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书院制模式下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新路径探析——以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魏恒顺 杨威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第4期520-522,共3页
从我国古代书院制及国外书院制教育环境及特点分析入手,结合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从书院推行通识教育,实施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计划,打造本科生教育"第二课堂",营造和谐学生生活社区及书院特色文化等方面,为医学生医... 从我国古代书院制及国外书院制教育环境及特点分析入手,结合西安交通大学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从书院推行通识教育,实施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计划,打造本科生教育"第二课堂",营造和谐学生生活社区及书院特色文化等方面,为医学生医德教育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制模式 医学生 医德教育 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灭菌方式对磁外科器件磁通量的影响及灭菌成本分析
2
作者 马锋 史爱华 +8 位作者 曾晓艳 白芳 贾宁霞 薛昊 王锋玲 李艳 张谞丰 吕毅 史玲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9-673,共5页
目的 分析压力蒸汽、低温等离子及环氧乙烷3种灭菌方式对磁外科器件磁通量的影响及其灭菌成本。方法234件不同规格型号磁外科器件-磁环,配对编号标记后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78件(39对),其中A组使用压力蒸汽灭菌,B组使用低温等离... 目的 分析压力蒸汽、低温等离子及环氧乙烷3种灭菌方式对磁外科器件磁通量的影响及其灭菌成本。方法234件不同规格型号磁外科器件-磁环,配对编号标记后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78件(39对),其中A组使用压力蒸汽灭菌,B组使用低温等离子灭菌,C组使用环氧乙烷灭菌,每对器件按灭菌规范进行包装;测量3组磁环灭菌前后磁通量,对单包灭菌成本和灭菌时间比较分析。结果 3种灭菌方式对磁外科器件磁通量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种灭菌方式灭菌前后的磁通量有统计学差异(P<0.001);灭菌成本:A组为(1.96±0.16)元,B组(23.17±0.32)元、C组(8.16±0.1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灭菌时间:A组为(65.21±3.36)min, B组(45.46±1.39)min, C组(1 020.38±12.2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种灭菌方式对磁外科器件的磁通量没有影响。压力蒸汽灭菌法单包成本最低,低温等离子单包灭菌成本最高,环氧乙烷灭菌时间最长。压力蒸汽应为磁外科手术器件的首选灭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外科 磁通量 灭菌方式 压力蒸汽 低温等离子 环氧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ICU诊治的6例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文静 谭文君 +3 位作者 张晓刚 王铮 仵正 刘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42-746,共5页
目的分析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诊治关键环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ICU收治的6例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6例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但预防接种史不详... 目的分析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的临床诊治关键环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ICU收治的6例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6例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但预防接种史不详。平均年龄(49.5±7.25)岁,潜伏期(4~12)d,其中Ablett分级Ⅲ级2例(33.3%),Ⅳ级4例(66.7%)。张口困难是早期和典型的临床症状。5例患者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平均机械通气时间(9.67±4.13)d,后均继发肺部感染;4例患者并发自律性不稳定;2例患者并发横纹肌溶解,其中1例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经积极治疗后,2例Ⅳ级患者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后死亡,死亡原因为难以控制的抽搐、感染及多脏器功能不全;4例患者(2例Ⅲ级,2例Ⅳ级)治愈后出院。ICU平均住院时间(25.33±13.92)d,死亡率为33.3%。结论以控制抽搐和自律性不稳定为重点,以积极的气道管理为核心,通过早期评估分级和重症监护,制定个体化精准镇静方案,结合并发症处理和接种免疫是治疗重症破伤风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破伤风 ICU 临床特点 治疗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医院管理对基层托管二级民营医院护士离职率的影响 被引量:33
4
作者 董芳芳 赵书敏 +2 位作者 李艺娜 张敬宜 郭小叶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磁性医院管理在基层托管二级民营医院的实践效果。方法将磁性医院管理应用于托管二级民营医院:培养护理管理者领导力、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构建支持性工作环境、打造磁性医院关爱文化等,增强临床护士凝聚力。比较实施前后护士职... 目的探讨磁性医院管理在基层托管二级民营医院的实践效果。方法将磁性医院管理应用于托管二级民营医院:培养护理管理者领导力、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构建支持性工作环境、打造磁性医院关爱文化等,增强临床护士凝聚力。比较实施前后护士职业价值观、离职意愿及离职率状况。结果实施磁性医院管理实践后,临床护士职业价值观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离职意愿评分显著低于实施前(均P<0.05);离职率由2017年33.05%降至2020年6.19%(P<0.01)。结论磁性医院管理能引导临床护士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降低护士离职意愿及离职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医院 护士 职业价值观 离职意愿 磁性医院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与慢性胰腺炎之间的因果关系:一项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5
作者 吴佼星 曹瑞奇 +5 位作者 冯正源 武帅 段万星 杨雪 周灿灿 仵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62,共8页
