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妇科恶性肿瘤的放射治疗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孜 代丽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73-576,共4页
老年人患恶性肿瘤有其自身临床特点,包括发展相对缓慢、转移风险下降、治疗观念相对保守等,肿瘤的临床症状轻微或与自身其他疾病重叠,易于漏诊,导致隐匿癌增多,诊断时中晚期较多,死亡原因也多由于并发症。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老年人 放射治疗 临床特点 临床症状 死亡原因 治疗观 隐匿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放疗的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晓智 杨蕴一 +2 位作者 孙宇晨 师小博 李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3-638,共6页
放射治疗(放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肿瘤放疗技术的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的快速发展,肿瘤放疗技术已经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精准放疗要求精确的定位、计划设计、剂量计算、精准执... 放射治疗(放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肿瘤放疗技术的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影像学和功能影像学的快速发展,肿瘤放疗技术已经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精准放疗要求精确的定位、计划设计、剂量计算、精准执行,它包括三维图像处理技术、高精度的剂量计算算法,以及尖端的直线加速器系列技术等。近年来,精准放疗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取得了瞩目的进展。本文回顾了精准放疗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的价值,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放疗 肿瘤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M软件行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脑胶质瘤精确放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锐 赵旭 +1 位作者 赵东利 张晓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8-672,共5页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精确放疗中应用MIM软件行CT-MRI图像融合技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30例,利用MIM软件系统图像融合功能进行CT和MRI的图像融合,融合完成后由同...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精确放疗中应用MIM软件行CT-MRI图像融合技术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30例,利用MIM软件系统图像融合功能进行CT和MRI的图像融合,融合完成后由同一位放疗科医师对每例患者的CT图像及CT-MRI图像进行靶区勾画,并应用相同治疗计划系统分别为每例患者制作2组不同的治疗计划,比较2组勾画间的靶区体积差异、靶区剂量学差异及危及器官(OAR)受照剂量学差异。结果CT图像下勾画的GTV CT、CTV CT、PTV CT体积均大于CT-MRI融合图像下勾画的GTV CT+MRI、CTV CT+MRI、PTV CT+MRI体积(P<0.05);CT图像组计划PTV最大剂量及平均剂量均高于CT-MRI融合图像组计划PTV最大剂量及平均剂量(P<0.05);除右晶体、右视神经及右眼球外,CT图像组计划的OAR(脑干、视交叉、垂体、左视神经、左晶体、左眼球)最大剂量及平均剂量均大于CT-MRI融合图像组计划的OAR剂量(P<0.05)。结论在胶质瘤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应用MIM软件行CT-MRI图像融合技术能提高靶区勾画及计划制定的合理性及精确性,且能有效降低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提高对正常组织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放射治疗 MIM软件 图像融合 危及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DCBCT定位和引导评估中下叶肺癌放疗内靶区ITV的投照准确性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毅 吴文婧 +3 位作者 惠蓓娜 张月美 王尧 张晓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8-442,共5页
目的通过四维锥形束CT(four-dimensional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4DCBCT)在线校正肺中下叶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放疗靶区摆位差和呼吸运动偏差,利用校正后的摆位和呼吸运动残余误差... 目的通过四维锥形束CT(four-dimensional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4DCBCT)在线校正肺中下叶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放疗靶区摆位差和呼吸运动偏差,利用校正后的摆位和呼吸运动残余误差确定肿瘤内靶区体积(internal target volume,ITV)外放边界大小。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肺中下叶肿瘤SBRT治疗患者,热塑体膜固定体位,4DCBCT定位确定治疗位置ITV。每次治疗前扫描4DCBCT,共76次扫描图像,根据4DCBCT与定位CT的配准结果,校正摆位误差和呼吸运动误差,获取校正后的分次间摆位残差和呼吸运动残差,确定ITV外放边界大小。结果4DCBCT校正后,放疗靶区摆位误差和呼吸运动误差明显减小。放疗靶区摆位残差在左右、上下、前后3个方向上分别为(0.07±0.12)cm、(0.03±0.29)cm和(0.04±0.14)cm,放疗靶区呼吸运动残差在3个方向上分别为(-0.06±0.07)cm、(0.02±0.26)cm和(0.02±0.11)cm。经过4DCBCT校正,利用VanHerk公式计算的PTV外放边界在3个方向上由1.13、2.15、0.90 cm减小到0.50、0.59、0.56 cm。结论对于肺中下叶肿瘤的SBRT治疗,4DCBCT校正后的放疗靶区摆位残差和呼吸运动残差不可忽略。由4DCBCT确定治疗位置的ITV需均匀外放0.6 cm,保证放疗靶区准确投照的同时,减少正常组织受照的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中下叶肿瘤 SBRT 4DCBCT ITV外放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密度阈值分割技术在肾动态显像的辐射个体化组织衰减计算中的应用
5
