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市大学生常见皮肤病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铁流 田中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0-113,共4页
选择西安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皮肤科医师体检调查、询问及填写既往皮肤患病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在校大学生常见皮肤疾患的分布状况和规律.结果表明,在调查的34 166名大学生中,发现常见皮肤病20余种,其中痤疮... 选择西安10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皮肤科医师体检调查、询问及填写既往皮肤患病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在校大学生常见皮肤疾患的分布状况和规律.结果表明,在调查的34 166名大学生中,发现常见皮肤病20余种,其中痤疮最为常见,其次为皮肤浅部真菌感染、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这几种皮肤病占总患病数的71.49%.除个别病种有性别差异外,大学生皮肤病病种较为集中,发病原因和年龄、饮食偏好、季节变化、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审美倾向、地理气候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皮肤痛 调查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刚度调控糖酵解影响皮肤鳞癌进展的研究
2
作者 李源 冯雨晴 徐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9-89,共1页
目的皮肤鳞癌作为最常见的非黑色素瘤皮肤肿瘤之一,伴随其进展的基质刚度增加会导致恶性转移的发生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肿瘤细胞为了满足快速增殖和转移的需求,通常会重编程自身能量代谢以供给足够的能量和生物分子。然而,对糖酵解在... 目的皮肤鳞癌作为最常见的非黑色素瘤皮肤肿瘤之一,伴随其进展的基质刚度增加会导致恶性转移的发生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肿瘤细胞为了满足快速增殖和转移的需求,通常会重编程自身能量代谢以供给足够的能量和生物分子。然而,对糖酵解在基质刚度调控下的皮肤鳞癌进展目前仍认识有限。方法构建不同刚度的聚丙烯酰胺(PA)水凝胶体外模型和皮肤鳞癌在体动物模型,观察基质刚度对皮肤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EMT表型及有氧糖酵解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手段调控细胞FAKYAP机械转导信号通路,探究基质刚度通过糖酵解调控皮肤鳞癌进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通过在体和体外抑制糖酵解和基质刚度硬化,验证糖酵解在基质刚度调控肤鳞癌进展中的作用。结果高基质刚度通过提高皮肤鳞癌细胞糖酵解增强细胞的增殖、迁移和EMT表型转变;基质刚度通过FAK-YAP通路调控皮肤鳞癌细胞糖酵解;抑制皮肤鳞癌细胞的糖酵解可以有效遏制皮肤鳞癌进展。结论高基质刚度通过增强糖酵解并促进皮肤鳞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癌 有氧糖酵解 皮肤肿瘤 分子生物学机制 动物模型 生物分子 重编程 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浅部真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冬云 马慧群 +1 位作者 刘平 谭升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1221-1222,共2页
目的:了解近年来西安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获取流行病学的资料。方法:对1999年8月至200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西安地区有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进行了致病真菌的分离培养。结果:共分离出浅部致病真菌1200株,... 目的:了解近年来西安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情况,获取流行病学的资料。方法:对1999年8月至200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西安地区有典型临床表现且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进行了致病真菌的分离培养。结果:共分离出浅部致病真菌1200株,其中须癣毛癣菌306株(25.50%),红色毛癣菌241株(20.08%),白念珠菌228株(19.00%)。结论:须癣毛癣菌仍占优势;白念珠菌从1996年的第5位上升至第3位,说明在西安地区,白念珠菌已成为重要病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浅部真菌病 流行病学 调查研究 癣毛癣菌 红色毛癣菌 白念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张军 牛新武 +4 位作者 肖生祥 Khan Abidullah 刘彦婷 马慧群 彭振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4-147,156,共5页
目的改良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临床防治皮肤光老化打下基础。方法设计制作一种构建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装置,利用装置中紫外线(UVA 315~400nm;UVB 280~315nm)照射ICR小鼠,3次/周,共12周,累计照射剂量:UVA为151.20J/... 目的改良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为临床防治皮肤光老化打下基础。方法设计制作一种构建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的装置,利用装置中紫外线(UVA 315~400nm;UVB 280~315nm)照射ICR小鼠,3次/周,共12周,累计照射剂量:UVA为151.20J/cm2,UVB为22.68J/cm^2;观察照射部位皮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测定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皮肤比较,模型组皮肤出现粗糙增厚、弹性丧失、粗深皱纹、毛细血管扩张、脱屑及皮革样外观;组织病理可见表皮不规则增厚,真皮胶原纤维变性,断裂减少,排列紊乱,分布不均;超微结构显示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分布不均,周期性横纹不清,横断面胶原纤维直径增大,粗细不等;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减少(P<0.01)。提示造模成功。结论利用改良的自制造模装置建立ICR小鼠皮肤光老化动物模型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可复性强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皮肤 光老化 动物模型 方法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对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COL1A1及COL3A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琼 彭振辉 +4 位作者 王万卷 耿松梅 牛新武 王梅 刘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i)技术对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HSF)COL1A1及COL3A1表达的影响。