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探究免疫细胞与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本研究的免疫细胞表型和CP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数据来自公开数据... 目的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探究免疫细胞与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本研究的免疫细胞表型和CP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数据来自公开数据库,共纳入731种免疫细胞表型。采用双样本双向MR分析法探索免疫细胞与CP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使用多种敏感性分析方法对结果的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进行验证。结果共发现33个免疫细胞表型与CP存在因果关联,其中18个表现为抑制因素,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群中的CD25 on CD4^(+)表现出最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余15个则表现为风险因素,成熟T细胞组的CD8 on TD CD8br、TBNK组的CD8br AC以及Treg组的CD39^(+)CD8br%T cell和CD28 on CD4^(+)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反向MR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因果关系的单向性。结论通过MR方法揭示了免疫细胞与CP之间的密切联系,凸显了免疫系统与CP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细胞 慢性胰腺炎(CP) 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外科重症监护室布局改造及管理 被引量:7
6
作者 申存毅 李宝珍 +7 位作者 李希 刘司南 辛霞 孙增利 刘青光 刘昌 仵正 王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7-782,共6页
目的探讨将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改造成为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负压隔离病房的改造要点。方法确定重点改造要点包括“三区两通道”的建立、通风系统改造、人员出入室流程管理以及引入目视化管理理念等。结果改造后的SICU可维持原有使用... 目的探讨将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改造成为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负压隔离病房的改造要点。方法确定重点改造要点包括“三区两通道”的建立、通风系统改造、人员出入室流程管理以及引入目视化管理理念等。结果改造后的SICU可维持原有使用空间面积;空间布局上实现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分区明确,互不交叉。通风系统改造后,实现清洁区为正压,半污染区空气负压值为―5~―10 Pa,患者区域空气负压值为―10~―20 Pa,且保证相邻不同污染等级房间的压差(负压)不小于5 Pa。在非疫情期的普通情况时可切换为正压,以收治普通ICU患者。结论通过改造,SICU可以达到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要求,主要改造要点是空间布局和空调通风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新型冠状病毒 布局改造 三区两通道 负压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移植动物模型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向林彪 余佳薇 +3 位作者 白显杰 董小涓 吕毅 卢强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5-111,共7页
肠道微生物失调与多种疾病关系密切,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恢复菌群平衡成为新的疾病治疗手段。肠道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作为近年新兴的生物技术,通过引入健康菌群重塑肠道微生物,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肠道微生物失调与多种疾病关系密切,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恢复菌群平衡成为新的疾病治疗手段。肠道菌群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作为近年新兴的生物技术,通过引入健康菌群重塑肠道微生物,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目前这项技术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待观察,不同剂量、移植途径的疗效差异仍要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移植动物模型在比较不同剂量和移植方式的疗效差异,观察长期效应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项技术。本文总结了小鼠、大鼠、猪、犬和灵长类动物FMT的进展,为今后个性化、精准化的FMT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 肠道菌群移植 肠-器官轴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活化液通过eNOS途径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及结肠损伤
8
作者 王雪伲 任凯杰 +8 位作者 马宇一 闵天昊 邓潇源 彭远昶 刘沅沅 王玮 孙团鹤 党诚学 张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目的 探究等离子体活化液(plasma-activated solutions, PAS)在缓解硫酸葡聚糖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 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DSS诱导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制备PAS并干预小鼠,通过观察... 目的 探究等离子体活化液(plasma-activated solutions, PAS)在缓解硫酸葡聚糖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 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 DSS诱导构建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制备PAS并干预小鼠,通过观察小鼠体质量,统计疾病活动指数、ELISA检测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等方法在体内层面评估PAS的作用;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评估PAS干预对结肠细胞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测定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在体外层面评估PAS对结肠细胞的影响。