作者 周舒玲 王璇 +7 位作者 白书衡 马文 施笑蕊 朱平 郝玉杰 施常备 张一力 任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7,共8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密度阈值分割技术在肾动态显像的辐射个体化组织衰减计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1—9月于西安市中医院影像科行双肾螺旋CT平扫的33例患者的CT常规平扫图像及行双肾能谱扫描的20例患者的平扫图像。根据前者(...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密度阈值分割技术在肾动态显像的辐射个体化组织衰减计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1—9月于西安市中医院影像科行双肾螺旋CT平扫的33例患者的CT常规平扫图像及行双肾能谱扫描的20例患者的平扫图像。根据前者(n=33)测定个体化的肾脏深度(KD),并与Tønnesen公式估算的肾脏深度D_(gates)作对比。根据后者(n=20)能谱CT 140 keV虚拟单能量下能谱曲线得出肾后脂肪、肌肉、骨骼的CT平均值,由CT值计算公式可得肾后组织衰减系数μ_(脂)、μ_(肌)、μ_(骨)。运用CT三维重建中的密度阈值分割方法,得出肾后组织体积V_(脂)、V_(肌)、V_(骨)及其体积占比V_(脂)%、V_(肌)%、V_(骨)%,由体积占比拟合出深度占比,得到肾后组织的深度D_(脂)、D_(肌)、D_(骨)。根据组织衰减公式I/I_(0)=e^(-μ×D)(I_(0)、I分别为衰减前、后射线能量分布),可得个体化、Gates法、CT实测法组织衰减校正公式分别为e^(-μ脂×D脂)×e^(-μ肌×D肌)×e^(-μ骨×D骨)、e^(-μ×Dgates)、e^(-μ×KD)。采用配对t检验对上述3种组织衰减校正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两两比较。结果:CT测量的33例患者左、右KD分别为(7.55±1.25)cm、(7.54±1.41)cm,Gates法Tønnesen公式估算的左、右KD分别为(5.78±0.76)cm、(5.82±0.76)cm,2种方法所得左、右K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20例患者的能谱曲线可知其肾后脂肪、肌肉、骨骼的CT值分别为-83、34、292 HU,计算后得到肾后脂肪、肌肉、骨骼平均衰减系数分别为0.140、0.159、0.197 cm^(-1)。采用CT三维重建密度阈值分割技术测得的33例患者左肾和右肾后脂肪、肌肉、骨骼体积比(即深度比)分别为0.43±0.11、0.55±0.10、0.02±0.01和0.40±0.11、0.58±0.10、0.02±0.01,左肾和右肾后脂肪、肌肉、骨骼的深度(单位:cm)分别为3.29±1.066、4.14±0.910、0.12±0.770和3.01±0.959、4.41±1.131、0.12±0.063。左、右肾Gates法组织衰减校正结果分别为0.416±0.455、0.413±0.455,CT实测组织衰减校正结果分别为0.320±0.570、0.323±0.611,个体化组织衰减校正结果分别为0.324±0.560、0.325±0.619,3种组织衰减校正方法两两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左、右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后组织的构成存在个体差异,应用CT三维重建密度阈值分割技术对肾后肌肉、脂肪及骨骼体积进行个体化计算,采用个体化肾后组织衰减校正,能提高射线衰减校正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密度阈值分割 肾动态显像 个体化组织衰减 衰减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声跟踪技术评价头颈部放疗后颈动脉弹性改变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健 赵东利 +3 位作者 阮骊韬 商静 杨艳秋 党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4-418,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动态评价颈部放疗对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检测3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前(A组)、放疗后(整个疗程放疗结束后)1~5d(B组)和其中16例放疗后3个月(C组)的颈总动脉超声检测数据:硬化参数(β)、弹性系...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动态评价颈部放疗对颈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检测3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前(A组)、放疗后(整个疗程放疗结束后)1~5d(B组)和其中16例放疗后3个月(C组)的颈总动脉超声检测数据:硬化参数(β)、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增大指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及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B组与A组比较,β(7.53±3.02对6.25±2.34)、Ep[(94.53±41.76)kPa对(80.16±35.19)kPa]、PWVβ[(5.88±1.41)m/s对(5.46±1.20)m/s]均升高,AC[(0.83±0.37)mm^2/kPa对(0.99±0.37)mm^2/kP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IMT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B组相同病例比较,β、Ep、AC、AI、PWVβ、IMT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相同病例比较,β(6.96±2.76对5.13±1.61)、Ep[(81.56±42.81)kPa对(69.50±28.22)kPa]、PWVβ[(5.39±1.41)m/s对(5.02±1.04)m/s]、IMT[(0.70±0.21)mm对(0.63±0.15)mm]均升高,AC[(0.97±0.35)mm^2/kPa对(1.12±0.26)mm^2/kP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早期即可发生动脉弹性功能改变,3个月后损伤持续存在,但未继续加重。血管形态学主要参数IMT于放疗后3个月增厚,晚于ET参数改变。ET技术能够早期评价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后的颈总动脉弹性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放射治疗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 颈动脉 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会阴四维实时TPUS技术评估前列腺癌放疗中剂量靶区分次内的运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毅 车少敏 +2 位作者 吴文婧 王龙 张晓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3-667,共5页
目的应用经会阴四维实时超声图像引导(transperineal ultrasound,TPUS)技术评估前列腺癌放疗中分次内的运动,为前列腺大分割放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10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 modulated radiotherapy,VMAT... 目的应用经会阴四维实时超声图像引导(transperineal ultrasound,TPUS)技术评估前列腺癌放疗中分次内的运动,为前列腺大分割放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10例前列腺癌患者,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 modulated radiotherapy,VMAT)技术,治疗前均采用CBCT校正分次间摆位误差,治疗中利用TPUS技术监测所有患者60个分次内前列腺运动的数据,获取前列腺在三维方向上的移动位移范围。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分次内前列腺位移最大值在三维方向上分别为1.85 mm(左)、0.50 mm(右)、1.83 mm(前)、3.04 mm(后)、2.68 mm(头)、1.75 mm(脚)。位移值大于2 mm的分次占所有分次的比例分别为3%(左右)、11%(前后)、5%(头脚)。前列腺前后方向的运动幅度稍大于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PUS技术是一种无创、可靠的实时监测技术,可在前列腺癌放疗中实时探测前列腺运动范围,防止肿瘤靶区漏照或正常组织受到过多照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超声引导放疗 分次内运动 实时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1介导色氨酸代谢增强促进食管鳞癌放射抵抗
