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护一体服务理念在血液透析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小敏 高菊林 +2 位作者 蒋红利 贺海蓉 吕军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8期1037-1041,共5页
目的构建血液透析医护一体服务模式,探讨医护一体服务理念在血液透析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科行规律性透析,时间大于3个月的10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医护一体服务理念实施后2016... 目的构建血液透析医护一体服务模式,探讨医护一体服务理念在血液透析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科行规律性透析,时间大于3个月的10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医护一体服务理念实施后2016年10-12月的规律性透析,时间大于3个月的100名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透析并发症发生数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并发症发生数明显低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服务理念的实施,能够充分深入"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开展人文化服务,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可以促进医护合作,增进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 优质护理服务 血液透析 人文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隐私保护中的伦理干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萌 何荃 +3 位作者 韦巧宁 王茹 赵美娟 刘小敏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9期1134-1137,共4页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隐私保护需求及隐私泄露后的情感反应,分析隐私泄露的原因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自制问卷对1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患者隐私保护需求及隐私泄露后的情感反应调查。结果血液透析患者最需要的隐私保护是...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隐私保护需求及隐私泄露后的情感反应,分析隐私泄露的原因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自制问卷对1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患者隐私保护需求及隐私泄露后的情感反应调查。结果血液透析患者最需要的隐私保护是私密部位的保护,评分为(4.29±1.03)分,而后需求度递减分别为阳性检查检验结果、病史病情、个人空间和一般资料的隐私保护;隐私泄露后患者敏感度最高的是隐私部位不能被保护,评分为(4.14±1.05)分,而后敏感程度递减分别为病例资料被随便翻阅、了解讨论病情时被旁听、个人治疗空间狭小或遭到侵犯、未经本人同意将病情告知家属和异性医务人员诊疗护理。结论隐私保护与患者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私密部位的保护是血液透析临床工作中患者隐私保护的重点,由于血液透析患者疾病种类、治疗方式的特殊性,治疗环境、医务人员的意识行为、电子病历系统的实施使用与血透患者的隐私保护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积极关注并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生理、心理、情感、社会存在感等全方位的需求,更好地帮助患者,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者隐私保护 医患关系 诊疗伦理 知情同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理心在新入血液透析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高菊林 黄俊婷 +3 位作者 李珊珊 韦巧宁 郭荣荣 姚晚侠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9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探讨护士运用同理心关怀对新入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新入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科2016年10月-2017年3月期间的新入血液透析患者534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观察组265人实施... 目的探讨护士运用同理心关怀对新入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新入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科2016年10月-2017年3月期间的新入血液透析患者534人,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观察组265人实施同理心关怀护理;对对照组269人实施常规护理。三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抑郁评分、血液生化检查结果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生化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运用同理心护理干预、开展人性化服务、站在患者的角度将心比心,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消除了患者精神及心理不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理心 血液透析患者 医患关系 患者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联合泮托拉唑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炎症因子和胃肠道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周荣胜 薛小红 +3 位作者 孙博睿 毕阳 王强 杨远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56-1359,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泮托拉唑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炎性因子和胃肠道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拟施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ON)、乌司他丁组(UTI)、泮托拉唑组(PTZ)和乌司他丁+泮托拉唑组(UTI+PTZ...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泮托拉唑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患者炎性因子和胃肠道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拟施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ON)、乌司他丁组(UTI)、泮托拉唑组(PTZ)和乌司他丁+泮托拉唑组(UTI+PTZ)各50例。建立CBP前15 min,UTI组给予乌司他丁10 000 U·kg^(-1),PTZ组给予泮托拉唑40 mg,UTI+PTZ组给予乌司他丁10 000 U·kg^(-1)和泮托拉唑40 mg,CON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4组均于术前(t_1)、CPB30 min(t_2)、CBP结束后(t_3)、术后6 h(t_4)、术后24 h(t_5)测定胃黏膜pH值(pHi),采集血液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并于术后第1,2天随访患者是否有腹痛、腹胀、呕血、黑便和大便隐血实验阳性等消化道相关并发症。结果与本组t_1时比较,4组TNF-α、IL-6浓度在t_2、t_3、t_4、t_5均明显增高(P<0.05);与CON组比较,UTI、PTZ和UTI+PTZ组t_2、t_3、t_4、t_5时TNF-α、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 UTI和UTI+PTZ组TNF-α、IL-6浓度较PTZ组更接近正常生理值。4组pHi值t_2、t_3、t_4与本组t_1时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CON组t_5较本组t_1时明显降低(P<0.05);与CON组比较,UTI、PTZ和UTI+PTZ组t_2、t_3、t_4时pHi值明显升高(P<0.05);UTI+PTZ组pHi值好于UTI和PTZ组。CON组术后消化道并发症较UTI、PTZ和UTI+PTZ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泮托拉唑用于CPB心脏手术患者,能显著减轻TNF-α和IL-6释放,升高pHi,减少消化道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泮托拉唑 体外循环 炎性因子 胃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痛状态下腹外侧眶皮层内α1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变化
5
作者 霍福权 魏来 +4 位作者 朱袁梅 梁峰 张玉向 阎春霞 刘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1-656,共6页
目的:通过保留性神经损伤(SNI)模型,探索在神经病理性痛状态下,腹外侧眶皮层(VLO)中α1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变化情况,为其在皮层水平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调控提供证据。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N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2周后通过机... 目的:通过保留性神经损伤(SNI)模型,探索在神经病理性痛状态下,腹外侧眶皮层(VLO)中α1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变化情况,为其在皮层水平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调控提供证据。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N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2周后通过机械痛行为学检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成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大鼠VLO内α1肾上腺素受体的分布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LO中α1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SNI术后2周,SD大鼠的机械性痛痛阈明显下降,稳定在4 g以下,提示模型制备成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SNI组大鼠在术后2周对侧VLO内α1肾上腺素受体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显著增加(P <0. 001),而同侧无明显变化(P> 0. 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NI组对侧VLO内α1肾上腺素受体表达水平相比假手术组亦显著增高(P <0. 01),而同侧无显著变化(P> 0. 05)。结论:SNI大鼠对侧VLO中α1肾上腺素受体表达出现显著上调,结合以往行为学结果提示其适应性升高可能参与内源性抗神经病理性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肾上腺素受体 腹外侧眶皮层 神经病理性疼痛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