的 观察自制水泥型羟基磷灰石 (CPC)人工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 将自制的CPC人工骨植入新西兰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中 ,术后 4、8、12、16周取材 ,采用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分析评价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 CPC... 目的 观察自制水泥型羟基磷灰石 (CPC)人工骨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 将自制的CPC人工骨植入新西兰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中 ,术后 4、8、12、16周取材 ,采用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分析评价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 CPC植入后 4周有新生软骨形成及未成熟的骨组织 ,可见大量的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胶原组织及较多的小血管。 8~ 16周新骨继续生成 ,人工骨逐渐改建为成熟的板层骨、骨小梁和髓腔结构。结论 自制CPC人工骨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骨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人工骨 骨缺损 骨移植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肱骨干骨折 被引量:4
18
作者 裴宪武 孙绍斌 +3 位作者 王金伟 宋金辉 柏传毅 王坤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内侧手术入路对肱骨干骨折复位和内固定,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病人随访1~5年,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 目的探讨内侧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内侧手术入路对肱骨干骨折复位和内固定,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病人随访1~5年,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无副损伤,术后无感染、固定失败、长期的挠神经麻痹、骨不连等并发症,肩和肘的功能好。患肢感觉、肌力和血液循环好。结论此种手术入路是可行的,对有上臂内侧伤口和美观要求较高的病人尤其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入路 肱骨干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化健康教育对先心病手术患儿医疗恐惧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春晖 李平 +2 位作者 杨丛平 应雪妮 李满平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0期70-71,共2页
目的探讨量化健康教育对先心病患儿医疗恐惧的影响。方法将64例先心病手术患儿按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进行量化健康教育,让患儿循序渐进地掌握健康教育内容;对照组接受随机健康教育,包括入院宣教、术前常规... 目的探讨量化健康教育对先心病患儿医疗恐惧的影响。方法将64例先心病手术患儿按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进行量化健康教育,让患儿循序渐进地掌握健康教育内容;对照组接受随机健康教育,包括入院宣教、术前常规准备内容、术后注意事项等。采用儿童医疗恐惧量表测定干预前后患儿的医疗恐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医疗恐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量化健康教育可显著减轻患儿的医疗恐惧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健康教育 医疗恐惧 手术患儿 先心病 健康教育内容 随机健康教育 观察组 循序渐进 入院宣教 恐惧心理 对照组 意事项 干预前 干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对高强度运动引起的膝关节软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彦秋 王春生 +1 位作者 张永涛 王坤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9-143,共5页
目的探讨绿原酸在高强度运动引起的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同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运动组、干预组和对照组。运动组和干预组大鼠每天在自制电刺激运动装置中进行一次持续40min的跳跃运动,中间休息10min,... 目的探讨绿原酸在高强度运动引起的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同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运动组、干预组和对照组。运动组和干预组大鼠每天在自制电刺激运动装置中进行一次持续40min的跳跃运动,中间休息10min,每周运动6d,休息1d;干预组在每日运动前,给予腹腔注射绿原酸;对照组无任何处理。4周后,取含左后肢膝关节液的生理盐水用ELISA法测定其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和MMP-3酶活性,并利用蕃红染色评估膝关节软骨损伤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大鼠膝关节软骨表面不光滑,出现很多微小裂隙,滑膜肿胀,软骨细胞增多紊乱,基质中糖胺多糖含量减少,关节液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升高,MMP-3含量和酶活性均升高;而干预组大鼠膝关节软骨损伤程度较运动组轻,关节液中IL-1β、TNF-α含量、MMP-3含量和酶活性均低于运动组。结论绿原酸对高强度跳跃运动引发的膝关节软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抑制炎症因子介导的MMP-3活化可能是其发挥上述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运动 膝关节 软骨 绿原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