8
作者 计超 胡玮彬 +5 位作者 王莹 璩凤仪 谢雨辰 刘思岐 张晓智 孙宇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5,共8页
目的 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发生放射抵抗的生物学机制,寻找有效增敏靶点。方法 从MSigDB数据库获取186条信号通路及通路相关基因信息。利用癌症基因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 目的 探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发生放射抵抗的生物学机制,寻找有效增敏靶点。方法 从MSigDB数据库获取186条信号通路及通路相关基因信息。利用癌症基因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获得ESCC患者的RNA转录组数据。收集2013—2020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7例ES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组织样本。使用基因集变异分析(gene set variation analysis, GSVA)计算KEGG信号通路评分,通过随机森林算法筛选放疗抵抗相关信号通路,利用DESeq2筛选通路中关键基因,基于支持向量机-递归特征消除(support vector machine-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 SVM-RFE)构建放疗疗效预测模型;并通过蛋白印迹、克隆形成等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基于KEGG信号通路的GSVA富集评分,随机森林分析显示,在TCGA队列及GSE45670队列中,色氨酸代谢通路富集值对ESCC放射抵抗的贡献程度显著优于其他通路。DESeq2分析发现,色氨酸代谢通路中关键分子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ALDH1B1、AOC1、INMT、AFMID和ALDH7A1在ESCC抵抗组及敏感组中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利用上述差异基因基于SVM-RFE算法构建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77,可较准确预测ESCC放疗疗效。蛋白印迹实验表明,IDO1在ESCC细胞中高表达,且IDO1抑制剂处理显著抑制KYSE-410细胞的存活及放射敏感性。入组患者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DO1在ESCC放疗抵抗组中高表达,且与ESCC患者的放疗不良预后相关;此外,进一步检测发现,IDO1在患者样本中的表达与其PD-L1表达正相关,且与CD3/CD8免疫细胞浸润比例负相关。结论 色氨酸分解代谢与ESCC放射抵抗相关,色氨酸代谢关键酶IDO1可作为ESCC放射增敏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IDO1) 色氨酸代谢 放射抵抗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辅助放疗可提高HPV16阴性Ⅱa期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生存率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丽 席儒兴 +2 位作者 宋张骏 车少敏 张晓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57-862,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术后辅助放疗对HPV16相关Ⅱa(pT3)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后病理分期为Ⅱa(pT3)期食管鳞癌患者的97例病理标本以及54例正常食管黏膜或癌旁... 目的回顾性分析术后辅助放疗对HPV16相关Ⅱa(pT3)期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的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后病理分期为Ⅱa(pT3)期食管鳞癌患者的97例病理标本以及54例正常食管黏膜或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PV16E6、p75NTR及P13K的表达,并分析HPV16、PI3K与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术后辅助放疗对Ⅱa(pT3)期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97例Ⅱa(pT3)期食管鳞癌组织的HPV16E6和PI3K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9%、69.1%;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42.3%,中位生存期52个月;HPV16阴性与阳性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7.6%、25.3%,术后放疗与未放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9%和3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示,HPV16阴性者术后放疗与未放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9.0%和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亚组分析示,HPV16阴性组中年龄≤61.5岁、女性、无吸烟史者应用术后辅助放疗提高生存率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6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改变了Ⅱa期食管鳞癌患者固有的辐射敏感性。术后辅助放疗只能提高HPV16阴性Ⅱa期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术后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HPV16 PI3K P75NTR 术后辅助放疗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肿瘤个体化治疗研究的有力工具 被引量:1
10
作者 柴延兰 王娟 刘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5-710,共6页
