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平台的神经外科继续教育模式及思考 被引量:8
1
作者 周乐 屈建强 《西北医学教育》 2016年第3期478-479,共2页
随着4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和QQ等基于社交网络交流平台上的学习交流日益活跃。神经外科的继续教育模式也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这种开放、自由的学习方法对既往继续教育方式形成了有力的补充。分析、研究这一新出现的学习趋势,并... 随着4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和QQ等基于社交网络交流平台上的学习交流日益活跃。神经外科的继续教育模式也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这种开放、自由的学习方法对既往继续教育方式形成了有力的补充。分析、研究这一新出现的学习趋势,并加以引导和利用,定会对未来神经外科的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继续医学教育 社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神经外科治疗临床教学刍议 被引量:1
2
作者 权瑜 王举波 +3 位作者 吕健 巩守平 程格庆 张欢瑞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5期103-105,共3页
目的分析脑出血(ICH)神经外科治疗的临床教学方法与效果。方法A组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入神经外科实习的41名实习生,对其进行传统的临床教学法。B组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入该科室实习的42名实习生,对其进行以问... 目的分析脑出血(ICH)神经外科治疗的临床教学方法与效果。方法A组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入神经外科实习的41名实习生,对其进行传统的临床教学法。B组研究对象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入该科室实习的42名实习生,对其进行以问题为基础(PBL)教学+模拟实践教学。对比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成果。结果A组的学习主动性评分为(4.41±0.32)分,低于B组(6.81±0.47)分(t=27.128,P<0.001);A组的处理问题能力评分为(5.01±0.43)分,低于B组(7.22±0.62)分(t=18.827,P<0.001);A组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为(4.19±0.32)分,低于B组(6.49±0.58)分(t=22.293,P<0.001);A组的团队协作能力评分为(5.31±1.01)分,低于B组(7.88±1.03)分(t=11.475,P<0.001);A组的信息获取能力评分为(4.48±0.71)分,低于B组(7.06±0.89)分(t=14.577,P<0.001);A组的职业情感评分为(4.72±0.64)分,低于B组(6.22±0.78)分(t=9.565,P<0.001);A组的沟通与表达技巧评分为(5.19±1.04)分,低于B组(7.70±1.12)分(t=10.574,P<0.001)。A组的理论知识成绩为(75.34±4.68)分,低于B组(82.19±5.27)分(t=6.256,P<0.001);A组的操作技能成绩为(71.55±4.91)分,低于B组(80.11±5.07)分(t=7.811,P<0.001)。A组的教学满意度为82.93%,略低于B组为97.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93,P=0.058)。结论为ICH神经外科实习生行PBL+模拟实践教学可提升教学效果,使其掌握专业技能,且教学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外科 临床教学 PBL 模式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切除多发性脑转移瘤 被引量:5
3
作者 师蔚 孙建军 +2 位作者 宋英 屈建强 马向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7,共1页
关键词 多发脑转移瘤 神经内镜 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治疗颅内病变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师蔚 王睿智 +10 位作者 缪星宇 宋琴 周任 高李贵 屈建强 崔刚 巩守平 孙建军 吕健 刘重霄 周乐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的临床适应证、操作要点及其优缺点。方法采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各种病变69例,其中垂体腺瘤6例,蛛网膜囊肿21例,脑积水18例,透明隔囊肿6例,颅内表皮样囊肿8例,血管网织细胞瘤9例,颅内多发性转移瘤1例。结果69例患者术后...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的临床适应证、操作要点及其优缺点。方法采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各种病变69例,其中垂体腺瘤6例,蛛网膜囊肿21例,脑积水18例,透明隔囊肿6例,颅内表皮样囊肿8例,血管网织细胞瘤9例,颅内多发性转移瘤1例。结果69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或好转,头颅CT、MRI复查颅内病灶明显改善。结论神经内镜对于颅内多种病变的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和患者恢复快的特点,是目前微创神经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治疗 颅内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细胞与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共同培养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信照亮 贾延杰 +1 位作者 胡海涛 任惠民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75-479,共5页