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是构成皮肤结缔组织的主要成份,其异常是造成真皮结缔组织以及纤维增生性疾病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RNAi技术可有效抑制特定基因的表...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i)技术对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HSF)COL1A1及COL3A1表达的影响。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是构成皮肤结缔组织的主要成份,其异常是造成真皮结缔组织以及纤维增生性疾病病理变化的主要因素。RNAi技术可有效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方法利用小干扰RNA(siRNA)表达框(SEC)快速筛选有效干扰序列,再将有效SEC的siRNA片段连接入表达载体并转染HSFs,获得稳定抑制效果。结果经过筛选的有效SEC可特异性抑制HSFs中COL1A1和COL3A1的表达(分别至野生株的5.00%和6.48%),载体介导的有效干扰序列可稳定抑制HSFs中COL1A1和COL3A1的表达,抑制效果达30d(分别至阴性对照的25.21%和22.12%)。结论SEC和载体介导的RNAi均可有效并且特异性抑制COL1A1和COL3A1在HSFs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基因沉默 COL1A1 COL3A1 胶原 siRNA表达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皮肤黑变病 被引量:4
6
作者 徐磊 曾维惠 +3 位作者 耿松梅 郑焱 覃静净 赵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76-678,共3页
报告1例神经皮肤黑变病。患儿男,2个月。全身多发褐色至黑色斑块2个月,抽搐1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先天性色素痣表现;免疫组织病理:S~100蛋白阳性,HMB-45弱阳性;脑电图示:癫癎样放电;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侧脑室扩大,小脑延髓池扩... 报告1例神经皮肤黑变病。患儿男,2个月。全身多发褐色至黑色斑块2个月,抽搐1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先天性色素痣表现;免疫组织病理:S~100蛋白阳性,HMB-45弱阳性;脑电图示:癫癎样放电;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双侧侧脑室扩大,小脑延髓池扩大,第四脑室扩大,脑积水,考虑为Dandy-Walker畸形。诊断为神经皮肤黑变病。予以肌内注射苯巴比妥等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变病 皮肤 中枢神经系统 DANDY-WALKER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β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耿松梅 李蓝 +3 位作者 王倩倩 曾维惠 阎乎玲 肖生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4,142,共6页
目的检测整合素β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索干细胞相关因子与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细胞学染色方法检测整合素β1在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及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株A431中的表达,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鳞状... 目的检测整合素β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索干细胞相关因子与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细胞学染色方法检测整合素β1在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及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株A431中的表达,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鳞状细胞癌细胞分化,RT-PCR检测分化前后整合素β1变化水平。结果在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中,整合素β1在肿瘤团块外周基底样细胞呈连续性表达,内侧至团块中央可见散在或岛屿状阳性细胞;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岛屿状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呈弥漫分布;在A431细胞中,整合素β1散在表达于肿瘤细胞。ATRA诱导24 h和48 h后,ATRA处理组整合素β1与内参照β-actin的RT-PCR产物电泳光密度值之比分别为0.071±0.025和0.029±0.01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148±0.027和0.136±0.011(P<0.05)。结论整合素β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培养肿瘤细胞中具有异质性表达模式,并随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增高而表达下降,提示整合素β1与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及可能存在的肿瘤干细胞具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Β1 皮肤鳞状细胞癌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素SVCⅢ对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Hut-78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田中伟 宋向凤 冯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548-1550,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蝎素SVCⅢ对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将蝎素以不同浓度分别加入对数期生长的人皮肤T淋巴瘤细胞Hut-78细胞中,通过MTT法、DNA凝胶电泳和FACS分析其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结果蝎... 目的探讨中药蝎素SVCⅢ对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诱导凋亡作用。方法将蝎素以不同浓度分别加入对数期生长的人皮肤T淋巴瘤细胞Hut-78细胞中,通过MTT法、DNA凝胶电泳和FACS分析其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结果蝎素对人皮肤T淋巴瘤细胞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DNA电泳显示有凋亡特征的“梯状”条带出现,经FACS检测发现细胞周期被阻止在G1期。结论蝎素能够抑制人皮肤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凋亡,提示蝎素可能有抗皮肤肿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素 皮肤淋巴瘤细胞 细胞凋亡 M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皮肤转移1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安 谭升顺 +4 位作者 张江安 冯义国 任小蓉 雷小兵 文京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30-730,共1页