代谢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飞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是目前组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其核心内容在于运用核磁共振、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对某一生物体或细胞内所有相对低分子量的代谢物进行系统检测,将获得的代谢图谱数据借助化学计量工具... 代谢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飞速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是目前组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其核心内容在于运用核磁共振、色谱、质谱等分析技术,对某一生物体或细胞内所有相对低分子量的代谢物进行系统检测,将获得的代谢图谱数据借助化学计量工具和模式识别软件转换成相应的信息,从而揭示机体生命活动的本质。在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肿瘤个体化治疗的研究逐步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代谢组学以其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精确度的优势,在肿瘤个体化治疗的研究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文中主要就代谢组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其在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肿瘤 治疗 系统生物学 个体化治疗 疗效 安全性 新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P39抑制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梦娇 雷雨田田 +5 位作者 孙潇 董怡萍 刘霞 李俊俊 朱青 韩苏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肽酶39(ubiquitin-specific peptidase 39,USP39)对肿瘤细胞DNA损伤应答通路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将不同肿瘤细胞系(293T,HeLa,U2OS,T47D)分别在含有100 mL/L FBS的DMEM或RPMI-1640培养基中,在37℃含有50 mL/L CO 2的...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肽酶39(ubiquitin-specific peptidase 39,USP39)对肿瘤细胞DNA损伤应答通路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将不同肿瘤细胞系(293T,HeLa,U2OS,T47D)分别在含有100 mL/L FBS的DMEM或RPMI-1640培养基中,在37℃含有50 mL/L CO 2的培养箱中培养;用MTS[3-(4,5-diethylthiazol-2-yl)-5-(3-carboxymethoxyphenyl)-2-(4-sulfophenyl)-2H-etrazolium,inner salt]方法检测敲低USP39对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NHEJ)修复效率;Western blot检测敲低USP39对DNA损伤应答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用免疫共沉淀、蛋白纯化及质谱技术,检测与USP39相互作用的蛋白并且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通过微辐射诱导DNA损伤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其募集至DNA损伤位点的情况。结果敲低USP39导致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显著增加(P<0.05);敲低USP39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HR与NHEJ修复效率(P<0.05);敲低USP39能够促进DNA损伤应答因子蛋白的表达;USP39能够聚集至DNA损伤位点;USP39相互作用蛋白与多个DNA损伤应答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结论USP39对DNA损伤应答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USP39 DNA损伤应答 放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瘤体内注射Ad-P53治疗女性盆腔复发转移肿瘤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施璠 刘孜 +4 位作者 汪涛 王纪全 苏进 张莹冰 王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目的观察P53瘤体内注射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纳入2012年10月―2014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妇瘤病区收治的28例盆腔复发转移患者,给予行CT引导下的腺病毒介导P53基因(Ad-P53)... 目的观察P53瘤体内注射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纳入2012年10月―2014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妇瘤病区收治的28例盆腔复发转移患者,给予行CT引导下的腺病毒介导P53基因(Ad-P53)瘤体内注射治疗。每次(1~2)×1012 VP(病毒颗粒),加入生理盐水稀释至4~8mL,每周1次,共1~6次。28例患者共完成41次瘤体内注射Ad-P53治疗,平均每例患者用药(3±1)支。治疗期间无再次放疗及化疗。以肿瘤消退或者患者不能耐受或不愿继续接受治疗为治疗终点。疗效评价分为客观疗效评价和主观疗效评价:(1)客观疗效评价是在治疗前和停止治疗后1月,以盆腔MRI为依据,测量肿瘤最大径,计算出肿瘤缩小率(%),评定疗效;(2)主观疗效评价以患者主诉疼痛或减轻程度以及阴道排液等进行评价。结果 28例患者每2~4周随访1次,至2014年12月,随访时间6~27个月,中位随访17个月。治疗结束1月进行主观及客观疗效评价,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者24例(24/28,85.7%);客观临床获益率82.1%(23/28),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病情再度进展者21例,占91.3%(21/23),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5个月;2例因疼痛减轻后进食及睡眠改善,再次接受姑息性化疗;死亡13例,占46.4%(13/28)。结论 CT引导下Ad-P53局部注射作为女性盆腔复发转移肿瘤的姑息性治疗手段,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P53 女性盆腔肿瘤 CT-引导 复发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放射治疗
13
作者 刘孜 李晖 周希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93-894,共2页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包括侵蚀性葡萄胎、绒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种以生长迅速、血行播散、转移早且广泛和对化疗敏感为特点的肿瘤。在进行GTN治疗前,按照FIGO针对GTN标准进行评...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estational trophoblastic neo-plasia,GTN)包括侵蚀性葡萄胎、绒癌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种以生长迅速、血行播散、转移早且广泛和对化疗敏感为特点的肿瘤。在进行GTN治疗前,按照FIGO针对GTN标准进行评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其评价结果分为低风险GTN(〈7分)和高风险GTN(≥7分)制定不同的化疗方案^[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放射治疗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侵蚀性葡萄胎 GTN 血行播散 化疗敏感 FI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UHRF1 mRNA表达及其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4
