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伦理视角下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宋戈 鲜瑶 +4 位作者 廖侠 杨雪亮 张慧峰 靳菊英 李卫敏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6期641-645,共5页
当代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不高,存在健康医疗保健意识薄弱、饮食生活习惯不健康、体育运动量不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欠缺等问题,原因可能与个人健康素养意识薄弱、健康素养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健康素养教育人才的缺乏、家庭健康... 当代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不高,存在健康医疗保健意识薄弱、饮食生活习惯不健康、体育运动量不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欠缺等问题,原因可能与个人健康素养意识薄弱、健康素养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健康素养教育人才的缺乏、家庭健康素养教育的缺失及社会对健康素养培养的投入不足有关。面对这一现状,政府、高校、家庭、个人及社会应当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号召,将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视为己任,帮助大学生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健康中国战略作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伦理 大学生 健康素养 健康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饮食相关行为及健康伦理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姚红梅 廖侠 +2 位作者 宋戈 鲜瑶 李卫敏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第5期755-757,共3页
目的研究在校大学生日常的饮食相关行为与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研究方法,通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西安交通大学210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普遍存在不良饮食行为,同时... 目的研究在校大学生日常的饮食相关行为与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研究方法,通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西安交通大学210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普遍存在不良饮食行为,同时在自我体像评价方面存在认知偏差和盲目减肥现象,而且不同性别不同体质指数的大学生饮食相关行为有差异。结论大学生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是导致体质指数异常主要原因之一,因而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健康伦理教育和饮食健康指导,引导他们承担健康责任,自觉管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体重指数 饮食相关行为 自我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贫血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廖侠 鲜瑶 +4 位作者 宋戈 于志鹏 魏玲玲 靳菊英 李卫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9-823,共5页
目的探讨孕妇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贫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到2016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孕妇(孕周≤12周)4 532例,剔除已诊断的贫血孕妇,对观察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并随访5次至孕妇分娩。采用巢式病例... 目的探讨孕妇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贫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到2016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孕妇(孕周≤12周)4 532例,剔除已诊断的贫血孕妇,对观察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并随访5次至孕妇分娩。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将本次随访期间新发贫血的383例作为病例组,按照1∶2频数匹配,随机抽取年龄(±2岁)、孕期居住地基本相同的766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孕妇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期贫血的相关性。结果在383例新发贫血孕妇中,71.5%的孕妇血清25(OH)D浓度低于50.0nmol/L,而对照组为60.1%,两组维生素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50~75nmol/L血清25(OH)D组孕妇相比,<30、30~50nmol/L组妊娠期贫血的发生风险均增加。通过校正混杂因素后,孕妇血清25(OH)D浓度<50nmol/L时,较50~75nmol/L组孕妇发生贫血风险增加74%(OR:1.74,95%CI:1.27~2.38)。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妊娠期贫血显著相关,应该重视妊娠期妇女维生素D水平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25羟维生素D 妊娠期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迭香酸甲酯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2
4
作者 鲜瑶 江伟 +4 位作者 刘润坤 涂康生 高士杰 王军 张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2-808,共7页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MR)诱导人肝癌细胞(HCC)Hep-3B、SK-Hep1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各浓度MR(0~200μmol/L)对Hep-3B、SK-Hep1、MIHA细胞的增殖-毒性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MR处理三种细胞后... 目的探讨迷迭香酸甲酯(methyl rosmarinate,MR)诱导人肝癌细胞(HCC)Hep-3B、SK-Hep1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各浓度MR(0~200μmol/L)对Hep-3B、SK-Hep1、MIHA细胞的增殖-毒性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MR处理三种细胞后的形态变化;EdU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Hep-3B、SK-Hep1细胞增殖及凋亡情况;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MR对Hep-3B、SK-Hep1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MR(0~200μmol/L)处理Hep-3B、SK-Hep1细胞48 h,其细胞活性呈浓度依赖性显著降低(P<0.01),而对MIHA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Hep-3B、SK-Hep1细胞MR的IC 50分别为102.5μmol/L和99.3μmol/L。MR(0~150μmol/L)处理后显著抑制Hep-3B、SK-Hep1细胞增殖(P<0.05),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Hep-3B、SK-Hep1贴壁细胞死亡脱落和细胞外形凹陷萎缩,而MIHA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100、150μmol/L MR诱导Hep-3B、SK-Hep1细胞凋亡,凋亡蛋白Bax和cleaved PARP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且H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均被抑制,E-cadherin的表达显著增加,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降低(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经MR处理的Hep-3B和SK-Hep1的p-Akt和p-mTOR的表达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这提示MR可能通过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发挥抗癌作用。结论MR促进Hep-3B、SK-Hep1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甲酯 原发性肝癌 增殖 迁移 凋亡 Akt/mTOR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50b-5p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功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雷 王宇锋 +5 位作者 王亮 殷国志 韩少山 李瑞祥 鲜瑶 姚德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47-754,共8页