关键词 胃癌 皮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Sr敷贴器三次疗法治疗皮肤疣10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厂义 王社教 +4 位作者 郑向红 王俊民 刘恩让 王景林 王军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86-286,共1页
关键词 皮肤病 锶90敷贴器 三次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在Bowen病、皮肤鳞状细胞癌及皮肤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琼玉 马慧群 +3 位作者 王世捷 马云云 邹兴伟 李蕊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75-1077,1082,共4页
目的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蛋白在Bowen病(BD)、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的表达关系、以及PML蛋白与他们的临床预后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PML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目的作为肿瘤抑制因子,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蛋白在Bowen病(BD)、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及皮肤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的表达关系、以及PML蛋白与他们的临床预后关系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PML蛋白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BD、SCC及BCC皮损组织中PML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人皮肤组织中,PML蛋白不表达(阴性);BCC皮损中,全层几乎无PML蛋白的表达(细胞核阳性率为8.69%,细胞质阳性率为4.35%);Bowen病及Ⅰ~Ⅱ级SCC皮损中,细胞核及细胞质均明显表达PML蛋白,且细胞核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Ⅲ~Ⅳ级SCC。结论 PML蛋白的过度表达在鳞状细胞癌发病的早期阶段起关键作用,可能与SCC的发生和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蛋白 BOWEN病 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G2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焱 万福印 +4 位作者 刑立亚 罗素菊 彭振辉 谭升顺 郗彦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研究TIG2(tazarotene induced gene-2)在皮肤鳞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未受累组织及鳞癌皮损中TIG2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TIG2蛋白和mRNA表达于正常组织及未受累组织的表皮全层;... 目的:研究TIG2(tazarotene induced gene-2)在皮肤鳞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未受累组织及鳞癌皮损中TIG2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TIG2蛋白和mRNA表达于正常组织及未受累组织的表皮全层;在鳞癌的边缘皮损中,可见TIG2表达于角质层,棘层上中部,而不表达于棘层下部及基底层;在Ⅰ~Ⅱ期鳞癌中,TIG2可轻度表达于分化较好的角化珠周围;而在Ⅲ~Ⅳ期鳞癌中无表达。在正常组织和未受累皮肤中,TIG2的表达高于鳞癌组织中的表达(P<0.01);边缘皮损基底层中的表达低于正常组织及未受累组织基底层中的表达(P<0.01);在Ⅲ~Ⅳ期鳞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鳞癌边缘皮损中的表达(P<0.01)。结论:TIG2可能参与鳞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癌 他扎罗汀诱导基因 他扎罗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弹性过度综合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静 耿松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4-165,共2页
Ehlers—Danlos综合征又称皮肤弹性过度综合征,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临床以皮肤弹性过高,关节过度伸张,皮肤和血管脆性增高为特征。我科诊断1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皮肤 弹性过度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洛芬乳膏治疗湿疹、皮炎和其他瘙痒性皮肤病的临床观察
14
作者 张江安 郑炎 +4 位作者 孔武明 刘安 楚瑞琦 冉立伟 谭升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46-447,共2页
关键词 湿疹 皮炎 皮肤病 瘙痒性 布洛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刘超 冯捷 +2 位作者 马慧群 唐智慧 田中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67-668,共2页
关键词 血管炎 皮肤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及系统性浆细胞增多症
16
作者 张欢 储召娓 耿松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39-240,239,共2页
患者男,45岁。主诉:右侧臀部褐色斑疹3年。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臀部出现数个黄豆大褐色斑疹,逐渐增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重视。后皮损增大并融合,遂于2014年6月于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饮食... 患者男,45岁。主诉:右侧臀部褐色斑疹3年。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臀部出现数个黄豆大褐色斑疹,逐渐增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重视。后皮损增大并融合,遂于2014年6月于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饮食、睡眠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增多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动力联合冷冻治疗中老年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一项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兰 乔莉 +6 位作者 王亮琪 张静 许美凤 任建文 张燕飞 安金刚 李政霄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80-383,共4页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冷冻治疗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该院皮肤科门诊75例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中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Ⅰ...