作者 施璠 汪涛 +3 位作者 王娟 张莹冰 苏进 刘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 mRNA、UHRF1 mRNA表达及其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112例,RT-PCR法检测宫颈癌组织Survivin mRNA和UHRF1 mRNA表达水平,评估Survivin mRN...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 mRNA、UHRF1 mRNA表达及其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112例,RT-PCR法检测宫颈癌组织Survivin mRNA和UHRF1 mRNA表达水平,评估Survivin mRNA和UHRF1 mRNA表达、年龄、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等临床特征与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与宫颈癌放疗敏感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112例宫颈鳞癌患者放疗后,放疗抵抗48例,放疗敏感64例。与放疗敏感组相比,放疗抵抗组肿瘤分化程度低,肿瘤直径大,Survivin mRNA和UHRF1 mRNA表达水平更高(P<0.05),放疗抵抗组与放疗敏感组年龄、FIGO分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 mRNA、UHRF1 mRNA表达水平是宫颈癌患者放疗敏感性的独立预测因子,Survivin mRNA、UHRF1 mRNA低表达的患者放疗敏感性较高。结论Survivin mRNA和UHRF1 mRNA表达与宫颈鳞癌放疗敏感性呈负相关,表达越低,放疗敏感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 UHRF1 宫颈癌 放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放疗质控保证——位置/剂量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谢丽娜 高诚宜 +2 位作者 李毅 马瑾璐 韩苏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2,共6页
如何在放疗过程中对肿瘤靶区的位置和剂量进行实时监测,降低甚至避免放疗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保证靶区接受到足够剂量的放射剂量,提高患者的局控率,是实现精准放疗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准确安全执行放疗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 如何在放疗过程中对肿瘤靶区的位置和剂量进行实时监测,降低甚至避免放疗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保证靶区接受到足够剂量的放射剂量,提高患者的局控率,是实现精准放疗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准确安全执行放疗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理想的放疗监测技术应具有无辐射、无创伤以及三维动态实时成像等优势,本文将对精准放疗过程中位置和剂量监测相关技术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放疗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 位置与剂量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损伤修复与肿瘤放射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马承贤 蔡梦娇 韩苏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12,共7页
放射治疗是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也面临着肿瘤放疗抵抗等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难题。如何提高放射治疗效果,即增强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仍待解决。放射治疗是通过放射线对肿瘤细胞DNA直接及间接的损伤,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目前,对于DN... 放射治疗是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也面临着肿瘤放疗抵抗等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难题。如何提高放射治疗效果,即增强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仍待解决。放射治疗是通过放射线对肿瘤细胞DNA直接及间接的损伤,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目前,对于DNA损伤修复机制的探讨,以及DNA损伤应答作为放射治疗靶点的研究是肿瘤生物学及放射生物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DNA损伤修复机制及其与肿瘤放射敏感性关系的近期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我们认为,DNA损伤修复基因作为放射增敏相关基因靶点,将会有很好的前景,最终促进肿瘤治疗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肿瘤 放射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H3K27M-变异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17
作者 滕霞丽 孙宇晨 +2 位作者 宫惠琳 张冠军 王春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H3K27M-变异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iffuse midline gliomas,DM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4例H3K27M-变异型DM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基因突变情况,并复... 目的探讨成人H3K27M-变异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diffuse midline gliomas,DM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4例H3K27M-变异型DM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基因突变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2例;3例为中青年人,1例为老年人;发生部位分别为延髓、脑干、丘脑以及由丘脑蔓延至颞叶;组织学从低级别到高级别胶质瘤形态均可见,组织学分级为2~4级;免疫表型:4例患者H3K27M均呈弥漫性强表达而H3K27me3表达丢失或者下调,3例患者p53呈强表达,Ki67增殖指数为5%~60%;2例患者行分子检测均为IDH野生型,TERT未检测到变异。