目的探究miR-450b-5p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及生物学功能,并初步探究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Real-time PCR检测miR-450b-5p在HCC组织和细胞系的表达情况;分析miR-450b-5p的表达水平与HCC临床... 目的探究miR-450b-5p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临床意义及生物学功能,并初步探究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Real-time PCR检测miR-450b-5p在HCC组织和细胞系的表达情况;分析miR-450b-5p的表达水平与HCC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采用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miR-450b-5p对HCC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MTT实验观察miR-450b-5p对HC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应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miR-450b-5p的下游靶点,并应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及Western blot分析miR-450b-5p对靶点的调节作用。结果 miR-450b-5p在HC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01);miR-450b-5p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26)、静脉侵犯(P=0.013)、TNM分期(P=0.020)及HCC患者的预后(P=0.014 2)相关,且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450b-5p为HC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上调MHCC-97H细胞的miR-450b-5p表达后,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显著被抑制;而下调Hep3B的miR-450b-5p表达时,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明显增强;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2,SOX2)可能是miR-450b-5p的作用靶点;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miR-450b-5p能够负向调节SOX2-3′UTR的荧光素酶活性;miR-450b-5p mimics能降低MHCC-97H细胞中SOX2的表达水平,miR-450b-5p inhibitors能上调Hep3B细胞中SOX2的表达水平。结论 miR-450b-5p通过靶向作用于SOX2抑制HCC细胞的迁移、侵袭及增殖,进而抑制HC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miR-450b-5p SOX2 迁移 侵袭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934-5p靶向抑制β内酰胺酶表达促进肝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1
6
作者 鲜瑶 刘润坤 +3 位作者 莫缓椰 肖雪莲 王亮 张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219-1226,共8页
目的观察miR-3934-5p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53例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的癌旁组织及肿瘤组织。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组织和细胞miR-3934-5... 目的观察miR-3934-5p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53例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的癌旁组织及肿瘤组织。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组织和细胞miR-3934-5p的表达;应用人类癌症基因库(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分析正常肝组织与肝癌组织中miR-3934-5p的表达;用χ~2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iR-3934-5p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CCK-8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及EdU实验评价HCCLM3细胞的活性及增殖能力;分析HCC组织中β-内酰胺酶(beta-lactamases,LACTB) mRNA与miR-3934-5p表达的相关性;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3934-5p下游靶基因,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加以验证。结果 miR-3934-5p在肝癌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P<0.05),且其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数量、血管侵犯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miR-3934-5p低表达组相比,miR-3934-5p高表达组的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更低;CCK-8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及EdU实验结果证实:敲减miR-3934-5p可显著抑制HCCLM3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LACTB被证实是miR-3934-5p的直接作用靶点,且其介导了miR-3934-5p的生物学功能。结论 miR-3934-5p通过靶向抑制抑癌基因LACTB的表达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miR-3934-5p Β-内酰胺酶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BP6模拟磷酸化对肝细胞内三酰甘油合成的调控作用
7
作者 杨雪亮 刘小静 +3 位作者 韩铭 刘顺爱 成军 蔺淑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2-507,共6页
目的探讨HCBP6模拟磷酸化对肝细胞内三酰甘油合成的调控作用,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提供分子靶点。方法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模拟HCBP6 Ser-10、Ser-151磷酸化与去磷酸化。油红O染色与三酰甘油含量测定检测肝细胞内三酰甘油水平。qRT-... 目的探讨HCBP6模拟磷酸化对肝细胞内三酰甘油合成的调控作用,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提供分子靶点。方法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模拟HCBP6 Ser-10、Ser-151磷酸化与去磷酸化。油红O染色与三酰甘油含量测定检测肝细胞内三酰甘油水平。q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SREBP1c、ACC1及FASN的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SREBP1c启动子活性。结果HCBP6 Ser-10磷酸化促进三酰甘油生成;HCBP6 Ser-10磷酸化上调SREBP1c、ACC1、FASN基因表达;HCBP6 Ser-10磷酸化增强SREBP1c启动子活性。结论HCBP6 Ser-10磷酸化能明显增强SREBP1c启动子活性,上调SREBP1c-FASN信号通路转导,促进三酰甘油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三酰甘油 HCBP6 磷酸化 SREBP1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和肾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8
8
作者 李敏敏 李冬贵 +5 位作者 魏玲玲 鲜瑶 宋戈 廖侠 杨雪亮 李卫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0-234,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血尿酸水平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血尿酸水平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例数和百分比。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Logistics回归分析研究血尿酸水平和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80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4.81±14.26)岁,其中男性525例(64.98%),女性283例(35.02%),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16.46%。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18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尿酸为253~309、309~368、>368μmol/L各组患慢性肾脏病的风险分别是1.55(95%CI:0.71~3.37)、4.03(95%CI:1.89~8.49)和7.09(95%CI:3.37~14.89)。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血尿酸水平升高与慢性肾脏病患病率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高尿酸血症 慢性肾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的抗病毒治疗:系统综述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彦霖 王妍 +4 位作者 周颖琼 杨雪亮 陈娜 陈方尧 刘小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82-1287,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抗病毒治疗在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自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9月抗病毒药物治疗免疫耐受期CHB的临床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 目的系统评价抗病毒治疗在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自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9月抗病毒药物治疗免疫耐受期CHB的临床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后提取相关效应量并进行系统评价。主要结局指标为HBV DNA阴转率。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821例患者。8项研究报道了治疗组中HBV DNA阴转率,6项研究中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均超过60%,明显高于未治疗患者(0~29.1%),且联合治疗组优于单药治疗组。但在长期观察中,病毒学复发较常见。8项研究报告了HBeAg血清学转换,仅2项IFNα治疗儿童的研究中治疗组血清学转换率超过20%,高于未治疗组。HBsAg阴转出现在2项使用IFNα治疗的研究中,无研究观察到HBsAg血清学转换。1项研究报告了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风险,显示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患者肝硬化和HCC的风险。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中为4.1%~13.0%,在IFNα治疗中达到了100%,严重不良反应少见。结论免疫耐受期CHB患者给予抗病毒后绝大多数可出现满意的病毒学应答,但停药后易复发,且血清学转换率低。抗病毒治疗安全性良好。目前证据表明,对于该类患者如无明确疾病进展可动态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免疫耐受 治疗学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