结果 体内层面,PAS干预显著逆转DSS所致的小鼠体质量下降以及疾病活动指数升高(P<0.05);PAS干预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水平较DSS组显著降低(P<0.05);PAS干预可以改善DSS所致的结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变化等氧化还原稳态失衡(P<0.05);使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后,与DSS+PAS组相比,DSS+PAS+L-NAME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氧化还原指标均逆转(P<0.001)。体外层面,PAS组结肠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更强,增殖相关蛋白表达升高,细胞划痕实验提示PAS干预可以逆转LPS所致的细胞迁移能力下降(P<0.001);应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后,PAS的促增殖和迁移作用消失(P<0.05)。结论 PAS通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途径改善小鼠结肠炎症及结肠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等离子体活化液(PAS)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活化液促进细胞失巢凋亡抑制肿瘤腹腔播散
9
作者 孙团鹤 马宇一 +8 位作者 闵天昊 任凯杰 邓潇源 王雪伲 彭远昶 刘沅沅 党诚学 张昊 王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
目的 探究等离子体活化液(PAS)在小鼠腹膜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构建小鼠腹腔移植瘤模型,制备PAS并干预小鼠,通过活体小动物成像技术评估腹腔移植瘤生长情况,通过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技术评估细胞凋亡水平... 目的 探究等离子体活化液(PAS)在小鼠腹膜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构建小鼠腹腔移植瘤模型,制备PAS并干预小鼠,通过活体小动物成像技术评估腹腔移植瘤生长情况,通过应用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技术评估细胞凋亡水平。结果 体外层面,贴壁状态下使用PAS干预肿瘤细胞,对肿瘤细胞凋亡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非贴壁条件下,PAS显著增加肿瘤细胞凋亡水平(P<0.05),显著提高非贴壁条件下死亡细胞占比(P<0.05),显著提高细胞内总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活性氧水平(P<0.05);体内层面,小鼠腹腔移植瘤形成后使用PAS,对腹腔移植瘤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造模时使用PAS可以显著减少肿瘤腹腔播散(P<0.05)。结论 PAS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失巢凋亡抑制小鼠肿瘤腹膜播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活化液(PAS) 失巢凋亡 腹腔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GA数据库构建免疫相关LncRNA的胰腺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
10
作者 高振朝 宋轶群 +3 位作者 陈鑫龙 朱泽恩 王铮 钱伟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3-670,共8页
目的筛选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胰腺癌数据集中与免疫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构建与免疫相关LncRNA的胰腺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探索预后相关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TCGA数据库获取171例胰腺癌样本RNA-seq数据及其临床信息... 目的筛选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胰腺癌数据集中与免疫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构建与免疫相关LncRNA的胰腺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探索预后相关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首先通过TCGA数据库获取171例胰腺癌样本RNA-seq数据及其临床信息,并利用两个经典的免疫相关基因数据集GO0006955/IMMUNE RESPONSE和GO0002376/IMMUNE SYSTERM PROCESS以及基因注释信息识别免疫相关LncRNA;其次利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胰腺癌预后相关免疫LncRNA,并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进行模型优化,以建立基于免疫相关LncRNA的胰腺癌预后风险的评估模型;最后使用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临床相关性分析、预后列线图模型绘制、免疫细胞浸润分析以及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119个胰腺癌中与免疫相关的LncRNA,鉴定出5个免疫相关LncRNA(AC064836.3、LINC00941、ZNF236-DT、TMEM161B-AS1和AC068580.2)用于建立胰腺癌预后风险评估模型。根据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将胰腺癌患者分为低风险组(n=86例)和高风险组(n=85例),高风险组相较于低风险组表现出对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的明显负向富集趋势,发现低风险组胰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期较高风险组显著增加。低风险免疫相关LncRNA(AC064836.3、ZNF236-DT和TMEM161B-AS1)的表达量随着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患者年龄(P=0.031,风险比及95%置信区间为1.025/1.002~1.048)和预后风险评分(P<0.001,风险比及95%置信区间为1.801/1.465~2.215)可作为胰腺癌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此外,相较于常见临床特征的疾病预测能力,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率(曲线下面积=0.695)。类固醇的生物合成、磷酸戊糖途径、细胞间连接、细胞骨架重排等与胰腺癌细胞能量代谢及侵袭迁移相关通路在高风险组中被显著激活;同时,高风险组胰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有更低水平的抗肿瘤活性的幼稚B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而其巨噬细胞浸润水平显著高于低风险组。结论基于5个免疫相关LncRNA构建的预后风险评估模型可以有效预测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状态、临床特征、分子通路与免疫细胞浸润差异情况;同时,依托该模型,可前瞻性预测胰腺癌患者预后情况,增强了风险预测模型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预后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囊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仵正 王铮 徐勤鸿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674-677,共4页