目的 验证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 (NG)对胰岛细胞的营养和生长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SD大鼠NG与SD大鼠及新生猪胰岛样细胞团 (ICCs) ,进行同种属和异种属细胞间的共同培养。用倒置显微镜、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细胞的生长状况 ,MTT法测... 目的 验证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 (NG)对胰岛细胞的营养和生长促进作用。方法 采用SD大鼠NG与SD大鼠及新生猪胰岛样细胞团 (ICCs) ,进行同种属和异种属细胞间的共同培养。用倒置显微镜、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细胞的生长状况 ,MTT法测定细胞的活力 ,放免法和比色法测定胰岛素和淀粉酶的含量 ,免疫组化鉴定共同培养的细胞。结果 共同培养能显著延长同种属及异种属胰岛细胞的生存期 (>1月 ) ,增加ICCs的活力和胰岛素的分泌 (P <0 0 5 ) ,减少胰淀粉酶的分泌 (P <0 0 5 )。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生。结论 共同培养能为胰岛细胞的生长提供一个优良的微环境。这为脑内胰岛移植提供了一个新依据 ;为胰岛细胞的体外保存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在移植前与NG共同培养以消除外分泌部细胞的影响 ,也是一个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Cs 神经细胞 胶质细胞 共同培养 细胞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在大鼠脑缺血后钙超载致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明 吴媛 +4 位作者 赵永林 赵君杰 黄廷钦 马旭东 宋锦宁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900-907,共8页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1,TRPC1)在神经元钙超载中的作用,探讨TRPC1参与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及突触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120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全脑缺血模型组、SK... 目的研究大鼠脑缺血后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 1,TRPC1)在神经元钙超载中的作用,探讨TRPC1参与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及突触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120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全脑缺血模型组、SKF96365干预模型组、DMSO干预对照组。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全脑缺血前立体定向注射SKF96365建立干预模型组,注射DMSO建立干预对照模型组。在缺血后的1,3,5,7,10 d收集大鼠双侧海马标本,进行形态学染色,用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Fura-2AM检测胞内Ca 2+浓度,Western blot检测TRPC1蛋白的动态表达,TUNEL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大鼠海马记忆功能,通过体视学分析计算海马CA1区中存活神经元的数量。结果形态学研究发现,全脑缺血后神经元肿胀,髓鞘结构破坏,片层结构消失。与正常组相比,全脑缺血模型组海马TRPC1蛋白表达持续升高,在3 d达到高峰,同时海马神经元胞内Ca 2+浓度及TUNEL阳性细胞数达到峰值(P<0.05)。给予TRPC1通道阻断剂SKF96365后,与全脑缺血模型组相比,干预模型组海马TRPC1的蛋白表达被抑制,海马神经元钙内流减低,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大鼠神经行为学及记忆功能评分改善(P<0.05)。结论TRPC1与脑缺血后钙超载导致的迟发性神经元凋亡密切相关,抑制TRPC1产生的钙内流可缓解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改善海马的空间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脑缺血 神经元凋亡 钙超载 突触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给氧与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李贵 王卉芳 +1 位作者 师蔚 王睿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2-503,F003,共3页
目的 通过鞘内给氧与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对比研究 ,探讨鞘内给氧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 15 0例颅脑损伤患者 ,随机分为鞘内给氧组、高压氧治疗组和鞘内注入过滤空气组 ,分别... 目的 通过鞘内给氧与高压氧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对比研究 ,探讨鞘内给氧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 15 0例颅脑损伤患者 ,随机分为鞘内给氧组、高压氧治疗组和鞘内注入过滤空气组 ,分别施行鞘内注入氧气、高压氧治疗及鞘内注入过滤空气 ,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变 ,并检测脑脊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和一氧化氮 (NO)水平的变化。结果 鞘内给氧组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且脑脊液中SOD、NO水平增高和MDA水平降低均较高压氧组明显。结论 鞘内给氧可以促进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 ,优于高压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腰椎穿刺 高压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外伤后T型钙通道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熙 娄淼 +1 位作者 周乐 尉春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4-488,512,共6页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T型钙通道对神经干细胞的诱导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成年大鼠脑损伤模型,分为手术组和手术+米贝地尔组(米贝地尔组),并另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分离侧脑室壁的脑室下层(subventricular zone,SVZ)细胞,用神经干...