结论成人H3K27M-变异型DMG好发于丘脑和脊髓,H3K27M和H3K27me3免疫组化联合使用是诊断该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 H3K27M变异 成人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酸对宫颈癌细胞增殖、黏附、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孙红 朱青 +4 位作者 任娟 吴磊 孔繁忠 李光 胡海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02-705,共4页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黏附、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LPA作用于细胞后,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的增殖;MTT法测定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顺铂诱导的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目的: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黏附、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LPA作用于细胞后,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的增殖;MTT法测定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顺铂诱导的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黏附实验测定细胞黏附力;同时,观察抑制剂Y27632、LY294002、PD98059对LPA功能的影响。结果:LPA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促进细胞增殖,MEK1抑制剂显著抑制LPA的促增殖作用;LPA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促进HeLa细胞的迁移、和对细胞外基质的黏附,Rho激酶抑制剂显著抑制LPA诱导的迁移和黏附;LPA保护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PI3K抑制剂可显著阻止LPA此作用。结论:LPA可以通过多种信号传导通路途径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黏附,并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LPA 增殖 黏附 凋亡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科峰 柴林燕 +1 位作者 张允东 高海燕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92-495,499,共5页
目的:探讨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初诊T2DM患者138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联合治疗组,各69例。常规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 目的:探讨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初诊T2DM患者138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联合治疗组,各69例。常规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接受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程度、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及炎症因子含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外周血中血糖指标水平,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及炎症介质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联合治疗组外周血中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低于常规组;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脂质过氧化氢(LHP)含量低于常规组(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含量高于常规组(P<0.05);血清中炎症介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含量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T2DM患者接受DPP-4抑制剂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更为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并抑制全身氧化应激、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DPP-4抑制剂 血糖控制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气管支气管腺样囊性癌的调强放射治疗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蕴一 梁志楠 +4 位作者 蒙渡 马瑾璐 刘锐 韩苏夏 张晓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3-677,共5页
目的分析气管腺样囊性癌(trache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TAC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探讨应用调强放射治疗在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TACC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报道1例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TACC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资料,并结合... 目的分析气管腺样囊性癌(tracheal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TAC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探讨应用调强放射治疗在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TACC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报道1例无法手术的局部晚期TACC进行调强放射治疗的患者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分析不能手术TACC患者介入放射治疗的疗效。结果该患者经多程化疗及根治性放疗,给予气管及支气管、纵隔淋巴结引流区调强放射治疗DT46 GY/23F,后给予缩野气管及右主支气管肿瘤区推量至DT60 GY/30F。患者气短、咳嗽症状消失,气管及支气管病变完全缓解。结合既往文献报道,未行手术的局部晚期TACC患者行单纯放射治疗的生存期均在1年以上,部分患者在5年及10年以上。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对于局部晚期无法手术TACC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腺样囊性癌 调强放射治疗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