胰腺囊性肿瘤较为少见,常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归纳了临床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处理,包括浆液性囊性肿瘤、黏液性囊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等。胰腺囊性肿瘤各自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决定了不同... 胰腺囊性肿瘤较为少见,常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归纳了临床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外科处理,包括浆液性囊性肿瘤、黏液性囊性肿瘤、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等。胰腺囊性肿瘤各自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决定了不同的预后。指出应重视胰腺囊性肿瘤的正确诊断,选择恰当的外科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囊肿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癌外科治疗进展:单中心10年临床研究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杜智琳 陈晨 +7 位作者 耿智敏 张东 王作仁 石磊 白纪刚 陶杰 刘青光 王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分析近10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意向性根治切除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总结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外科治疗的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经意向性根治切除的患者资料,分析... 目的分析近10年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意向性根治切除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总结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行外科治疗的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经意向性根治切除的患者资料,分析总收治情况、意向性根治切除率、预后情况及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变化趋势。结果2008-2017年共收治胆囊癌患者2159例,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共计1072例,其中经意向性根治手术503例;2013-2017年意向性根治手术319例,意向性根治切除率为26.5%,较2008-2012年(19.2%)明显提高(P<0.001);2008-2017年总体意向性根治切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2月,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9%、48.4%、41.6%;与2008-2012年资料相比,2013-2017年术前黄疸患者比例降低(7.8%vs.14.7%,P<0.05)、行D2淋巴清扫的患者比例明显增高(74.0%vs.26.1%,P<0.001),清扫所得总淋巴结数明显增高(8.07±5.18 vs.5.89±3.14,P<0.001),此外,R0切缘所占比例明显增高(95.6%vs.89.7%,P<0.05)。结论2008-2017年间本院胆囊癌外科意向性根治切除诊疗模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淋巴清扫范围增大、R0切除率提高及术前黄疸患者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意向性根治切除 淋巴清扫 黄疸 R0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病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新团 李山林 耿智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1-534,共4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6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其中38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腹腔镜组),49例行开腹肝切除术(开腹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6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其中38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腹腔镜组),49例行开腹肝切除术(开腹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均衡2组患者的混杂因素,比较匹配后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共27对患者匹配成功。2组患者的肝切除类型、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术中肝门阻断率、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术中结石清除率及术后结石清除率﹑术后总并发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126.4±18.7)ml vs(143.2±24.1)ml;(11.7±2.3)d vs(13.4±1.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62、2.961,P值分别为0.006、0.004)。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区域型肝胆管结石病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且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肝切除术 胆结石 倾向性评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癌外科治疗的热点和争议
14
作者 杨发才 耿智敏 +1 位作者 李敬东 邱应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0-35,共6页
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实现R0切除是GBC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但肝脏切除范围、肝外胆管切除、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术中或术后诊断的GBC的外科治疗、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根治中的应用... 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最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实现R0切除是GBC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但肝脏切除范围、肝外胆管切除、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术中或术后诊断的GBC的外科治疗、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根治中的应用等目前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回顾了GBC的外科治疗进展,并围绕外科治疗中存在的争议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研究和临床工作中GBC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胆囊癌根治术 淋巴切除术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阻断乳腺癌细胞-间质细胞的交互作用:基于抑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15