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T型钙通道对神经干细胞的诱导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成年大鼠脑损伤模型,分为手术组和手术+米贝地尔组(米贝地尔组),并另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分离侧脑室壁的脑室下层(subventricular zone,SVZ)细胞,用神经干细胞悬浮培养法进行培养并鉴定其干细胞性质;在神经干细胞培养基中加入不同剂量的米贝地尔,通过计数神经干细胞球、噻唑蓝(MTT)法分析米贝地尔对神经干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计算米贝地尔对神经干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Cav3.2以及神经干细胞中Cav3.2、Cyclin A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体内实验表明,手术组中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应用米贝地尔腹腔注射抑制脑组织中T型钙通道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明显降低。体外细胞实验表明,米贝地尔能够明显抑制神经干细胞球的形成,MTT法显示米贝地尔浓度大于5μmol/L时,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5、10、20μmol/L组的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50值为8.93μmol/L。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米贝地尔组的Cav3.2蛋白和Cyclin A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结论脑外伤后可激活脑组织中T型钙通道,上调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神经干细胞 T型钙通道 米贝地尔 细胞周期 Cav3.2 CYCLIN A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性脑白质损伤后皮层神经元凋亡的证据及其分布特征
9
作者 许小兵 师蔚 +3 位作者 王斌 李玉松 王文勇 王睿智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机械性脑白质损伤后皮层神经细胞病理变化中的作用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雄性健康SD大鼠 3 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1 2只 )和模型组 (2 4只 ) ,用模型组动物制作大脑皮层下横切模型。于致伤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 ,用TU...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机械性脑白质损伤后皮层神经细胞病理变化中的作用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雄性健康SD大鼠 3 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1 2只 )和模型组 (2 4只 ) ,用模型组动物制作大脑皮层下横切模型。于致伤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 ,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和常规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损伤区及相应皮层神经细胞变化的性质和规律。结果 致伤后横切处出血 ,损伤组织内神经元出现坏死改变 ,胶质细胞增多。大脑皮层Ⅱ Ⅴ层神经细胞多出现萎缩改变。伤后 1 2d时 ,相应皮层内即出现散在早期凋亡神经元 ,随后逐渐增多 ,7d后又趋减少 ,伤后 1 9d皮层内仍可检出凋亡神经元。在损伤区凋亡神经元少见 ,可见部分胶质细胞凋亡。结论 脑白质损害时 ,损伤相应部位皮层神经元主要表现为凋亡。在损伤区 ,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主要表现为坏死。皮层内凋亡神经元主要分布于第Ⅱ Ⅴ层 ,其时间分布呈一单峰状曲线 ,凋亡峰出现在伤后第 7d前后 ,至少持续 1 9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性脑白质损伤 脑损伤 皮层下横切 动物模型 细胞凋亡 皮层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监测囊内压力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1
10
作者 闫先侠 张三鹏 +4 位作者 权俊杰 张熙 任鹏宇 屈建强 周乐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588-592,共5页
目的探讨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BC)中进行囊内压力监测以减少手术对个人经验依赖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9年12月入住我院拟接受PBC手术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1例。术中将测压计与球囊导管连通,当球囊形状扩张到术者满意的"梨形... 目的探讨在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BC)中进行囊内压力监测以减少手术对个人经验依赖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9年12月入住我院拟接受PBC手术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1例。术中将测压计与球囊导管连通,当球囊形状扩张到术者满意的"梨形"形状时,开始记录囊内压力,持续压迫并记录满3 min后,释放球囊压力并撤出球囊导管。所有手术操作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囊内压力的监测由同一助手完成并对术者施盲。于术后第一天评估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以及面部麻木和咀嚼肌无力症状,出院后定期随访。结果 11例球囊扩张到满意"梨形"形状时的压力(初压)为(123.5±13.0) kPa(99.8-140.2 kPa),持续压迫满3 min后,压力(末压)逐渐降至(107.3±12.6) kPa(89.9-125.4 kPa),初末压差(16.2±4.7)kPa(5.8-20.8 kPa)。