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下隧道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李军军 史罗宁 +3 位作者 肖祎 王玫 杨亚林 杜昌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0-284,共5页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279例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皮下隧道组(n=164)和对照组(n=115),皮下... 目的探讨皮下隧道法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279例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分为皮下隧道组(n=164)和对照组(n=115),皮下隧道组在术中经皮下隧道引出引流管,对照组在术中经切口引出引流管。分析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血肿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皮下隧道组年龄、性别、合并症及血肿侧别、血肿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隧道组手术时间[(27.68±4.1)min vs.(27.50±4.02)min、住院时间[(7.39±1.04)dvs.(7.42±1.04)d]、拔管时间(24.30±4.82)h vs.(25.37±5.02)h]等临床特征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隧道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6%vs.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97,P<0.001)。随访6月时,皮下隧道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例、11例出现血肿复发,皮下隧道组血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7%vs.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2,P=0.042)。结论将皮下隧道法应用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可提高血肿的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及复发率,技术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外引流术 皮下隧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尺神经不同位置的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
2
作者 吴成蓉 王云月 穆晶晶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2型糖尿病患者尺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尺神经不同位点的SWE及高频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选取患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DPN组)、非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非DPN组)...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2型糖尿病患者尺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尺神经不同位点的SWE及高频超声诊断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选取患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DPN组)、非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非DPN组)各60例,以及同期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60例。采用高频超声分别测量尺神经三个位点的横截面积(CSA)(尺管近端入口处(UN1)、前臂中点处(UN2)及肘横纹上5 cm处(UN3)),再采用SWE技术测量尺神经三个位点的杨氏模量值(Emean)和剪切波速度(SWV)。结果:三组尺神经在同一位点测得的各参数,DPN组及非DPN组均高于对照组,且DPN组也高于非DPN组(P均<0.001);在同一分组内,尺神经的CSA在UN1、UN2及UN3均有差异(P均<0.001),并且尺神经从远端到近端CSA逐渐增加;而尺神经三个位点从远端到近端,其E_(mean)及SWV逐渐减小(P均<0.001)。采用UN1尺神经CSA诊断DPN的敏感性为73.3%,特异性为73.3%,最佳截点值为0.075 cm^(2);采用SWV诊断DPN时,在尺神经UN2的曲线下面积最高,其诊断DPN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1.7%,最佳截点值为3.65 cm/s。结论:高频超声和SWE技术可以指导DPN的诊断,采用SWE技术评估尺神经硬度来诊断DPN时,应选取尺神经的前臂中段进行测量,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 糖尿病 2型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基于超声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无创预测模型 被引量:8
3
作者 郭芸蕾 贾皑 +5 位作者 台明辉 李宁 李岳礁 种晔 张静 阮骊韬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92-896,共5页
目的使用灰阶、多普勒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等无创超声建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超声测量肝硬化患者门脾静脉主干内径和流速、脾脏长度(SL)、脾脏厚度(ST)、肝脏硬度(LS)、脾脏硬度(SS),随访至出现EV... 目的使用灰阶、多普勒及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等无创超声建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超声测量肝硬化患者门脾静脉主干内径和流速、脾脏长度(SL)、脾脏厚度(ST)、肝脏硬度(LS)、脾脏硬度(SS),随访至出现EVB或截至2020年11月1日,根据随访结局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对组间有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结果纳入67例肝硬化,出血组15例,未出血组52例。两组ST、SL、LS、S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78、-2.732、-2.423、-2.784,P<0.05)。回归分析发现:ST和SS为独立危险因素(OR=1.063、1.123,P<0.05),建立回归模型(SSST)=0.116×SS+0.061×ST-7.481。LS、SL、SS、ST、SSST预测EVB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6、0.733、0.737、0.753、0.867,界值分别为16.5 kPa、132.5 mm、28.4 kPa、45.0 mm、-0.94,敏感度分别为66.7%、100.0%、60.0%、93.3%、73.3%,特异度分别为80.8%、46.2%、82.7%、53.8%、90.4%。结论超声测得SL<132.5 mm、ST<45.0 mm可排除EVB的发生,基于ST和SS的超声无创预测模型SSST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和高度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对2型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的定量评估 被引量:10
4
作者 穆晶晶 田臻 +1 位作者 吴成蓉 阮骊韬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512-516,共5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和常规高频超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120名非DPN的糖尿病患者、120名患DPN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同期门诊就诊的1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常规高频超...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和常规高频超声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120名非DPN的糖尿病患者、120名患DPN的糖尿病患者以及同期门诊就诊的1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常规高频超声测量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横截面积(CSA),并通过SWE技术测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杨氏模量值(Emean)和剪切波速度(SWV)。结果:DPN患者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CSA、Emean及SWV均显著高于非DPN组及对照组(P<0.001),并且与对照组相比,非DPN患者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CSA、Emean及SWV也显著增大(P<0.001)。三组患者左、右侧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所有参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利用胫神经的SWV值来诊断DPN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CSA和Emean,其诊断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94%,诊断DPN的最佳截点值为2.95 m/s。BMI与神经的Emean及SWV呈正相关(P<0.001)。结论:DPN患者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硬度以及CSA显著高于非DPN患者。胫神经的硬度参数比常规高频超声参数诊断DPN的效能更高。总之,高频超声和SWE技术可以较好的指导DPN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下肢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群周围神经剪切波弹性成像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穆晶晶 田臻 +2 位作者 吴成蓉 王云月 阮骊韬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04-209,共6页
目的:本研究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技术测量周围神经的硬度,并探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神经的位置及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对周围神经硬度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1... 目的:本研究采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技术测量周围神经的硬度,并探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神经的位置及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对周围神经硬度的影响。方法:共纳入110名健康志愿者,记录其性别和年龄,测量身高和体质量,计算BMI,使用SWE技术及高频超声(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HFUS)分别测量正中神经及胫神经不同位置的CSA及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比较正中神经腕管近端入口处、前臂中点、肘关节上方5 cm处3个位点间以及胫神经内踝上段、腘窝段间CSA、SWV的差异,并探讨同一神经左右侧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同时研究性别、年龄及BMI对神经硬度的影响。并探讨神经的CSA与其SWV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同侧同一神经不同部位之间和不同周围神经之间的SWV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01)。同一神经双侧SWV对比没有显著差异。周围神经的SWV与性别有关,而与年龄、BMI无关,男性志愿者的平均SWV高于女性(P<0.05)。此外,正中神经及胫神经的SWV与CSA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393,P=0.222)。结论:健康人群同一周围神经不同部位之间及不同周围神经之间SWV均存在明显差异;周围神经的SWV与性别有关,而与年龄、BMI及神经CSA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