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冷冻治疗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8年6月该院皮肤科门诊75例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的中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Ⅰ(25例)予冷冻治疗2周后行ALA-PDT治疗;治疗组Ⅱ(25例)冷冻后立即予ALA-PDT治疗;对照组(25例)仅单纯予ALA-PDT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3组的疗效、疼痛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Ⅰ及治疗组Ⅱ临床皮损完全清除率、首次治疗有效率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2组所需平均治疗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Ⅱ疼痛评分稍高于治疗组Ⅰ(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LA-PDT联合冷冻治疗中老年头面部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及癌前病变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和患者满意度,可能为不适宜手术切除且有强烈的治疗愿望的患者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黑色素瘤性皮肤癌 癌前病变 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冷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PV4在皮肤免疫性大疱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洁 邹兴伟 +1 位作者 姜友贵 王琼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49-1351,共3页
目的探讨TRPV4蛋白在寻常型天疱疮(PV)、大疱性类天疱疮(BP)、疱疹样皮炎(DH)、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PV、BP、DH及EBA皮损组织中TRPV4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TRPV4在PV(61.90%)... 目的探讨TRPV4蛋白在寻常型天疱疮(PV)、大疱性类天疱疮(BP)、疱疹样皮炎(DH)、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皮肤组织、PV、BP、DH及EBA皮损组织中TRPV4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TRPV4在PV(61.90%)、BP(81.81%)、DH(72.22%)、EBA(68.42%)的阳性率均低于正常皮肤组织(93.33%),且各类疾病间亦存在表达差异(PV<EBA<DH<BP)。结论 TRPV4蛋白的低表达可能影响着皮肤连接的形成或修复,参与皮肤免疫性大疱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香草素受体亚家族4 寻常型天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 疱疹样皮炎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线、紫外线及二者共同作用对小鼠皮肤光老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钰泽 刘平 +1 位作者 苏慧 杨荣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6-910,共5页
目的研究近红外线(IRA)、紫外线(UV)对小鼠皮肤光老化及皮肤MMP-13表达的影响,观察IRA、UV在光老化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探索IRA引起光老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IRA组、UV组、IRA/UV组、UV/IRA组。后4... 目的研究近红外线(IRA)、紫外线(UV)对小鼠皮肤光老化及皮肤MMP-13表达的影响,观察IRA、UV在光老化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探索IRA引起光老化的分子机制。方法 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IRA组、UV组、IRA/UV组、UV/IRA组。后4组小鼠接受光照不同且顺序各异。用HE染色、免疫组化、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测定MMP-13表达。结果目测及HE染色显示,较之空白组小鼠,4组实验组小鼠均出现光老化表现;与空白组比较,UV联合IRA组均能上调MMP-13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并且IRA/UV组比UV/IRA组上调更加显著(P<0.05)。结论①IRA可引起小鼠皮肤光老化;②IRA和UV可上调MMP-13表达,并加速光老化过程;③IRA和UV共同作用于皮肤时,作用顺序不同对皮肤老化所产生影响不同。因此,在预防小鼠皮肤皱纹形成及治疗其光老化中,防止IRA辐射,避免MMP-13形成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线(IRA) 光老化 MMP-13 紫外线(U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lectin在皮肤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20
作者 徐婵 曾维惠(指导) 夏育民(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64-2168,共5页
Collectin作为补体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固有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目前也发现了collectin其他较为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包括在一些皮肤病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如与皮肤相关的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本综述主要... Collectin作为补体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固有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目前也发现了collectin其他较为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包括在一些皮肤病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如与皮肤相关的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本综述主要描述了collectin的相关结构与功能以及collectin在皮肤病炎症反应中的双重调节作用,为后续进一步研究collectin及探索collectin在皮肤病中的应用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CTIN 皮肤病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