除外1例疼痛控制不佳和2例麻木感难以耐受的患者,其余8位患者的初始压力在(125.4±10.4) kPa。术后3月随访,所有患者的疼痛症状均完全消失,麻木和咀嚼无力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PBC术中,不同球囊在扩张到理想的"梨形"形状时产生的实际压力并不相同。在本研究的手术条件下,初始囊内压力控制在(125.4±10.4) kPa时,术后早期效果相对比较理想。术中监测球囊压力可为手术提供更加客观的指标,有利于减少该手术对个人经验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 三叉神经痛 囊内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急性期血浆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高李贵 刘重霄 +2 位作者 王卉芳 师蔚 朱建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5-506,509,共3页
目的 了解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后早期血浆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和规律。方法对 10 6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Ⅱ、Ⅴ、Ⅹ、Ⅻ进行检测。结果 ①GCS≤ 7的患者血浆所有上述凝血因子水平均异常 ,GCS >7的患者血浆凝血因子... 目的 了解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后早期血浆凝血因子水平的变化和规律。方法对 10 6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Ⅱ、Ⅴ、Ⅹ、Ⅻ进行检测。结果 ①GCS≤ 7的患者血浆所有上述凝血因子水平均异常 ,GCS >7的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水平仅部分异常 ;②上述血浆凝血因子水平延长与颅脑损伤程度相关 ;③上述血浆凝血因子水平均异常者死亡率较高。结论 血浆凝血因子尤其是Ⅱ、Ⅴ、Ⅹ因子水平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凝血因子 预后 凝血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inD1和P27蛋白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2
作者 师蔚 白斌 +3 位作者 王轶 王芳茹 杨小明 刘重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6-457,共2页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CyclinD1和P2 7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胶质瘤和非肿瘤组织中两者的表达 ,并用彩色图像分析系统作定量分析。结果 ①两者的免疫反应复合物均定位于细胞核。②两者在脑胶质... 目的 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CyclinD1和P2 7蛋白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胶质瘤和非肿瘤组织中两者的表达 ,并用彩色图像分析系统作定量分析。结果 ①两者的免疫反应复合物均定位于细胞核。②两者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非肿瘤组织 ,且CyclinD1蛋白的表达强度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 ,而P2 7蛋白的表达强度则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下降 ,两者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③CyclinD1蛋白的表达强度愈高则预后愈差 ,而P2 7蛋白的表达强度愈低则预后愈差。结论 两者的异常表达可能与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且具有协同作用 ,其表达强度可客观地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评价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ND1 P27蛋白 脑胶质瘤 免疫组化 预后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血管痉挛与内皮素-1水平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周任 吕健 +1 位作者 黄卫东 师蔚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血管痉挛与内皮素 1 (ET 1 )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颅脑外伤患者于伤后不同时期 (伤后第 1d ,第 5d和第 1 4d)分别采集静脉血、脑脊液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 - 1浓度 ,伤后第 5d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观察脑血管...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血管痉挛与内皮素 1 (ET 1 )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 颅脑外伤患者于伤后不同时期 (伤后第 1d ,第 5d和第 1 4d)分别采集静脉血、脑脊液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 - 1浓度 ,伤后第 5d用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观察脑血管痉挛发生与否。结果 血浆与脑脊液ET 1水平变化呈平行关系。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浆、脑脊液ET 1水平明显高于脑血管无痉挛者 ,脑血管痉挛程度越重 ,ET 1水平越高。结论 血浆与脑脊液中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痉挛 颅脑外伤 内皮素-1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诱导室下区Nestin和GFAP的表达 被引量:5
14