作者 邵珊 白薇超 +3 位作者 邹鹏程 罗敏娜 赵新汉 雷建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8-436,共9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对乳腺癌肿瘤-间质细胞交互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与乳腺癌细胞共培养,运用二甲双胍进行干预,分为对照组和Met干预组,ELISA及RT-qPCR检测Met对CAFs中HIF-1α、p-AMPK、基质衍生因子-1(...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Met)对乳腺癌肿瘤-间质细胞交互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与乳腺癌细胞共培养,运用二甲双胍进行干预,分为对照组和Met干预组,ELISA及RT-qPCR检测Met对CAFs中HIF-1α、p-AMPK、基质衍生因子-1(SDF-1)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因子的表达变化以及Transwell检测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运用外源性SDF-1、IL-8干预后,Transwell检测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运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shRNA或过表达质粒调节CAFs-HIF-1α的表达,以及AMPK-shRNA抑制AMPK的表达,并运用OG和2-OXO调节脯氨酸羟化酶的表达,及运用外源性TGF-β1干预后,Western blot及RT-qPCR检测CAFs中p-AMPK、HIF-1α、SDF-1、IL-8的表达,Transwell检测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相较于对照组,Met干预组中CAFs的p-AMPK、SDF-1和IL-8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HIF-1α表达水平下降(P<0.05),AMPK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t组中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下降(P<0.05)。外源性SDF-1、IL-8干预可降低Met对乳腺癌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增加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过表达HIF-1α及运用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OG提高HIF-1α的表达后,可降低Met对CAFs中HIF-1α、SDF-1及IL-8表达的抑制作用,并可降低Met对乳腺癌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运用HIF-1α-shRNA及运用脯氨酸羟化酶激活剂2-OXO抑制HIF-1α的表达后,降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P<0.05);运用AMPK-shRNA抑制p-AMPK的表达后,可降低Met对CAFs中HIF-1α表达的抑制作用,并可降低Met对乳腺癌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加入外源性TGF-β1后,可部分降低Met对CAFs中HIF-1α表达的抑制作用,并可部分降低Met对乳腺癌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Met通过抑制CAFs-HIF-1α的表达进而发挥阻断乳腺癌细胞-间质细胞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缺氧诱导因子-1Α 二甲双胍 磷酸化-AMPK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槐耳清膏通过抑制ROS介导的腺泡细胞焦亡减轻小鼠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被引量:2
16
作者 龚梦元 张博 +4 位作者 朱泽恩 马清涌 仵正 王铮 钱伟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1,共9页
目的探究槐耳清膏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体内利用雨蛙肽诱导的小鼠AP模型验证槐耳清膏(简称槐耳)的治疗效果,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小鼠胰腺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胰... 目的探究槐耳清膏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治疗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体内利用雨蛙肽诱导的小鼠AP模型验证槐耳清膏(简称槐耳)的治疗效果,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小鼠胰腺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胰腺的焦亡形态;体外以266-6细胞系作为实验载体验证槐耳对腺泡细胞的保护作用,利用电镜及Western blotting评价腺泡细胞的焦亡水平,利用ROS荧光探针检测腺泡细胞的氧化应激状态。结果槐耳治疗明显改善了小鼠AP的严重程度,HE染色表现为胰腺内腺泡坏死和炎细胞浸润减少等,同时伴有血清淀粉酶水平下降;而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发现,槐耳治疗有效抑制小鼠胰腺组织内焦亡相关分子NLRP3、GSDMD等的表达;进一步的电镜观察发现槐耳治疗降低炎症状态下小鼠胰腺腺泡细胞的焦亡水平;此外,体外实验发现,槐耳干预能显著降低胰腺腺泡细胞266-6的ROS水平,且ROS介导的腺泡细胞焦亡能被槐耳有效抑制。结论槐耳能有效减轻AP的严重程度,这一效应是通过抑制ROS介导的胰腺腺泡细胞焦亡所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AP) 槐耳清膏 细胞焦亡 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及预测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鲁叶 韩少山 刘青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98-2103,共6页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尽管手术切除是可能治愈的方法,其预后依旧受到高复发率的影响。早期复发(术后2年内)被定义为真正的复发,通常由原发肿瘤肝内扩散引起。HCC早期复发的预后较晚期复发差。因此,充分了...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发病率、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尽管手术切除是可能治愈的方法,其预后依旧受到高复发率的影响。早期复发(术后2年内)被定义为真正的复发,通常由原发肿瘤肝内扩散引起。HCC早期复发的预后较晚期复发差。