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后应激障碍脑结构影像学改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淑珍 傅建设 王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5-308,共4页
通过综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脑结构影像变化的相关研究及其最新进展,阐明了PTSD患者相关脑区体积、灰质、白质密度的减小,主要表现为海马、胼胝体与前扣带回等区域脑结构影像的变化,其中,PTSD患者胼胝体的变化具有特异性;指出了白质... 通过综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脑结构影像变化的相关研究及其最新进展,阐明了PTSD患者相关脑区体积、灰质、白质密度的减小,主要表现为海马、胼胝体与前扣带回等区域脑结构影像的变化,其中,PTSD患者胼胝体的变化具有特异性;指出了白质与灰质结构影像分析是目前该研究领域中前沿性和战略性的两个研究方向;同时提出了PTSD与脑结构影像变化的因果关系研究是今后该领域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脑结构影像 脑体积 脑灰质 脑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人工骨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影像学研究
2
作者 同志勤 徐小良 +1 位作者 王坤正 宋厂义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5-137,150,共4页
目的 研究用复合人工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 建立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 ,并分为 4组 :bBMP 胶原 珊瑚复合人工骨组 (5侧 )、肌骨瓣组 (5侧 )、单纯珊瑚组 (4侧 )、对照组 (1 4侧 ,为以上各组的对侧 )。造模及植入后定时行X... 目的 研究用复合人工骨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 建立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 ,并分为 4组 :bBMP 胶原 珊瑚复合人工骨组 (5侧 )、肌骨瓣组 (5侧 )、单纯珊瑚组 (4侧 )、对照组 (1 4侧 ,为以上各组的对侧 )。造模及植入后定时行X线、核素骨显像、MRI及CT检查。结果 ①核素骨显像示 :6周及 1 2周 ,Ⅰ组股骨头核素摄取量静态相头 /干比升高 ,但血流相及血池相不升高。②MRI:1 0周示Ⅰ组骨缺损内多量新生骨形成 ,Ⅳ组骨缺损内囊腔中为脂肪性信号 ,周围为低信号的硬化带。③拍片及CT示 :1 4~ 1 6周 ,Ⅰ组骨缺损大多完全闭合 ,珊瑚已吸收 ,其余各组骨缺损部分残留 ,Ⅳ组骨缺损囊壁硬化带形成。结论 该复合人工骨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及诱导成骨作用 ,是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良好移植材料 ,但它不能改善缺血坏死股骨头的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骨缺损 骨形态发生蛋白 人工骨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贝母皂苷微囊栓塞肝癌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郭万亮 刘振堂 +2 位作者 戴社教 周斌 石三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2期738-741,共4页
目的观察土贝母皂苷微囊栓塞对肝癌抑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评价土贝母微囊栓塞效果。方法将成功接种VX2瘤株的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A组13只,生理盐水1 ml肝动脉灌注;B组13只,碘油1 ml加1 mg丝列霉素混悬液肝... 目的观察土贝母皂苷微囊栓塞对肝癌抑制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评价土贝母微囊栓塞效果。方法将成功接种VX2瘤株的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A组13只,生理盐水1 ml肝动脉灌注;B组13只,碘油1 ml加1 mg丝列霉素混悬液肝动脉化疗栓塞;C组14只,土贝母微囊5.1 mg/kg肝动脉栓塞。栓塞后1周取材,制备光镜、电镜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表达情况。结果36只兔成功行肝动脉造影和栓塞;栓塞后土贝母微囊组、化疗栓塞组肿瘤体积有所缩小,对照组体积明显增大,3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化疗栓塞组、土贝母微囊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83.3%、91.7%、91.7%,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土贝母皂苷微囊栓塞后VEGF表达未见明显增高,肿瘤生长得到抑制,可以作为理想的末梢栓塞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土贝母皂苷 微囊栓塞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饲料加氟喂养大鼠的氟骨症X线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于伟利 张维信 +3 位作者 毕华银 白芝兰 刘振堂 郭瑄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营养饲料加氟喂养大鼠的氟骨症X线表现。方法 用健康 40d龄SD大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低营养组和富营养组 ,两个实验组大鼠饮含F-4 0mg·L-1单蒸水 ,实验期为 17.5个月 ,检测血氟、尿氟、骨氟及尿羟脯氨酸 (hypro)含... 目的 观察不同营养饲料加氟喂养大鼠的氟骨症X线表现。方法 用健康 40d龄SD大鼠 ,随机分为对照组、低营养组和富营养组 ,两个实验组大鼠饮含F-4 0mg·L-1单蒸水 ,实验期为 17.5个月 ,检测血氟、尿氟、骨氟及尿羟脯氨酸 (hypro)含量 ,取左髂骨、股骨及胫腓骨拍钼钯片 ,在解剖显微镜下比较观察。 结果 低营养组 (16例 )髂骨及胫骨均有氟骨症X线表现 ,1例比较轻微。富营养组 (10例 )髂骨及胫骨X线表现 :5例骨结构接近正常 ,1例氟骨症可疑 ,4例为氟骨症。实验组血清F-、尿F-、骨F-和尿Hypro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低营养饲料加重了氟骨症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氟中毒 实验研究 加氟喂养 大鼠 氟骨症 X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8