作者 屈建强 贺西京 +6 位作者 杨平林 师蔚 李浩鹏 兰宾尚 袁普卫 王国毓 刘亦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观察脑损伤后不同时期室下区巢蛋白(Nestin)和胶质酸性纤维蛋白 (GFAP)的表达及其细胞类型。方法 用动液压冲击法建立动物模型 ,用LeicaQ5 0 0IW图像处理系统及免疫组... 目的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观察脑损伤后不同时期室下区巢蛋白(Nestin)和胶质酸性纤维蛋白 (GFAP)的表达及其细胞类型。方法 用动液压冲击法建立动物模型 ,用LeicaQ5 0 0IW图像处理系统及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法分析和显示不同时期 (1、3、5d ,1、2、3、4、6、8周 )Nestin和GFAP的表达变化。结果 损伤 2 4h后 ,室下区有大量Nestin和GFAP的表达 ,且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有Nestin阳性突起与GFAP共存现象 ,7d左右达到高峰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表达逐渐下降。正常组和假手术组 ,室下区也可见到Nestin和GFAP的表达 ,但与脑损伤组相比较低 (P <0 .0 5 )。结论 脑损伤可诱导室下区Nestin和GFAP的表达 ,Nestin阳性突起与GFAP共存细胞可能具有干细胞特性 ,与神经元的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荧光双标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巢蛋白(Nestin) 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对大鼠急性脑损伤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巩守平 师蔚 +3 位作者 王睿智 吕健 吴锋 车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7-509,共3页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检测大鼠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后血浆血小板计数 (BPC)、血小板聚集功能 (PagT)及血栓素B2 (TXB2 )和 6 酮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α)的含量 ,并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 大...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检测大鼠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后血浆血小板计数 (BPC)、血小板聚集功能 (PagT)及血栓素B2 (TXB2 )和 6 酮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α)的含量 ,并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 大鼠脑损伤后 6h内血小板趋向为高聚集状态 ,6h后反之 ;而亚低温治疗组 6h内血小板聚集功能较低 ,6h后则增强。结论 亚低温对脑损伤早期血小板高聚集状态的改善 ,可能与抑制TXA2 和增加PG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损伤 血小板聚集功能 亚低温治疗 血小板计数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对大鼠脑外伤后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巩守平 吕健 +1 位作者 王晖 师蔚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39-340,370,共3页
研究亚低温对鼠脑外伤后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并探讨机理。方法 应用Feeney法制成鼠脑损伤模型 ,给予亚低温治疗后研究血浆内皮素及伤侧半球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 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迅速发生 ,创伤组血浆内皮素含水量及伤侧... 研究亚低温对鼠脑外伤后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的影响并探讨机理。方法 应用Feeney法制成鼠脑损伤模型 ,给予亚低温治疗后研究血浆内皮素及伤侧半球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 大鼠脑创伤后脑水肿迅速发生 ,创伤组血浆内皮素含水量及伤侧半球脑含水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 P <0 .0 1 ) ,亚低温治疗组血浆内皮素含量及伤侧半球脑含量均较创伤组明显降低 ( P <0 .0 1 )。结论 亚低温对创伤性脑水肿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水肿 亚低温 内皮素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皮层下轴突纤维横断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小兵 师蔚 +2 位作者 屈建强 周任 杨庆余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机械性大脑皮层下轴突纤维横断动物模型。方法 对 1 0例正常 2 1 0~2 4 0 g雄性SD大鼠的大脑皮层厚度和第V层神经元深度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决定三组不同的横切深度 (每组用SD大鼠 8只 )。在立体定位下进行脑皮层下... 目的 建立一种机械性大脑皮层下轴突纤维横断动物模型。方法 对 1 0例正常 2 1 0~2 4 0 g雄性SD大鼠的大脑皮层厚度和第V层神经元深度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决定三组不同的横切深度 (每组用SD大鼠 8只 )。在立体定位下进行脑皮层下轴突纤维横断 ,观察动物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 1 7d后取脑进行切片和染色 ,对横切深度进行测量 ,并对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状况进行观察。结果 正常 2 1 0~ 2 4 0g雄性SD大鼠大脑皮层厚度为 ( 1 85± 0 1 2 )mm ;第V层神经元深度为 ( 1 1 7± 0 0 5 )mm。对同一预定深度所获的实际深度之间最大相差 1 60 μm。三个损伤组实际深度与预定深度差值的绝对值 |d|分别为 ( 5 0 1 7± 2 6 2 0 ) μm、( 4 6 68± 32 84)μm和 ( 4 8 70± 2 9 76) μm ,最大 |d|值为 90 μm。