因此,充分了解早期复发的高危因素及预测方法对术前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后随访及预后预测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对HCC术后早期复发高危因素及预测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切除术 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教育程度与胰腺炎的因果关系: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瑞奇 冯正源 +4 位作者 吴佼星 李杰 王铮 仵正 周灿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目的 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探究受教育程度(educational attainment,EA)与胰腺炎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采用双样本MR分析,EA和胰腺炎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分别来自SSGAC数据库和FinnGen数据库R... 目的 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探究受教育程度(educational attainment,EA)与胰腺炎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采用双样本MR分析,EA和胰腺炎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汇总数据分别来自SSGAC数据库和FinnGen数据库R9版本。采用逆方差加权(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MR-Egger和weighted median法探究EA与胰腺炎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Cochran’s Q检验和漏斗图等方法评估异质性和定向的水平多效性。结果 共有604个与EA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被纳入研究,EA与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发病风险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急性胰腺炎:OR=0.52,95%CI:0.44~0.62,P=2.43×10^(-14);慢性胰腺炎:OR=0.51,95%CI:0.41~0.64,P=7.20×10^(-9))。MR-Egger和weighted median的结果也提示EA与胰腺炎发病风险呈负相关。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没有违反MR的基本假设。结论 EA与急性、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EA与胰腺炎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受教育程度(EA) 孟德尔随机化(MR)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REDISCOVER国际指南:交界可切除及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管理》解读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家辉 魏孔源 +2 位作者 钱伟琨 王铮 韩亮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83-2190,共8页
2024年7月REDISCOVER国际指南共识小组发布了《交界可切除及局部晚期胰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该规范基于目前临床存在的问题,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出发,在交界可切除及局部晚期胰腺癌的诊断、分期及外科治疗等方面提出的推荐性意见具... 2024年7月REDISCOVER国际指南共识小组发布了《交界可切除及局部晚期胰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管理》,该规范基于目前临床存在的问题,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出发,在交界可切除及局部晚期胰腺癌的诊断、分期及外科治疗等方面提出的推荐性意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该指南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围手术期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的胆囊癌神经浸润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2
20
作者 霍文礼 寇雪纯 +2 位作者 李起 刘哲 梁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460,共6页
目的基于术前增强CT影像特征构建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GBC)神经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行根治术的GBC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存在PNI分为阳性组与阴性... 目的基于术前增强CT影像特征构建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GBC)神经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行根治术的GBC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存在PNI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由2位影像科医师评估术前增强CT影像特征(包括有无胆囊结石、影像肝侵犯、血管侵犯、T分期及肝门部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比较CT征象与PNI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公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计算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UC),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99、CA125和影像肝侵犯、血管侵犯(肝动脉或门静脉)、T分期及肝门部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PNI相关(P<0.05)。Logistic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99、影像血管侵犯(肝动脉或门静脉)、影像T分期是PNI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公式并绘制ROC曲线,AUC为0.807(95%CI:0.734~0.879),灵敏度为0.792,特异度为0.69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卡方值为0.594,P=0.997,提示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接近。结论联合CA199、影像血管侵犯、T分期等术前临床-增强CT特征建立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GBC术后P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GBC) 神经浸润(PNI) 增强CT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