5
作者 纪泛扑 李政霄 +3 位作者 邓红 薛红安 刘原 李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67-67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IP)的临床特征。方法报道国内首例聚乙二醇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诱发IP,应用SPSS11.5统计分析国内外文献。结果22例干扰素单独或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发生IP患者中,分别有8... 目的回顾性分析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IP)的临床特征。方法报道国内首例聚乙二醇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诱发IP,应用SPSS11.5统计分析国内外文献。结果22例干扰素单独或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发生IP患者中,分别有83%,72%,56%出现呼吸困难,干咳和不同程度发热。20例患者呈限制性肺功能受损和/或低氧血症,胸部X线片和/或CT显示弥漫性浸润。71%患者于治疗12周内发病,85%患者预后良好,平均恢复时间7.5周。与轻、中度肺功能损伤者相比,8例重度肺功能损害者IP出现更早(6.6wvs14.1w,P<0.05);接受皮质类固醇治疗比例较高(75%vs54%,P>0.05)。结论IP是罕见肺部并发症,干扰素治疗CHC12周内应该加强随访。出现IP时需立即停用抗病毒治疗,轻、中度肺功能损伤者严密观察下可不需要激素治疗。肺损伤严重程度与并发症发生时间有关,治疗早期(6周)出现明显肺毒性体征需要皮质类固醇治疗以减轻肺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慢性丙型肝炎 间质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培养的人脑膜瘤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重霄 师蔚 +2 位作者 王芳茹 刘勇 丁海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在脑膜瘤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 ,以及体外针对该生长调节环路抑制脑膜瘤细胞增殖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对 2 1例脑膜瘤原代培养 ,采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EGF和EGF受体 (EGFR)在脑膜瘤细胞中的表达 ,并选用...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在脑膜瘤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 ,以及体外针对该生长调节环路抑制脑膜瘤细胞增殖的可能性。方法 通过对 2 1例脑膜瘤原代培养 ,采用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EGF和EGF受体 (EGFR)在脑膜瘤细胞中的表达 ,并选用四唑盐 (MTT)比色法观察EGF、EGF单抗和EGFR单抗对脑膜瘤细胞的增殖调控作用。结果 脑膜瘤细胞可表达EGF和EGFR ;EGF以剂量依赖关系刺激培养脑膜瘤细胞增殖 ,而EGF单抗和EGFR单抗皆以剂量依赖关系抑制培养脑膜瘤细胞 ,且EGFR单抗的抑制效果明显强于EGF单抗 (P <0 .0 1)。结论 EGFR单抗较EGF单抗是更为有效的脑膜瘤增殖抑制单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人脑膜瘤 生物治疗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强永乾 郭佑民 +2 位作者 张少娟 王秋萍 牛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8-442,共5页
目的基于分类与回归决策树(CART)与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建立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模型,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经病理学证实的58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资料,分别提取12个临床指标和22个影... 目的基于分类与回归决策树(CART)与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建立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模型,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经病理学证实的58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资料,分别提取12个临床指标和22个影像学指标作为鉴别SPN良恶性的输入指标,将各指标结果输入CART和ANN诊断模型。采用ROCKIT统计学软件绘制三组影像科医生、CART和ANN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结果CART对SPN良恶性诊断正确率最高,其次为ANN、高年资医生、中等年资医生和低年资医生。以上各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1、0.878、0.845、0.778和0.658。CART、ANN与高年资医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三组与中、低年资组医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ART对SPN具有决策意义的诊断指标为年龄,其次为结节的毛刺征和咯血症状。结论数据挖掘的CART和ANN两种算法对评估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孤立性肺结节 分类与回归树 人工神经网络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