在损伤深度分别为 2 0 0 μm、40 0 μm和 60 0 μm时 ,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 ( 4 2 5 5± 5 1 0 ) %、( 68 96± 5 2 1 ) %和 ( 74 5 2± 5 37) %。结论 该模型模拟了多种脑白质病变导致轴突损伤的共同特征 ,重复性好 ,是进行脑轴突损伤后神经修复与再生研究较理想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轴突损伤 神经再生 大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及IL-2、sIL-2R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越林 刘瑄 师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55-557,共3页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免疫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以及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表达的变化规律 ,探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患者IL 2、s... 目的 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免疫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以及白细胞介素 2 (IL 2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2R)表达的变化规律 ,探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患者IL 2、sIL 2R的含量 ,免疫粘附法测定红细胞免疫活性及其调节功能 ,S P(链亲和素 过氧化物酶 )一步法测定CD3、CD4、CD8的细胞数。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组IL 2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sIL 2R则明显升高 (P <0 .0 5 ) ;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红细胞免疫调节促进因子 (RFER)明显降低 (P <0 .0 0 1)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RBC .ICR)、红细胞免疫调节抑制因子 (RFIR)则明显升高 ;CD3、CD4细胞数明显降低 (P <0 .0 1) ,CD8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现免疫功能低下。通过临床检测患者IL 2、sIL 2R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T细胞亚群活性在高血压脑出血的发生、发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细胞免疫 IL-2 SIL-2R 淋巴细胞亚群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培养的人脑膜瘤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重霄 师蔚 +2 位作者 王芳茹 刘勇 丁海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在脑膜瘤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 ,以及体外针对该生长调节环路抑制脑膜瘤细胞增殖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对 2 1例脑膜瘤原代培养 ,采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EGF和EGF受体 (EGFR)在脑膜瘤细胞中的表达 ,并选用...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在脑膜瘤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 ,以及体外针对该生长调节环路抑制脑膜瘤细胞增殖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对 2 1例脑膜瘤原代培养 ,采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EGF和EGF受体 (EGFR)在脑膜瘤细胞中的表达 ,并选用四唑盐 (MTT)比色法观察EGF、EGF单抗和EGFR单抗对脑膜瘤细胞的增殖调控作用。结果 脑膜瘤细胞可表达EGF和EGFR ;EGF以剂量依赖关系刺激培养脑膜瘤细胞增殖 ,而EGF单抗和EGFR单抗皆以剂量依赖关系抑制培养脑膜瘤细胞 ,且EGFR单抗的抑制效果明显强于EGF单抗 (P <0 .0 1)。结论 EGFR单抗较EGF单抗是更为有效的脑膜瘤增殖抑制单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人脑膜瘤 生物治疗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内镜辅助下行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健 权瑜 +1 位作者 巩守平 张熙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94,共4页
目的 介绍在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手术中使用硬质神经内镜的初步体会。方法 2013年5月应用硬质神经内镜完成1例脊膜膨出和2例脊髓脊膜膨出的切除和修补术。男2例,女1例;中位年龄20个月(13-22个月)。手术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完成,全... 目的 介绍在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手术中使用硬质神经内镜的初步体会。方法 2013年5月应用硬质神经内镜完成1例脊膜膨出和2例脊髓脊膜膨出的切除和修补术。男2例,女1例;中位年龄20个月(13-22个月)。手术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完成,全程应用硬质内镜观察,手术操作均在镜鞘外进行。结果 3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术前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硬质神经内镜可用于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的手术治疗,可简化手术过程,减少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脊膜膨出 脊髓脊膜膨出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