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合并毛霉菌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郑华东 杨渭临 +4 位作者 崔大江 章琳 冯建军 焦杨 马淑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3-707,共5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毛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一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并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2型糖尿病合并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中,分别为随机血糖>13mmol/L(6/6)、发...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毛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一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并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2型糖尿病合并毛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患者中,分别为随机血糖>13mmol/L(6/6)、发热(6/6)、酮症(6/6)、白细胞升高(6/6)、酸中毒(5/6),头颅核磁共振(MRI)和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无特征性表现,真菌涂片阳性(3/6),病理活检阳性(5/6),早期应用两性霉素B配合局部清创、手术治疗治愈率(5/6)。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毛霉菌病的诊断要点为随机血糖>13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酸中毒、白细胞升高及进行局部组织病理活检。早期足量应用两性霉素B和进行局部病变的手术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菌病 2型糖尿病 临床特点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血浆β-内啡肽及血清MDA、SOD的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琳 张丽娥 +3 位作者 刘勇 焦帼范何娅 郑纯礼 张东芳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 探讨 β-内啡肽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4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β-内啡肽 (β- EP)及血清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梗塞急性期 β- EP及 MDA、SOD含量均显著升高... 目的 探讨 β-内啡肽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4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β-内啡肽 (β- EP)及血清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梗塞急性期 β- EP及 MDA、SOD含量均显著升高 (P <0 .0 1 ) ,病情越重 ,含量越高 ;而且血浆β- EP与 MD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 ,β- EP与 SOD含量 ,在轻型病人相关性不明显 ,在中型和重型病人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1 ,P <0 .0 5)。结论 内源性阿片肽和自由基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Β-内啡肽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淋巴细胞浸润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马琳 刘勇 +1 位作者 邵小鹏 丁海燕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02-404,共3页
目的 探讨脑缺血后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0只大鼠大脑中动脉局部脑缺血12h、24h、3d、7d和10d后损伤区CD3、CD4和CD8阳性淋巴细胞。结果 缺血12~24h即可见CD3阳性和CD8阳性细胞浸润,3d和7d组阳性细胞最多。这... 目的 探讨脑缺血后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0只大鼠大脑中动脉局部脑缺血12h、24h、3d、7d和10d后损伤区CD3、CD4和CD8阳性淋巴细胞。结果 缺血12~24h即可见CD3阳性和CD8阳性细胞浸润,3d和7d组阳性细胞最多。这些浸润的淋巴细胞位于反应带以及坏死中心和反应带的交界处。位于坏死区周围的CD3阳性和CD8阳性细胞主要为圆形,有大细胞和小细胞两种形态;位于反应带的淋巴细胞为小圆细胞,呈弥散分布,也可在微血管周围形成血管套。CD4阳性淋巴细胞数量较少,形态多样,大小不一。结论 淋巴细胞及亚群可能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脑缺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莫索尼定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影响
4
作者 张蓬勃 牛小麟 +2 位作者 孙玉明 常丹 靳耀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089-1091,共3页
目的 :研究国产盐酸莫索尼定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时心肌纤维化和冠状动脉微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 :2 0周龄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30只随机分为①Mox +SHR组 ;②Cap +SHR组 ;③SHR组 ,每组 10只。另设性别周龄相配的SD大鼠 10... 目的 :研究国产盐酸莫索尼定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时心肌纤维化和冠状动脉微血管结构的影响。方法 :2 0周龄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30只随机分为①Mox +SHR组 ;②Cap +SHR组 ;③SHR组 ,每组 10只。另设性别周龄相配的SD大鼠 10只为正常对照组 (NC组 )。观察 13周后处死动物 ,获取心脏。测量左心室重 /体重 ,左室胶原分数 ,标准化血管周胶原面积和肌间动脉中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Mox +SHR组不仅左心室重 /体重明显低于SHR组 [(3 4 6± 0 13)mg/gvs (3 96± 0 18)mg/g ,P <0 0 1],而且左室胶原分数低于SHR组 (0 0 86± 0 0 18vs 0 0 4 6± 0 0 15 ,P <0 0 1) ,血管外膜胶原少于SHR组 (0 6 9± 0 11vs 1 34± 0 2 9,P <0 0 1) ,中膜薄于SHR组 [(7 97± 0 73)μmvs (11 91± 1 16 ) μm ,P <0 0 1]。 结论 :盐酸莫索尼定长期抗高血压治疗能够减轻左室肥厚时的心肌纤维化和改善受损的冠脉微血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索尼定 高血压 大鼠 肥大 左心室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索尼定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张蓬勃 牛小麟 常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目的 研究国产盐酸莫索尼定 (Mox)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 0周龄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30只随机分为①Mox +SHR组 ,②Cap +SHR组 ,③SHR组 ,每组 10只。另设性别、周龄相配的SD大鼠 10只... 目的 研究国产盐酸莫索尼定 (Mox)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左室肥厚的逆转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2 0周龄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30只随机分为①Mox +SHR组 ,②Cap +SHR组 ,③SHR组 ,每组 10只。另设性别、周龄相配的SD大鼠 10只为正常对照组 (NC组 )。观察期末 ,测量左心室重 体重 (LVW BW )、左室胶原分数(CVF)、标准化血管周胶原面积 (PVCA)、肌间动脉中膜厚度 (AMT)及左室组织c myc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 Mox+SHR组不仅LVW BW明显低于SHR组 [(3.4 6± 0 .13)mg·g- 1 vs(3.96± 0 .18)mg·g- 1 ,P <0 .0 1],CVF低于SHR组 [(0 .0 86± 0 .0 18)vs(0 .0 4 6± 0 .0 15 ) ,P <0 .0 1],PVCA少于SHR组 [(0 .6 9± 0 .11)vs(1.34± 0 .2 9) ,P <0 .0 1],AMT薄于SHR组 [(7.97± 0 .73) μmvs(11.91± 1.16 ) μm ,P <0 .0 1],而且c myc表达量也低于SHR组 [(0 .74±0 .16 )Avs(1.2 4± 0 .2 1)A ,P <0 .0 1]。结论 盐酸莫索尼定能够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左室肥厚 ,对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 大鼠 左室肥厚 c-myc 基因表达 原癌基因 盐酸莫索尼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